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与陈纳德的画缘在徐悲鸿纪念馆里,有幅《灵鹫图》十分引人注目。画的右下角,题写着“静文妻保存”的字样。其实,这幅一直流传至今的佳作背后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因缘故事呢。 1943年,徐悲鸿在重庆中央图书馆举办画展。这是他第一次在国内举办大型画展,共展出他在各个时期创作的一百余幅精品力作,如有名的《田横五百士》、《徯我后》、《愚公移山》、《九方皋》、《灵鹫图》等。观展的不光只有中国人,还有许多外国友人,“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的组织者、训练者陈纳德就是其中的一员。看到那幅《灵鹫图》,陈纳德心潮起伏。虽然中美两国文化背景不同,审美取向各异,但眼前灵鹫的威武之姿却让他想到了美国国徽上的双鹰,想到了自己的飞虎队:这勇猛无比的禽鸟,不就是飞虎队的队员,蓄势待发,随时准备凌空而起,搏击万里云天吗?陈纳德在画前痴立良久,深为其非凡意境所折服。 抗战胜利后不久,陈纳德要回到美国了,蒋介石派人找到徐悲鸿,说有一位外国友人想买他的《灵鹫图》。徐悲鸿说那是非卖品,来人一下子就急了,唯恐完不成蒋介石交给自己的任务,一再苦苦相求,想让徐悲鸿割爱。徐悲鸿对蒋介石及其领导的国民党政府一贯比较反感,而且他也一向不主张艺术家出卖自己的精品。灵鹫是他不经常画的题材,而那幅《灵鹫图》从构思到创作完成也耗费了他半个多月的时间,所以他非常喜欢、非常看重。他还认为:一个画家,一生能留下来的精品是极其有限的,那种创作激情和创作冲动无法重复,自己的《灵鹫图》,过去没有,将来也不太可能有这样的东西,所以万万不能卖出。他对来人说:“我创作的作品属于我的祖国,不能让它流落到国外的土地上。”后来,徐悲鸿才知道想要《灵鹫图》的人是陈纳德,深感不安:陈纳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了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而出生入死,他的许多战友也为此付出了生命,而自己对一张画还看得那么重,实在有些不妥。但是,画上已经题了字,不能再送,再画一张同样的佳作也来不及,而且也不太可能。为了表达自己对陈纳德的敬意,徐悲鸿决定画一张《八骏图》相赠。水墨奔马是他最擅长的题材,所以画起来就非常顺手。这幅《八骏图》比《灵鹫图》更大,那昂首奋蹄的八匹骏马雄风浩荡、势不可挡,也是一幅不可多得的精品。徐悲鸿特别声明:这幅画送给陈纳德,是自己个人,也是中国人民的一片心意,分文不收。 虽然没有得到《灵鹫图》,但却得到了徐悲鸿精心创作的《八骏图》,陈纳德自然是心花怒放。他喜爱中国的绘画艺术,知道徐悲鸿所画奔马的珍贵,对其精湛的画马技艺也由衷佩服。这样,徐悲鸿留住了自己的《灵鹫图》,陈纳德得到了大师的精品,可以说是皆大欢喜。 |
最新资讯更多
资讯推荐更多
资讯热点更多
联系信息兜底儿网艺术交流专家服务中心(巡天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