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润祥鉴赏 >

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78 (浙江画派 李在)

2014-11-06 09:53:09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李在,明代画家。字以政,号一斋,莆田(今属福建)人。迁云南,后召入京。宣德(1426—1435)时与戴进、谢环、石锐、周文靖同待诏入直仁智殿,为金门画史。工画山水,兼工人物。是宣德时期宫廷画院最杰出的画家之一,自戴进以下一人而已。《名画录》卷二记载:“李在,字以政,莆田人,迁云南。宣德间被征,精工山水,细润者宗郭熙,豪放者宗马、夏,人物气韵生动,名倾一时。”其山水仅略次于戴进,戴进被排挤出宫廷后,李在堪称宫廷画手第一。山水细润处近郭熙,豪放处宗马远、夏圭,多摹仿古人,笔气生动。

 如今,李在传世画作多为珍品,为中外博物馆馆藏。其中,《渚畔晴岚图》、《夏禹开山治水图》、《松庵论道图》、《归去来兮图》卷之《云无心以出轴》、《临清流而赋诗》等均为故宫博物院收藏,《琴高乘鲤图》为上海博物馆收藏,《归去来兮图》卷另一部分为辽宁省博物馆收藏;而《溪山云阁图》则为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

 

【名称】明 李在 阔渚晴峰图

【年代】明代

【简介】绢本,水墨,纵:165.2厘米,横:90.4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李在与日本画僧雪舟有过交往,雪舟于明成化三年至五年间来到中国,与李在相认,并向其请教画艺,成为中日文化艺术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画幅水墨淋漓,高山耸立,山石、树木的造型均从李在而来,模仿的痕迹明显,构图亦有北宋遗韵。本幅《阔渚晴峰图》轴,是李在存世的作品之一。这幅画在清《石渠宝笈》一书中将其列为是北宋郭熙的作品,后经鉴定,认为属于错定,而更正为李在的作品。画上李在的原款已被挖去,而有好事者添上了郭熙的伪款。

作品取全景式山水,气势宏阔,皴笔细密扎实,墨韵浑厚,画树木呈“蟹爪枝”状,从意境和笔法来看,确实与郭熙极为相似,是典型的北派山水面貌。

此图描写北方山川雄伟高大的景象。画面崇山峻岭,杂树丛生,大山巍峨,迎面而起,表现了奇峰突耸的高远之势。全幅取近景式构图,自下而上,呈上中下三段层次。景致人物,布局紧凑,结构严谨。作者在此幅中师承郭熙,运用卷皴法画山石,而树枝则虬曲似蟹爪,不过线条更粗重,水墨更浑厚,完全体现了北方山水画派的特色。

 

【名称】明 李在 琴高乘鲤图

【年代】明代 

【简介】绢本设色,纵164.2厘米,横95.6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绘古代琴高乘鲤的神话故事。《列仙传》载:琴高为战国时赵国人,善鼓琴,曾为宋康王舍人,有长生之术。后递入涿水中取龙子,临行与诸弟子约期相间,嘱在河旁设祠堂及设斋等候他复出。届时,琴高果然乘亦鲤从水中出,留一月余,又乘鲤入水。此图表现琴高辞别众弟子乘鲤而去的情景。布局构思精巧,琴高跨鲤背回首眷顾的姿态,与岸边揖手相送的弟子们顾盼呼应。波涛汹涌,狂风乍起,云雾弥漫,用以渲染仙人非常递逸时的神秘氛围。景物的配置颇具匠心,树石和远山处于画幅的边缘,中间留出大片空白,既突出了主题,又显得天、水的宽阔。山石皴法融合披麻皴、解索皴为一体,加以变化,笔势劲疾,富有动感。墨的浓淡对比强烈,淋漓尽致。综观全图,笔墨精纯熟练,格调爽朗明快,属明代“院体”风格。署款“李在”,钤“金门画史之章”

 

【名称】明 李在 米氏云山图

【年代】明代 

【简介】册页,纸本,墨笔,纵28.2厘米,横116.2厘米。淮安市博物馆藏。

 李在画风属浙派,画法多效古人,但仿古而不泥古,融会贯通,自成风格。《画史会要》等评价其“人物笔致苍古,八面生动,开闽派之先”。其山水画既有北宋大师郭熙之细润,又有南宋名家马远之豪放,而又以郭熙画法为宗。时代宫廷画家多以南宋马远、夏圭技法为宗,李在却不随世从俗,另辟蹊径,可见其慧眼独具,“其墨气淋漓,得烟云晻霭之趣。”时任兴化知府岳正十分欣赏他的画作,特赋诗赞之:“草草如荒意不荒,云根老树带疏篁,摩挲二十年前墨,还有谁如李在狂!”

 

【名称】明 李在 萱花图 

【年代】明代 

【简介】册页,纸本,墨笔,纵28.2厘米,横51.2厘米。淮安市博物馆藏。

画萱花一支,大小叶六、七片,一茎斜伸右上方,茎梢有萱花数朵,逸笔中见苍劲,水墨渲洗,自题七绝一首:“帘卷薰风夏日长,花含鹄嘴近高堂,筵前介寿双亲乐,颜色辉辉映彩裳。莆田李在为郑仪写。”下钤白文“自家意思”、“海天秋月”。

此画系1982年4月淮安明代王镇墓葬出土。王镇,字伯安(1424-1495年),处士,收藏字画,识其真伪,系明代中期江淮一代颇有名气的一位收藏、鉴赏家。该画出于明代宣德年间,院体人物李在之手,被王氏所收藏,算是难得的李氏佳作,画风异于作者其他作品。

 

【名称】明 李在 山村图

【年代】明代

【简介】绢本,墨笔,纵135cm,横76cm。

图绘山间村落,巨峰如障,溪流坡岸,人物舟船,房屋俨然。作品取全景式山水,构图饱满,气势宏阔,皴笔细密扎实,墨韵浑厚。山石的卷云皴法和树木的“蟹爪枝”画法来自北宋郭熙,而用笔较为粗放率意,兼具南宋马远、夏圭之意,这种融南北宋于一体的画法是李在的本色面貌。画面以雄壮的山川衬托村居生活之平和气息,颇具怡然闲适之意趣。 本幅款署“李在”,钤“金门画史之印”朱文印。

 

【名称】明 李在 山庄高逸

【年代】明代

【简介】轴 绢本水墨画  纵188.8  横109.1公分  

这幅画的右下角有「河阳郭熙写」的签款,因此长期被古人误认为北宋郭熙的画作。但是经过研究,发现此签款为后人伪造,从风格、技法来比对,本幅画应该是明初宫廷画家李在的真迹。

李在是宣德时期(1426-1435)画院最杰出的画家之一,与戴进、石锐三人鼎足而立,闻名于当时画坛。李在受到北宋郭熙画风之影响极深,无论题材、构图或技法,都可以见到郭熙的影子。本幅画结合了行旅、客舍与田园村居生活在一幅画,构图采用以中央主峰主轴,堆栈出带有「S」形动态的走势,山头布满浓密的苔点,山石的质理用层层叠叠的「云头皴」来描绘,在树木与枝叶部分,则以特殊造型的「蟹爪枝」表现。李在的笔墨相较于郭熙,更为自由放逸,这是明初或浙派学习郭熙风格的特征之一。

 

【名称】明 李在 烟云叠嶂图卷

【年代】明代

【简介】明 李在 34.3 x 928.7厘米

莆田历史上人才辈出,明代著名画家李在,就是其中一颗耀眼明星。

  李在,字以政,明中期出生于今江口镇李厝村,曾迁云南任知县,后奉诏入京。明宣德年间(1426-1435年),与戴进、谢环、石锐、周文靖等同任画院侍诏。

  李在尤擅山水、人物画,史称其“自戴进以下一人而已。”成化四年(1468年),日本画僧雪舟(小田等扬)曾随明使天舆清启来华,仰慕其名,特地登门与他切磋画技,并向他学习设色、破墨等技法。此法后随雪舟传入日本,产生不小影响。

 

【名称】明 李在 圯上授書

【年代】明代

【简介】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名称】明 李在 临清流而赋诗图

【年代】明代

【简介】纸本,水墨,纵:28厘米,横:74厘米。故宫旧藏,辽宁省博物馆藏

李在在此画中画陶渊明《归去来兮图》“临清流而赋诗”诗意,为画卷中的第九幅。在此画中,画家在技法上采用梁楷简笔画法,描写诗人席地而坐,古松为屏,溪水三面萦绕,缓缓流去,似闻水流之声。诗人凝视远方,深思冥想,面对残秋的肃杀,展卷命笔,以入情景交融境界

  这是李在与马轼、夏芷依据陶渊明著名的《归去来兮辞》而合作的连环式作品中的第九段,描绘诗人凝思赋诗的情景。作品画一临流作诗,左手扶膝,右手执笔,书童研墨于身后。对岸的白鹭似乎触动诗人某种情感。这一画卷明代流传情况不详,入清内府时佚去两段,为清画院画师所补,目前原作仅存七段。《石渠宝笈续编》着录。

 

【名称】明 李在 云无心以出岫

【年代】明代

【简介】纸本,水墨,纵27.7厘米,横83厘米

   李在所作此幅为图卷中的第四段,取《归去来兮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诗意,描绘诗人归隐后陶醉于大自然的情景。诗人独坐在山峰上,仰望归鸿和远山秀色,似有所思,一侍童携杖侍立其后。画面构图疏朗开阔,极好地烘托了诗人的胸襟,也更加创造性地表达了原文的意境。

抚孤松而盘桓(无图)

李在,纸本,水墨,纵27.7厘米,横84.1厘米

李在所作此幅为图卷中的第五段,取《归去来兮辞》“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诗意,描绘诗人眷恋自然山色的情怀。日将西下,诗人徘徊不忍归去,抚松而思。小童抱琴略显几分疲惫,晚风拂起衣带,增加了几分凄凉。古松傲立,正是诗人人格的真实写照。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