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静:禅联禅书禅意人生 22 雪压千山瘦,风梳万木清
2025-08-11 22:27:17

释文:雪压千山瘦,风梳万木清 乙巳杨静
释印:杨静之印 武陵樵夫 润祥鉴赏
规格:140 × 70 cm(8.82平尺)
润格:绘画6000元人民币/平尺
书法2000元人民币/平尺
高润祥评述:品格律之美 悟禅意之深
杨静先生以秦简牍书法创作的“雪压千山瘦,风梳万木清”联,四尺整张的竖幅间,既见笔墨筋骨,更藏天地玄机。这副对联在格律谨严中透着自然野趣,在简牍古风中浸着禅意清凉,堪称书联合璧的佳作。
格律之妙:平仄相谐,对仗精工。作为传统格律诗联,此联在声律与对仗上尽显匠心。上联“雪压千山瘦”为仄仄平平仄,下联“风梳万木清”作平平仄仄平,平仄交替呼应,如钟鼓相和,读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雪”与“风”皆为自然意象,同属名词,一静一动;“压”与“梳”均为动作动词,前者刚劲,后者轻柔,形成张力;“千山”对“万木”,以数量词统领自然物象,铺展天地格局;“瘦”与“清”作尾字,既合仄平要求,又以形容词收束意境,前者写形,后者写神,相映成趣。全联词性对品,结构相称,如天造地设,尽显中式美学的对称之妙。
禅意之境:减法之中见真如。对联的意境深处,藏着东方禅学的精髓。“雪压千山瘦”并非写萧瑟,而是以雪的覆盖做减法——褪去花叶的繁复,洗尽尘埃的喧嚣,让山显露出最本真的骨相。这种“瘦”是删繁就简后的通透,如禅者褪去外相后的本心。“风梳万木清”则以风为帚,扫尽枝叶的滞涩,让草木在摇曳中焕发生机。“清”是涤荡后的澄明,如经世事打磨后的澄澈心境。雪与风,看似自然之力,实则暗合“诸行无常”的禅理:万物在增减、枯荣中循环,唯有放下执着,方能见其本真。
画联相契:水墨之间藏天地。若为这副对联配画,当以水墨山水为宜。可绘远山如黛,覆雪如纱,隐现的山脊线呼应“瘦”字的骨感;近景则写疏林劲竹,风过叶动,露出血脉般的枝桠,暗合“清”字的通透。无需浓墨重彩,只需以留白显雪意,以淡墨写风痕,让画面与联语一样,在简约中藏万千气象。画的章法当如联语般疏密有致,雪的厚重与风的灵动交织,形成静中有动的韵律,使书、联、画三者浑然一体。
陈设之宜:雅室清风自往来。此联此画挂于何处最得神韵?书房当为首选。案头书卷与联中“雪”“风”相和,可助文思澄澈;茶室亦佳,煮茶时看水汽氤氲,望联语中“清”意,恰合“茶禅一味”的意境;若挂于厅堂,则能以简驭繁,为喧嚣空间注入沉静之气。无论何处,其核心在于与环境的“瘦”“清”相契——不与俗艳争辉,只以素净养心,让观者在抬眼间,便从尘世纷扰中抽离片刻,感受天地的本真与内心的安宁。
杨静先生以秦简牍书法创作此联,古拙的笔触与联语的禅意相映成趣:简牍的质朴如雪中寒山,笔墨的灵动似梳林风韵。书、联、意三者交融,既守传统之矩,又得自然之趣,让人在品味中见格律之美,在静观中悟禅意之深。这或许就是中式美学的魅力——于方寸间,藏着天地与人心的对话。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杨静:禅联禅书禅意人生 21 孤舟横野渡,片月冷秋江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