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前后
相关链接:
为期两年的明十三陵茂陵抢修工程7月5日正式竣工,这是乾隆五十至五十二年清政府对明十三陵进行大规模修缮后的再次彻底的维修和保护 。
茂陵是明朝第八位皇帝宪宗朱见深和皇后王氏、纪氏和邵氏的合葬陵墓。陵宫建筑有y~恩门、y~恩殿、左右配殿、宝城、明楼及墓冢等建筑。历史上,乾隆五十至五十二年,清政府对明十三陵进行过大规模修缮,其中,修缮茂陵时,将陵前碑亭拆去墙垣,只留石碑,并于碑外四隅修补宇墙;将明楼内的木构梁架改为石条券顶结构。
2009年7月,十三陵特区办公室启动茂陵修缮工程,经费约人民币1200万元。在5日竣工仪式上,此次修缮工程设计方——北京市文物建筑保护设计所专家韩扬介绍,自清政府修缮至今,已有214年,茂陵因年久失修,加之自然风蚀,y~恩门、y~恩殿等建筑又先后毁坏,急需抢修,尤其明楼。
他表示,此次工程不仅有抢险工程、修缮工程、遗址保护工程,还有复建工程,主要修缮项目包括明楼挑顶大修,补砌坍塌墙体,三座门修复屋盖,排水系统全面疏浚等。在修缮过程中,遵循“不改变原状”的原则,尽可能地原状保留,使用原有建筑材料,采用原工艺,既保护文物建筑,又体现设计意图。
他介绍,施工中,对明楼墙砖进行编号,以标记每块完整的墙砖所在位置,修复时,缺失的部分填上新砖,而原有的砖则根据编号原位复位。
他还表示,陡拱是古建筑最优美的部分,修复前,茂陵明楼70%陡拱已自然损坏,此次按照剩下30%的原样恢复,以保持建筑的特色。
茂陵修缮是继德陵、康陵、庆陵、泰陵抢修工程后抢修古建文物后的又一重大工程,今年9月,明十三陵中的最后一座未修缮陵寝——裕陵将动工修缮,明十三陵将得到合理、妥善的保护,也将转向常态。
据悉,目前明十三陵中仅定陵、长陵和昭陵对国内外游客开放。包括茂陵在内的其他陵寝,虽然不会大规模接待游客,但学者和文物爱好者可预约参观。
','
护陵金蛇出没闲人勿近
陆岗在十三陵拍摄茂陵大修期间,曾在附近永陵的一条排水沟里遇到一条金黄色“蟒蛇”。永陵就是那位把祖母强行葬入茂陵的嘉靖皇帝的陵寝。
据陆岗介绍,大蛇在宝顶的排水洞中盘曲着,粗细仿佛小孩胳膊一般。大蛇蛇头扁平,蛇身黄黑相间,鳞甲闪闪发光,约有两米长,淡然地吐着信子盯着镜头,冰冷的眼神让人不寒而栗。陆岗说,他当时使用近焦拍摄,镜头都快碰到蛇头了,可大蛇却若无其事。
据动物学家初步鉴定,该蛇为赤峰锦蛇,生活于山区近水的树丛或多石的石缝中,性较凶猛,平时捕食鼠类、小鸟和鸟卵,但无毒。据护陵员介绍,他们巡逻时经常可以碰到蛇,但是像这样的大蛇却很少见,而护陵员不会干扰大蛇在陵墓附近安家落户。
一名护陵员回忆,就在几年前,也是在一座皇陵的排水沟里,他们也曾看到了一条两三米长的金黄大蛇,至于是否跟陆岗看到的为同一条蛇,他们也说不准。
陆岗拍摄的十三陵大蛇照片,被一些人称是大蛇护陵,震慑闲杂人等不要靠近。这也给茂陵、永陵等未开放的帝王陵寝增添了更多神秘色彩。但对于大蛇护陵的传说,胡汉生表示都是一些讹传,“山中有蛇很正常,它们就是在这里生活,不要把守陵的任务强加在人家身上。”
明朝第八位皇帝朱见深
说史低调皇帝
明茂陵的主人,明宪宗朱见深是一个好人,但不是一个好皇帝,这是历史的评价。
这位皇帝给于谦平了反,给废黜他太子身份的叔叔一个皇帝名分,对敢于仗义执言的臣子,他也乐呵呵的从不打击报复,他的儿子,更是成就了大明朝的“中兴”。也是这位朱见深,性格软弱,对身边人表现出超常的容忍,使明朝成化年间外有宦官当权,内有妖后横行,还出了史上著名的“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臭名昭著的特务机构西厂,就是他宠信的太监汪植成立的。
宪宗的童年并不幸福。他的父皇明英宗因土木堡之变被敌国所俘。他的叔父临危继位后,废黜了他的太子身份,孤苦无依的朱见深,身边只有一个年长他19岁的宫女万氏。日后宪宗继位,陪伴他多年的宫女万氏,也以近40岁的高龄被封为万妃,成为宪宗最宠爱的妃子。
万妃仗着自己伴君多年,在后宫兴风作浪。为了不让别人争宠,后宫但凡有妃嫔怀孕,都会被万妃强令堕胎。若不是一些太监和宫女舍命相护,为宫女纪氏隐瞒怀上龙种的事情,宪宗可能就会绝后。
宪宗朱见深也是一个很低调的人。从小的不幸遭遇,让他懂得隐忍,遇事从不多说话。茂陵是宪宗的儿子孝宗修建的,儿子很懂父亲,把陵寝修得中规中矩,因此茂陵在十三陵中很不显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