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润祥鉴赏 >

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1361 清 梅庚

2019-05-25 09:15:34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梅庚 (1640-约1722年),清代画家、诗人,字耦长,一字耦耕、子长,号雪坪、听山翁、南书生,安徽宣城人,康熙二十一年举人,官泰顺知县,书善八分,擅画山水、花卉,脱略凡格,不宗一家,与梅清、石涛等均为黄山派名家,亦工诗,为王士祯所推重。

【名称】清 梅庚 秋林书屋图
【年代】清代
【简介】立轴,纸本,纵147.6厘米,横67.4cm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下方作重叠坡石,纵列在湖面右向,依坡而筑两间屋舍,正面一间门敞开着,案几上放有书册。画的左侧,奇岩突兀,雄伟险峻。透过巨石,湖水涟漪,山峦起伏,双帆高悬。湖山宁静幽雅,用笔苍劲凝重,山石轮廓主要用侧锋,抑扬顿挫,自然流畅。这幅画为梅庚晚年之作,寓秀润于老辣之中,使人们在静中得到更丰富的联想。

 

 

梅庚的曾祖父梅鼎祚是大戏剧家、诗人、藏书家。他的父亲梅朗中是复社名士,善于书画诗文,在当时被称为“三绝”,可惜36岁就英年早逝。梅庚由母亲抚养成人,他自幼“资禀颖异”,勤奋好学,博通经史,远承高祖梅守德讲学之风,近得曾祖父及父亲诗文书画之韵,同族长辈大画家、诗人梅清和大科学家、诗人梅文鼎非常欣赏他。梅庚在康熙二十年(1681)考中举人,次年进京。同乡大诗人施闰章看了梅庚的诗文,称其“披华振秀,清警独胜”,把他当作忘年交,引荐他结识了当时文坛的宗师朱彝尊、王士祯,并为“朱彝尊所士”。本来梅庚有机会在京城发展,却因为“性狷介,复被黜”。梅庚离别京师,到浙江泰顺担任知县,他以经学来治理地方,很有惠政,官声也很好。但他难改文人的习性,在官场郁郁不得志,五年后终于辞官归乡。

 

梅庚修缮先人书带园,与宣城派诗人沈泌、艺术家石涛等友人饮酒赋诗、作书画自娱,漫游江南山川,“为名流领袖数十年”。梅庚的诗多“缘事而发”,清新明快,不假雕饰。他早年的作品显示了狂傲的禀性;他在泰顺任上写的《修船谣》一诗,揭露了清廷修造海船之役给百姓带来的苦难;他的《钱荒》、《菜荒》等诗针砭时弊,同情人民疾苦。梅庚的诗歌题材广泛,描写现实的作品之外,还写了很多酬唱、题画的诗作,他的写景抒情等小诗也朴秀隽永,别有韵味。曹溶评他“博综汉魏三唐,尽驰骋之致”,陈允衡说他“除豪气外近乎谢朓”。他在《深沟道中》写道:“山市人烟少,秋田鸟雀喧。乱流清见石,远树暗藏村”;一幅美丽的画面跃然纸上。“倚树共婆娑,微月出山背”、“人家环积水,鸥鹭占园沙”、“孤亭收野色,万壑赴斜晖”……这样的诗句,在梅庚的诗集中到处可见。

 

梅庚的足迹遍布家山,付诸丹青笔墨,写生题诗,他有很多描绘宣城山水风物的作品堪称诗画双绝,成为传世经典。如《敬亭棹歌图》、《山水图》、《秋林书屋图》等,收藏于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天津艺术博物馆、安徽博物馆等处。著有《书带园集》16卷,又编《赋纪》50卷(所辑为唐以前之赋);他的书画作品大多失传,《国(清)朝画识》、《江南通志》、《静志居诗话》记录了他的事迹。梅庚传世诗文集有《天逸阁集》、《雪坪诗钞》、《听山诗钞》、《漫兴集》、《南雅集》、《玉笥游草》、《知我录》等。

梅庚“书善八分,画善山水、花卉,脱略风格,不宗一家,旷逸有雅韵”。他的篆、隶书法古朴高雅;山水花卉浓墨淡渲,老辣古朴、纵横恣肆,得天然真趣。本套12开册页现由天津博物院收藏,尺寸约合30X25厘米;该套作品用笔精干爽利、墨色淋漓通透、渲染层次有序,可以说代表着中国明清两朝底层文化读书人的精神境界和书画的修养学识以及个人的美学思想,也代表这新安画派二三线书画家的学识和实际绘画水准。

 

册页之一

 

一图款识“甲子冬日 画呈环翁老先生 诲正 宣城晚学梅庚”,钤印:梅庚之印(白)。甲子即1684年,时年45岁。环翁,今日不知何许人也,但从字里来看,是位德高望重的文化老先生。整幅作品古气溢染,简笔勾皴淡墨渲染,扑鼻而来的是这种文人痴于田园山水的情怀。古气,两字看似简单,但在衡量近现代中国画的作品气息来说,弥足珍贵!对于今天书画家来说,就是望尘莫及!

 

册页之二

 

二图作品用墨和线条都是极高的水准,在这套册页里也是一幅亮点之作。先用极淡的淡墨勾出小溪瀑布的山石,而后中锋快速勾出瀑布的水流线条,尤其对瀑布下水口的欢快描写。次用淡墨勾皴点染中间这棵杂树,树叶点皴和淡墨处理非常到位,乱而不散,散而有度。再用稍重一点的淡墨书写近处的小棵杂树,同样的笔墨来点缀此树的树叶;最后细笔画出人物观瀑的景象。部分细笔点缀一下树干上的藓苔和杂草,说明此处人迹罕至。整幅作品分三个层次,笔笔推出,层层渲染,犹如西画中的立体透视,井然有序。这幅作品小中见大,如换成一张六尺对裁,这种水墨淋漓而层次分明、笔法流畅又严谨有度,想象就是今日的高古屌丝却依然大范的装酷精神,不禁击掌叫好!

 

册页之三

 

三图画应为“水漫金山”的浪漫诗人景象,远处是淡墨的半山,说明此金山不小;稍远处是城墎和五层佛塔的金山寺,给我们感官刺激就是海水高高漫过城池。中间部分是惊天骇浪,中锋线条流畅而迅捷,偶尔的浪花扑打,将画面的壮观和水浪的流动性给描写出来。近处则是一位高士静坐,观此景而诗性大发。整体画面丰满自信、粗中有细;重点渲染骇浪的笔墨不多,但通过近处人物和远山城池来衬托。古趣怡然,神话传说与现实中的高士相结合,在今天来看也是一幅描写水漫金山的代表精品。

 

册页之四

 

四图远山如黛,看来梅庚应该看过马远的作品,这在那时的徽州也不算个事儿,想象歙县西溪南的吴家,这算个啥?梅庚的远山淡墨基本沿袭马元的技法,虽轮廓没有那么的具体,但是这种衬托画面的景致还是共性的。中间是杂树和山石,有郭熙蟹爪皴的把式,这种用笔对后代的新安画派非常地常见,譬如方士庶和邵鸿恩等等。而后浓墨书写近处的杂树和山石,最后这枚印章来调整点缀此处山石的僵硬。通过册页四幅的作品来看,梅庚对于钤印,也是非常注重的,随着画面的气息来调整的。

 

册页之五

 

五图乍一看很有素描稿的味道,这种黑与白的对比,让今天学习西画素描的朋友寒噤;这可是350多年前的祖宗作品。这种大面积留白和设黑,一定是到过黄山的,也只有黄山才有这样巨石白花花和它背景后黑乎乎的映衬。所以也不难怪黄宾虹有这种留白的长条块块,当代聂危谷教堂题材作品也有的留白长条;由此看出中国画,源于自然之法则。

 

册页之六

 

六图可以喻为“十年寒窗”,一棵虬劲十足的老梅花树,虽无花朵,却能感受到这股冷冷的严寒劲儿。树下一茅屋,屋内一帘卷起,高士头带黑围巾,正襟危坐在读书;十年寒窗;这是古人唯一能走入仕途,获取功名和振兴家族的途径。窗前是一大片淡淡的淡墨,来衬托天气灰暗的寒冷;而屋后的梅石,寓意着格调高古、凌寒不惧的文人思想。所以说中国画与西画的最大区别就是在此处,中国画是有语言代表的,透过画面来代表着作者的思想和文化价值取观。

 

册页之七

七图布局一河两岸式的“董巨风格”,这种大气磅礴的高山一角,一高士跪坐船头用力划桨,看来是逆流而上的节奏。这里笔墨不多:淡淡的淡墨半山式描写,来衬托大山的伟岸雄峻,几笔带过山下的滩涂和水岸;近景的柳树枯枝和新发的柳条,笔力雄劲干脆,画龙点睛之笔就是人物高士的书写。唯一欠缺的,钤印过于大了一点,小了一半画面更协调更完美。

册页之八

图八亦为“十年寒窗”,只是将这种画面格调放的更大。明清时代的新安画派至今影响极深,可以说每个画家都有这种雪后山川的绘画描写。徽州地处皖南山区,四周群山环绕,人烟罕至;中间是盆地,丘陵相间,方圆不过60公里,注定冬季将是阿拉斯加般的寒冷。所以对于画家们的记忆,历年皆有的回忆,岂能不入画面。

 

册页之九

 

图九的景致在今天的徽州地区是非常的常见,任意溪边山脚均是如此。所用几重的淡墨渲染皴擦山头和山势,再用米点点皴山势的矾头,用笔设墨简单不多;而一介小亭却将画面丰富起来,调动了画面的思想和语言。

 

册页之十

图十是梅庚的拿手绝活,这类题材无非是浪费一点时间而已。先是淡墨勾出远山和滩涂,而后大面积留白制造出湖面的效果,再用淡墨勾皴画出近景的山石,随后用稍重一点的淡墨写出蟹爪般的树干,最后浓墨点苔制造出画面的协调感。树干着墨不多,但墨趣井然有序,笔力苍健有力;想象实际此幅画画时,也不过十来分钟而已。

 

册页之十一

图十一米家山水,全是几重墨色的点苔,偶尔几笔树干勾皴一下。画面一河两岸式,这是“董巨”的标准风格,只是换了“米家”画法。米家山水给我们视觉总是零碎的,画面有协调不一致的感受;我想源于这种数不完也数不清的小米点儿,给我们的视觉判断本身就有误差。此幅作品在中景和近景处理上,还是可圈可点的;近景丛林的屋脊和河中无人小舟,都在诠释出一种“野渡无人舟自横”和“深山不见山,但闻人语声”的境地。

 

 

册页之十二

图十二也是“董巨”一河两岸式的格局,远山和滩涂用水墨和枯笔勾皴,简单却表现出这种疏远冷淡的效果,而后淡墨书写近景的山石和桥舍,加上几点零碎的竹枝,彰显出文化人“贤者虚怀与竹同”的人生价值观,最后浓淡不一的笔墨勾皴出两棵杂树。同样蟹爪皴的树枝和偶尔牛毛皴的山石,整体画面舒朗有致,简单阔约,亦有大江东去逝流水的气概。

 

梅庚的作品留世很少,而今大多数“葛优躺”博物馆里,很少拿出来展览。现今拍卖多年不见一幅,赝品也居多。这套册页能完整保存,且是梅庚45岁中年时期的细笔作品,也是弥足珍贵的。偶见博物馆有粗笔浓墨绢本的,总觉得没有细笔的精到。

 

清初著名画家、诗人梅庚(1640—1716),原名以庚,一字藕长、子长,号雪坪、雪坪子,又号听山翁。梅庚的曾祖父是大戏剧家、诗人、藏书家梅鼎祚。他的父亲梅朗中是复社名士,善于书画诗文,在当时被称为“三绝”,可惜36岁就英年早逝。

 

梅庚(1640—1716),字子长,号雪坪,又号听山翁 清朝,安徽宣城人。梅清从孙。康熙二十年(一六八一)举人,官泰顺知县。善篆、隶,画山水、花卉,脱略凡格,不宗一家,偶尔落笔,韵致翩然。兼工白描人物。康熙三十六年(一六九七)尝作山水扇,今藏故宫博物院。工诗,著《吴市吟》、《山阳笛漫兴集》、《玉笥游草》,临卒作诗,署曰《推枕吟》。

梅庚由母亲抚养成人,他自幼“资禀颖异”,勤奋好学,博通经史,远承高祖梅守德讲学之风,近得曾祖父及父亲诗文书画之韵,同族长辈大画家、诗人梅清和大科学家、诗人梅文鼎非常欣赏他。梅庚在康熙二十年(1681)考中举人,次年进京。同乡大诗人施闰章看了梅庚的诗文,称其“披华振秀,清警独胜”,把他当作忘年交,引荐他结识了当时文坛的宗师朱彝尊、王士祯,并为“朱彝尊所士”。本来梅庚有机会在京城发展,却因为“性狷介,复被黜”。梅庚离别京师,到浙江泰顺担任知县,他以经学来治理地方,很有惠政,官声也很好。但他难改文人的习性,在官场郁郁不得志,五年后终于辞官归乡。

梅庚修缮先人书带园,与宣城派诗人沈泌、大艺术家石涛等友人饮酒赋诗、作书画自娱,漫游江南山川,“为名流领袖数十年”。梅庚的诗多“缘事而发”,清新明快,不假雕饰。他早年的作品显示了狂傲的禀性;他在泰顺任上写的《修船谣》一诗,揭露了清廷修造海船之役给百姓带来的苦难;他的《钱荒》、《菜荒》等诗针砭时弊,同情人民疾苦。梅庚的诗歌题材广泛,描写现实的作品之外,还写了很多酬唱、题画的诗作,他的写景抒情等小诗也朴秀隽永,别有韵味。曹溶评他“博综汉魏三唐,尽驰骋之致”,陈允衡说他“除豪气外近乎谢朓”。他在《深沟道中》写道:“山市人烟少,秋田鸟雀喧。乱流清见石,远树暗藏村”;一幅美丽的画面跃然纸上。“倚树共婆娑,微月出山背”、“人家环积水,鸥鹭占园沙”、“孤亭收野色,万壑赴斜晖”……这样的诗句,在梅庚的诗集中到处可见。

梅庚的足迹遍布家山,付诸丹青笔墨,写生题诗,他有很多描绘宣城山水风物的作品堪称诗画双绝,成为传世经典。如《敬亭棹歌图》、《山水图》、《秋林书屋图》、《山水册》等,收藏于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天津艺术博物馆、安徽博物馆等处。著有《书带园集》16卷,又编《赋纪》50卷(所辑为唐以前之赋);他的书画作品大多失传,《国(清)朝画识》、《江南通志》、《静志居诗话》记录了他的事迹。梅庚传世诗文集有《天逸阁集》、《雪坪诗钞》、《听山诗钞》、《漫兴集》、《南雅集》、《玉笥游草》、《知我录》等。他同时是“黄山画派”和“宣城诗派”的干将。

史记梅庚“书善八分,画善山水、花卉,脱略风格,不宗一家,旷逸有雅韵”。他的篆、隶书法古朴高雅;山水花卉浓墨淡渲,老辣古朴、纵横恣肆,得天然真趣。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