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伯年受人钱不为人画险挨拳脚清咸丰四年,也就是1854年,一直在浙江萧山习画的15岁少年任伯年因父亲去世而转徙上海谋生。少小无名,自然举步维艰,因自己所画的还有欠成熟的东西少人问津,任伯年便生出了造价的举动,而且落款多署“任渭长”。 任伯年名气一天天变大,索画者也就纷至沓来。别人以字画卖钱,少年时就有过卖画经历的任伯年自然也不例外,别说空口白牙地不提润资的,就是收钱之后哼哈应付着不兑现画作也是常有的事情。《新语林》中还记有一件让人既可气又可笑的事情。一天,书画家戴用柏和杨伯润二人由任伯年家门前经过,见一小学徒依门而泣,上前询问缘由,小学徒抽泣着一一道来:原来,店老板要买任伯年的画,叫小学徒先送来了润资。没想到,事情一拖就是好几个月,仍不见画的影子,店老板急了,认为是小学徒私吞了润资,所以拿不来画。小学徒说:“(老板)今日又命我来取,云如不得,必将打我。今任先生仍不见付,故泣耳。”戴用柏听后顿时火冒三丈:“名士可若是乎!受人钱,乃不为人画?”戴、杨二人破门而入,在烟榻上把正大过烟瘾的任伯年揪起来,拍着桌案喊道,你收了钱,不给人家画画,逼人家小孩子立在门外哭,是何道理?不赶紧画,我们两个捶你!不得已,任伯年穿鞋下榻,戴、杨二人一个伸纸,一个调墨,任伯年援笔濡墨,顷刻间绘就两幅扇面,交付小学徒,小学徒欣然道谢而去。《新语林》末后还说:“闻者咸以为快。” |
最新资讯更多
资讯推荐更多
资讯热点更多
联系信息兜底儿网艺术交流专家服务中心(巡天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