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润祥鉴赏 >

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1406 宋 乔仲常

2019-07-29 10:13:26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乔仲常,河中(今山西永济)人,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北宋末期徽宗时。据《画继》的记载,他是师法李公麟的,工于杂画,尤长道释人物故事画。尝作《十六应真图》卷,众罗汉外,山水树石俱备。南宋·邓椿《画继》卷四,著录其画迹有《龙宫散斋图》、《山居罗汉图》、《渊明听松风图》、《李白捉月图》、《玄真子西塞山图》、《列子御风图》等,然至今罕见。

 

传世作品有《后赤壁赋图》、《山居罗汉》、《高僧诵经图》等。

 

靖康之变(1126),金人围城中思归,一日作《河中图》赠邵泽民侍郎。南宋·邓椿《画继》卷四,著录其画迹有《龙宫散斋图》《山居罗汉图》《渊明听松风图》《李白捉月图》《玄真子西塞山图》《列子御风图》等,然至今罕见。

传世作品有《赤壁图》卷,纸本,墨笔,描绘苏轼《后赤壁赋》中情节,并分段书写赋文。山水人物笔法近李公麟,但不为成法所囿,用笔简率生拙,气韵野逸。卷后有宣和五年(1123)八月七日赵德麟题跋,还有武圣可和赵岩题跋,清乾隆皇帝御书引首“尺幅江山”四字,曾入清乾隆内府,乾隆为画题签,《石渠宝笈初编》著录,现藏美国纳尔逊·艾特金斯美术馆。

 

 

 

【名称】宋 乔仲常 后赤壁赋图

【年代】宋代

【简介】纸本,墨笔,纵:29.7、横:560厘米。美国纳尔逊·艾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藏。

 

该图据苏轼的名篇《赤壁赋图》绘制而成,可视为一件山水人物作品。画卷依原赋叙述的顺序次第展开,将赋文氛围若干段移录于画面上。每段描绘一个情节,而全图首尾相连,并无间隔,同一人物在图中反复出现,是所谓“异时同图”的方法。图卷是对原赋的艺术再查,亦是传世时代最早的《赤壁赋图》。最值得重视的是该图的画法,不仅人物取白描法,图中的山石、冈草、树石也仅用墨笔勾皴,不事渲染,更不加色彩。用笔苍率简逸,时见带有飞白的乾笔,画风清空洒脱。与北宋画坛流行的画风迥然相异,倒与以后元代文人画有着十分密切的亲缘关系,这说明北宋末期文人山水画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联系乔仲常师法李公麟,并将此图与李公麟传世《五马图》、《临韦偃牧放图》及后世摹本《龙眠山壮图》进行比较,结合《宣和画谱》记述他“率略简逸”的画风,我们可以推测《后赤壁赋图》反映了李公麟的画风,在李公麟山水画作品已不传的情况下,《后赤壁赋图》卷对我们完整了解李公麟的画风,进而全面认识北宋后期文人画的发展面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图无款,拖尾有赵德麟、武圣可、赵巖等数段题跋,从跋中可知此图为乔仲常所作,其中赵德麟跋于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据此推知此图大略作于同时或稍前。画上钤有“汉伯鸾裔”、“永昌齐”、“泰定齐印”、“梁师成章”、“梁清标印”等藏印及清内府鉴藏印,《石渠宝笈初编》著录。

 

 

乔仲常,河中(今山西永济)人,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北宋末期徽宗时。据《画继》的记载,他是师法李公麟的,工于杂画,尤长道释人物故事画。尝作《十六应真图》卷,众罗汉外,山水树石俱备。传世作品有《后赤壁赋图》、《山居罗汉》、《高僧诵经图》等。与北宋画坛流行的画风迥然相异,倒与以后元代文人画有着十分密切的亲缘关系,这说明北宋末期文人山水画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乔仲常师法李公麟,并将此图与李公麟传世《五马图》《临韦偃牧放图》及后世摹本《龙眠山壮图》进行比较,结合《宣和画谱》记述他「率略简逸」的画风,我们可以推测《后赤壁赋图》反映了李公麟的画风,在李公麟山水画作品已不传的情况下,《后赤壁赋图》卷对我们完整了解李公麟的画风,进而全面认识北宋后期文人画的发展面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图无款,拖尾有赵德麟、武圣可、赵巖等数段题跋,从跋中可知此图为乔仲常所作,其中赵德麟跋于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据此推知此图大略作于同时或稍前。画上钤有「汉伯鸾裔」「永昌齐」「泰定齐印」「梁师成章」「梁清标印」等藏印及清内府鉴藏印,《石渠宝笈初编》著录。

 

此画以白描手法分段表现苏轼的《后赤壁赋》内容,人物形象及山水树石笔墨极为简括,不受固定成法局限,风格质朴无华,是早期士大夫画之本色。全卷以八幅纸相接,押缝处钤有北宋徽宗时期权势显赫的宦官梁师成的收藏印。由于早期文人山水画很少有作品流传下来,此画显得弥足珍贵。

此图为北宋画家乔仲常的典型之作,苏轼的《前赤壁赋》写实景实情,从“乐”宇领出“歌”来,而《后赤壁赋》则将实境与幻想结合,从“乐”字领出“叹”来,抒发观赏山水景色时的闲情逸致,特别表现作者超尘绝俗的思想意识。而此图则是我国现存最早描绘这一主题的作品。该图笔墨简括,但图中群峰高耸、幽涧潺潺、松石茅屋、野竹茂树以至溪桥陂陀、横江阔水等的景色变化,却让我们领略到了赤壁一带的佳胜,感受到了当时东坡与客同游的心情。画家运用“异时同图”的手法,充分发挥线条概括形象的功能,使画面空间在不断转换间表现内容的变化。这也充分显示了画家对艺术手法和风格特色的追求。

 

《后赤壁赋图卷》不仅是乔仲常传世的唯一作品,也是现存最早的以苏轼《赤壁赋》为题材的画作。因为在画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所以一直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以白描的手法描绘山水、抒情叙事,元代以后屡见不鲜;但是在北宋时代,还是一种比较独特的绘风。这里看以看到李公麟的影子。乔仲常是以李公麟为师的。据文献记载,李公麟和苏轼交往很密,曾以苏子的《赤壁赋》为题材进行过创作。据此推测,乔仲常这幅《后赤壁赋图卷》所本的也许就是李公麟的原作。有研究者认为,此画是今天十分鲜见的北宋“士人画”的重要作品。北宋士人的绘作,简约粗犷,清雅脱俗,返朴归真,是后世中国文人画创作的先声。

 

 

 

美国博物馆收藏中国古代绘画的,波士顿美术馆、弗利尔、纳尔逊三足鼎立,大都会是后起之秀。因为中国古代绘画不易保存的缘故,所以在博物馆中很少看到中国高古绘画的展出。要欣赏馆藏的精品,需要等待特别展览的机会。纳尔逊却是出奇的“大方”。我们2002年第一次访问的时候,对它的中国绘画展室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陈列中不仅有很多精品,而且允许参观者自由摄影。记忆中,除乔仲常的这幅名作之外,还有陈闳的《八公像卷》,李成的《晴峦萧寺图轴》,许道宁的《渔父图卷》,夏圭的《山水十二景图卷》,江参的《林峦积翠图卷》,等等。真是大饱眼福。可惜当年的数码技术还相当原始,因为展室的光线特别幽暗,所以只留下些模糊的照片以做纪念。在过去的8年里,一直对纳尔逊的这间黑黑的展室念念不忘,期待着再次访问的机会。不过,博物馆现在已经改变了中国绘画的展览策略。黑屋子变得十分敞亮,除乔仲常还是当年的旧识外,其余的都是明清两代的画作。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

 

 

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于是携酒与鱼(纸张拼接处有北宋名宦梁师成鉴藏印)

 

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翩仙),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悟。开户视之,不见其处。(最后两个场景笔法意趣较前面大有不同,有研究者认为是明代人后补的)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