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没有体会当下的珍贵,那么我们就一无所有。即使我们有用一切财富,权势、房子和车子……我们仍永不满足。没有任何外在的东西能够让我们永远快乐。”——夏铂仁波切。
“喜马拉雅的回响——尼泊尔•不丹传世唐卡展”7月30日下午至在北京皇城艺术馆隆重展出。国际著名藏传佛教上师夏铂仁波切在展览现场作品之间的至理名言提醒着人们,来自唐卡艺术世界的慈悲和关爱。
此次活动负责人之一黄德泽向记者介绍,唐卡源于印度(尼泊尔),11世纪传入我国西藏、青海等地,因其绝大多数题材反映的是宗教内容,很快便成为藏传佛教信众特别喜爱的“随身携带的庙宇”。今年3月他们一行多人曾去尼泊尔为展览精心挑选唐卡,最后选中100多幅精美作品,此次展览因场地限制,最终挑选出56幅作品展出。
现场播放了藏传佛教上师夏铂仁波切的视频。
现场展示的作品·白度母
','
展览现场
现场展出的这批新唐卡幅面宏大,绘制非常精美。记者了解到,这批精品全部出自尼泊尔和不丹国的专业唐卡师之手。这些经寺院培养的唐卡师们本身就是修炼有成的佛教徒。他们在绘画之前,都有一套非常严格的章法、程序和宗教仪式,对所描绘的密宗本尊或护法神灵进行入密仪式和观修,然后沐浴净身、素食禁色,静心而虔诚地开始绘画。由此可见,这些传世唐卡的整个绘制过程始终贯穿着唐卡师的潜心修炼,因此能够欣赏到他们所绘制的唐卡,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也是一次心灵的感悟之旅。
据介绍,尼泊尔•不丹传世唐卡的制作工艺极为复杂,不仅画布是经特殊工艺制作,其颜色也是以朱砂、珍珠、珊瑚、绿松石以及矿物类、植物类、药材类、动物类和纯黄金白银经画师亲手调制,这就是传世唐卡历经数百年依然光彩熠熠的原因。这些按照传统规范起稿、描色、装裱的精美唐卡,投入的精力很大,时间很长,大多须经数月甚至经年才得以完成。
千手观音
','
展览现场
黄德泽介绍说,目前收藏唐卡的多数都是早在半个世纪前就开始收藏的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藏家。其中一些中世纪和近代唐卡大多被国外博物馆和私人收藏,而我国的唐卡收藏现在还处方兴未艾的时候。因此举办此次“尼泊尔•不丹传世唐卡”展览,希望既能为广大观众提供了清风扑面的精神享受,也希望能够拓宽藏家们的收藏视野,向他们展示真正的唐卡艺术并不同于旅游街上的廉价品。
因唐卡绝大多数题材涉及的是宗教题材,黄德泽建议,一般观众或藏家,还是首先从唐卡所展示出的绘画艺术角度欣赏。在艺术上,虽然唐卡没有多少创新性,但其以异常考究的工笔重彩、描绘精细的独特审美价值已越来越受到普通民众和艺术市场的喜好。
此次展览将于8月20日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