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收藏 我兜底 兜底儿网 你收藏我兜底儿
当前位置:兜底资讯首页 >> 艺术资讯 >> 还有多少“古籍修复班”没有开课?

还有多少“古籍修复班”没有开课?

2011-09-05 03:55:53  浏览次数:721  文字大小:【】【】【



还有多少“古籍修复班”没有开课?


  相关资讯:


  文物修复师须持证上岗 


  古籍修复方法综述


  古籍美容师:寂寞并快乐着


  古籍修复人才奇缺 可尝试商业化运作


  南京艺术学院举办文物修复技能展示活动


  江苏百万册古籍待修复 高水平修复师全省不足5人


  古籍传承何时坐热冷板凳:公众缺了解 专业人不足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将组建南京古籍修复人才培训基地


  乍一看,是成人教育的课程设置得到了就业市场的积极响应,实际上却又让文物行业得到了难以估量的人才保障,教育管理部门的功德不小,可惜,受益的行业不多。


  老三百六十行的消失和新三百六十行的出现都已经不算是新闻了,在1990年代的中国,媒体还动辄以报道“新三百六十行”作为社会新闻的重要内容,恍惚间到了新世纪之后,行业变革已经无法用“三百六十行”穷尽了,反倒是老话里的“三百六十行”成了传说中的“灭绝物种”,渐渐消失在视野中,时代进步和行业更换几乎是同步发生的,如果有人翻阅《天工开物》后惊叹中国人的智慧,那一点都不奇怪,因为中国人养成了喜新厌旧的习惯了。


  职业的消失是个复杂的社会学现象,但在当下很多职业的消失却是整个社会短视造成的结果。所谓短视,也不过就是社会价值观的扭曲和社会文化的茫然。古籍修复专业缺乏从业者是事实,偌大的北京大中专院校缺乏相应的专业设置也是事实,物以稀为贵,当一个成人高校的毕业生都能达到“抢手”的时候,看起来很像是对中国教育体制的讽刺,也有点令人感到凄凉。


  不难想像,高校开设专业一直跟着社会价值取向走,从1980年代以降,高校主导社会人才结构的现象从未出现过,都是社会需求什么专业高校就开设什么专业,结果就是挤压四年后,社会需求又发生变化,一轮接一轮的人才浪费的重复。


  社会需求其实是社会价值的晴雨表,古籍修复专业和传统修脚业一样,都曾经奄奄一息,有行业早已经绝迹,人们只能在图片里才能够多少有些认识。社会达尔文主义者们不认为行业的消失有什么可怕和可悲的,物竞天择,社会不需要某个行业,或者,某个行业的从业者连糊口养家的钱都赚不到的时候,又如何保全一个行业的流传是个“生存还是毁灭?”的现实问题。


  中国在近三十多年里建立起来的经济价值观压倒了原有的价值体系,文化意义的长远效应无法说服人们放弃眼前的利益,毁灭旧事物的代价能够换来当下的现实利益,社会精英知识分子们向权贵和利益阶层妥协也丧失了教化民众、为普罗大众挽留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责任,终于,放任自流之后是人心归于物欲,类似古籍修复的人才以及人才教育体系都崩溃了。直到一切归于寂静时,才会重新拾起原本属于常识性的人才培养计划——还是照着市场的需求办事。


  文化不能当饭吃,古籍修复班说白点也是吃饭谋生的营生,但却为中国文化的延续做了实实在在的事情,类似相关的行当很多,但不一定都有机会进入到高校的课程设置中,人们能做的是,等待即将归于寂寞的一霎时的猛然惊醒,但没人保证是否来得及挽救一个行当,是否来得及保留属于行当的文化脉络——何时,人们用自己的民族文化来做赌注了?(千龙文化)


','



还有多少“古籍修复班”没有开课?


  古籍修复科班生很抢手


  首批古籍修复成教生“出师”


  近日,首都联合职工大学国家图书馆分校的首批文物鉴定与修复(古籍鉴定与修复方向)专业的学生毕业,这也是北京市首批古籍修复专业毕业的成教生。


  国图培训中心负责人闫征介绍,在前不久刚结束的“中华典籍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展”上,观众目睹了国家图书馆专业人员修复残损古籍善本的精湛技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籍修复项目传承人杜伟生认为,古籍修复是个新兴职业,如果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的矛盾能够解决,古籍修复将迎来一个美好前景。


  据了解,2009年,国图分校立足自身优势,在成人高校中首次设立古籍修复专业,当年面向社会招生。通过两年多的专业学习,今年共有45名学生顺利毕业。同时,10余位已具有本科、研究生学历的“旁听生”也结束了学业。


  专业毕业生要提前一年“预订”


  据了解,国图分校古籍修复专业的首批毕业生中,有的签约专业古籍修复公司,有的在公藏单位负责文献保护整理,有的加入了民间修复保护单位,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修复珍贵文献。一位被校方推荐到修复公司的毕业生说,在校学习期间,有幸师从国家图书馆的杜伟生等古籍保护与修复行业的专家,开阔了眼界,掌握了技能。


  业内人士称,目前古籍修复人才特别紧缺。这些年,全国只有江苏南京莫愁中专学校等少数学校有古籍修复专业。


  19岁的小许就毕业于莫愁中专学校古籍修复专业,现在她和同事每天坐在古旧书籍修复室里,熟练地一揭、一溜、一压,一页页破损严重的古书便基本恢复了原貌。她说,上职校前她根本不懂什么是古籍修复,是从事文物鉴赏工作的舅舅指导她报的这个专业。如今,她成了图书馆、博物院和文物保护单位争夺的对象。


  据该校负责人介绍,南京莫愁中等专业学校瞄准高校、图书馆急缺古籍文献修复人才的现状,在全国率先开设了图书文献修复专业(古籍修复专业),邀请南京大学、南京图书馆的一些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授课教师,首批学生在毕业前一年,就被来自新加坡以及我国台湾、北京、天津、浙江等地的高校和图书馆“预订”一空。


  人才紧缺,望扩大招生


  据了解,全国各图书馆、博物馆收藏的古籍文献共计3000万册左右,其中大部分残破情况严重,亟待抢救性修复,而全国的古籍修复人才总共不足100人,而且年龄大多在40至50岁之间,技艺传授方式也多为师傅带徒弟。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力说:“除了传统的师带徒形式之外,古籍修复的传承要与现代教育相结合,把以前经验层面的东西进行总结、梳理,上升为理论层面,成为一个规范的学科。”他说,“只有吸收和采用现代科学技术,这门古老的技艺才能保持与时俱进的生命力。”


  当前在全国开设有古籍修复专业的学校中,毕业生多为中专或大专学历。而在本科层次教学中,此类人才比较紧缺。目前,只有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本科生中开设古籍修复相关课程,内容涉及古籍整理、外观修复等,这也是我国第一次在本科生层次开设古籍修复课程,教师由国图专家和北大老师共同担任。


  据了解,为了加大对古籍修复人才的培养力度,首都联合职工大学国图分校将立足北京,以业内较强师资做保证,注重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今年成招中,该校继续设置文物鉴定与修复(古籍鉴定与修复方向)专业,计划招收30人,希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这方面人才。(中国文化报 )

'];

推广
 

最新资讯

更多

· 张永权壬辰画龙研讨会在...
· 兜底儿网藏画在西湖艺术...
· 兜底儿网收藏长卷亮相红博馆
· 央视网就龙年画龙请专家...
· 辛亥题材纪念币热得烫手
· 陕西举办书画展纪念辛亥...
· 国家画院副院长:“中国画...
· 中国博物馆达3020座 北京...
· 赵力:谈何多苓作品的投...
· 成都引进艺术品会计测量...

资讯推荐

更多

· 张永权壬辰画龙研讨会在...
· 兜底儿网藏画在西湖艺术...
· 兜底儿网收藏长卷亮相红博馆
· 央视网就龙年画龙请专家...
· 辛亥题材纪念币热得烫手
· 陕西举办书画展纪念辛亥...
· 国家画院副院长:“中国画...
· 中国博物馆达3020座 北京...
· 赵力:谈何多苓作品的投...
· 成都引进艺术品会计测量...

资讯热点

更多

· 张永权壬辰画龙研讨会在...

联系信息

兜底儿网艺术交流专家服务中心(巡天艺术)
地址:北京市东三环南路19号B座12F03室
邮编:100021 电话:010-87667367

兜底儿网收藏鉴赏与交流中心 (品茶赏画听音乐)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盛世龙源1110号B313
邮编:100124
电话+传真:010-57612339
专线电话:010-88852389

技术服务:18210556505
财务服务:13717669601
网管服务:13718897676
驻杭州联系人电话:15988818268
Email:contact@doudier.com
欢迎加入兜底儿网交流QQ群:60907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