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润祥鉴赏 >

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1458 明 沈周 1

2020-01-15 11:29:38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沈周(1427年-1509年),明代杰出画家。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是明中叶画坛上四大艺术家(另三人为文徵明、唐寅、仇英)之一,人称江南“吴门画派”的班首,在画史上影响深远。沈家世代隐居吴门,居苏州相城,故里和墓在今相城区阳澄湖镇。沈周的曾祖父是王蒙的好友,父亲恒吉,又是杜琼的学生,书画乃家学渊源。父亲、伯父都以诗文书画闻名乡里。

沈周一生家居读书,吟诗作画,优游林泉,追求精神上的自由,蔑视恶浊的政治现实,一生未应科举,始终从事书画创作。他学识渊博,富于收藏。交游甚广,极受众望,平时平和近人,要书求画者“屦满户外”,“贩夫牧竖”向他求画,从不拒绝。甚至有人作他的赝品,求为题款,他也欣然应允。有曹太守其人,新屋落成欲图其楹庑,搜罗画家,沈周亦在其中,隶往摄之,沈周曰:“毋惊老母,旦夕往画不敢后”客人颇不平曰:“太守不知先生,何贱先生于此?渴贵游可勿往。”沈周答曰:“往役义也,岂有贱哉?谒而求免,乃贱耳。”沈周的书画流传很广,真伪混杂,较难分辨。文征明因此称他为飘然世外的“神仙中人”。

沈周在元明以来文人画领域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他书法师黄庭坚,绘画造诣尤深,兼工山水、花鸟,也能画人物,以山水和花鸟成就突出。所作山水画,有的是描写高山大川,表现传统山水画的三远之景。而大多数作品则是描写南方山水及园林景物,表现了当时文人生活的幽闲意趣。在绘画方法上,沈周早年承受家学,兼师杜琼。后来博取众长,出入于宋元各家,主要继承董源、巨然以及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吴镇的水墨浅绛体系。又参以南宋李、刘、马、夏劲健的笔墨,融会贯通,刚柔并用,形成粗笔水墨的新风格,自成一家。沈周早年多作小幅,40岁以后始拓大幅,中年画法严谨细秀,用笔沉着劲练,以骨力胜,晚岁笔墨粗简豪放,气势雄强。沈周的绘画,技艺全面,功力浑朴,在师法宋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创造,发展了文人水墨写意山水、花鸟画的表现技法,成为吴门画派的领袖。

 

 

【名称】明 沈周 沧州趣园图
【年代】明代
【简介】纸本,设色,纵30.1cm,横400.2cm。故宫博物院藏。

引首柳楷题“沧州趣”三字。后纸自识:“以水墨求山水,形似董巨尚矣。董巨于山水,若仓扁之用药,盖得其性而后求其形,则无不易矣。今之人皆号曰:“我学董巨”,是求董巨而遗山水。予此卷又非敢梦董巨者也。后学沈周志” 引首钤“煮石亭”印,款下钤“启南”、“石田”二印。

此图所绘沧州为明代属直隶河洵府的沧州,地处北方,沈周未曾到过,他只是表现山川之性和趣,故图名“沧州趣”。画面作平远布局,主要撷取江南水乡的景致,山丘逶迤,水面浩渺,坡岸伸展,杂树成林,一派南方山川秀丽风光。同时又融入了北方山峦雄阔之势,积叠的山石多尖峻的棱角,显得坚硬凝重,坡岸、平台亦转折尖直,棱角分明,其质地多呈北方石山的特征,无疑增添了山川的雄健宏阔气势。画法亦源自董巨,运用善于表现江南山水的披麻皴、点苔、圆润中锋和水墨渲染等技法,然运笔于中锋中时见外笔、侧锋,转折粗重,平台轮廓多整饬线条,细劲有力;披麻皴也变为研拂式的短笔皴,率意凝重;点苔亦墨深笔厚,圆横交错。总体笔墨形式刚柔相济,苍中带秀,既具董巨的秀润之韵,又呈较强的硬度和力感,恰当地表现了沈周心目中的沧州之趣。

后纸自题是对本图艺术表现的很好的注脚。意即作为文人画家所崇尚的前贤董源、巨然,描绘自然山水犹如名医仓扁用药,是先了解本性,后求其形状,于是无往而不易,必深得山水之真性情。倘一味摹仿董巨的笔墨形式,则仅得董巨之外表形貌,自然山水的真性情却丧失了,所谓“求董巨而遗山水”。沈周创作此画,即从表现自身所熟悉的自然山水出发,并着重揭示其本性和真趣,在此前提下才灵活运用董巨的笔墨,故虽自谓“予此卷又非敢梦董巨者也”,实则却深悟了董巨山水之妙并得其遗意。可见沈周对“师法古人”和“师法自然”两者的认识是相当辩证的,也是他卓然有成的原因之一。

 

 

【名称】明 沈周 苍松片石图
【年代】明代
【简介】尺寸:148×59.2cm,水墨纸本。

 

【名称】明 沈周 庐山高图
【年代】明代
【简介】轴,纸本,设色画,纵193.8公分,横98.1公分。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幅画於成化丁亥(1467),取法为宋、元文人画传统,为先生41岁作,画祝乃师陈宽(号醒庵)70岁寿庆,故精力专注,特为杰出。画中山石林木笔法全仿王蒙,益以本身功力,更觉浑朴雄健。几无空处,山石融合了王蒙的解索皴与董源、巨然的披麻皴法,先以淡墨层层皴染,再施以浓墨逐层醒破。笔法稳健细谨,不恣意逞任,用墨浓淡相间,於满幅布局中有疏朗之感,故觉实中有虚。而画悬泉百丈直泻冲下,涧水轻柔,云光山色极为精采。

 

【名称】明 沈周 青园图
【年代】明代
【简介】长卷,纸本,设色,纵19.1厘米,横188.7厘米。旅顺博物馆藏。

此图绘湖山秋色。该图结构严整均衡,局部富于穿插变化,使画面景物参差有致,一派清幽逸趣。在用笔上,该图多用秃笔中锋,将勾、皴、擦、点有机配合,实中求虚。

 

【名称】明 沈周 京江送别图
【年代】明代
【简介】长卷,纸本,设色,纵28厘米,横159.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画送友人赴任时的情景。图中山峰峥嵘逶迤,层峦叠翠;江面宽阔平静,远望无边无际;近岸杨柳垂丝,更为友人惜别凭添不舍之情。此幅画面结构严谨,用笔苍劲沉着,风格朴厚劲健。

 

【名称】明 沈周 报德英华图
【年代】明代
【简介】长卷,纸本,墨笔,纵29厘米,横251.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为沈周仿吴镇墨笔山水。画山坡下茅屋数间,树木环绕,小桥流水,对面溪水远山,用笔简率圆嫩,与常见风格稍有不同,为画家中年之笔。

 

【名称】明 沈周 两江名胜图
【年代】明代
【简介】册页,绢本,设色,纵42.2厘米,横23.8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两江名胜图》绘长江淮河两岸的名胜风景,画面撷取富有特征的景物,剪裁简明,却构成诗意盎然的境界。每幅构思,单纯集中,情景融合,意味隽永。用笔质朴、凝重,山峦的繁笔勾皴和屋宇的简笔勾勒,形成疏密的对比,墨色也富有虚实轻重的变化,使画面产生强烈的装饰美感。现选印两页。

其一为《马鞍山图》,写江苏昆山县西北马鞍山风景,图中山阜平地拔起,峰顶梵宇耸峙,幡旗拂空,以松下人物相衬托,更显风峦的雄奇。

其二为《杭州下天竺寺图》,画中寺院掩映在万木丛中霭缭绕,流泉跳珠,一派梵宫胜地幽雅和宁静的气氛。

 

【名称】明 沈周 雪山图
【年代】明代
【简介】长卷,纸本,水墨,淡设色,纵31厘米,横1011厘米。(美)私人藏。

此卷描绘寒冬江岸景色,是沈周山水画的代表作。曲折的寒江两岸,岩崖逶迤,山峦延绵,老树槎砑,苍松傲然。江岸树石间点缀着紧闭门窗的房舍,静守孤舟的渔翁和身着寒装的行人,给画面增添了寒荒萧瑟的氛围。山石以老硬简率的笔法勾皴,以秃笔浓墨点苔,形成浓淡交错、疏密有致的韵律。通幅画构图宏阔,笔致挺劲凝炼,墨彩豪放雄逸,形成浑厚之势。

 

【名称】明 沈周 云际停舟图
【年代】明代
【简介】立轴,绢本,设色,纵249.2厘米,横94.2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为沈周工笔青绿设色巨制。图中层峦叠秀,石纹繁复,山间云岚缠绕,苍松杂树丰茂。篷船停泊岸边,两人对坐晤谈。表现出高人逸士深山悠游的生活情景。笔法缜密细秀,设色清朗明洁,吸收了三赵(赵伯潇、赵伯驹、赵孟烦)青绿山水的长处,做到细而不板、鲜而不艳,格调清新。

 

【名称】明 沈周 临戴进谢安东山图
【年代】明代
【简介】立轴,绢本,水墨设色,纵170.7厘米,横89.8厘米。美私人藏。

成语“东山再起”,说的是东晋谢安辞职归隐东山(今浙江上虞境内),其后复职为相的故事。此图表现的是谢安东山携伎外出郊游的情景。画面左上沈周题称此作临自戴进,但戴进原作已佚,比较戴进其它作品来看,在画风上尚有一定差距,故此画可看作是沈周在参考了戴进作品后精心绘制的。此图人物的描绘、树木的勾填,山石的皴染均极工致富丽,反映出沈周刻意描摹的认真态度和不分门户、兼容诸家的坦荡胸襟。

 

【名称】明 沈周 溪山秋色图轴
【年代】明代
【简介】纸本水墨,纵152厘米,横51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图为沈氏54岁所作。以“披麻皴”写重峦叠嶂,笔墨疏朗脱放,信笔勾写,无拘无束,墨色清逸爽洁。画中湖水空明,境界开阔,构图朴实自然,为其粗笔山水画力作。

本幅自题:“陶庵世父命周写溪山秋色,赠汝高先生。笔拙墨涩,不足入目,则夫所赠之意为可重耳,鼓汝高装潢之,家题其所自云。成化甲辰岁,沈周。”铃“沈氏启南”朱方一印。

 

 

【名称】明 沈周 雨夜幽寂图轴
【年代】明代
【简介】大都会艺术馆藏。

 

【名称】明 沈周 秋林静钓图轴
【年代】明代
【简介】大都会艺术馆藏。1475年作,五百年左右此图始有张大千有鉴藏印,故有人对此作存疑。

 

【名称】明 沈周 虎丘送客图轴
【年代】明代
【简介】纸本设色,尺寸:画芯173.1×64.2厘米,外围291.6×82厘米。天津博物馆藏。

 

【名称】明 沈周 三棵梓树图轴
【年代】明代
【简介】印第安纳波利斯艺术博物馆。

 

沈周《为祝淇作山水轴》,绢本,103.6×49.6cm,浙江省博物馆藏,为馆藏一级精品,古代书画图目著录。

是图为祝淇九十寿辰而作,诗堂有文徵明长题。

 

沈周《十四夜月图》卷,纸本设色,30.4×134.5cm。美国波士顿博物馆藏。

《十四夜月图》或可被推为代表作。在这图卷的后面,有两首他自己做的诗,反映诗、画一体,典型的文人经验。如此将诗书画三者结合的作品,可以理解沈周备受赞赏的理由。

这幅画构图精密正确,而且画面与留白部分几乎是相等比例的。右面是有着树木、小屋和人的小丘坡;左边一片深远的空间里,青白的一小轮明月之外,空无一物。右边的部分极具特征:强而有力的手笔,惯有的粗线勾勒,暖色寒色交互运用的色调全幅皆是,从几何模式的板样土坡开始,任何形物都被整齐地配置着。以瓦和藁禾作屋檐,三面用土摒围着庭院的庄稼房舍之纵、横、斜的线条,柳树芭蕉及三株落叶树,柴垣和曲坡、餐桌、餐具、仆人,背着脸的主人和客人,都不只是机械性地被描绘着,看画者容易发现其运笔及线条的质感。这里有沈周特有的,令人捉摸不定的地方——“不死之客”的鹤在餐桌旁边的一角熟睡。再把眼睛放在空间的部分移动,用一句话来涵盖月光的质感——以墨涂成的夜空中闪着银光,微泛着的光——被捕捉得恰到好处。他在土坡的方向上安排茂密的树木和柳树,但为了使他们看起来有远的效果而加以缩小,然而实际上是在画的最前面部分。是在近处呢?还是在远处呢?观画者和画的位置关系会变成怎样呢?这大概不是处于物质世界中的我们以知觉所感受得到的月光所能散发的特殊效果吧!

这种体验浓缩表现在最后的两首诗里。当中有一首如下:“壶中有酒且自乐,舒庵况是吾故人?酒政有律无哗宾,递歌李白问月句。青春白发同不及,且卷酒波连月吸。舒庵与我六十八,更问中秋赊四十。”

 

沈周《云林苍润图》手卷,水墨纸本,纵33厘米,横1253厘米,其中画心纵33厘米,横1013.5厘米。

引首:云林苍润。自来学云林者,最难得其苍润,白石翁囙以苍润名轩,是诚善学云林,非徒貌似可拟议。辛未夏日,黄山黄宾虹题于扈廔。钤印:宾弘(白)。

款识:倪云林得荆、关笔意,墨法又能轶出其畦迳,烂熳惨澹当时,可谓自能名家者,盖心得之妙,非易可学。余虽爱而不能追其万一,间为此卷,生涩自不足观,犹邯郸人学步,而倂失其故矣。长洲沈周画并题。钤印:启南(朱)、石田(白)。

跋文:

1.此石田翁以涩纸枯笔学云林,全藏起本来面目。自跋所谓邯郸失其故步者,乃有意为之,且自知萧闲澹远不能上掩懒迂,而隐以魄力与之相角耳!欵字不觉自露本色,所谓金刚杵者,实合字与画为一也。蒙泉太守精鉴以为何如?梁章钜。钤印:难进易退学者(白)。

2.云林幽澹天真,脱去纵横习气,江东之家,以有无为清俗,其见重于世如此。白石翁学宋元诸家,致力董北苑、释巨然、李营邱尤深。独彷倪云林画,当时赵同鲁谓其落笔太过,多不甚似。盖临摹古人贵在精神,不在形貌。后代传北苑者各各不同,得其偏长已足名世,故画家宜有自己真面,不徒以貌似为工,诒诮优孟衣冠己也。此卷笔墨苍润,骨格坚凝,而秀劲之气隐见楮素间,正是倪迂师法关、荆极能盘礴杰作,非同轻薄促弱自诩云林一派可比,□□学兄其善藏之。辛未夏日黄宾虹。钤印:黄宾虹(朱白)。

3.戊午九日夏承焘观于北京朝易楼,时年七十九。钤印:瞿髯(朱)。

4.摩诘雅有画中诗,始是诗人作画师。不着铅华写胷臆,此秘云林独得之。吴中自是精灵聚,谁如石田善学古。要从清閟分瓣香,亦自辋川传法乳。淋漓水墨剡藤纸,逶迤林峦连千里。山阴道上苕霅间,水竹泠泠石歯歯。得手应心快挥洒,想见毫端行天马。直遣六如作后尘,尚觉衡山在辕下。四十年来桑海劫,剩喜此卷留破箧。晴窗展对转茫然,两眼昏花满头雪。画中有诗得几人,观画还当观其身。须知笔瑧三昧妙,那容胷留一点尘。壬子秋九月。匏老。钤印:匏老(白)。

鉴藏印:有明文靖世家图书(白)、光云楼图书印(白,二次)、严泽之印(朱白,二次)、严道普图书印(白)、烟客(朱,五次)、道普(朱)、道普(白,六次)、西方之人(朱,七次)、揖山楼(朱)、藻儒氏(朱白)、王颛菴书画记(白)、王掞之印(朱)、西田珍玩(朱)、星(朱)、上海徐紫珊收藏书画金石书籍印(朱)、沪上徐渭仁一字紫珊(朱)、徐紫珊秘芨印(朱)、章氏珍藏书画(朱)、瑞企鑑赏书画之印(朱)、清玩草堂(朱)、玄览楼藏(白,二次)、定生(朱)。

说明:

1.黄宾虹题引首及长跋。

2.清梁章钜、近代夏承焘题跋。

3.明嘉靖收藏家严泽、清王时敏、王掞、黄芳、章绶衔、徐渭仁收藏。

作者简介:沈周,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江苏长洲人。虽经荐举,隐居不出。擅画山水、花鸟,画名甚大,自成风格,形成“吴门派”,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诗宗白居易、陆游、苏轼。有《石田集》。

藏家简介:

1.严泽[明嘉靖-万历],字道溥、道普、又字开宇,号西方之人,室名光云楼。江苏常熟人。大学士严讷四子,万曆时中书舍人,袭承家学,收藏书画极丰。台湾故宫博物院赵孟頫《重江叠嶂图》即有其:“西方之人”、“有明文靖世家”、“严泽之印” 收藏用印。工书法,神宗见其书称喜者,人争宝之。

2.王时敏(1592-1680),字逊之,号烟客、懦斋、西田主人、西田遗老、归村老农、稻香庵、西庐老人,江苏太仓人。崇祯初以荫仕至太常寺少卿,人称“王奉常”。工诗文、善书画。与董其昌、陈继儒友善。与王鉴、王翬、王原祁而称“四王”,加吴歴、恽寿平称“清六家”,为正统山水画家领袖人物。

3.王掞(1645-1728),字藻儒、藻如,号颛菴,江苏太仓人。王时敏第八子。康熙九年进士,授编修,康熙四十三年由吏部左侍郎升刑部尚书。其间历工部、兵部、礼部尚书,康熙十四年山东乡试主考,康熙二十四年浙江学政,康熙二十九年顺天乡试主考,五十二年会试主考,康熙五十一年升文渊阁大学士,雍正元年退任。工诗文、善书画,秀逸不群,着有《西田集》。

4.黄芳[清嘉庆-咸丰],原名黄晃,字荷汀,室名天光云景楼,湖南长沙人。道光十五年举人,咸丰三年署江苏宝山知县。富书画收藏。

5.章绶衔(1804-1875),字紫伯、紫白,一字子伯、子檗、子柏、仔百,又字萦若,别号瓜纑外史,别署古鄣子之苗裔,室名磨兜坚室、读骚如楼、读汉书楼,浙江归安(今湖州)人。贡生。工诗善画。精于鉴别,家藏书画甚富。同治间应延修府志。

6.徐渭仁(?-1854后),字文台、文玺,号紫珊、遯翁,室名春晖堂等,上海人。工书,善画,善画兰竹及山水,取法宋元。精鉴赏,富收藏。着有《随轩金石文字》。

7.瑞企[清],满族人,室名清玩草堂。富书画收藏。

跋者简介:

1.梁章钜(1775-1849),字茝林,号茝邻,晚号退庵,福建长乐人。嘉庆七年进士,官至江苏巡抚。书兼欧、董,其小行楷笔意劲秀。富收藏,道光二十五年着《退庵所藏金石书画跋尾》,对作者生卒年时有考核。着有《藤花吟馆诗钞》、《二思堂丛书》、《枢垣记略》。

2.黄宾虹(1865-1955),原名质,字朴存,一字予向,安徽歙县人,生于浙江金华。诗、书、画、印皆精,山水尤绝,爲一代艺术大师。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华东分会副主席、中央美院华东分院教授、美术研究所所长。

3.夏承焘(1900-1986),字癯禅,改字瞿禅,晚年改字瞿髯,别号梦栩生,室名月轮楼、天风阁、玉邻堂、朝阳楼,浙江永嘉人。着名词学专家。曾任北京《民竞报》副刊编辑、浙江师范学院中文系主任、杭州大学教授等职。

1.清梁章巨、近代夏承焘题跋。

2.黄宾虹题引首及长跋。

3.明嘉靖收藏家严泽、清王时敏、王掞、黄芳、章绶衔、徐渭仁收藏。

《云林苍润图卷》是沈周以倪云林笔法所绘山水长卷,画面萧闲澹远,笔墨尽得云林苍润韵致。黄宾虹1931鉴赏此卷时,大为推许,不仅为此卷引首,还为此卷写下近200字长跋,以其独到的学者、画家及鉴赏家的眼光,从此卷山水的笔墨中解读白石翁(沈周)的画学渊源,从而得出结论:自来学云林者,最难得其苍润(引首后题识语),“此卷笔墨苍润,骨格坚凝,而秀劲之气隐见楮素间,正是倪迂师法关、荆极能盘礴杰作,非同轻薄促弱自诩云林一派可比……”(卷后跋语)可谓精妙之语。

此卷在明代嘉靖万历时已为着名收藏家、时官中书舍人的严泽所藏。严泽是世家子弟,其父严讷是明嘉靖二十年进士,曾官大学士、礼部及吏部尚书,并入参机务,还为嘉靖皇帝供奉青词(所谓青词,是指道教举行斋醮时献给“天神”的奏章祝文,因用朱笔写在青藤纸上,因而得名。)嘉靖皇帝笃信道教,严讷所作青词甚得皇帝欢喜,这是他极受嘉靖帝宠信的原因之一,死后谥文靖。所以严泽以及他的兄弟都以“文靖世家”自诩。严泽收藏极富,其中最着名的藏品是元代赵孟俯的《重峦迭嶂图》卷(《石渠宝笈》着录,现藏台北故宫),并且收藏多幅明代吴门画派大家的作品,比如沈周的古松立轴《参天特秀》、唐寅的山水立轴《暮春林壑》等等(均藏台北故宫)。严泽收藏的书画作品多数加钤“有明文靖世家图书”(白)、“严泽之印”(白)等收藏印,《云林苍润图卷》上严泽钤收藏印多方,其中“有明文靖世家图书”、“严泽之印”与台北故宫所藏沈周、唐寅等多幅作品上的钤印相同。

严泽之后,《云林苍润图卷》先后经清初大画家王时敏及其子、文渊阁大学士、曾任工部、兵部、礼部尚书的王掞,道光十五年举人、江苏宝山知县黄芳,咸丰同治年间浙江归安(湖州)工诗善画的着名书画鉴赏家章绶衔,晚清上海大收藏家徐渭仁等递藏,并都有收藏印钤于卷内。跋家中除黄宾虹外,还有梁章巨、夏承焘等,都是学问淹怀之人。需要指出的是《云林苍润图卷》由于藏家深藏不露,黄宾虹之后仅为绝个别人所知,以致黄宾虹的引首、跋语也不为任何黄宾虹着作收入,此次是首度披露。如此手卷,识者自当关注。

 

沈周《草庵图》卷,纸本,29.5*155cm。上海博物馆藏。

 

沈周《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明,沈周,纸本设色,纵36.8cm,横855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为沈周背临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之作。图中坡岗起伏,景物疏朗,布局开合有度,用笔方圆兼顾,刚柔并济,结合了披麻皴法与矾头皴法,对原作的临摹达到了形神兼似的境界,而笔法间又流露出沈周自己个人的特色。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后被焚毁作两段,分别辗转流传,今前一段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一段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沈周此幅临作基本上保留了原作被毁以前的面貌,故这幅作品除具有本身的艺术价值之外,还具有重现黄氏原作的重要意义。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