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润祥鉴赏 >

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1308 明 刘珏

2019-03-18 10:39:10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刘珏(1410—1472),明代画家。字廷美,号完庵,长洲(江苏苏州)人。少遇太宋况钟,择为吏,珏谢绝,愿得补生员,况许之。正统三年(1438)领乡荐,后以才举授刑部主事,迁山西按察司佥事,年50,乞归。工书善画,精鉴赏,访求其富。师法吴镇、王蒙,风格苍润。

 

【名称】明 刘珏 夏云欲雨图
【年代】明代 
【简介】立轴,绢本,水墨,纵165.7厘米,横9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仿吴镇笔意,绘夏日山中阴雨之景,层峦叠嶂,林壑幽深,泉深石乱,木秀云生,笔墨浓润,气韵苍浑,是公认的刘珏传世之代表作。作者用湿笔淡墨长披麻皴,再加浓墨苔点,与矾头相映发。笔道细秀绵密,墨气风流蔼然,别具清丽幽媚之格。对明代中期的吴门画派有很大影响。

 

【名称】明 刘珏 烟水微茫图
【年代】明代 
【简介】纸本,墨笔,纵139.4厘米,横44厘米。苏州市博物馆藏。

 

明 刘珏 秋山图 手卷 设色纸本

 

此卷描绘江南秋高气爽的平远之景。山峦起伏,树木丰茂,水面宽阔,屋舍俨然,其间点缀人物,或读书斋中,或侧杖而行,悠然自得,一派恬淡平和气象。

据款识“成化三年岁次丁亥孟夏望日,书于居第之捻髭亭。完庵。”可知,此卷为刘珏绘于成化三年,即1467年,时刘珏58岁,“完庵”是他的号。刘珏(1410-1472)字廷美,号完庵,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正统三年(1438)举人。官至山西按察佥事。老而嗜学不衰,为诗清丽可咏。正、行书追法赵孟頫,山水师王蒙,行草学李邕,各极其妙。写山水林谷泉深,石乱木秀,云生绵密,幽媚风流,蔼然高者,攀鳞巨老,庶乎升堂。天顺(1457-1464)间与杜琼、徐有贞、马愈、沈贞吉、恒吉相颉颃,近世莫及。唐志契在《绘事微言》中也有其“写山水林谷,泉深石乱,木秀云生,绵密幽媚,风流蔼然,挂冠归田,高旷靡及。”的较高评价。

卷后有陆安道万历丙戌(1586)年诗、跋。陆安道,长洲(今江苏苏州)人,陆师道(1517-?)的弟弟。陆师道,字子传,号元洲,更号五湖,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官至尚宝少卿。师事文徵明,工诗、古文及书、画,征明四绝,并能传之。精古隶,尤工小楷,全得麻姑坛法而以色泽傅之,遂为一时书家冠。山水澹远类倪瓒,精丽者不减赵孟頫。文献记载陆安道“善书”,从此卷看,他的书法当受乃兄和文徵明的影响较多。

本幅右上角有“退密”葫芦印和左下方“项墨林父秘籍之印”二印,为项元汴的收藏印。项元汴(1525-1590),字子京,号墨林,别号墨林山人、墨林居士、香严居士、退密斋主人、惠泉山樵、墨林嫩叟、鸳鸯湖长、漆园傲吏、南华仙史、煮茶亭长、静因庵主人等,檇李(今浙江嘉兴)人,明国子生,项忠后裔,乃明代著名的收藏家、鉴赏家。

右下角“朱彝尊印”、“秀水朱氏潜采堂图书”、左下方“彝”、“尊”、“锡鬯”诸印为朱彝尊的收藏印。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醧舫,一作鸥舫,一号金风亭长、小长芦钓鱼师,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康熙十八年(1679)以布衣召试鸿博,官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诗与渔洋(王士祯)称南北二大宗。精研经学,深于考证金石,善八分书。工山水,烟云苍润得书卷气。著述甚丰,有《曝书亭集》行世。

右下角“吉偶”和左下角“方亨咸印”为方亨咸的收藏印。方亨咸,小字姐哥,字吉偶,号邵村,安徽桐城人。拱干子。顺治四年(1647) 进士,官御史。能文,善书,精于小楷。山水仿黄公望,博大沈雄,力追古雅,与程正揆、顾大申时称鼎足。花鸟意态如生,曾绘百尺梧桐卷,雀雏入神品。平生足迹几遍天下,故其所见无非粉本,不规规于古人,所以更胜于古人。著有《邵村诗集》、《塞外乐府》、《楚粤使稿》等。

前隔水有“卢荫溥印”白文方印、“禧寿堂珍藏”朱文方印,为卢荫溥的收藏印。卢荫溥(1760-1839),字霖生,号南石,山东德州人,卢见曾之孙。乾隆四十六年(1781)进士。卢荫溥一生,历经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从政五十多年,历任军机大臣、吏、户、礼、兵、刑、工各部尚书。道光七年(1827)七月以吏部尚书晋协办大学士,谥“文肃”。

卷前引首为马吉樟篆书题“刘完庵秋山图卷”七字。马吉樟(1859-1931),字积生,号子诚,晚年号坚壮翁。马丕瑶次子、马吉森之弟、马青霞的二哥。光绪五年(1879)中举,光绪九年(1883)进士,选为庶吉士。曾任清末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会典馆总校、侍讲、侍读、日讲起居注官、河北按察使等职。辛亥革命后,任湖北提法使、袁世凯总统府内史、北洋政府总统府秘书等职。

外签有段子文“刘完庵秋山图卷。光绪壬寅仲夏,段子文题”题签。由马吉樟题引首的时间“光绪壬寅孟夏”与其题签时间来看相隔未几,段子文当与马吉樟为同时代人,且马吉樟与段子文或有所交往。

后隔水有秦通理“颐櫄庐秦通理藏书画印”一印。秦通理,室名颐櫄庐,江苏无锡人。寓上海,民国知名收藏家。

由上我们可以大致的了解此卷的流传经过,此卷在明代由项元汴收藏,陆安道题跋。至清代至民国则由朱彝尊、方亨咸、卢荫溥、马吉樟、秦通理先后递藏。

此卷山水,不仅体现刘珏的绘画造诣,还经由卷上诗跋、鉴藏印,展现给观者画面之外所承载的一段鉴藏佳话和其所涵纳的丰富的人文景观。

 

明 刘珏 烟水微茫图 纸本,墨笔,纵139.4厘米,横44厘米。苏州市博物馆藏

 

此轴构境深邃,笔墨浑成,一片苍翠秀润之气,当是刘画之佼佼者。在此图的右上方有刘珏五言诗一首,最上方为徐有贞行草五言题诗和跋文。根据徐有贞跋可知,此画作成化二年(1466年)夏至后的一天,刘珏与徐有贞乘船至相城沈周家,在沈周家中作画、题文和跋文,为后人传达了吴门文人雅土的生活情景,特别是“江南不可思,动予情依依”的艺术情怀。

 

 

夏云欲雨图刘 珏立轴 绢本 水墨 纵165.7厘米 横9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夏云欲雨图》画幅上有沈周的题诗,画面布局结石矾头明净,峰峦折落有势,山径脉脉可通,蓊郁的树木点明了夏景的特色。路上行人匆匆,渲染了避雨的心情。画法为湿笔淡墨长披麻皴再加浓墨苔点,与矾头相映发。笔道细秀绵密。墨气风流秀逸。相比元吴镇的厚重粗犷,别具清丽幽媚之格[1] 。

此图画夏日山景,层峦叠,丛树幽深,山里村舍星罗棋布,曲径小路由山里通向山角下,山腰浓云升起,逐渐向四方扩散,一派山雨欲来之景。此图构图严谨,层次分明,气势雄浑。山石多用麻皮皴,笔法细密,墨色厚润,与刘氏其他作品的风格略有不同。无款识,钤“刘氏廷美” 1印。画右上角沈周题长诗,后识“右原本为夏云欲雨图,实出梅花道人之笔,所蓄夏太常所,刘完庵佥宪假临几月始就绪,当时示余,为之叹赏夺真,佥宪公亦自珍爱”。得知此图为刘氏摹元吴镇画。《清河书画舫》、《汪氏珊瑚网》、《佩文斋书画谱》、《式古堂书画汇考》《大观录》《虚斋书画录》著录。现藏故宫博物院。

 

 

明 刘珏 清白轩图 故宫博物院藏

 

  刘珏是明代卓有成就的画家。《清白轩图》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幅画首先映入人眼帘的是,悬崖峭壁,气象峥嵘,巍峨矗立。山间树木丛生,郁郁葱葱。山下一平如镜的湖面上,建一优雅恬静的水筑。画家本人与禅友西田上人相对而坐,昂首畅谈。另外一友人薛时用则独自凭栏翘首远望,似为周围的湖光山色陶醉。水阁四周清烟缭绕,乱石嶙峋。石缝中长出的棵棵树木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一条长长的竹栏桥横卧湖中,连接了湖中水阁和山间小径。小径斜穿绿树塘石,环绕幽静的轩阁婉延而去,通向云海苍茫的山间。此刻,我们仿佛进入画面,投身于崇山峻岭的怀抱之中,徜徉于水阁之上,听林间风声,听湖上水声,面对湖光山色,领悟深妙禅机。任凭林间清风吹去世间的喧嚣,湖中碧波涤尽心灵的杂念。

  《清白轩图》约有三分之二的画面为崇山峻岭。从峰顶到山脚由远及近排列的丛林杂树、右端的湖畔塘石、湖面上横卧的竹桥、环湖而行直上白云间的山间小径,增加了水阁与湖水、塘石的距离感,也造成了水阁异常幽静的芬围。丛林杂树点缀山间为其增色不少,也衬托了画面。通观整个画面,山之险峻与阁之幽静对比鲜明,作者描绘山形龙脉走势,笔力雄健,极富变化,避开了一般山水画将山势两面分披的单调模式,泼墨主峰,使之显得十分雄伟厚重。山峦外貌平淡而不纤巧,形拙而不呆滞。水阁的清幽雅静,人物的恬然自适,使人有超脱俗间事,身在桃花源之感。从而引人入胜,陶然忘机。

  画中的山势,起伏而不夸张,线条清晰,起落园浑。作者时而精雕细琢,时而大刀阔斧。笔触凝重中不失洒脱,墨色淳厚中见出神采。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其间“雨点皴”的积攒,活现出山石的坚硬;塘石、矾头上苔点的妙用,补充了林木的不足,又使画幅本身层次井然,密中透空。林木的布局也堪称杰构。左角借助一棵古树隐去了山脚,却衬托出轩榭与山岭的距离,右下角的几棵树则与之遥相呼应。更有水阁周围的丛林和山间平缓的一坡杂树与之连成一气,成半圆状,增加了结构的紧凑感。布局的错落,关合的巧妙,打破了轮廓线的重复感和单调感,使得画面有起伏,多层次,疏密有致而又浑然一体。从而为轩中人物提供了一个雄深雅健又不失清幽的活动空间,景物灵秀与人物悠闲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

 

 

明 刘钰 纪游八景 手卷 设色纸本

 

题咏者与“碧山吟社”简介:

1.许篪,字仲乐,号絅庵。明无锡人。正统十年(1445)进士。官户部员外郎。工诗,且享诗名。

2.秦旭(1410-1494),字景旸,号修敬。明无锡人。季升子。以子夔贵封承德郎、南京兵部主事、晋中宪大夫、湖广武昌知府。究心学问,博学多闻。为诗敷腴雄健,格类放翁。成化十八年(1482)与李庶、陈公懋、潘绪等10人在里结“碧山吟社”,为“碧山十老”之首。为人庄重寡言,举止有度,退然谦约如韦布。年85卒,友人私谥贞靖先生。清秦毓钧纂有《修敬公年谱》,载《锡山秦氏宗谱》。

3.俞睦,一作余睦。字民用,号拙逸生。明无锡人。

4.黄禄,字公禄,号杏轩。明无锡人。碧山吟社十老之一。卒年73。

5.华?(1412-1476),字祖芳,号集义。晚年多病,故又号南林病叟。明无锡人。耿介自好,笃予孝友,见利思义。性嗜吟咏,晚筑安老堂于别业,与邑人结为诗社,倡酬往还。《华氏传芳集》卷l有其自为墓志。

6.李庶(1423-1511),字舜明,号絅庵,晚号蓉湖漫叟。明无锡人。碧山吟社十老之一。工诗文,有隐操。居家敦行孝弟,县举为乡饮宾。晚结茅渠水,杜门雠校。

7.秦璠(1428-1493),字景美,号东皋。明无锡人。维祯玄孙。工诗能文。

8.陈公懋(1414-?),字行之,号玉溪,自号锡谷老人。明无锡人。勉弟。成化十八年(1482),与同时秦旭、李庶、潘绪等十人结碧山吟社,为碧山十老之一。博学,好著述。弘治元年(1488)进所撰《说经书》,为明孝宗逐还。

9.杨理,字叔理,号听玉。明无锡人。碧山吟社十老之一。卒年72。

“碧山吟社”,明代弘治年间由无锡名流秦旭(宋代诗人秦观后代)发起。诗社以诗会友,歌颂太平,形容国家之盛,以德义相勉,一时“儒绅君子相与慕之,士大夫往来于锡者必起居而宴集焉”,传为佳话。诗社自成化壬寅(1482)成立到弘治七年(1492),随着十老的离世而结束,影响颇为广泛,直至清代,成为无锡历史的重要文化情结。诗社与吴门文人常有互动,沈周曾作《碧山吟社》图记雅集(现藏首都博物馆),文徵明书“碧山吟社”门楣,吴宽所作《题碧山吟社诗》刻石至今立于诗社门前。此刘珏《八景图卷》中对题诗文的诗人,多为诗社的中间,所谓“碧山吟社十老”,因而,此卷的珍贵不仅是刘珏的画作,诗社诗人的诗文与墨迹,也是难得的艺术文献。

按语:刘钰,明早期吴门画家,字廷美,号完庵,举人,尝官刑部主事、山西按察司佥事。擅山水,师元人吴仲圭、王蒙、盛子昭诸家法,“烟岚草树,绵邈幽深”,沈周尝师事之。此卷八幅,写其北行所历之境。古人赴京,取水路较为便捷,故无论彭城、泰岱,皆与烟水相联。画以细皴密擦,稠密沉穆,取意在山樵、盛懋之间。北境南韵,带着浓浓的书卷之气。每幅有同时许箎、秦旭、陈公懋、华?、秦璠、李庶等人题咏。其中多无锡人。可见八景画成后即在江南士夫中流传。清初为著名鉴藏家高士奇所收,后归陆心源所有,著录于其所编《穰梨绾过眼录》,民国时得吴湖帆赏鉴。刘钰画存世仅数幅,著名者有《清白轩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夏山欲雨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卷得八景,又有名家诗题,就更为难得。识者其珍视之。

 

 

《明刘珏仿倪瓒山水图》

 

是明代刘珏的绘画作品,该作为绢本,水墨,现藏于法国集美博物馆。该画为竖式构图,仿倪瓒山水"一河两岸式"的布局,视点由近及远,为绢本,水墨。

 

图的下半部是前景的描绘:近处缓坡上疏林参差,孤亭临水而立,山石以侧锋折笔带皴擦画就。隔着江水,上半部表现的是中远景山貌:主体的一组山峦间有一瀑布,左右的山势起伏环抱,并以披麻皴法营造出高耸圆浑之气势。全画颇具倪瓒遗意,其笔法、墨法显然取自董、巨二人,呈现着用笔尖劲,清淡疏秀的特点。这在刘珏的山水画中,属于清寂淡雅的一路。此图选取一河开出两岸,将河的空白之虚构成两岸的遥望关系,从而拓展了山水画的表现空间,不仅给人以辽阔、空远的感觉,同时,还唤起观者对画中自然之境的向往。

 

 

明 刘珏《山阴雪霁图》

 

 

刘珏(1410—1472)字廷美,号完庵,南直隶苏州府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宣德中,苏州知府况钟举为吏,不就,得补生员,正统三年(1438)中举人,授刑部主事,迁山西按察司佥事,年五十弃官归。卒年六十三。老而嗜学不衰,为诗清丽可咏,景泰、天顺间,为吴中诗人之最,京师号为刘八句。书正、行出赵孟頫,山水出王蒙,行草学李邕,各极其妙。写山水林谷泉深,石乱木秀,云生绵密,幽媚风流,蔼然高者,攀鳞巨老,庶乎升堂,特未入室耳。天顺(1457—1464)间与杜琼、徐有贞、马愈、沈贞吉、恒吉并能,写山水,近世莫及。

 

  明 刘珏 夏山雨霁图

 

  刘珏(1410—1472),明早中期苏州人,字廷美,号完庵。正统三年举人。尝官山西按察佥事。工诗、能书,尤擅画。山水得王蒙之郁茂,吴仲圭之沉厚。沈周尝师事之,一时颇负声望。此图写江南清秋景象,石矶疏林,危崖崇岭,笔墨松动流畅,皴多染少,面目与习见者颇异而清丽洒脱之趣奕奕动人。正统六年,完庵年四十一岁,其中年作耶。清恽南田笔法颇似之,可见其源头。本幅有明中期杨循吉诗题。循吉亦吴人,沈石田望年交也。尝作京官数年,不久即辞去,归隐故里,以诗文自娱,亦高士。此帧民国时曾多次出版,观者勿忽。

 

 

  此作品经高岱、朱逢泰、韩绳夫递藏。

 

  1.杨循吉(1456-1544),字君卿,号南峰。苏州吴县人。明代著名文学家,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授礼部主事,有《菊花百咏》、《斋中拙咏》、《南峰乐府》、《松筹堂集》传世。

 

  2.高岱(清康熙间,17-18世纪),字石嵒、石闾,号旷庵,浙江杭州人。高士奇孙,高士奇的许多重要藏品均由高岱继承。现藏于华盛顿 Freer美术馆,董其昌旧藏并著录于《石渠宝笈》传为李公麟的《蜀川图》卷,即由高士奇传至高岱。

 

  3.朱逢泰(清),字钧阊,号柳塘,今江苏吴江人,工诗,善画山水,笔甚疏秀。著有《卧游随录》。

 

  4.韩绳夫(1916-?)一名熙,字价藩,亦作介藩,号致轩。抗战期间避难至上海,遂与程十发多有往来。精鉴赏,收藏极丰。“韩熙宝藏”为其常用藏印。

 

  题识:正统六年中秋后十日,完庵作。

 

  本幅杨循吉(1456-1544)题:完庵好画亦成癖,醉墨淋漓不停笔。远山近水漫涂抹,铁干虬枝俨行立。杨循吉。 钤印:君谦

 

  鉴藏印:松陵朱柳塘珍藏、韩熙宝藏、缄斋鉴藏、高岱私印(4印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 · 高岱》6印,809页)

 

  签条:明刘完庵醉墨山水。风雨楼。

 

 

 

刘珏 (明代官吏、书画家 1410—1472)字廷美,号完庵,南直隶苏州府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宣德中,苏州知府况钟举为吏,不就,得补生员,正统三年(1438)中举人,授刑部主事,迁山西按察司佥事,年五十弃官归。卒年六十三。

老而嗜学不衰,为诗清丽可咏,景泰、天顺间,为吴中诗人之最,京师号为刘八句。书正、行出赵孟頫,山水出王蒙,行草学李邕,各极其妙。写山水林谷泉深,石乱木秀,云生绵密,幽媚风流,蔼然高者,攀鳞巨老,庶乎升堂,特未入室耳。天顺(1457—1464)间与杜琼、徐有贞、马愈、沈贞吉、恒吉并能,写山水,近世莫及。

 

刘珏[jué]为官清正,浙江甫田县丞督赋侵吞渔税,被告以“黄金二百两”委托亲戚向他行贿,他正愁缺少证据,便以此为突破口,查明了赋税被侵吞的真相。无锡有个贪官因受贿事发,托人送来500两银子,求他去向办案人说情。刘珏严拒,并对来人说:“不亟去,当讯之于官!”

刘廷美为刑部主事居京师,与徐武功、刘原博诸公为诗友,每相过,必谈论达旦。尝岁除,原博邀之守岁,廷美因挟所藏钟馗画像求题,原博遂援笔大书一诗于上。明旦持归,县之中堂。京师每正旦,主人皆出贺,惟置白纸簿并笔研于几,贺客至,书其名,无迎送也。是日朝罢,刘定之、黄廷臣两学士首至,见此诗,各摘簿一叶录之去。朝士继至者,皆摘录之。顷间,簿已尽矣。廷美晚回,索簿阅贺客以图往报,家人告其故。明日,复置一簿,亦如之。中书舍人金本清戏谓廷美曰:“此钟馗乃耗纸鬼也。”一时京师传为奇事。原博诗曰:“长空糊云夜风起,不忿成群跳狂鬼。倒提三尺黄河水,血洒莲花舞秋水。飞萤负火明月羞,栎窠影黑啼鸺枭。绿袍乌帽逞行事,磔脑刳肠天亦愁。中有巨妖诛未得,盍驾飙轮驱霹雳。如何袖手便忘机,回首东方又生白。”

刘完庵薄于仕宦,年五十遂解组,时有宪臣索题《牧牛图》,为赋诗曰:“牧子驱牛去若飞,免教风雨湿蓑衣。回头笑指桃林外,多少牧牛人未归。”宪臣亦感泣挂冠去。

成化初,琼台邢公宥为苏守,以梅华求题,廷美赋绝句云:“岁寒相见在天涯,玉色珠光带露华。笑杀玄都狂道士,种桃何不种梅华?”邢公得诗甚喜。后邢公以郡中久荒,陂荡起税,民心颇怨,有投诗刺之者曰:“量尽山田与水田,只留沧海与青天。渔舟若过间洲渚,为报沙鸥莫浪眠。”邢公闻之,以为廷美所作,衔之。或劝往白,廷美曰:“彼奈我何?”后廷美卒,邢公吊祭皆不往,人多非之。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