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帖大全 >

兜底儿网名帖大全:120 先秦书法 8

2015-06-15 13:56:43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1  叔向父敦
 
2 西周 善夫山鼎
 
西周晚期(宣王世) 善夫山鼎。通高45、口径42、腹深21厘米,重28.1公斤。陕西永寿县好畤河出土。立耳圜底蹄足,口沿下饰重环纹及弦纹一道。 
 
铭文字数,内壁铸铭文121字(其中重文2)。
 
铭文释文:隹(唯)卅又(有)七年正月初吉庚戌,王才(在)周,各(格)图室。南宫乎入右譱(佑膳)夫山,入门立中廷,北卿(向)。王乎(呼)史 □□ 令(命)山,王曰:“山,令女(命汝)官 □□ (司饮)献人于 □ ,用乍 □ (作宪)司贮,母 □ (毋敢)不善;易女(锡汝)玄衣、黹屯(纯)、赤巿(韨)、朱黄(衡)、 □ (銮)旗。”山 □□ (拜稽)首,受册,佩 □ (以)出,反入堇章(返纳瑾璋)。山 □ (敢)对 □ (扬)天子休令(命),用乍 □ (作朕)皇考吊(叔)硕父 □ (尊)鼎,用 □ (祈)匃 □□ (眉寿), □□ (绰绾)永令(命)霝冬(灵终),子子孙孙永宝用。
 
 
3  散氏盘
 
散氏盘又名“矢人盘”,是西周历王时期重器。清乾隆初年陕西风翔出土,曾藏于乾隆内府。以其长篇铭文著称于世。 
 
散氏盘铭文铸于盘内底上,共三百七十五字。是一件风格非常突出的作品。其书法浑朴雄伟,字体用笔豪放质朴,敦厚圆润,结字寄奇隽于纯正,壮美多姿。有金文之凝重,也有草书之流畅,开“草篆”之端。 
 
 
4  四祀邲其壶
 
《四祀邲其壶铭》为商纣王4年器。拓本,8行,共42字。高32厘米,宽19.7厘米。是现存商代铜器铭文中字数最多的。今藏故宫博物院。《四祀邲其壶铭》之铭文集结于壶底平面之内,形构茂密宽绰、疏密交错,十分生动,自由而舒意。充分体现了其书风的虔诚和恬静,具有安谧祥和的美感,实为大家之手笔,令人赞叹。
 
 
5  嘼叔奐父盨
 
嘼叔奐父盨,西周晚期。1993年河南三門峽市上村嶺虢國墓地(M2006.55)。通高20.4、口橫23、口縱16.5、腹深9.3釐米。 
 
橢方形,口稍斂,鼓腹圈足,獸首雙耳,圈足正中有括弧形缺,蓋隆起,上有四個雲紋扉,可以卻置。蓋頂飾竊曲紋,蓋沿、器口沿均飾重環紋,圈足飾垂鱗紋,蓋上和器腹飾瓦溝紋。
 
【銘文】嘼弔(叔)奐父乍(作)孟姞旅須(盨),用(稻)需(穛糯粱),加(嘉)賓用鄉(饗),有飤,邁人(則萬年)無彊(疆),子子孫孫永寶用。
 
 
6  史颂簋
 
史颂簋,西周晚期。弇口鼓腹,圈足沿外侈,獸首雙耳,下有方垂珥,蓋面隆起,上有圈狀捉手。蓋沿和口下飾竊曲紋,蓋上和器腹飾瓦紋,圈足飾垂鱗紋和小獸面。
 
【銘文】隹(唯)三年五月丁子(巳),王才(在)宗周,令史頌(省蘇姻)友、里君、百生(姓),帥(偶)盩于成周,休又(有)成事,?賓章(蘇儐璋)、馬(四)匹、吉金,用乍彝,頌(其)萬年無彊(疆),日(揚)天子?令(景命),子子孫孫永寶用。
 
 
 
 
7  颂鼎(台北故宫)
 
頌鼎,西周晚期,台北故宫藏。通高25、腹深13、口徑25.7釐米,重4.935公斤。體呈半球形,深腹,直口圜底,二立耳,窄折沿,三蹄足,口下飾二道弦紋。
 
【銘文】隹(唯)三年五月既死霸甲戌,王在周康卲宮。旦,王各大(格太)室,即立(位)。宰引右(佑)頌入門,立中廷。尹氏受(授)王令(命)書,王乎(呼)史虢生冊令(命)頌。王曰:頌,令女(命汝)官?(司)成周貯二十家,監(司)新(造),貯用宮御。易女(賜汝)玄衣黹屯(純)、赤巿(韍)、朱黃(衡)、(鑾)旂、攸(鋚)勒,用事。頌??(拜稽)首。受令(命)冊,佩(以)出,反入堇章(返納覲璋)。頌(敢)對?(揚)天子不(丕)顯魯休,用乍?(作朕)皇考龏弔(龔叔)、皇母龏始(龔姒)寶(尊)鼎。用追孝,?(祈)匃康?、屯右(純佑)、彔(通祿)、永令(命)。頌(其)萬年(眉壽),(畯)臣天子,霝冬(靈終),子子孫孫寶用。
 
 
8  师晨鼎
 
师晨鼎,西周中期。铭记周王册命师晨协助师俗父而职司邑人、奠人与他们的属宫小臣、善夫等。
 
【銘文】隹(唯)三年三月初吉甲戌,王才(在)周師彔宮,旦,王各大(格太)室,即立(位),(司)馬共右(佑)師(晨),入門立中廷,王乎乍(呼作)冊尹冊命師?(晨):疋(胥)師俗(司)邑人,隹(唯)小臣、譱(膳)夫、守、[友]、官、犬,(甸)人、譱(膳)夫、官、守、友,易(錫)赤舄,(晨拜稽)首,(敢)對(揚)天子休令(命),用乍?(作朕)文且(祖)辛公(尊)鼎,(晨其)[百]世子子孫孫,(其)永寶用。
 
 
9  师旂鼎
 
师旂鼎(弘鼎、师旅鼎),西周中期前段。高15.8cm,口径16.2cm,重1.92kg。鼎圆浅腹,腹倾垂,二直耳,三柱足。颈饰一周长身分尾垂嘴的鸟纹。器内壁铸铭文8行79字。
 
【铭文】唯三月丁卯,师旂众仆不从王征于方雷。使厥友引以告于伯懋父。在,伯懋父乃罚得、显、古三百锊。今弗克厥罚,懋父令曰:“义,厥不从厥右征,今毋,其又内于师旂。”引以告中史书,旂对厥于尊彝。
 
铭文大意是:这是三月的丁卯日,师旂因为他属下的许多仆官不跟王去征方雷,派了他的属僚引把这件事告到伯懋父那里。说:“在的时候,伯懋父曾罚得、显和古三百锊,现在没有能罚”。伯懋父命令说:“依法应该放逐像这些不跟右军一起出征的人,现在不要放逐了,应该交罚款给师旂”。引把这件事告知中史写下来。师旂对扬这个判词,铸这件彝器。
 
这件铜器铭文记录了西周中期军法处罚事件,反映了当时的法律制度,是研究法律史的珍贵资料。
 
 
10  散伯簋
 
散伯簋,西周晚期。通高22.9、口径21、宽33.1厘米。斂口鼓腹,一對獸首銜環耳,圈足外撇,下有三個獸面足,蓋隆起上有侈口圈狀捉手。通體飾瓦溝紋,圈足飾兩道弦紋。
 
【铭文】白乍(散伯作)夨姬寶(簋),其厲(萬)年永用。
 
 
11  史寏簋
 
史寏簋,西周晚期。高7、口徑6.3寸,重11斤。弇口鼓腹,圈足下連鑄三條獸面扁足,一對獸首耳,下有方形垂珥,蓋上有圈狀捉手。蓋沿和器頸飾竊曲紋,蓋上和器腹飾瓦紋,圈足亦飾竊曲紋。
 
【銘文】史寏乍(作)寶(簋),(其)萬年子子孫孫永寶。 
 
 
12  甚孪君簋
 
甚孪君簋,西周早期。侈口束颈,鼓腹,圈足较高,一对兽首耳,下有方垂珥。颈部饰两道弦纹,前后增势浮雕兽头。铭文字数,内壁铸铭文13字。
 
铭文释文为:甚 □ (孪)君休于王,自乍(作)器,孙子永宝。
 
 
13  是娄簋
 
是娄簋(是要簋),西周中期后段。1973年5月陝西长安安澧西公社马王村西周铜器窖藏(9号)。通高22.5、口径21.7厘米。附耳,侈口,腹壁較直,盖及器身飾直棱紋。盖冠平顶,颈前后有穿戴小鼻。
 
【铭文】隹(唯)十月,是乍(娄作)文考宝(簋),(其)子孙永宝用。
  
 
 
14  师雍父鼎
 
师雍父鼎,西周中期。《商周彞器通考》317云:光緒二十二年出于黄县莱阴。
 
斂口,窄沿,口沿上有一對立耳,下腹向外傾垂,底近平,三柱足較矮,且上粗下細。口下飾雲雷紋填地的分尾長鳥紋。 
 
【銘文】隹(唯)十又一月,師雍父(省道)至于(胡),其父蔑(曆),易(錫)金,對揚其父休,用乍(作)寶鼎。
 
 
15  师器父鼎
 
师器父鼎,西周中期。窄平沿方唇,束頸鼓腹,口沿上有一對綯索狀立耳,圜底三柱足。頸飾竊曲紋和弦紋一道,足上部飾獸面紋。
 
【銘文】師器父乍(作尊)鼎,用亯考(享孝)于宗室,用旂(祈眉壽)、黃句(耇)、吉康,師器父(其)萬年,子子孫孫永寶用。
 
 
16  师望鼎
 
师望鼎,西周中期。相傳爲左宗棠征新疆時所得,通高49、口徑43釐米。平折沿,口沿上有一對立耳,下腹向外略鼓,三條獸面蹄足,耳外側飾重環紋,口沿下飾竊曲紋,腹飾變形鳥紋。
 
内壁鑄銘文94字(其中重文3)。大(太)師小子師朢曰:不(丕)顯皇考(宄)公,穆穆克盟氒(明厥)心,氒(哲厥)徳,用辟于先王,屯亡敃(得純無愍),朢肈帥井(型)皇考,虔(夙)夜出内(入)王命,不(敢)不不,王用弗?(忘)聖人之後,多蔑易(曆錫)休,朢(敢)對?(揚)天子不(丕)顯魯休,用乍(朕)皇考?(宄)公(作尊)鼎,師朢(其)萬年,子子孫孫永寶用。
  
 
17  史兽鼎
 
史兽鼎,西周早期。通高20.3、口径17.5、腹深11.6厘米,重2.185公斤。平折沿,方唇,口沿上一对索状立耳,下腹向外倾垂,三个柱足。颈部饰云雷纹填地的卷鼻象纹,足上部饰浮雕兽面。
 
铭文字数,内壁铸铭文50字。
 
铭文释文:尹令史□立(兽莅)工于成周,十又一月癸未,史□(兽)献工(功)于尹,咸献工(功),尹赏史□□(兽祼),易(锡)豕鼎一、□(爵)一,对□(扬)皇尹不(丕)显休,用乍(作)父庚永宝□(尊)彝。
    
 
 
18  师同鼎
 
师同鼎,西周中期后段。1981年12月陕西扶风县黄堆乡下务子村西周铜器窖藏通高35、口径34、腹深20.5厘米,重10.5公斤。
 
【铭文】其井,师同从,折首执(讯),寽(掠)车马五乘,大车廿,羊百,用(造)王羞于黾,寽(掠)戎金胄卅、戎鼎廿、铺五十、鐱(剑)廿,用(铸兹尊)鼎,子子孙孙,其永宝用。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