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从山西应县木塔文物管理所了解到,国家级珍贵文献“辽代秘藏”发现近40年来,一直处于“自然保存”的状态,急需一个恒温、恒湿、安全的特定收藏环境。
据介绍,应县木塔文管所收藏有90件辽代秘藏,其中12件《契丹藏》零本的发现,填补了中国古代历朝历代编纂大藏经的历史空白;而应县木塔辽代三色彩印《释迦牟尼说法图》更是海内外孤本,具有很高的版本学价值、文献价值和学术研究意义。
“文物库是保存这些珍贵文献的基础,因为在文物库里可以防盗、防火、防水,并能严格控制库内的温度、湿度、光度等。”应县木塔文物管理所所长马玉江说,现在这些文献就保存在几间普通房子的保险柜里,里面放上几颗樟脑丸,用来防虫。
马玉江介绍说,虽然现在这些文献保存基本完好,但是在缺乏专业设备和特定收藏环境下,文献还是受到了自然环境的影响,长期下去这些珍贵秘藏将面临危险。“文管所的首要工作还是保护它们的安全,虽然24小时有人看护着,但设备非常落后,下一步我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将花五六万元安装上防盗监控设备。”
应县木塔全名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坐落在应县城内西北隅,木塔高67.31米,建于辽代清宁二年,距今有955年的历史,是世界上现存唯一最古老、最高大的纯木结构建筑。1961年,成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