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1291 清 罗聘 6
罗聘(1733-1799),字遯夫,号两峰,又号花之寺僧、金牛山人、蓼舟渔父、竹叟、衣云和尚、两峰子、喜道人、师莲老人。江苏扬州人,一作安徽歙县人。清代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金农入室弟子。未作官,好游历。在扬州自称住处谓“朱草诗林”。工诗,善画,笔情古逸,思致渊雅,深得金农神味,墨梅、兰、竹,均极超妙,古趣盎然。道释、人物、山水、花卉,无不臻妙,别具一格。又善画鬼趣图,描写形形色色的丑恶鬼态,无不极尽其妙,借以讽刺当时社会的丑态。亦善刻印,着有《广印人传》。金农死后,他搜罗遗稿,出资刻版,使金农的著作得以传于后世。妻方婉仪,子允绍、允缵,皆能画梅,被誉为“罗家梅派”。有《香叶草堂诗草》等行世。罗聘是“扬州八怪”最年轻的一位。少年苦读诗书,勤於习画,好学无倦,才艺出众,又拜金农为师,临摹宋人、元四家、石涛等先贤作品,不拘泥成法,自创风格而成为扬州八怪之一。罗聘工诗善画,笔情古逸,思致渊雅,深得金农神味,墨梅、兰、竹,均极超妙,古趣盎然。道释、人物、山水、花卉,无不臻妙,貌鬼独绝。
清 罗聘 方婉仪 齐眉介寿图 纸本设色
罗聘(1733-1799),清代画家。字遯夫,号两峰,别号花之寺僧、金牛山人、衣运道人、蓼州渔父,汉族,祖籍安徽歙县呈坎(现属徽州区),其先辈迁居江苏甘泉(今扬州)。“扬州八怪”中最年轻者。
方婉仪(1732-1779),一作畹仪,字仪子,生于雍正十年六月二十四日,此日据传为荷花生日,方婉仪有“我与荷花同日生”之句,故自号白莲、白莲居士,安徽歙县人。广东布政使方愿瑛孙女,国子学生方宝俭女儿。自幼跟随父亲和姑母方颂玉学习诗画。18岁嫁扬州八怪之一罗聘为妻。
《齐眉介寿》是罗聘和妻室方婉仪为友人合作绘制的祝寿图,画面右上角题:“时辛丑(1781年)五月二日白莲女史方婉仪为允莲兄公介寿,弟聘补石竹并句”。此画经吴湖帆过目,有其题签“罗两峰、方白莲合作齐眉介寿图妙品,乙未(1955年)吴倩题识”,钤盖“吴湖颿”印。经著名藏家钱镜塘(1907-1983)收藏,钤“海昌钱镜塘藏”印。
画面主角是方婉仪所绘的一株倾斜欹侧的桃枝,枝上硕果累累,挂满桃实。桃是福寿吉祥的象征,人们认为桃子是仙家的果实,吃了可以长寿,故桃又有仙桃、寿果的美称,象征健康长寿。画家多画此贺寿。画中桃树以没骨写意笔法画出,以石绿和暗红画桃实,以花青、赭色画叶子和枝干,画风清新秀丽。竹石为罗聘所补,石头以淡墨染就,再用墨线勾画上面的孔洞,竹子用花青以没骨写意笔法画出。
此幅《齐眉介寿》集罗聘、方婉仪画于一体,可谓“珠联璧合”。
清 罗聘 看花古佛图 设色纸本
清 罗聘 观音大士图水墨纸本
吴锡麒在为罗聘《香叶草堂诗存》的作序中,对他的绘画艺术作了全面而又形象的评述: “活梅花于腕下,生竹树于胸中,春山淡而秋山明,新鬼大而故鬼小,极云烟之变幻,姿粉墨之临摹。”稍晚于罗聘的画家秦祖永在他的《桐荫论画》中,把罗聘的绘画推为“神品”,并说“罗两峰聘笔情古逸,思致渊雅,深得冬心翁神髓,墨梅兰竹,均极超妙,古趣盎然,人物佛像,尤奇而不诡于正,真高流逸墨,非寻常画史所能窥其涯涘者也。”曾参与编辑《扬州图经》的赵怀玉这样评价罗聘:“吟坛首北翁,画法数南罗。”直接把罗聘在画坛的地位与翁方纲在诗坛的地位相提并论。所以,《清史稿列传艺术》对罗聘绘画艺术的定位是“画无不工”。由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罗聘是扬州八怪中技艺全面、题材广泛、功力深厚、风格独特、影响深远的一位职业画师。
罗聘(1733-1799),字遯夫,号两峰、花之寺僧、衣云和尚,安徽歙县人,"扬州八怪"之一,金农("扬州八怪"之一)弟子。擅画人物、佛像、花果、墨梅、兰竹、山水等,尤擅画鬼。其画古趣盎然,思致渊雅。代表作《醉钟馗图》。
清 罗聘 蕉月凝香图 纸本水墨
此清代画家罗聘画《蕉月凝香》,立轴,水墨纸本。自题款识:“明月三更静,香凝和露枝。绿天最深处,无语立多时。壬午春日写。”并有钤印“中夷禅客”、“罗聘”、“两峰道人”。画上有近代著名收藏家吴湖帆的收藏印多方,计有:鉴藏印“双修阁图书记”、“潘静淑平生心爱之物”、“梅景书屋秘籍”、“吴湖帆”、“梅景书屋秘籍”、“吴湖帆潘静淑珍藏印”。
此作典型清代写意仕女图,为承金农画格。一硕大芭蕉下,立一女子,于三更明月高挂之时,转首遥望。她体态纤秀,风神娴静,高挽双鬓,一手执树枝,另一手自然低垂,完全淹没于衣袖中。整个体姿神态,颇为宁静、娴雅,但孤独忧愁的气氛亦渗透其中,悄然弥漫。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股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
全图既秉承中国传统人物画着重写意传神之特点,又显示作者驾驭笔墨的高度技巧。从人物发髻用墨的浓淡,脸部细线的勾勒,衣褶线描的应用,皆可看出。构图平稳,错落有致。上部较大面积的留白,更引人无限遐思,似乎暗示此女子极度无奈孤寂的心境和一种美好的渴望。用墨浓淡相宜,交相辉映。用笔粗细转折,精妙之极,颇具韵味。尤其淡墨写衣服的衬衣和土裙,但领边、大带,则用浓墨勾出。衣纹线条浅淡却不失坚劲有力,取兰叶描,简洁飘逸。
芭蕉极尽渲刷扫描点画之趣,浓淡干湿并重,湿气浓郁,又苍劲古雅,盎然勃发的春意呼之欲出。几笔草写短栏,几笔挥写块石,平添随意和情味。整个画面体现一种疏淡雅洁的格调和一种浑然天成的大雅之境。
罗聘(1733-1799),字遁夫,号两峰、花之寺僧,祖籍安徽歙县,寓居扬州。是金农入室弟子,清代中叶“扬州八怪”中最晚出的一位。一生未做官,好游历。工人物、佛像、山水、花果、梅竹,既继承师法,又不拘泥于师法,笔调奇特,自创风格。金农曾赞扬他“笔端聪明,无毫击之舛焉”。
清 罗聘 兰谷图 纸本水墨
此作为七十年代故宫返还之作,有故宫返还档案。徐平羽《玉莲斋藏画记》手稿有记:“罗两峰兰谷图,纸本墨笔。高1445.6公分,宽36.6公分。夹谷新兰,春风满纸,花花叶叶,挺拔奇秀,一望而知为深山幽谷中物,绝非市井盆中之卉,婀娜刚健,绝弃尘俗,亦一见即知为两峰笔墨也。余於前年春得两峰蒲石图,私心窃喜,今得此兰谷图,是又胜於蒲石矣。宋大鹤见之,即有“菖蒲虽好不如兰”之咏,是的评也。款题作草隶,亦挺拔古厚,後未曾有。题曰:'南崖路最近……’”
罗聘(1733-1799),清代画家。字遯夫,号两峰,又号衣云、别号花之寺、金牛山人、师莲老人。祖籍安徽歙县,其先辈迁居扬州。“扬州八怪”中最年轻者。为金农入室弟子,未作官,好游历。画人物、佛像、山水、花果、梅、兰、竹等,无所不工。笔调奇创,超逸不群,别具一格。金农曾赞扬他“笔端聪明,无毫击之舛焉”。又善画《鬼趣图》,描写形形色色的丑恶鬼态,无不极尽其妙,借以讽刺当时社会的丑态。亦善刻印,著有《广印人传》。金农死后,他搜罗遗稿,出资刻版,使金农的著作得以传于后世。其妻方婉仪,字白莲,亦擅画梅兰竹石,并工于诗。子允绍、允缵,均善画梅,人称“罗家梅派”。其代表作有:《物外风标图》(册页)、《两峰蓑笠图》、《丹桂秋高图》、《成阴障日图》、《谷清吟图》、《画竹有声图》等。著有《香叶草堂集》。
清 罗聘 西风瘦马图设色纸本
罗聘(1733-1799),清代画家。字遯夫,号两峰,又号衣云、别号花之寺、金牛山人、师莲老人。祖籍安徽歙县,其先辈迁居扬州。“扬州八怪”中最年轻者。为金农入室弟子,未作官,好游历。画人物、佛像、山水、花果、梅、兰、竹等,无所不工。笔调奇创,超逸不群,别具一格。他又善画《鬼趣图》,描写形形色色的丑恶鬼态,无不极尽其妙,借以讽刺当时社会的丑态。亦善刻印,著有《广印人传》。金农死后,他搜罗遗稿,出资刻版,使金农的著作得以传于后世。其妻方婉仪,字白莲,亦擅画梅兰竹石,并工于诗。子允绍、允缵,均善画梅,人称“罗家梅派”。其代表作有:《物外风标图》(册页)、《两峰蓑笠图》、《丹桂秋高图》、《成阴障日图》、《谷清吟图》、《画竹有声图》等。著有《香叶草堂集》。
罗聘的两幅《醉钟馗》图
扬州八怪罗聘的两幅《醉钟馗》图
清 罗聘 醉钟馗图 绢本设色 70.5 x 36.1 cm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扬州八怪罗聘的两幅《醉钟馗》图
清 罗聘 醉钟馗图 纸本设色 57×39 公分北京故宫博物院
罗聘的《醉钟馗图》,以漫画的手法,描绘出一幅迷离朴塑、奇异怪谲的鬼怪世界,借以讽刺社会现实。有人将此图比作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称它们都是用“以鬼喻人”的手法来讽诲世事。
以上解说词是北京故宫博物院对《醉钟馗图》的介绍,这段解说词其实适用于上面的两幅画。罗聘作画题材广泛,人物肖像、鬼神佛道、山水花卉兼擅,作画大胆而细心,金农赞其“笔端聪明,无毫末之桀”。颇具画家柔中带钢、洁身自好之风。罗聘的人物画流传量甚少,其特点是人物身体结构清晰,衣纹线条垂长方折多变,人物意态栩栩如生,整个画面体现一种疏淡雅洁的格调。
清 罗聘 饭鬼图 绢本水墨
罗聘自云能白日见鬼,故常作鬼趣图。此图变其常法而为钟馗食鬼:进士具衣冠坐柳树下待饭,二鬼使捉小鬼入瓮,烹后想都将成为锺进士的腹中物了。罗聘是个平民画家,对人间疾苦知之甚深,他画“鬼趣”之类的题材,只是隐晦地揭露官场腐败,人间罪恶,有警世的意义。这幅《饭鬼图》就是这样,希望通过这个食量奇大的钟馗,吃尽世间恶鬼,还人民以太平。正如图上蒋士铨所说“魑魅魍魉随地有,愿渠都入老馗口”那样。此图墨渖淋漓,画法苍古,是其佳作。裱边另有同时著名文人吴锡麒、赵怀玉、薛雪等人诗题,很可珍。
罗聘(1733~1799)清代画家。字遁夫,号两峰。祖籍安徽歙县,其先辈迁居扬州。“扬州八怪”中最年轻者。罗聘博闻好学,擅长山水、人物、花卉,画法受金农、石涛、华嵒等人影响,笔墨娴熟,笔力厚重,技法全面,功力深湛。稍晚于罗聘的画家秦祖永在他的《桐荫论画》中,把罗聘的绘画推为“神品”,并说“罗两峰聘笔情古逸,思致渊雅,深得冬心翁神髓,墨梅兰竹,均极超妙,古趣盎然,人物佛像,尤奇而不诡于正,真高流逸墨,非寻常画史所能窥其涯涘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