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再有灵气,心脏没了。千佛阁就是戒台寺的心脏。”在戒台寺工作了30多年的周金山说。9月3日,戒台寺千佛阁复建工程动工,计划投资3500万元,5年完成。届时,宽21米、进深24米、高30米的千佛阁将再现往日辉煌。
据介绍,复建工程分两期。一期基础工程当日开工,明年4月竣工。主要对现存遗址做进一步勘探,弄清柱子的位置结构、地质结构,对地基进行加固、挡土墙加固等。二期地上主体建筑,2012年5月开工,最早2015年8月底结束。在此期间,将根据历史文献资料,在文物专家的指导下,完成1000多尊木雕小佛像。
戒台寺坐西朝东,内部建筑布局分南北两条轴线,千佛阁位于南线大雄宝殿后面的台基上。公元1065年至1074年(辽咸雍年间),戒台寺高僧法均大师主持,同时修建了北线上的戒台殿和南线上的千佛阁。千佛阁后毁于战火,明代重建,清代进行过一次大修。千佛阁是三重檐楼阁式木结构建筑,是戒台寺的中心建筑,其殿顶采用了古建筑中最高等级的“大五脊庑殿式”。千佛阁也是藏经阁。据1957年全国文物普查结果显示,戒台寺内80%以上的文物存放在千佛阁内。
史料记载,原千佛阁正面门额上,挂有清乾隆皇帝手书“智光普照”金字横匾,楹柱上有乾隆手书“金粟显神光人天资福,琉璃开净域色相凭参”楹联。阁内正中供有高大的卢舍那铜质佛像,两侧砖墙上镶有琉璃壁饰。阁分上下两层,每层左右两侧的墙壁上,各有5个大佛龛,每个大佛龛内分为28个小佛龛,小佛龛内又各分三龛,每个龛内都供有一尊10厘米的木雕小佛像,全阁一共有1680尊小佛像,是名符其实的千佛阁。沿着阁内的楼梯回旋而上,可到达二层。二层阁外建有回廊,有木栏杆围护,扶栏远眺,远可遥望北京城,近可俯瞰永定河,水光山色,一览无余。老北京市民九月九有登高的习俗,千佛阁当年是最吸引游人的地方,是登高望远的最佳去处之一。
由于历史条件限制,千佛阁年久失修,加上东北侧基础下沉,使其梁架产生严重的歪闪,屋面漏雨严重,阁内杂草丛生,破烂不堪,已经不能使用。1965年对其进行了落架保护。如今,千佛阁只剩地基,拆卸下来的各种构件及1000多尊明代木质佛像,已全部遗失。
施工方负责人介绍,因为体形大、楼体高,复建千佛阁将是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古建筑复建工程。千佛阁将全部按照古法复建,包括整体木质结构、屋面防水用传统的灰背法、油漆彩画全部用矿物质染料等。千佛阁的纯木质结构,复建大约需要2000立方米木材,其中大殿主体四根柱子,高17米,直径90厘米左右。因所需木材尺寸较大,部分将从国外进口。千佛阁正面的两根柱子,原为金丝楠木,复建计划用落叶松木或黄花松木替代。最大的柱子,重约7.8吨左右,戒台寺在半山腰上,无法使用大型机械,所以要靠人工把这些木材搬运上山,这将是施工中要克服的一大难题。
近年来,戒台寺进行了大规模修缮,包括山门殿、天王殿、钟鼓二楼、彩绘旗杆等已修缮完毕,主殿内全部铺了金砖;大雄宝殿内的文殊、普贤、释迦牟尼、观音等塑像,也由过去的泥塑改为铜像;眼下,五百罗汉堂的修复也正在进行。全部完工后,戒台寺将恢复传统的佛事活动,包括受戒仪式、四月初八佛诞日法会、每月初一、十五的诵经活动等,再现戒台寺作为佛教界最高学府的往日盛况。
另据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有歇山式、悬山式、硬山式、露顶平台、四角攒尖、庑殿式等形式,这些在戒台寺都能找到。千佛阁复建后,戒台寺将是一处浓缩的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