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柔李刚《唐人马球图》系列作品欣赏之一2008-10-07 17:39访问数:0 
球场婚礼中的大明星 马球,在古代称为击鞠,是一种骑在马上的以杖击球的剧烈运动。它源自吐蕃,又称“波罗球”。唐初传入中原,成为唐代最盛行的马上运动项目。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卷六记载了这样的故事:马球运动刚传入中原,唐太宗曾令人学习。吐蕃人大喜,决定对马球进行“进一步宣传”,在升仙楼前大街上打球,百姓把周遭围了个水泄不通。吐蕃人希望太宗也能前去观看,皇帝能来简直就是世上最大的“广告牌”啊!可是唐太宗认为自己的喜爱对国家影响太大,左思右想之后还是烧掉了一只马球,表示不愿推广。但是,这种运动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太宗的消极态度,影响并不很大。唐中宗时,由于“上好击球,由是风尚相尚”,马球运动开始盛行。 《资治通鉴》也记载说:吐蕃派专使来迎亲,这些专使中,有很多人是马球高手。当时的马球已经一如现今的足球一般风靡天下。为此,唐皇室专门安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球场婚礼”。中宗这个“铁杆球迷”组织了一个“皇家队”,在宫内与吐蕃“迎亲队”进行马球比赛。结果东道主却失败了。在中宗为如何保全大唐的颜面而愁眉不展的时候,站出来一个人,他就是李隆基——几年之后的唐明皇。此人从小就酷爱打马球,有时练得衣衫不整,什么吃饭休息全都忘了。当时就有“三郎少时衣不整,迷恋马球忘回宫”的民谣。中宗一看是个马球高手,大喜。马上令临淄王李隆基、嗣虢王邕、驸马杨慎交和驸马武崇训4人,组成“皇家队”上场,力敌10人组成的“迎亲队”。李隆基在场上,“东西驰突,风回电击”,大败“迎亲队”,为唐皇室赢得了很大的面子。 奥运期间,画家子柔李刚的《唐人马球图》系列作品在香港展出,取得了空前的轰动。二百余件作品全部被收藏,不少前来参加马术比赛的运动员、教练员、体育官员以及喜欢马术比赛的观众,都表现出了极高的收藏热情。探其原因,一是赶上奥运,恰逢马术比赛,顺应了消费人群;二是历史悠久,体现体育精神,具有中国特色;三是画技独特,在所有关于马的艺术作品中鹤立鸡群。著名书画鉴赏家高润祥在新华月报撰文说:《唐人马球图》、《唐人春行图》、《春郊射猎图》是画家子柔李刚用大写意的手法描绘唐朝皇家游乐活动的佳作。构图独具匠心,笔墨自成风格。特别是根据唐朝宫廷盛行的马球运动所创作的《唐人马球图》,更是灵动耀眼。人物安排多为仕女场上风韵,也有公子少年、大臣内侍执杖争筹。画面酣畅淋漓,笔锋洒脱,情趣盎然。画技娴熟流畅,自宋代李公麟画《明皇打球图》之后,另辟蹊径,开一代新风,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空间。 |
最新资讯更多
资讯推荐更多
资讯热点更多
联系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