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蔓延的信贷危机似乎也影响到了之前热得发烫的中国现代艺术市场,香港苏富比周六的一场大型拍卖会上,大批重量级画作流标。
在过去的数年中,伦敦、纽约和香港等全球主要拍卖行对中国现代画作的热情几乎到了狂热的地步,价格一再飙升,拍价纪录刚刚创下就可能被又一更高的价格纪录取代。
不过在此次的苏富比秋季亚洲现代艺术作品拍卖会中,47件重要拍品中有19件未被售出,而其他拍品也仅是勉强达到了预期价格的低端。此次拍卖会一年举行两次,是衡量世界顶级收藏市场人气的重要风向标。
“这次的拍卖结果远远谈不上理想,似乎中国现代艺术画作价格已经见顶,”来自新加坡的买家Jackson See告诉路透。“这次拍卖已经出现真正调整的迹象。”
此次参拍展品中,张晓刚、岳敏君、廖继春和曾梵志等大名鼎鼎中国艺术家的作品未能售出。举例而言,曾梵志的名作《长征之后》得到的拍价远低于其最低价格2,000万港元。
出席此次拍卖会的澳大利家收藏家Andrew Cox表示,自己很快就将把曾梵志的两幅代表作“戴面具人像”出手。他说,此次拍卖结果令自己感到紧张。
“我也不确定现在买是不是好时机,但你永远也不会知道。如果现在不卖,你就可能一等三年,毫无结果。”
此次苏富比拍卖会的最高价拍品是张晓刚的《血脉:一号大家庭》,卖出2,306万港币(297万美元)。这与今年5月克里斯蒂拍卖会结果相形见绌—— 当时曾梵志的《面具系列1996 No.6》卖出7,536万港币(970万美元),创出所有亚洲艺术品最高拍卖价格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