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同借钱在舒同去世将近十年后的今天,他的字可以说是已经变得一字千金,许多人都迫不及待地把自己手中拥有的舒同的书法拿出来“变现”。但是,不少上年纪的人应该都知道,当初舒同一直坚持着一个原则,那就是绝对不卖字,不管是给谁写字,向来都是分文不收。正因为这样,所以他的作品在民间流传得非常广,许多普通人家都藏有他的墨宝;也正因为这样,他才没有什么金钱观念,也从来没有用自己的笔为自己、为家人谋取过任何利益。1988年6月,他有生以来的第一次书法艺术个展即将开幕时,负责挑选书法作品的工作人员才十分惊讶地发现:在这位挥毫作书不下两万幅的书法大家身边竟然选不出一幅像样的他的书作。不得已,工作人员只能火速从全国各地暂时借来了一百余幅作品。甚至,在舒同生前,他还有过两次借钱的经历。 有一次,舒同出门办事,坐的是公共汽车。上车之后,他才意识到还要买票,一摸口袋,身上竟然一分钱都没带。没钱买票,售票员就要赶他下车。幸好,车上乘客认出他就是大书法家舒同,都抢着帮他买票。舒同连声道谢,坚持让给自己买票的那人把地址留下,说以后好还钱。 还有一次,舒同请齐白石给自己刻了一枚印章。章刻好了,要付70元。那时候是供给制,舒同没钱支付,借了一圈才凑够了70元。就这70元,舒同一笔一笔地还,总共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才还清。 关于舒同的书法,当时还有一则趣闻:一对夫妻要离婚,在夫妻共有财产的分割上基本没有什么问题,单单在一个小物件上起了争执,而且各不相让,谁也不愿妥协。他们争的这个小物件就是一幅舒同的书作。两个人一个人说书作是自己去求的,当然得归自己;另一个人说书作的题款上清清楚楚地写着自己的名字,归属问题一目了然。负责审理案件的法官也没有办法,只得硬着头皮来找舒同。舒同听后笑了笑,当即再写一幅送上,化解了这个小纠纷。 |
最新资讯更多
资讯推荐更多
资讯热点更多
联系信息兜底儿网艺术交流专家服务中心(巡天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