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润祥鉴赏 >

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1371 金 马云卿

2019-06-15 18:24:40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马云卿,公元12世纪,(金〕介休(今山西介休)人,生卒年不详。《图绘宝鉴》卷四有:“马天騋字云章,介休人。能画,作小竹石,潇洒可喜。弟云卿、云汉,皆善画。”传世作品有《维摩演教图》卷,现藏故宫博物院。

【名称】金 马云卿 维摩演教图卷

【年代】金代

【简介】描绘维摩诘向释迦牟尼遣派之舍利佛文殊师利进行辩论之情景。此画笔法如行云流水,线条流畅,以浓淡、粗细、虚实、刚柔、轻重、曲直来表现对象,形态生动,形神兼备,图中表现之文物典章、仪规等具有浓厚的宫廷气息,非宫廷画家难以为之,故马云卿可能是一位金代宫廷画家。但马云卿此画有穿汉族衣冠服饰的人物出现,而金廷起初是反对汉服的,直到金熙宗完颜亶时代,才开始在宫中实行服饰汉化政策,故此卷创作年代最早应在金熙宗朝(1135-1149),此画现藏故宫博物院。此外,该画从金内府转入元内府后,元代宫廷画家王振鹏曾临摹一卷,现藏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维摩演教图》无作者款印。画后幅有明沈度书《心经》及跋“永乐丙戍岁,予客燕台真如寺,老僧元觉出示李龙眠演教图真迹,随索予书《心经》附后,自愧玉台难并,固辞再三。老僧索之甚笃,勉强净手谨书一通。是夕上元日也。云间沈度。”丙戌为明永乐四年。并有明董其昌、王穉登题跋。钤元柯九思“柯氏敬仲”,清索额图“钦赐忠孝长白山长索额图字九如号愚庵书画珍藏永贻子孙”、“长白索氏珍藏图书印”,清宣统皇帝“宣统御览之宝”、“宣统鉴赏”等鉴藏印,共57方。

 

此图取材于佛教《维摩诘经》,描绘的是装病在家的维摩诘向奉佛祖释迦牟尼之命前来探病的文殊菩萨宣讲大乘教义的场面。全图意在表现维摩诘所具有的高深机智及其对佛教教义的巧思善辩。画中维摩诘坐于锦榻之上,精神矍铄地谈论教义,对面的文殊菩萨脚踩莲花,双手合十,对维摩诘的说法心悦诚服。画幅中部绘天女故意往大弟子舍利弗身上撒沾衣不坠的花瓣,令躲闪不及的舍利弗连忙振衣抖拂。维摩见此当即指出佛教应该视万物皆空的教义实质。

  佛教是公元前6至5世纪由释迦牟尼于印度创立,相传东汉明帝时传入中国。艺术家们为了扩大佛教在中国的影响,在表现佛教人物或故事时逐渐将他们中国化,生活化,以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从东晋顾恺之到隋唐敦煌壁画,维摩诘尚被表现为“须眉奋张,目光如炬”的形象,而此图中他已完全成为汉化的佛教徒的形象。文殊菩萨体态雍容端庄,犹如现实生活中名门望族之人。众天女于恭谨中显露出活泼的神情,毫无宗教的虔诚之态。文人世俗思想融入宗教画创作中无疑增添了作品的亲和力,同时也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全图为扫却粉黛的墨线勾描,遒劲圆转而富于表现力度的游丝描和铁线描相辅相成,在成功地刻画出神态各异的人物形象的同时,洁净轻淡的笔法也与佛教“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的教义相吻合。

  此图无款,对作者有三种推测:明人沈度、董其昌、王穉登等人在画卷的跋中皆称作者为宋代李公麟。当代学者金维诺等先生认为作者应是金代的马云卿,主要根据是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有元代王振鹏《临马云卿画维摩不二图草本》。王振鹏在卷后题跋中称:“至大元年二月初一日拜住怯薛第二日,隆福宫花园山子上,西荷叶殿内,臣王振鹏特奉仁宗皇帝潜邸圣旨,临金马云卿画维摩不二图草本。”王振鹏的临本与此幅的艺术风格、构图章法等极为相仿,只是在局部纹饰上稍有细微变化。但目前亦有专家认为此图既不是李公麟所作,亦非马云卿所为,它应是宋佚名画家的作品。事实上,无论作者是谁,该图代表着早期白描人物画的最高成就当是无可争议的。 

 

该画从金内府转入元内府后,元代宫廷画家王振鹏曾临摹一卷,现藏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马云卿(公元12世纪)〔金〕介休(今山西介休)人,生卒年不详,《图绘宝鉴》卷四有:“马天騋字云章,介休人。能画,作小竹石,潇洒可喜。弟云卿、云汉,皆善画。”

传世作品编辑《维摩演教图》卷,描绘维摩诘向释迦牟尼遣派之舍利佛文殊师利进行辩论之情景。此画笔法如行云流水,线条流畅,以浓淡、粗细、虚实、刚柔、轻重、曲直来表现对象,形态生动,形神兼备,图中表现之文物典章、仪规等具有浓厚的宫廷气息,非宫廷画家难以为之,故马云卿可能是一位金代宫廷画家。但马云卿此画有穿汉族衣冠服饰的人物出现,而金廷起初是反对汉服的,直到金熙宗完颜亶时代,才开始在宫中实行服饰汉化政策,故此卷创作年代最早应在金熙宗朝(1135—1149),此画现藏故宫博物院。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