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帖大全 >

兜底儿网名帖大全:1938 明 王宠 送陈子龄会试三首

2019-12-09 11:25:08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送陈子龄会试三首 纸本,册页,纵23.2厘米,横36.3厘米。楷书,18行。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王宠《送陈子龄会试诗》,文中“陈子龄”为王宠门人。钤“太原王宠”、“王履吉印”印2方。收藏印钤“秦汉十印斋藏”、“兰陵文子收藏”、“祥伯”、“辛谷经眼”等印。

  此诗书法极尽涩拙之态,每一笔画均似在牵掣中运行,绝无流动率意之痕,结构亦不求平整,看似散漫不经,实寓险绝之势,而又略带行书法,按王宠楷书的风格变化,当为其晚年所书,为其小楷代表之作。

 

王宠,1494年生,1533年逝世,长洲(今苏州)人。字履仁、履吉,号雅宜山人。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领乡荐,工诗及篆、隶,多才艺。随意作山水、花鸟,人物逼肖南宋人,山水多用青绿,尤喜作钩勒竹兔与鹤鹿。尝寓某氏园,芙蓉甚茂,绘十数纸付主人。主人出银杯以赠,宠怒索画尽焚之。幼从师,见师母即图之,见其女又图之,皆逼真,师怒逐去,及师母殁,传神者皆弗逮,卒用其所图焉。为人弛柝不羁,有米芾、郭忠恕之风而豪荡过之。性至巧,尝见银工制器效之,即出其右。晚年慕一妓,成自织锦裙,煅金环以赠之,精类鬼工。妓大喜遂挟与俱循。后坐谪戍边,不久放归卒。

 

王宠诗文书画皆精。书法初学蔡羽,后规范晋唐,楷书师虞世南、智永;行书学王献之,融会贯通。小楷尤清,简远空灵。其名与祝允明、文征明并称。何良俊《四友斋书论》评其书:"衡山之后,书法当以王雅宜为第一。盖其书本于大令,兼人品高旷,改神韵超逸,迥出诸人上。"著有《雅宜山人集》。传世书迹较多,有《诗册》、《杂诗卷》、《千字文》、《古诗十九首》、《李白古风诗卷》等。《千字文》,纸本墨迹,行草书。此千字文,凡104行,每行字数不一,共1015字。纵28厘米,横463.6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宝蕴楼书画记》著录。此篇《千字文》结体平稳,俯仰欹侧变化不大,可以窥见其师承王献之、虞世南的轨迹。此帖既有魏晋时期王氏父子风华俊丽、遒逸疏爽之姿,又具初唐时期虞世南的气秀色润、外柔内刚之气。从用笔方面来看,其行草气息平和,干净利落,一丝不苟,笔势凝重、洗练,笔画之间很少有连笔牵丝,字字独立,互不相连。综观此书作,典雅平淡,落落大方,草法严谨。

 

青年时代苦读书20年,建越溪庄,设有"采芝堂"、"御风亭"、"小隐阁"、"大雅堂"、"辛夷馆"、"铁观斋"等收藏书画之所,读书练字、作画于湖上,后以诸生入国子监。藏书颇多,于书无所不窥,手写经书皆一再过。滂喜斋藏宋刻《云斋广录》有"王履吉印"、"铁观斋"朱记。又宋刻《东观余论》、元本《扬子法言》印有"雅宜山人珍藏图籍"、"古吴王氏""王履吉印""王宠履吉""太原王宠""玄微子""辛夷馆印""王宠""雅宜山人""履吉父"等。

 

 

父贞,字清夫,吴县商贾,"虽尘壒鞅掌,而能收蓄古器物书画以自适。喜亲贤人士夫,与相过从为乐,视他市人独异也。"(《王履吉墓志铭》)贞以守贵,封中宪大夫、太常寺少卿。母朱氏,继母顾氏,皆赠封恭人。

 

兄王守,字履约,号涵峰、九华山人,嘉靖五年(1526年)进士,官至都御史,抚治郧阳。"王守,字履约,号涵峰,吴县人,为诸生时,与其弟宠俱工艺文笔札之事,而名不如弟。成进士,授南昌府推官,入为吏科给事中,终右副都御史。"(王世贞《吴中往哲像赞》)"王守,举嘉靖丙戌进士,官至右副都御史,总理河道,未久,卒。"(《江南通志·人物志·文苑》)

 

王宠娶徐氏,子男一人,子阳,太学生。阳,字玄静,太学生,娶唐寅之女。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