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收藏 我兜底 兜底儿网 你收藏我兜底儿
当前位置:兜底资讯首页 >> 艺术资讯 >> 专家支招教你玩转收藏

专家支招教你玩转收藏

2011-09-14 15:46:21  浏览次数:723  文字大小:【】【】【

  收藏的事情本不复杂,但因僧多粥少,人多钱少,人人都想迅速致富,于是收藏发生了异化。一块净土让一群奸商、骗子、道貌岸然的伪专家,搅得乌烟瘴气。以次充好,尔虞我诈,指鹿为马,颠倒黑白的市场,让许多事业上的成功人士,一进入收藏界就被弄得晕头转向。收藏误区重重,这里略说一二。


  关于玉器收藏


  玉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悠久的历史,先民们早在万年前就发现了自然界这一美丽、温润、坚硬、色彩多样的石头,并将艺术的构思、图腾的追求、精湛的工艺,赋予玉石之上。玉器是中国古董的鼻祖,与中华文明的发展息息相关。世界各民族中,只有中华民族对玉有特殊的情结,人人喜玉、爱玉,将玉赋予美德,又将美德比作玉。现在盛世收藏,许多收藏爱好者把玉器作为首选,但应注意三大误区:


  误区一: 买玉器不如买玉石


  社会上有些人提倡收藏玉器不如收藏玉石,说玉器已成型,而玉石想雕什么就雕什么。其实从玉石到玉器,有3个不确定因素:原石切开后,玉质如何不确定;玉质不错,设计如何不确定;设计不错,雕琢如何不确定。“玉不琢,不成器”,如有人就愿意收美丽的玉石,那又另当别论,但它永远是原石,没有人文价值。


  误区二:收玉器只收白玉


  收玉器只收白玉,这也是一个误导。玉首先要讲的是玉质,温润、油性好的和田玉器是首选。然后是颜色。中国有句成语叫“珠圆玉润”,而不是“珠圆玉白”,每种颜色的玉都是有优劣之分。清宫里的玉器,白玉只占十分之一。不同的东西,用不同颜色的玉来做。如清宫的玉山子,都用青玉来雕,青山绿水,给人真实感。另外,百年以上的白玉,有自然氧化现象,微微发黄,不会像现代玉那么白。那么为什么有人如此推崇白玉呢,因为现在的青海玉、俄罗斯玉以白玉居多。而它们的成分、结构与和田玉很接近,足以鱼目混珠,且成本较低。以最低的成本追求最高的利润,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得想点办法。


  误区三:羊脂玉被神化


  中国玉石种类甚多,有“千种翡翠万种玉”一说。自古以来玉器中最好的材料是和田玉,而和田玉中的上品是羊脂玉。它密度更好,更润,但它并没有明确的标准。过分吹捧羊脂玉,什么“一克涨到一万元”,只能把羊脂玉推向神坛。而论克计价,纯粹是为了炒作。


  关于瓷器收藏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中国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中国瓷器的美,曾征服了欧洲和世界许多地区。现代人也喜欢收藏瓷器,但收藏瓷器有哪些误区呢?


  误区一:认为专家的鉴定结果就是定论


  收藏界常有这么几句话:“某某收了一屋子瓷器,没有一件真的”、“器型不对”、“高仿做旧”。瓷器的历史悠远,即便当年的中国只有20个省,哪个省没几个窑口?哪个窑口不烧出些精品?哪些器型是“国标”?清代景德镇就有360个窑口。这么大的时空,有哪个专家敢说对中国的瓷器都已经研究遍了,各种器型都看到过?专家的知识面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专家的意见只能参考,专家说对的不一定真对,专家说假的也千万别砸。古玩中,瓷器中的冤假错案最多。瓷器的釉面、胎龄,其实都可用科学仪器来鉴定,有国家标准。但很多专家都不提倡科学检测,片面依赖人的眼力,这也可能是利益驱使吧。


  误区二:清代好的官窑瓷器都在北京故宫(微博)(微博)和台北故宫


  有人说,清代好的官窑瓷器都在台北故宫和北京故宫,故宫都没有的瓷器,民间怎么会有?其实清代大量的官窑瓷器流失在民间,数量远比两个故宫大得多。根据清宫史料记载,仅嘉庆皇帝三次(嘉庆五年、嘉庆十二年、嘉庆十五年)卖给民间45万件库存的官窑瓷器;清宫瓷器流往宫外有八个途径:皇帝赏赐、调拨、变卖、公主陪嫁、外国军队抢劫、宫内外偷盗、祭祀用瓷、抵押借钱等。


  误区三:收藏瓷器要从收藏瓷片开始。


  收藏瓷器如从收藏瓷片开始,要多走好几年弯路。拍卖会上什么时候拍过瓷片?瓷片永远是瓷器的一个局部,只会看瓷片的人永远看不懂整器,也不会收藏到好瓷器,因为好瓷器一定是整器,谁也不会将瓷器弄碎来鉴定。瓷片研究是瓷器研究的纵深阶段,一般民间瓷器收藏者没必要去搭功夫。


  误区四:收藏价值上千万的瓷器要谨慎


  鬼谷子下山元青花罐拍到2.3亿元,珐琅彩杏林春燕碗拍到1.5亿元,雍正粉彩八桃瓶拍到4600万元……巨额的成交价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但随之而来的是瓷器价格的暴跌,无数的人拿着形形色色的“鬼谷子”找到拍卖公司,希望第二次幸运之神光顾自己,但瞬间的亿万富翁们又回到了“穷人”之列。


  关于书画收藏


  中国人对书画作品情有独钟。舞文弄墨,修身养性,吟诗赏画是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书画是精神文明的载体,也是现实生活中的高档礼品,因此现在书画收藏非常火热。那么在收藏字画方面有哪些误区呢?


  误区一:名家书画都会升值


  自从中国社会有书画以来,每个时代都造就了成千上万的书画家。而书画界的特点就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倒在沙滩上”。也许当时很有名的画家,到了另一个时代,已不被人知晓。民国期间,中国的书画家至少有上万人,许多人当时的书画非常昂贵。但现在的收藏界,能被认可的民国画家有几人?许多当时的名人书画还卖不过现代的年轻人。书画最怕隔代相传,因为没有几个人能在中国美术史上留名的。


  误区二:所有的书画都是艺术


  “书画是艺术,而艺术是无价的。”几乎所有收藏字画的人都这样安慰自己。我国台湾鉴藏家罗有生曾毫不留情地抨击当代中国书画界:许多画家一生似乎只画了一张画,剩下就是复制。不思进取,流水作业,批量生产,牟取暴利。这种所谓的艺术品上应贴上四个字“中国制造”。他的话虽然说得有点过,但提醒购买者选对作品。股市上恶炒垃圾股的现象比比皆是,股民血本无归的现象比比皆是,因为上市的企业并非都是好企业。


  误区三:找画家本人或亲属鉴定字画来辨真伪


  书画辨真伪是一大难题。让作者本人鉴定应是捷径,但作者本人对于自己的真迹有时也会否定。其原因可能是年轻时画的,不能代表现在的水平,所以否定;或这幅作品当时是送人或是无偿索取的,现在作品升值了,不想让持有者凭空发财;或否定一部分作品,达到物以稀为贵的目的。一旦画家故去,家属往往就掌握生杀大权。法庭上不承认的东西(利益相关人的证明),现实中却大行其道。


  总之,收藏乐趣多,收藏误区多,入行需谨慎,向人多讨教。

'];

推广
 

最新资讯

更多

· 张永权壬辰画龙研讨会在...
· 兜底儿网藏画在西湖艺术...
· 兜底儿网收藏长卷亮相红博馆
· 央视网就龙年画龙请专家...
· 辛亥题材纪念币热得烫手
· 陕西举办书画展纪念辛亥...
· 国家画院副院长:“中国画...
· 中国博物馆达3020座 北京...
· 赵力:谈何多苓作品的投...
· 成都引进艺术品会计测量...

资讯推荐

更多

· 张永权壬辰画龙研讨会在...
· 兜底儿网藏画在西湖艺术...
· 兜底儿网收藏长卷亮相红博馆
· 央视网就龙年画龙请专家...
· 辛亥题材纪念币热得烫手
· 陕西举办书画展纪念辛亥...
· 国家画院副院长:“中国画...
· 中国博物馆达3020座 北京...
· 赵力:谈何多苓作品的投...
· 成都引进艺术品会计测量...

资讯热点

更多

· 张永权壬辰画龙研讨会在...

联系信息

兜底儿网艺术交流专家服务中心(巡天艺术)
地址:北京市东三环南路19号B座12F03室
邮编:100021 电话:010-87667367

兜底儿网收藏鉴赏与交流中心 (品茶赏画听音乐)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盛世龙源1110号B313
邮编:100124
电话+传真:010-57612339
专线电话:010-88852389

技术服务:18210556505
财务服务:13717669601
网管服务:13718897676
驻杭州联系人电话:15988818268
Email:contact@doudier.com
欢迎加入兜底儿网交流QQ群:60907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