首页 > 名帖大全 >

兜底儿网名帖大全:1571 明 沈度《敬斋箴册》

2019-06-11 19:15:06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沈度《敬斋箴册》,楷书,纵23.8cm,横49.4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款署“永乐十六年仲冬至日,翰林学士云间沈度书。”钤“沈民则”、“玉堂学士”、“自乐轩”3印。鉴藏印有“秦汉十印斋藏”、“张吉熊印”、“日藻珍玩”3方。

 

释文:

敬斋箴:

正其衣冠,尊其瞻视;潜心以居,对越上帝;足容必重,手容必恭;择地而蹈,折旋蚁封;

出门如宾,承事如祭;战战兢兢,罔感或易;守口如瓶,防意如城;洞洞属属,无敢或轻;

不束以西,不南以北;当事而存,靡它其适;弗贰以二,弗参以三;唯心唯一,万变是监;

从事于斯,是日持敬;动静无违,表里交正;须臾有间,私欲万端;不火而热,不冰而寒;

毫厘有差,天壤易处;三纲既沦,九法亦斁;於乎小子,念哉敬哉;墨卿司戒,敢告灵台。

 

 

《敬斋箴册》为沈度的小楷作品,属典型的“馆阁体”作品。1418年(永乐十六年)沈度52岁时书,其笔力劲道,气格超迈,通篇结字匀停,行列齐整,形貌丰润淳和,端雅雍容。《敬斋箴册》代表馆阁体最高水准。只是因过于关注精巧与雅致,故笔墨较少变化,这也是“台阁体”千人一面、千篇一体的通病。清代书家王文治曾制诗赞曰:“沈家兄弟直词垣,簪笔俱承不次恩。端雅正宜书制诰,至今馆阁有专门。”此诗正解释了沈度为何多书“箴”、“铭”一类文体,而少见自作诗文之现象。

 

沈度(1357-1434),字民则,号自乐。华亭(属今上海淞江)人,善写各体,其书婉丽飘逸,雍容矩度,董其昌对二沈颇推崇,称“文(徵明)、祝(允明)二家,一时之标,然欲突过二沈,未能也。”明太宗尤重度书,李绍《皇朝世说新语》载:“太宗徵善书者试而官之,最喜云间二沈学士,尤重度书,每称曰:我朝王羲之。”官至侍讲学士。与其弟粲名重一时,并称“二沈先生”、“大小学士”。

当时朝廷很多金版玉册、重要制诰都出自他的手笔,又因为当时八股科举,读书人纷纷效仿,成为流行一时的“台阁体”。明清两代提倡馆阁体,束缚和扼杀过书法创作的自由精神。然而,这也是书法史上“尚法”精神的一次复兴。馆阁体崇尚法度谨严,丝丝入扣,清秀耐观,没有病笔,这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没有十几年乃至数十年的临池不辍,要写出象样的馆阁体,那是不可能的。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