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兜底动态 > 正文

子柔李刚:画大唐 说大唐系列 26 多元互补:大唐学子各不相同的求学之路

2025-09-05 17:41:13   

撰稿:子柔李刚   审稿:高润祥
 
 长安的晨鼓敲响时,十五岁的张明远整理好襕衫,快步走向国子监。他是从江南考来的寒门子弟,能进入四门学读书,全靠在县学苦读三年。此时的国子监里,贵胄子弟在国子学研读《论语》,而算学馆的学生们正对着“鸡兔同笼”的算题皱眉,律学馆则传来老师讲解《唐律疏议》的声音。这便是大唐官学的日常,从儒家经典到实用学科,每个学生都在为日后入仕做准备。
 
规格:180 × 97 cm(15.71平尺)  
释文: 《唐人马球图》  乙巳夏日子柔李刚画
钤印:子柔之印 李刚书画 润祥鉴赏
润格:唐人打马球系列20000元人民币/平尺
雅韵、祝寿、春行、射猎等系列6000元人民币/平尺
书法系列:2000元人民币/平尺
 
与此同时,百里外的小山村,七岁的李小妹跟着村塾先生认字。这间由族里老人凑钱办的私塾,虽然只有一间土坯房,但墙上贴着的《千字文》和先生讲的《孝经》故事,让她知道了读书识字的乐趣。而在庐山脚下,年轻的学者陆九渊正带着弟子们在新建成的书院里讨论《孟子》,没有官学的严苛规矩,师生们可以自由辩论“人性本善”的话题,思想的火花就在这样的氛围中迸发。
长安城的夜市亮起时,书肆里总挤满抄书的学子。家道中落的王浩然就常在这里,借着烛光抄写《昭明文选》,他没有机会进入官学,却靠着自学在诗赋上小有名气。像他这样的寒门子弟,大唐还有很多,他们白天做工谋生,晚上挑灯苦读,盼着能在科举中一鸣惊人。
游学则是大唐学子独特的成长方式。二十岁的诗人王维背着行囊离开长安,他要去边塞寻找灵感。一路上,他看到了大漠孤烟,结识了戍边将士,这些经历都化作了他笔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阔诗篇。而年轻的杜甫更是用十年时间漫游齐鲁,在泰山脚下,他写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将自己的壮志豪情融入山川之中。
科举是检验这些教育成果的试金石。每年春天,各地学子云集长安,参加进士科考试。考场里,有人为诗赋题目冥思苦想,有人奋笔疾书策论。当放榜之日来临,有人欢呼雀跃,有人黯然神伤。但无论结果如何,他们都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知识的积累和思想的淬炼。
大唐的教育就像一张精密的网,官学提供了稳定的人才培养框架,私学满足了不同阶层的教育需求,而自学和游学则让知识突破了地域和阶层的限制。正是这种多元互补的模式,让大唐的朝堂上既有精通律法的能吏,也有文采飞扬的诗人;市井间既有知书达理的百姓,也有敢于创新的学者。教育的火种,就这样在大唐的土地上生生不息地传递着。
 

规格:180 × 97 cm(15.71平尺)  
释文:《青松不老 南山永寿》 癸卯春日子柔李刚画
钤印:子柔之印 李刚书画 润祥鉴赏
润格:唐人打马球系列20000元人民币/平尺
雅韵、祝寿、春行、射猎等系列6000元人民币/平尺
书法系列:2000元人民币/平尺

规格:69 × 69cm(4.3平尺)  
释文:《淡泊明志》 老子语子柔李刚
钤印:子柔 李刚 润祥鉴赏
润格:唐人打马球系列20000元人民币/平尺
雅韵、祝寿、春行、射猎等系列6000元人民币/平尺
书法系列:2000元人民币/平尺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杨静:禅联禅书禅意人生 25 云移山欲动,水止月常圆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