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收藏 我兜底 兜底儿网 你收藏我兜底儿
当前位置:兜底资讯首页 >> 艺术资讯 >> 名家大师忆“七七事变”,永远的国耻日

名家大师忆“七七事变”,永远的国耻日

2011-07-11 13:23:47  浏览次数:584  文字大小:【】【】【

  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打响全面侵华战争的第一枪,率先在世界的东方点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一寸河山一寸血,国耻岂能忘记。74年前的历史,已经离我们这一代人很远。但是,我们仍然能从老一辈口中感受到战火硝烟年代的爱国之志和激荡的青春之歌。



王琦


  著名版画家王琦(93岁)放弃“三厅”赴延安


  他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的成立、“文革”、改革开放,每一个重大历史时期,他都活跃在文化前沿,绘制出一幅幅生动的时代图景。至今仍笔耕不辍。他就是著名版画家、现年93岁高龄的王琦老先生。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王琦凭着一腔报国热血,毅然放弃留学法国的机会,于1938年4月来到武汉,参加周恩来任政治部副主任、郭沫若直接领导的“三厅”(即文化工作委员会的前身)开始创作木刻画。在这里,王琦接触到了大批的文艺界知名人士,如田汉、阳翰笙、夏衍、冯乃超、关山月等,使他受益良多。


  一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第一次走上工作岗位就是“三厅”,那是何等的荣幸,可王琦还不满足。年轻气盛的他革命热情高涨,认为“三厅”还不是理想地方,延安才是革命的圣地,要去就去那儿。


  当时延安成立了一所鲁迅艺术学院,招募学员。同年8月,王琦就步行800里来到了延安,考入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成为了那儿的第二期学员,随上世纪30年代著名木刻家胡一川、沃渣学习木刻艺术。那时候资源匮乏,条件简陋,学习工具就是一块木板一把刀子。当时的版画就是通过木刻后油印出来,一块木刻能够印出许多幅画,到处分发。作为抗战的一种宣传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就这样,木刻版画成为了他一生的事业。


  “艺海无涯,唯勤是岸”是王琦老先生日前在录制中央电视台《奋斗》节目时,留下的人生格言,他用行动诠释了这八字真言,以此作为对千千万万后辈的深切教诲。


','


叶曼


  国学大师叶曼(97岁)亲历“重庆大轰炸”


  今年97岁的女国学大师叶曼,仿佛被时光过分眷顾,要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她精神矍铄、明眸善睐,一口标准的北京话让人倍感亲切。她是70年前北大法学院政、经、法三系惟一的女生,她是胡适器重的女才子,她是南怀瑾大德盛赞的弟子,是三毛、林清玄推崇的大师,她还是当今世界极少将儒、道、佛文化融会贯通的国学大师之一。


  近日在《奋斗》节目的演播室里,叶曼先生回顾自己97年的成长历程,并讲述在抗日战争时期她亲历“重庆大轰炸”的场景。“非常可怕,你们都不能想象,轰炸结束,我走出来看到断壁残垣,墙都在冒烟,有人拿了一大桶红油漆,在墙上写道:足以告孙,富以告子,世世莫忘此血仇。我就对着那墙哭,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至今都记得他写的那几个大字!”叶曼说,整个重庆,没有一家能够幸免。家家紧锁门扉,敌机疯狂的轰炸,有些人全家都死了,那扇门、那把锁就再也不会打开。“我们就怕天晴,天一晴,飞机就来了,所以特别希望阴天,在重庆阴天的时候多,可是天一晴,他们就一排飞机,从头炸到尾。”


  就是这样艰苦、动荡的生活,叶曼依然乐观并且坚信,抗战一定会取得胜利,美好的生活就在前方。在节目最后,叶老为《奋斗》栏目题词,“人生难得,百年一瞬,切莫蹉跎”,感人至深。


','


张杰

 


  著名画家“荷花大师”张杰(90岁)一张聘书“隔”两岸


  90岁高龄的张杰老先生被人称为“荷花大师”,花白长须,很像武侠书里的张三丰,犹如从画中走来。他爱“荷”如命,他的绘画生活与思想,几乎与“荷”分不开,入画时更是难以自拔。他有一颗“不服老”的童心,依然不时地和太太斗嘴,如果你说他“老”,他肯定反驳你:“我画长卷还能跑着画,一气呵成;我不睡午觉,自己爬楼梯。我哪里老了?”。


  生于1921年的张老与共产党同龄,一起经历过革命兴衰和战火硝烟,如今他仍然热爱生活,张杰老先生日前做客《奋斗》栏目时说:“人生譬如朝露,但生命之美要像荷花,不论花开、花落,都要乐观以对。”


  抗战时期张杰老先生在重庆。回忆起“重庆大轰炸”那段日子觉得实在“印象深刻”,“有两次飞机从我头上飞过去,因为我躲防空洞,躲了很久以为轰炸机大概不来了,结果一出来没多久,飞机来了,我也没办法再跑到防空洞,从头上飞过去,听到那个炸弹"嘘"这样掉下来,就在我身边的人不幸遇难了。”


  解放战争期间,张杰正在找工作中,台湾彰化中学寄了聘书给他,那时候什么证件也没有,张杰在上海买了船票,上了船,两夜一天就到了台湾。命运就这么简单,一张聘书,一张船票,他漂泊到了台湾,第二年大陆解放,想回来就不容易了,时光被隔在了两岸。“我那时候有想到抗战八年,难道这个也要八年吗?没想到时间更长,现在总算自由往来了。”


','


张丽珠


  “中国试管婴儿之母”张丽珠(89岁)心存“科学救国”志


  今年89岁的张丽珠院士,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名誉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她是中国试管婴儿之母。号称“医学界的袁隆平”“中国试管婴儿之母”,是新中国妇产科学的重要开拓者和现代生殖医学的先驱和主要奠基人之一。


  张丽珠的父亲张耀曾是老同盟会的成员,参加过辛亥革命和云南起义。他爱国进步,作为孙中山先生的助手,他是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1913年“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天坛宪法草案)”的主要起草人。曾两任司法总长、法权讨论会会长和国际海牙会议的中国代表。离开政界后到上海,成为著名大律师,是“七君子事件”的辩护人。父亲是张丽珠的榜样,是对她的成长影响最大的人。“效忠社会则贤女胜过不肖之子,继承血统则女与子又有何区别”。父亲达观开朗,不附世俗的观念,激励她一生都有好强向上、坚忍不拔、报效国家、不让须眉的处世品格。


  进入大学前,正逢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心中早有“科学救国”思想的张丽珠,经过认真选择,毅然报考了南京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向往“航空救国”,后因南京失守,学校内迁,她才放弃了一心想自己造飞机,开飞机而为祖国效力的打算,在上海国立暨南大学借读半年物理系,以后转入上海圣约翰大学专心学医,她认为学医将来更可为社会造福而大干一番事业,从此医学竟成为她终身为之奋斗的事业。

'];

推广
 

最新资讯

更多

· 张永权壬辰画龙研讨会在...
· 兜底儿网藏画在西湖艺术...
· 兜底儿网收藏长卷亮相红博馆
· 央视网就龙年画龙请专家...
· 辛亥题材纪念币热得烫手
· 陕西举办书画展纪念辛亥...
· 国家画院副院长:“中国画...
· 中国博物馆达3020座 北京...
· 赵力:谈何多苓作品的投...
· 成都引进艺术品会计测量...

资讯推荐

更多

· 张永权壬辰画龙研讨会在...
· 兜底儿网藏画在西湖艺术...
· 兜底儿网收藏长卷亮相红博馆
· 央视网就龙年画龙请专家...
· 辛亥题材纪念币热得烫手
· 陕西举办书画展纪念辛亥...
· 国家画院副院长:“中国画...
· 中国博物馆达3020座 北京...
· 赵力:谈何多苓作品的投...
· 成都引进艺术品会计测量...

资讯热点

更多

· 张永权壬辰画龙研讨会在...

联系信息

兜底儿网艺术交流专家服务中心(巡天艺术)
地址:北京市东三环南路19号B座12F03室
邮编:100021 电话:010-87667367

兜底儿网收藏鉴赏与交流中心 (品茶赏画听音乐)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盛世龙源1110号B313
邮编:100124
电话+传真:010-57612339
专线电话:010-88852389

技术服务:18210556505
财务服务:13717669601
网管服务:13718897676
驻杭州联系人电话:15988818268
Email:contact@doudier.com
欢迎加入兜底儿网交流QQ群:60907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