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只是想办一场让老百姓能参与进来的画展,没想到,竟然引来了很多同行来‘捡漏’了,真是让我有点哭笑不得……”昨日,庆春路一家画廊举办了名为“买得起的艺术节”的油画展,这场最低价仅需千元,最高价也只在5万元的画展,引发了画廊之间的“无间道”,该画廊的何老板表示对此“哭笑不得”。
此事就发生在庆春路娃哈哈美食城对面的人可艺术中心,这是一家开业还不到一年的画廊,画廊平时的人气算是一般,为了在春节期的画廊生意旺季中抢得先机,该画廊的老板何永君想出了个主意:办一场普通老百姓“买得起的艺术节”,油画的最低价只卖一千元,这样一来,画廊的春节生意肯定会旺很多。
早在这个星期四,何先生就打印好了“买得起的艺术节、最低价仅千元”的超大条幅,早早地挂在了画廊的外面。“在杭州,一般有点资历的画家的油画作品,价位都在5000以上,所以我条幅挂出的当天,就有好几位‘专业人士’来看画了,第二天更多,其实今天才算是开展第一天,我在里面转了转,很多人我一眼就看出来了,就是其他画廊过来‘捡漏’的。”
何先生说,与普通老百姓先看画再看作者不同,画廊的人在作品面前会先看作者的名字,然后再看画,他们看画也不是看画的内容,而是揣测这个画是作者在什么时候画的。而且画廊的人一问问题就会很专业,他就被问过很多“这个人应该是美院教授吧”、“这个人的其他作品你这里有吗”之类的问题,“能问出这些问题的,肯定就是画廊的”。
记者昨日下午也在画廊里逛了一圈,发现除了一般顾客,“专业人士”真的还不少。他们一般是两人成行,互相发表对某一幅作品的意见,假如两人意见相合,那么这幅画“价格低于价值”的几率就很大。
尽管明知道一些人是自己的竞争对手,而且他们很有可能在这里把几千元的作品买去后,标价几万元挂到自己的画廊里,但何先生还是很“大方”,他对记者说:“肯买的还是得让他买呀,因为他们表面上都是以老百姓的身份来的,我要是当面说他是其他画廊的,他不承认岂不是要在这里闹起来了。”
不过,何先生也有庆幸的地方,在他自己看来,有些“专业人士”买了升值潜力很一般的画。“其实我觉得这里面最好的画他们都没挑走,当然,这个问题也是见仁见智的。我当然希望好画能被顾客买走,这样,这些画升值了,顾客就会常来我这里了嘛!”
名词解释
“买得起艺术节”(Affordable Art Fair,简称AAF)也有“平价艺术博览会”之称,1999年首创于伦敦,每年像时装发布会一样设有春、秋季两场,一般艺术品定价3000英镑以下。此风潮逐渐席卷纽约、巴黎、北京等城,2006年,《TimeOut》中文版将“买得起艺术节”引入到北京。此后,上海、郑州等城市先后也成功地引入此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