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润祥鉴赏 >

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51(吴门画派 张宏 下 )

2014-08-23 17:06:06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张宏(1577年—1652年后)字君度,号鹤涧,明代著名画家,江苏苏州人。善画山水,重视写生,笔力峭拔、墨色湿润、层峦叠嶂、秋壑深邃、有元人古意;他画石面连皴带染为其特色。又能画写意人物,形神俱佳,散聚得宜,是明末吴门画坛的中坚人物。吴中学者尊崇之。另据史书称,张宏92岁尚健,仍在作画。他在文人山水画方面另辟蹊径,在继承吴门画派风格和特色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到大山里去写生,师自然造化,创作出了富有生活气息的绘画作品,在画中体现出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画面清新典雅,意境空灵清旷。
 
      【名称】明 张宏《西山爽气图》

  【年代】明代
  【规格】长卷,纸本,设色,纵31.6厘米,横381.7厘米,收藏浙江省博物馆藏
  《西山爽气图》是张宏晚年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绘成的长卷。从题跋上得知,张宏这幅作品是在炎热的夏天画的,“因思古人有以苦吟作楷却暑……是即摄心调气法也”。而他则想通过全神贯注地绘画,在画面上不厌其烦地表现种种细节的快乐,来忘却“五浊之体,不胜烦恼”所以他画的十分投入,“觉白云穿树翠峰漾波,颖下凉气飒飒袭人”。可阅读细看的种种细节,加上风趣幽默的题跋,让看画的人来分享他的快乐。
  图中林峦村居,溪水板桥,丘壑幽深,其中有老者曳杖于桥,静赏美景。视野开阔幽远,茅屋草舍信手而成,结构准确,细致中透着洒脱。纵观全图意境爽朗,气韵清疏,笔墨秀润,峰峦情深,得山神之气。 整个画面构图丰满,构思巧妙,笔墨相兼,情境相合。丘壑幽深中尽显恢宏之气势,但又充满了许多细节趣味。画家如实地观察和传达物象,使观者在观赏过程中目光在画面上能够沿着起伏的山峰、丘陵,一直深入到每一个可以到达的地方。其间树木茂密,山石嶙峋,冈峦出没,丛树掩映中屋舍隐现,一派安逸清爽之气。谓为明末山水画之极品也。
浙江省博物馆藏古代书画颇丰,珍品云集,其中有十幅镇馆之宝,誉为“浙博十图”,其中明代画家张宏的《西山爽气图》卷就位列其中,其地位紧随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可见此画的珍贵程度。

【名称】明 张宏《松下闲话图》
  【年代】明代
【规格】长卷,纸本,设色,纵25.6厘米,横112.2厘米,收藏辽宁省博物馆藏
《松下闲话图》是明代画家张宏作于1633年的一幅长卷,此幅自提:葵酉春二月。是一幅反映了明代渔村生活风貌的山水画佳作。
张宏是一位重视实景写生的画家,尤善于山水画的创作。他常在游历名山大川之时作画,真实地记录当地的风土人情,这幅《松下闲话图》也不例外。有种说法是他在游历南京一带时所作,据图中所绘之景,应为秦淮河畔的一处景色。图中所绘林木众多,山石巨大,在山脚下有茅屋掩映在山林之中。近处的大松树下两位老者在谈论着什么,也许是在议论时局,也许是在谈论景致。中间一片碧波万顷的水面应是秦淮河,无边无沿地向远处延伸着。两岸林木葱茏,以松林居多,山峦起伏间,树影婆娑,一片清凉胜地。层峦叠嶂的远山似乎没有尽头,画中视野无限开阔,生动地展现了秦淮河畔隐居人家的生活风貌。
 
【名称】明 张宏越中十景册 
【年代】明代 
【简介】册页,绢本,设色,纵29.9厘米,横18.2厘米 ,日本奈良大和文华馆藏
  张宏于1639年赴浙江东部亦即古越地一带游历,归来之后,作了《越中十景》画册。就这些册页的特性而言,在画中的题识可说直陈了他自己真正的信念:亦即他不准备再以传统的面貌来创作,他将以一种全新的构图方式来营造自然风光。张宏带回了很多画稿,然后再根据画稿来完成作品。
  画家想以图画报道的方式,将越中的景色呈现在观者眼前;在技巧上,他想要创造一种蜿蜒入深的穿透感:既陡且长的对角线,或向后延伸的曲折线,并以渐小的建筑物排列其间,用以交代此种退入的深度感,将观画者引入作品之中,令我们在视觉上宛如身历其境。张宏在册页中还使用了别的手法,包括沿着河岸或湖岸向后蜿蜒入深;以及一种史无前例的构图方式,将河的两岸分置于画面的上下两边,然后以一座近乎垂直的桥连接两岸,桥面亦随着画面的深入而逐渐变窄。这些技法对观赏者而言,造成了一种很剧烈的远近感,立体而纵深的画面,将观者的视线完全引入画中,使人仿佛置身于画中,近距离地去体会那片清凉的自然风光。
 
【名称】明 张宏《句曲松风图》
【 年代】明代
【简介】轴,纸本,设色,纵:148.9厘米,横:46.6厘米。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张宏的这幅作品经由色彩的晕染,巧妙地捕捉了天朗气清下,山丘青赭相间的柔软色感;画中并未使用任何更为强烈的颜色,确保了此一色彩效果不至于被画面上其他醒目的造型元素所抵消掉。此图视角是由上而下俯视观景,而景中每一段落的空间安排大抵颇为连贯一致。由上望下,我们看见位于右下方的道观;同样的视度看下去,道观之后,跨过溪流,远处则有一座围绕在松林之间的院落人家,只不过,看起来没有道观的角度那么陡斜;再往后看去,则是一道在山谷间蜿蜒的溪流,暗示了更为平坦的视线。在设色方面,张宏于水墨晕染之中,加入赭红和淡青两种色调,这一直是吴派绘画自陆治以来所常见的手法。不过,陆治及其他画家晕染的手法较为平板,色调的深浅变化较为平淡,同时,也倾向于将冷暖二系的色彩分开使用,张宏则调和此二色系,为的是营造出较为自然的效果,运用变化细微且更为中性的色调,同时,也在淡赭灰色的山石部分,加入各种不同色度的青绿,或是以淡墨笔触暗示出幽暗凹陷的空间等等。由张宏署年1636年的一幅《仿夏圭山水》可以看出,夏圭的作品正是此一技法重要的源头之一。
  《句曲松风图》是一幅不折不扣的中国山水,在空间的整体感方面,《句曲松风图》的确远胜一般的作品。我们还是可以清楚地看见,其空间的安排仍旧段落分明,随着画面逐渐向上发展,空间也循序渐行渐深,由近而远,明显可见的是,树林一丛接着一丛,越走越高。另外,画家将山谷的纵深分成几段间隔,段与段之间,也是越来越高。构图的高潮仍是一座“主峰”作为聚集点,主宰了上半段的画面空间,画幅的形状则依旧窄而长。张宏采取了较为直接的方式,将自己观察自然的心得,融入作画的过程之中,但这并非只是“应物象形”而已,而是创造一套刻画自然形象的新法则。
 
 
【名称】明 张宏 村径柴门图
【年代】明代
【简介】轴,绢本,设色,纵205厘米,横86.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约自万历至崇祯(1628~1644)年间绘画领域出现新的转机。以张宏为代表的苏州画家在文人山水画方面另辟蹊径,创作出了富有生活气息的绘画作品。他们在继承吴门画派风格和特色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到大山里去写生,师自然造化。在画中体现出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使山水画活了起来。
晚明的画坛,画派林立,画家如云,但是大多数画家都是在一味的临习古人,从不创新画法。这也使得明末画坛诸派犹如一家,吴门画派也不例外,虽强于其他画派,但也是满足于前人的模式,盲目追摹前人。在这个时候,刚入画坛的张宏开始意识到画派存在的危机,他开始寻找革新之路。凭借自己敏锐的头脑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张宏逐步地意识到了传统画法的弊端,也就是缺乏审美情趣和思想感情。如何引观者入画,成为了张宏思考的课题。经过长期的创作和研究,形成了现实主义风格,使其所作的具象山水达到了无以复加的极限。他的画作整体看起来深远高逸,山石坚硬敲击有声,流水清澈涓涓而下,为书画注入了灵性,使人身临其境,恍若隔世。他的山水画用渲染的手法烘托出超凡脱俗的气氛,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使人仿佛置身于画卷中。画面清新典雅,气氛和谐,奇峰怪石,浓密古木,清风飞泉,意境空灵清旷。此图作于1643年,正是张宏在师自然造化创作山水画的时期所作。
《村径柴门图》自题“村径绕山松叶暗,柴门流水稻花香”,作于张宏六十七岁时。描绘松林环抱,崇山拱卫的庭院山庄,高大葱郁的苍松分为两组,如同两把打开的摺扇,遮护着山坳中的村落。村前稻田临水,田园丰美,正有辛 弃疾“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词意。柴门半掩,石墙斑斓,屋宇片片,在繁茂的树丛中半隐半现。山庄的背后,是苍莽雄伟的峰峦,再后是云雾浮动、远峰连天。一条小径屈曲绵延,绕过松林,通向屋舍,再折而入山,引观者游。张宏的绘画,与文人画中被反复描绘的幽山野水不同,相比隐逸山水的冷寂清疏,远离尘世,多了一分平实质朴的入世精神。不论从题材、立意,还是技法表现上,都显得真切、自然、美好、感人,富于生活的情趣,引观者共鸣。笔墨得于沈周而有自己的个性,“苍劲秀雅,萧疏淡远,神品也”(《明画录》)。前人有云:“平居有古人,则学力方深;落笔无古人,而精神始出。”张宏此图,正是一幅“有古人”而又“无古人”的山水佳作。
 
 
【名称】明 张宏《杂技游戏图》
【 年代】明代
【简介】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游戏杂技图》,是明末苏州画家张宏在1638年所画的一幅长卷,描绘市井之中人民的生活风貌。
明代张宏绘于崇祯十一年,长卷《杂技游戏图》,此图描绘串乡走巷的三教九流和市井俚民生活,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下层的社会现实,是一幅十分难得的风俗画卷。洋溢着广大老百姓的喜悦情感,神态逼真,生机勃勃,打破了文人画“顾影自怜”的面貌,化缘、打腰鼓、磨镜、吵架、镜耍猴、斗纸牌、做法事……画上人物栩栩如生,皆不饰背景,人物按情节分为多个单元,各节既可独立成章,又可合成一个完整画面。是一幅研究当时吴地风俗的重要资料。

【名称】明 张宏 竹亭对月图
【年代】明代
【简介】39×92cm
签书:张鹤涧竹亭对月图,文彝轩秘藏,松窗审定。钤印:「里堂」(白) 款识:天启甲子三月既望写于毘陵道中,张宏。钤印:「张宏」,「君度氏」鉴藏印:「吉石所藏」,「文彝轩主」,「奚光旭字萼铭又字野鹤」。备注:褚德彝题签,奚萼铭旧藏。
 
 
【名称】明 张宏《钟馗图》轴 
【年代】明代 
【简介】常州博物馆藏 
 
此画作于1639年,画中钟馗躯干伟岸,造型夸张传神,衣纹清圆细劲,造型风格与传统的钟馗形象不同,更富有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