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收藏 我兜底 兜底儿网 你收藏我兜底儿
当前位置:兜底资讯首页 >> 艺术资讯 >> 古代剔红艺术:雕纹之中现华美

古代剔红艺术:雕纹之中现华美

2011-07-04 15:25:30  浏览次数:878  文字大小:【】【】【

  数年前,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一个产自明朝永乐时期的云龙纹剔红盒子以1193.8万港元成交,这一得标价让许多普通收藏爱好者费解不已。实际上,剔红一直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收藏价值不容小觑。


  中国是漆的发明国,使用漆的历史至少有7000多年。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又赋予了漆艺术有了独特的民族形式——剔红。这一工艺萌芽于隋唐,成熟于宋,鼎盛于元明,清代乾隆以后又有一定发展。剔红工艺复杂,同时还浸透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民族文化,历史上有不小数量的剔红散落在世界各地,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们所珍视。


  器物雕刻的艺术


  剔红又名“雕红漆”或“红雕漆”,即是在器物的胎型上涂上几十层朱色大漆,待干后再雕刻出浮雕的纹样。根据漆色的不同,有剔红、剔黄、剔绿、剔黑、剔彩、剔犀之分,其中以剔红器最多见。此技法萌芽于隋唐,成熟于宋元时期,发展于明清两代。剔红是非常民族化的一种精美工艺品,运用精湛的雕刻技艺赋予了漆器华丽的气质,工艺繁复,技艺要求高,制作周期长,所以古董级的剔红存世量很小,每一件都值得珍藏。


  剔红工艺主要分三个大部分,制胎,髹漆,雕刻。胎有金属非金属之分,髹漆就是刷漆,共要几十道、上百道,甚至有达到两三百道的。一道刷好了,要等半干才能刷第二道。为防龟裂,漆不能烘干,不能晒干,一定要在室内阴干,每天一般只能刷一道,最多两道。工艺的特殊性决定了剔红的漫长制作周期,少则数月,多则经年。


  中国人尚红,此类作品大部分是红的,小部分才是绿的、黄的、黑的或其他颜色的。对于这些可相对的称剔绿、剔黄、剔黑、剔犀也可笼统地称作剔红。剔犀一般为一道黑,一道红,有特殊的艺术效果,有点像犀角的纹路。富有想像力的古人将剔犀两字冠与了这种艺术品。


  永乐年间创高峰


  对于剔红的收藏鉴定,我们可以通过剔红各个时期的不同特点来进行区别鉴定。精美的古董级剔红存世量不大,鉴定并非十分困难。


  剔红在宋代,胎多为黄金或者白银,在战乱期间拥有者往往会为了减小体积,剥去雕漆层,只留金和银。现如今宋代的雕漆在国内难觅踪影,在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到是显露过踪迹,这些留存在日本的珍贵雕漆也正是当时两国互通贸易的见证。


  到了元代,剔红工艺日趋完美,元代剔红大家张成增加了髹漆的层数,并在打磨工艺上下足苦功。这一时期的作品比较厚实,只见线条不见刀痕,显得十分浑厚。


  明代早期,尤其是永乐年间,工艺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但风格与元代时期仍旧一脉相承。明中晚期,这种工艺有所衰落。清朝乾隆太平盛世,百业兴旺,宫廷里的造办处又开始十分重视剔红的制作。这时的剔红作品就不太注意打磨了,通体都可见到工匠制作时留下的刀痕,有着一种精巧的美感。


  清代乾隆以后开始有了铜胎剔红。有些高档的剔红作品,铜胎上还鎏金。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清代的剔红也不多了,同样弥足珍贵,值得收藏。


推广
 

最新资讯

更多

· 张永权壬辰画龙研讨会在...
· 兜底儿网藏画在西湖艺术...
· 兜底儿网收藏长卷亮相红博馆
· 央视网就龙年画龙请专家...
· 辛亥题材纪念币热得烫手
· 陕西举办书画展纪念辛亥...
· 国家画院副院长:“中国画...
· 中国博物馆达3020座 北京...
· 赵力:谈何多苓作品的投...
· 成都引进艺术品会计测量...

资讯推荐

更多

· 张永权壬辰画龙研讨会在...
· 兜底儿网藏画在西湖艺术...
· 兜底儿网收藏长卷亮相红博馆
· 央视网就龙年画龙请专家...
· 辛亥题材纪念币热得烫手
· 陕西举办书画展纪念辛亥...
· 国家画院副院长:“中国画...
· 中国博物馆达3020座 北京...
· 赵力:谈何多苓作品的投...
· 成都引进艺术品会计测量...

资讯热点

更多

· 张永权壬辰画龙研讨会在...

联系信息

兜底儿网艺术交流专家服务中心(巡天艺术)
地址:北京市东三环南路19号B座12F03室
邮编:100021 电话:010-87667367

兜底儿网收藏鉴赏与交流中心 (品茶赏画听音乐)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盛世龙源1110号B313
邮编:100124
电话+传真:010-57612339
专线电话:010-88852389

技术服务:18210556505
财务服务:13717669601
网管服务:13718897676
驻杭州联系人电话:15988818268
Email:contact@doudier.com
欢迎加入兜底儿网交流QQ群:60907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