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佳士得发布2010销售报告时,有一个区域的销售情况是平稳的,这个区域是俄罗斯。
俄罗斯向来不缺钱,也不缺艺术鉴赏力,相反地。俄罗斯藏家有着惊人的购买力,但是这些人并不热衷购买本国的艺术家,他们爱买的是国际知名的艺术家。而上个月在纽约苏富比以800万美金成交的保罗•德尔沃《女像柱》正是俄罗斯藏家的手笔。苏富比欧洲执行主席Lord Poltimore表示,一开始这些新富藏家买的是他们感觉舒服与熟悉的艺术家,但等到收藏品味日渐积累,就开始往外收藏。这种转变对于西方画廊来说肯定是喜闻乐见的。
但是,金砖四国除了俄罗斯,其他国家如中国、印度、巴西的藏家,又有什么可知的因素造成他们收藏的转变。这次归结了五个因素:①艺术空间中越来越多高端艺术专业人士,这些人总是给予一些具有视野的品味建议;②主流艺博会的崛起;③画廊与艺术经纪人日益国际化;④供应;⑤互联网。但如果把金砖四国想成同一属性的收藏家,那么就大错特错了,这里还有些细微的差异存在。
中国:虽然有报道指出中国藏家在2010年花了1.065亿美金购买了毕加索的《裸体、绿叶和胸像》,西方画廊也有去内地或者香港开设分画廊的举措,但是,今日中国传统书画仍是中国艺术市场的龙头。有些人甚至认为中国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与观念将会改变世界的价值系统。
拉丁美洲:过去的10年拉丁美洲已经证明了他们的国际收藏视野与购买力。但是,他们欠缺具有影响力的画廊与博览会,单一的收藏家甚至会深深影响到国家的收藏方向。
印度:2011年福布斯公布印度总共有55个亿万富翁,所以,我们对印度总有“下一个中国”的幻想。的确是有国际级的印度藏家,但是,他们非常谨慎,在艺术空间上也没有很成熟的发展。
中东地区:中东的财富组成和中国或者印度很不一样,他们的财富是在皇室手里。这个地区的收藏家已经跳过支持本国艺术家,直接收藏国际知名艺术家的作品,原因是本国艺术家少,供需不平衡。
如同美国新富从19世纪的艺术作品开始建立他们的收藏与艺术话语权一样,我们可以想见得到21世纪未来会在这些地区的收藏家,请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