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兜底动态 > 正文

杨静:禅联禅书禅意人生41-45

2025-09-22 21:21:48   
 
禅联禅书41
释文:冰澌溶夜壑 霞碎补晨崖 乙巳杨静
释印:杨静之印 武陵樵夫 润祥鉴赏
规格:140 × 70 cm(8.82平尺) 
润格:绘画6000元人民币/平尺 
书法2000元人民币/平尺

禅联禅书42
释文:苔封兵燹碣 云拭劫灰峰 乙巳杨静
释印:杨静之印 武陵樵夫 润祥鉴赏
规格:140 × 70 cm(8.82平尺) 
润格:绘画6000元人民币/平尺 
书法2000元人民币/平尺

禅联禅书43
释文:星沉龙睡沼 雷蛰虎蹲岩 乙巳杨静
释印:杨静之印 武陵樵夫 润祥鉴赏
规格:140 × 70 cm(8.82平尺) 
润格:绘画6000元人民币/平尺 
书法2000元人民币/平尺

禅联禅书44
释文:崖崩天漏隙 涧绝地生烟 乙巳杨静
释印:杨静之印 武陵樵夫 润祥鉴赏
规格:140 × 70 cm(8.82平尺) 
润格:绘画6000元人民币/平尺 
书法2000元人民币/平尺

禅联禅书45
释文:昏岫收残雨 晴滩晒断云  乙巳杨静
释印:杨静之印 武陵樵夫 润祥鉴赏
规格:140 × 70 cm(8.82平尺) 
润格:绘画6000元人民币/平尺 
书法2000元人民币/平尺
 
高润祥评述:借景喻理 观照内心
 
杨静先生笔下的五副五言禅联,以凝练笔墨勾勒山水景致,于平仄韵律间藏禅意哲思。“冰澌溶夜壑,霞碎补晨崖”见时序流转,“苔封兵燹碣,云拭劫灰峰”显岁月沉淀,“星沉龙睡沼,雷蛰虎蹲岩”藏蓄力之智,“崖崩天漏隙,涧绝地生烟”含绝境新机,“昏岫收残雨,晴滩晒断云”蕴清净本心。这五副联作既是古典文学的精巧创作,更如五盏明灯,为身处快节奏当代社会的年轻人,照亮了平衡焦虑、坚守追求的人生路径。
 
从平仄韵律来看,这五副禅联堪称古典五言联的规范之作。它们严格遵循“上仄下平”的尾字规则,上联尾字“壑、碣、沼、隙、雨”皆为仄声,下联尾字“崖、峰、岩、烟、云”均为平声,读来抑扬顿挫,韵律和谐。在平仄对应上,“星沉龙睡沼”(平平平仄仄)与“雷蛰虎蹲岩”(平仄仄平平)、“冰澌溶夜壑”(平平平仄仄)与“霞碎补晨崖”(平仄仄平平)等,均实现句内平仄交替、上下联平仄相对,既符合古典联律的严谨要求,又无刻意雕琢之感。词性对仗更是精准巧妙,“苔封”对“云拭”、“兵燹碣”对“劫灰峰”,动宾结构与名词短语一一对应;“昏岫”对“晴滩”、“收残雨”对“晒断云”,偏正名词与动宾短语严丝合缝,足见创作者对文字的精妙把控。
 
在创作技巧层面,这五副禅联以“借景喻理”为核心,将禅意与山水完美融合。其一,善用动静相生勾勒意境。“冰澌溶”的柔缓、“霞碎补”的轻盈,以动态笔触写夜壑晨崖的悄然变化;“龙睡沼”的静谧、“虎蹲岩”的沉稳,以静态画面藏蓄势待发之态,一动一静间,既展现山水的灵秀与厚重,又暗合禅家“动静不二”的哲学思考。其二,巧用虚实相衬传递深意。“兵燹碣”“劫灰峰”是实有的历史痕迹,“苔封”“云拭”是虚化的时光力量,虚实交织间,写尽山水历经劫难后的从容;“崖崩天漏”的夸张、“涧绝地生”的奇绝,以虚笔衬实景,让“空”与“实”的禅理在山水间自然流淌。其三,精用炼字点睛传情。“溶”字写尽冰澌融化的温润,“补”字道尽霞光映崖的贴切,“收”字勾勒残雨隐岫的收敛,“晒”字展现断云铺滩的舒展,一字传神,让山水有了生命力,也让禅意无需直白说教,便从文字缝隙中自然流露。
 
于当代年轻人而言,这五副禅联更是极具现实意义的“生活指南”。当下社会,快节奏的竞争、碎片化的信息常让年轻人陷入焦虑与迷茫,而禅联中的山水之理,恰能为他们提供破局的思路。
 
“冰澌溶夜壑,霞碎补晨崖”启示年轻人在困境中保持耐心。冰澌融化需经长夜,霞光漫崖需待清晨,正如求学路上的瓶颈、求职途中的挫折,都需要时间去突破。不必急于求成,学会接纳过程的漫长,以耐心等待“冰融霞起”的时刻,方能在浮躁中守住成长的节奏。
 
“苔封兵燹碣,云拭劫灰峰”教会年轻人在过往中学会放下。“兵燹碣”“劫灰峰”是过往的失败与遗憾,“苔封”“云拭”是时光的治愈力量。面对考试失利的沮丧、人际关系的裂痕,不必沉溺其中,当如山水般以从容姿态“覆盖”过往伤痕,将精力聚焦当下,方能轻装上阵,奔赴新的旅程。
 
“星沉龙睡沼,雷蛰虎蹲岩”提醒年轻人在蛰伏中积蓄力量。星沉之时,龙静卧沼中;雷隐之际,虎蹲守岩间,看似沉寂,实则是为爆发蓄力。当能力不足、机会未到时,不必焦虑迷茫,不如沉下心学习技能、打磨自我,明白“蛰伏不是躺平,而是为了更好的绽放”,方能在机会来临时牢牢把握。
 
“崖崩天漏隙,涧绝地生烟”激励年轻人在绝境中勇于突破。崖崩似天漏,看似无路可走;涧绝却生烟,实则暗藏新机。面对行业变革的挑战、职业转型的困惑,不必畏难退缩,当跳出固有思维,在“不可能”中寻找新路径,以创新突破绝境,方能在时代浪潮中站稳脚跟。
 
“昏岫收残雨,晴滩晒断云”则引导年轻人在喧嚣中坚守本心。残雨被昏岫收纳,断云在晴滩晾晒,山水终归于清净。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年轻人不妨给自己留一点“留白”时间,或读一本书,或赏一次晚霞,像“晴滩晒云”般整理心绪,守住内心的平静与清醒,方能在浮躁中不迷失方向。
 
杨静先生的五副禅联,以山水为纸,以笔墨为言,既传承了古典文学的雅致,又蕴含着穿越时空的智慧。对当代年轻人而言,品读这五副禅联,不仅是感受文字之美,更是在山水理趣中寻得应对生活的从容与力量——以禅联为镜,观照内心;以山水为鉴,坚定追求,方能在世间浪潮中,守得住本心,行得稳前路。
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禅联与禅书是禅宗思想与文学、书法艺术深度融合的独特载体。杨静“禅意人生”系列中的五副对联,以凝练的文字构建禅境,以笔墨传递哲思,既是对传统禅文化的当代诠释,也为观者提供了叩问内心、感悟人生的精神窗口。
 
杨静照片
杨静艺术简介
杨静,湖南汉寿人;1963年4月出生。兜底儿网签约书画艺术家,国家开放大学书画艺术教育研究院研究员,北京艺术传媒学院客座教授、学科带头人,张家界书画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上世纪八十年代就读于南京艺术学院。书法、绘画、篆刻兼功。居张家界风景区写生创作二十余年,创造了表现张家界山水画卷的独特技法。书法从二王入手,青年时代苦临诸家碑帖,酷爱弘一法师,曾在自己创作的60幅六尺竖幅山水画上题写了60段弘一法师经典慧语,被知名收藏家收藏。其书法被多位艺术评论家称赞为“具有个性的禅意书体”。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张家界创作中心副主任,中韩日国际书画交流双年展中方代表,《首届旅游杯全国书法篆刻大赛》组委会执行主任。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张可之学书札记2┃笔墨溯源:“六书”理论对书法创作的深层滋养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