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1430 清 任伯年 8
1 牧羊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882年作
题识:光绪壬午中秋后三日,山阴任颐。钤印:伯年氏藏
此作作于1882年,任伯年时年四十三岁,正值壮年的任伯年笔耕不辍,该年也是他创作作品数量较多的一年。画中人物泰然自若,面部浅描淡染,笔墨不多而能得神情。衣纹画法简逸灵活,这应该得益于他练习铅笔速写的经历。三只羊的画法用墨丰富,犹如疾起捉笔,淋漓挥洒,气象万千。
2 苏武牧羊 镜心 设色纸本 1883年作
题识:光绪癸未嘉平月,山阴任颐伯年。钤印:任颐印
此幅作于1883年农历12月,时任伯年43岁,画作以古代著名的历史典故苏武牧羊入画。画面中描绘了苏武身着长衣、坦胸赤脚扭身站立于羊群中的景象,苏武头扎发髻,眼神桀骜不驯,充分体现了不屈的意志和坚定的精神,人物用笔周转有力,羊和衣服的用线流畅多变,设色淡雅,浅绛设色,将工笔与写意、传统画法和西洋技法结合的恰如其分。此年,任伯年经高邕介绍结识吴昌硕,之后两人有更多绘画创作方面的交流与学习。
3 任伯年人物画欣赏
4 牧羊图 设色纸本 1895年作 (132.25万元,2011年12月北京保利)
题识:光绪乙未七月上浣,山阴任颐伯年写。钤印:山阴任颐、伯年氏藏
任伯年在人物画创作上的构思和构图,往往匠心独具,不步前人。他作画善于把握典型环境,把人物放在恰当的位置上来刻画,人们的视觉都会被他所要传达的信息而牢牢地抓住。本幅是其人物画的代表作,宏幅巨制,气势磅礴。人物神态刻画逼真,画家都通过对人物眼神、神态、身姿的逼真描述进行了强烈反映。整幅笔墨简逸放纵,设色明净淡雅,形成兼工带写、明快清疾、气势苍茫的格调。
5 僊人黄初平 立轴 1895年作
6 僊人黄初平 立轴 1895年作
7 僊人黄初平 水墨淡没色 1895年作
款识:达卿仁兄大人雅属即请教正,乙未秋八月,上海山阴任颐伯年甫。印鉴:山阴任颐、伯年氏藏
本图为任氏五十五岁时作,不久他便去世了。所画人物形象用笔颇有新意,直接以色彩做画,只略加勾线,表现出良好的西洋画素描功夫,是来自写生的活生生的新鲜形象,对三羊的描绘亦表现出这一点。同时,其画法又保持了中国画造型夸张与线条表现的基本艺术特征,以及书法贯气的意韵,可谓中国画艺术在近代融和中西、探求新路的成功之作,即使置之百年后的今日画坛,仍能起到十分宝贵的启示作用。
8 苏武牧羊 设色纸本 壬午(1882年)作
9 苏武牧羊 设色纸本 壬午(1882年)作
10 苏武牧羊 立轴 设色纸本 丁亥(1887年)作
题识:荫南仁兄大人雅属希正。光绪丁亥九月,山阴任颐伯年甫。钤印:任伯年
《苏武牧羊》是任伯年经常画的题材,此作画于光绪年间,以线勾勒人物,线条劲力爽健。以散笔渴墨塑造羊群,和人物的头巾线条形成软硬的对比,很好的描绘了羊毛的质感。人物面部及手以赭色渲染,人物衣服以淡墨分染,头巾赋石青,突出了人物,衣袖以赭色和石青略加渲染和头巾呼应,生动形象的描绘出苏武牧羊的场景。在任伯年《苏武牧羊》中色泽清晰,工细笔,常常梳理似的。图中苏武身裹长衣,袖口用线棱角方直,笔法爽利,表现了一种坚硬的石质感觉,羊身似乎积雪,形态各异。一只悄然站立,一只探出双角,似乎行走于雪地。图画构图简洁,设色淡雅,衬托出主人公安详心态,而背景几至于虚无,也显出任伯年的匠心,穿汉服持使节牧羊的人,只有苏武。
11 苏武牧羊 立轴 1884年作
12 苏武牧羊 设色纸本 乙酉(1885年)作
13 苏武牧羊图 镜片 1885年作
14 苏武牧羊 光绪丁亥(1887年)作
题识:光绪丁亥孟冬之吉,山阴任颐伯年甫并记于海上雁斋。前夜篝灯为契友嘱写,因辅之先生亟索,署款归之,颐。钤印:颐印(2次)
15 送子观音图 纸本设色 1883年作 上海博物馆藏
题识:光绪癸未正月敬造大士像一区,山阴弟子任颐合十。钤印:任伯年
据说任颐的画“虽极细之笔,必悬腕中锋。”他自称“作画如颐,差足当一写字”。任颐常以书法用于画中,参用于画意,给人以惊奇不凡之感。《送子观音图》即如此。
16 和合二仙 立轴 设色纸本
17 和合二仙 立轴 设色纸本 1885年作
18 和合二仙 立轴绢本 1880年作
题识:仰仙仁兄大人雅属希正。庚辰秋八月,山阴任颐伯年甫定于春申浦上。钤印:任伯年、颐印、颐颐草堂
从画史上讲,任伯年的人物画最为突出,对当时及后世画坛影响颇巨。人物画在用笔上纵肆、劲健的笔法见长,沉思独往,忽然有得,疾起捉笔,淋漓挥洒,气象万千。此件《和合二仙》,极富特点。画中二人虽身躯庞大,面容却似黄发小儿,憨态可掬。二人相倚一处,正在启视手中盒子,神态表情刻画非常生动,赋色凝重但不呆板。此画作于1880年八月,正是其画风成熟之际,可以说是其代表风貌。徐悲鸿先生对其推崇备至,评为“仇十洲以后中国画家第一人”,吴昌硕先生尊其为“画圣”,英国《画家》杂志认为:“任伯年的艺术造诣与西方梵高相若,在十九世纪中为最具有创造性的宗师。
19 刘海戏金蟾 立轴 设色纸本 1891年作
20 人 物 立轴 设色纸本 光绪丙戌(1885年)作
21 持扇奉册图 立轴 1885年作
22 倚鹤出游图 立轴 同治庚午(1870年)作
23 天官赐福图 1885年作
此作颇受陈洪绶影响,脸部略作夸张,人物衣纹处理上的钉头鼠尾描为其特微,绕纹坚劲凝练,又吸收民间特色技法,色彩明快。他从陈老连学到二任,勾线用笔有力度有弹性,轻重虚实,相互转折,顿挫有度,造型准确,人物布局呼应得当,层次丰富而协调,他秉承了文人画的笔墨,又大胆吸收西洋画的技法,既有深厚的传统功底,又善于汲取外来艺术的长处,从而创造了雅俗共赏的风格,拓宽了人物画的创作途径,对现当代人物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4 南极仙翁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888年作
25 寿 星 立轴 设色纸本 1888年作
26 长春图 镜心 纸本设色
人物画在我国画史上曾经有过非常灿烂的时代,汉唐的壁画、绢画,至今成为人类的瓌宝。元代以降,画风转换,山水、花鸟画渐次蔚为大国,而人物画遭逢冷寂,迄至近代“三任”,特别是任伯年出,人物画又重振雄风,并且融汇新机,更添异彩。观此画,人物造夸张奇伟,生动传神,师法陈洪绶。用婉转流畅、抑扬顿挫的笔法,组成一系列排列有序、纵横交错的构成关系。图中线条已不是为了表现人物的形体结构以及衣纹的起伏转折,而是通过线条的疏密、刚柔、行笔的轻重缓急传达一种富有节奏韵律的视觉形式。任伯年画人物不仅善于抓住描绘对象特定的神情,而且强烈地注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即使取材于神话故事,但其中的人物造型往往选择现实生活中的人,故一睹画面,给人以境界优美的艺术享受。此幅画作有人物画大家程十发鉴定题跋。
27 祝寿图 设色纸本 乙未(1895年)作
28 麻菇寿星 立轴 1895年作
29 祝寿图 立轴 1885年作
款识:月泉仁兄大雅之属,乙酉秋九月上浣,山阴任颐伯年写于上海寓斋。钤印:任伯年(白文)
注重表现线条的形式美,是任伯年对传统人物画的一大贡献。任伯年吸取了陈老莲的用笔方式以及线条的组合排列特点,但笔法更为自由,宛若行云,极富飘逸、灵动之感,整幅画面刚中带柔,有效地发挥了毛笔灵活、多变的特性。此幅《祝寿图》,画家就是用了上述的婉转流畅、抑扬顿挫的笔法搭建了一系列排列有序、纵横交错的构成关系。图中线条已不是单纯为了表现人物的形体结构和衣纹的起伏转折,而是通过线条的疏密刚柔、行笔的轻重缓急传达一种富于节奏、韵律的视觉感受。
30 天仙赐福 立轴 设色纸本 1888年作
31 天仙赐福 设色纸本 1888年作
款识:光绪戊子冬十一月吉日,山阴任颐伯年写于海上寓斋。钤印:任颐印、任伯年
任伯年此幅画道家故事,寓祈福增祥之意。仙翁与麻姑,古貌古相,有超凡出尘之概。衣褶以铁线劲勾,如层云叠起,又如岩石壘积,益见其姗姗非凡骨。其旁拳石如虎踞龙伏,椿树红枫高不见顶;其下瑞草满地,清泉如镜。如此巨幅而构图饱满,境界灿然幽绝;用笔则纵横舒展,有挥洒自如,一气呵成之妙。是任伯年壮年佳制。
32 五老图 立轴 1893年作
33 三老图
34 三老图 设色纸本 光绪己丑(1889年)作
《三老图》寓意多子、多福、多寿的中国传统生活理想,从人物衣饰上推究,与《华祝三多》讲述的是尧舜上古时期的同一个故事,但是《三老图》尺幅较小,画面比较含蓄收敛,可以说是同类作品中一幅出类拔萃的代表作。任伯年虽然画作表面效果看起来轻松明快,其实内地里在构图和色彩上,他对每一幅作品都作过极其详尽的准备工作,此作品中,人物形象生动传神,画面前方交谈的两位老者,几乎可以听到他们的交谈声,所谓画是无声诗,诚哉斯言。由于巧妙地吸收了西洋的素描造型手段,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三位老者的颞骨,颧骨和眉眼,都有淡墨烘染的痕迹,如此使人物似乎高于纸面,更为立体生动,栩栩如生。同时,任伯年在色彩方面,还是谨守我国传统绘画的法度,温润平和,一派高远洒落之风范,令人不免起怀古之思。最为值得称道的还是任伯年毕生苦心练就的线条功夫,看其轻松随意,信笔而为,实际少少许胜多多许,每一根或浓或淡的线条,都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让高古衣冠包裹下的人物,变得丰满可信,充满说服力。任伯年采用嘉庆以前的清油烟墨,在高级生宣上放笔挥洒,诸君可以在欣赏笔意优美的同时,领略纯正油烟所带来清透,流畅,毫无滞涩的水墨魅力和与之相得益彰的赋彩功夫。
35 献寿图 立轴 设色纸本
36 麻姑献寿图 设色纸本 1888年作
37 麻姑献寿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891年作
款识:光绪辛卯夏四月上浣,山阴任颐伯年。钤印:伯年
题跋:马万里中国画特别讲立意,人有人意,我有我意,合得人意恐非我意,合得我意恐非人意,合得天意自然如意。乙未夏日,谨题任伯年人物大轴。马万里。钤印:马、万里长年
38 与鹤共舞 镜片纸本
39 鹤寿图 立轴
40 麻姑寿星 立轴 设色纸本 1891年作
题识:光绪辛卯秋九月上浣,伯年任颐写于海上寓斋。钤印:任伯年、任颐私印
麻姑、寿星,皆为传说中专司寿命长短、赐福苍生的神仙,寓意如此美好,自然经常浮现任氏笔端。任伯年此幅《麻姑寿星》作于1891年,正值任伯年艺术的巅峰期。画中,慈眉善目的寿星,隆额白须,拱手而立,好似正将福寿送与世人;麻姑则手执藤杖,姿态袅娜、面目和悦地站在身后,并与块垒般的寿星相映成趣。全作以勾勒渲染兼小写意法完成:寿星、麻姑先以线条勾画轮廓,再以淡墨略分阴阳,染色而成;仅麻姑身挂的佩绶、寿星发带、口唇及麻姑杖头的结绳,以蓝绿、朱砂等亮色点染;麻姑杖头的菊花,则直接以墨笔小写意完成,简练沉着而墨韵潇洒。画中笔法的纵逸沉酣、劲健顿挫,深具金石韵味,笔致寥寥而形神俱出,画家自言“画如颐,差足当一‘写’字”。造型、设色的高古,正如俞曲园所赞:“任君伯年所作画……皆有古拙之意存其中,每观其笔迹,觉汉人陈敞、刘白去人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