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的早夭和早熟书画家应该高寿,成就才会更高。齐白石、黄宾虹如果在五十岁,甚至六十岁去世,画史上连一笔都不会记载他们。中国的画家也有年轻成名的,如王希盂等。现代的如方增先、刘文西、黄胄、李琦等也都是三十多岁成名。但书法家、写意画家,还是年寿越高越好。林散之到了七十多岁还苦求成名而未名,八十多岁才成名。 有人说,中国是一个老人社会,似有一定根据。中医也是老的佳,中医须要理论基础,但又要临床经验,这经验大半靠感觉,所以老中医犹佳。西医则异也,老人开刀动手及听望、判断力都差了,反而不及中年人。还有西方画家喜欢画嫩荷幼树,而中国画家喜欢画枯荷老树,等等,为什么,值得研究。 陈师曾没有能成为一代大宗师,主要因他去世太早。陈师曾去世后,曾陆续出版过几本画集,可惜都不是他的精晶画,这影响了人们对他的评价。他的画,山水、人物、花鸟都很好,尤有好的发展趋势。鲁迅说他“才华蓬勃,笔简意饶”;齐白石常与他切磋画艺,谓之“君无我不进,我无君则退”;吴昌硕更说他“以极雄丽之笔,郁为古拙块垒之趣,诗与书画下笔纯如”。陈师曾当时在北京的国家教育部任职,同时还兼有其他职务,他在画界享有崇高的威信,真可谓众望所归。所以,当他四十八岁忽然去世时,闻者无不悲痛,梁启超在追悼会上做了讲演,谓陈师曾之死影响中国艺术界有甚于日本之关东大地震。 黄胄则相反,他活到七十多岁,如果他的寿命和陈师曾相同,甚至再短些,人们对他的评价将更高.他在画史上将留下更多的佳话。所以,我说黄胄如果寿命和陈师曾相同,人们对他的怀念,他在画史上的地位都将比现在要高。 美学家高尔泰在《美是自由的象征》—书中批评了几位画家。其一说,“俗气熏人,使人一见就烦。范曾的画就是这样。所以它只有在行家的圈子以外才有市场。”其二说,“黄胄有黄胄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缺乏‘精神性’,例如,你把他画的马同徐悲鸿画的马比较一下,就可以看出,后者有一种古君子的风度,而前者只不过是动物,是运输工具。这个精神上的差别是巨大的。所以不能光从笔墨技巧着眼。”至少说,他对黄胄的批语是正确的。黄胄的画“缺乏‘精神性’,也就是缺乏“气”,他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也和他的修养有关。但黄胄在五六十年代人物画史上所产生的重大影响是不容抹杀的,他在某一段画史上的地位也是无法动摇的。 |
最新资讯更多
资讯推荐更多
资讯热点更多
联系信息兜底儿网艺术交流专家服务中心(巡天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