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底儿网名帖大全: 122 先秦书法 10
2015-06-17 08:54:22
1 无叀鼎
无叀鼎,西周晚期。高54.2厘米。通高54.2厘米。窄沿方唇,頸微斂,腹稍鼓,雙立耳,三蹄足。口下飾雲雷紋填底的竊曲紋,腹飾垂鱗紋,足上部飾獸面。
【銘文】隹(唯)九月既望甲戌,王各(格)于(周)廟,灰(賄)于圖室,(司)徒南中右無(仲佑許)叀内(入)門,立中廷,王乎(呼)史翏冊令無(命許)叀曰:官?(司)穆王遉(正)側虎臣,易女幺(錫汝玄)衣、黹屯(純)、戈琱?、?必(厚柲)、彤沙(蘇)、攸(鋚)勒、(鑾)旂,無(許)叀(敢)對(揚)天子不(丕)顯魯休,用乍(作尊)鼎,用亯(享)于剌(朕烈)考,用割(匃眉壽)萬年,子孫永寶用。
2 我方鼎
我方鼎,西周早期后段,河南洛阳出土。其高23.2、腹深16、口橫19.3、口縱14.5釐米,重3.71公斤;蓋高6.5、深2.4、口橫19.3、口縱15.4釐米。橫截面呈橢方形,長子口,深腹無耳,下腹下外傾垂,四柱足。口下飾雲雷紋填地的的獸面紋,足飾變形蟬紋。蓋作平頂,沿下折,四角有曲尺形扉。蓋沿飾雲雷紋填地的獸面紋帶。
【銘文】隹(唯)十月又一月丁亥,我乍且乙、匕(妣)乙、且(祖)己、匕(妣)癸,(延)礿二母,咸(羿)遣(福)二,貝五朋,用乍(作)父己寶(尊)彝,亞若。
3
西周 休盘
休盘 西周恭王 通高一一.九、口径三九.四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直口,方唇,附耳高出器口,圈足外侈。腹饰兽体卷曲纹,圈足饰弦纹一道。内底铸铭文九十字,记恭王二十年正月甲戌,周王在康室太室册命休,并赐给命服旗帜,休为称扬天子恩德,铸作了祭祀亡父日丁的宝盘。
4 小子蒚卣铭
小子蒚卣铭
5 西周 鲜簋
【銘文】隹(唯)王卅又亖(四)祀,唯五月既朢戊午,王才(在)?京,啻(禘)于(昭)王,(鮮蔑?),(祼),王(祼)玉三品、貝廿朋,對王休,用乍(作),子孫(其)永寶。
西周中期前段(穆王世)通高14、連耳寬29.2釐米。侈口述頸,古父圈足,獸首雙珥,下有垂珥,腹的前後有扉棱。口沿下有浮雕獸首,腹飾垂冠回首夔龍紋,圈足飾目雷紋,間以四道扉棱。
6 周宣王 兮甲盘
亦称兮田盘﹑兮伯盘或兮伯吉父盘。西周晩期青铜器。圆形,附耳,缺失圈足。宋代出土。日本书道博物馆藏。铭文十三行,一百三十三字。书体厚实壮美,笔画较粗,在西周一代的金文书法中具有独特的风格,开春秋时代金文用肥笔的先声。记述兮甲(即尹吉甫)随从周宣王征伐玁狁﹐对南淮夷征收赋贡之事。清吴式芬《攈古录》卷三作“兮田盘”﹐吴大澄《愙斋集古录》卷十六作“兮伯盘”﹐方浚益《缀遗斋彝器考释》卷七作“兮伯吉父盘”。参阅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
7 小臣俞尊铭
《小臣俞尊铭》为商代晚期器铭,清代道光年间出土于山东寿张县梁山。现藏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拓本,共27字。文物出版社《商周青铜器铭文选》收入。
《小臣俞尊铭》线条圆劲,然“丁”与“王”字,则描出较粗的笔画,显得格外突出,很具有装饰情趣。这在商代晚期作品中是颇为多见的,很可能是当时所追求的一种趣尚与审美观念。
8 小臣邑斝铭
小臣邑斝,商代晚期,通高20.3~19.9、腹深9.8、口径16厘米。侈口长颈,口沿上有一对伞状柱,分裆兽首鋬,足下端呈圆柱状。颈和肩饰兽面纹,腹饰双线V形纹,柱顶饰三角云纹。
铭文字数,内壁铸铭文26字:铭文释文为癸子(巳),王易(锡)小臣邑贝十朋,用乍(作)母癸□(尊)彝,隹(唯)王六祀,□(肜)日,才亖(在四)月,亚□(疑)。
9 西周 县改簋
西周穆王(976─922)时期铸造。
10 小克鼎
小克鼎传为光绪十六年(1890年)在陕西扶风县法门寺任村出土的青铜器之一。铭文中所述器主人为“膳夫克”,故称克鼎,又称膳夫克鼎。为与大克鼎区别,也称小克鼎。小克鼎造型雄浑厚重,花纹粗犷流畅,是典型的西周晚期铜鼎。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高:35.4cm,宽:33.6cm,重:12.54kg。鼎圆形,硕腹,双立耳,蹄形足。耳上饰三头夔纹,颈饰窃曲纹,腹饰云纹带,足上部饰兽首纹。
器内壁铸铭文8行72字:
唯王二十又三年九月,王
在宗周,王命膳夫克舍
命于成周,遹正八师之
年,克作朕皇祖季
宝宗彝。克其日用朕
辟鲁休,用介康*、纯祐、
眉寿、永命、灵终。万年
无疆,克其子子孙孙永宝用。
铭文大意是:在周王二十三年的九月,王在西部周原旧都宗周,周王命令膳夫克到东部新都成周洛阳发布命令,整肃王的部队成周八师。就在这一年克作了这批纪念其伟大祖父季并置于其宗庙中的宝贵彝器。克每日用它来祭享祖先,同时也就每日在宣扬他的主人周王的厚重美意。用来祈求康顺、福佑、老寿、长命、善终。愿克万年无疆,克的子孙后代永远宝用这批彝器。
11 新郪虎符
新郪虎符,战国晚期。通长8.8厘米、前较至耳尖高3厘米、后脚至背高2.2厘米,重95克。模铸,伏虎形,前后脚平蹲,头前伸,耳上竖,尾上卷。铭文字数,体有错银铭文39字(其中合文1)。现为法国巴黎陈氏所收藏。
铭文释文: 甲兵之符,右才(在)王,左才(在)新郪。凡兴士被(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王符,乃敢行之。燔□(燧)事,虽母(毋)会符,行殹。
王国维:秦新郪虎符跋
新郪虎符,文四行,错金书云:甲兵之符,右在王,左在新郪。凡兴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王符乃敢行之。燔燧事,虽无会符行殹。罗叔言参事得其影本,临以寄余。其文甲作,兵作,在作,与秦阳陵符同;凡作,与散氏盘同;敢作,也作殹,与诅楚文同;余字皆同小篆。余谓此秦符也。新郪本魏地,《魏策》,苏秦说魏王:大王之国,南有许鄢、昆阳、邵陵、舞阳、新郪。至安釐王时尚为魏有。《史记·魏世家》,安釐王十一年(秦昭王四十一年),秦拔我郪丘。
应劭以为即新郪。然郪丘,《秦本纪》作刑丘,《六国表》作廪丘。《秦本纪》言:是年攻魏,取邢丘、怀。邢丘与怀二地相接,自当以邢丘为长。其后公子无忌说魏玉云:秦叶阳、昆阳与舞阳邻。是彼时叶阳、昆阳属秦,舞阳属魏。新郪在舞阳之东,其中间又隔以楚之陈邑;时楚正都陈,秦不能越魏、楚地而东取新郪,明矣。至昭王五十四年,楚徙巨阳;始皇五年,又徙寿春,新郪入秦当在此前后。然则此符当为秦并天下前二三十年间物也。
12 小臣艅犀尊
小臣艅犀尊,是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中知名度最高的中国藏品,因为国际上许多有关青铜器的学术书刊都把它作为中国青铜器的象征,刊登在书的封面上。
铭文27个字为:“丁己,王少夔,王赐小臣裓夔贝,唯王来征人方,唯王十祀又五肜日。”
铭文记述了商王征伐夷方的事情,有关这次战争也见于殷墟卜辞。夷方是当时商朝封地外围的许多方国部落中的一个。这些方国有的臣服于商王朝,有的则称霸一方,同商王及其诸侯相对抗,双方经常发生战争。商王征伐夷方,表明当时一个不愿服从商王朝而遭讨伐的小国。铭文中还记载了商王赏赐小臣裓夔贝。小臣裓的职务为奴隶总管,能得到商王的赏赐而感到很荣耀,于是制作了此器用以作为纪念。犀尊高24.5厘米,据传清道光年间(也有说是咸丰年间)山东梁山出土了一批青铜器,习称“梁山七珍”,犀尊就是其中的一件。
13 (王卂)鼎铭
(王卂)鼎,西周早期。
14 辛鼎
辛鼎,西周中期前段。李蔭軒、邱輝先生捐贈。通高31.5、口徑28.5釐米,重8公斤。鼎體較寬,斂口窄沿,口沿上有一對立耳,腹部下垂,底近平,飾雲雷紋填地得分尾長鳥紋。
【銘文】辛乍(作)寶,亡彊(其無疆),氒(厥)家(雍德),用氒(嗀厥)多友,多友(賚)辛,萬年唯人(仁)。
15 奚方鼎
奚方鼎(逐己公方鼎、□□方鼎),西周早期后段。通高26、口横18.7、口纵15.2厘米。体呈长方形,窄沿方唇,口沿上一对立耳,四壁向下略有收分,平底四柱足,四壁中部和四隅各有一条扉棱,耳上各饰一对立体耸角小龙,腹饰兽面纹,兽角逶迤而下足上部饰浮雕兽面。
铭文字数,内壁铸铭文32字。
铭文释文:隹(唯)二月初吉庚寅,才(在)宗周,□中(楷仲)赏氒□□(厥嫊奚)逐毛两,马匹,对□(扬)尹休,用乍(作)己公宝□(尊)彝。
16 尹氏簠
17 西周 伊簋
西周晚期 伊簋。弇口鼓腹,兽首双耳,下有象鼻纹垂珥,矮圈足弇外侈,连铸三个兽面扁足。器口下饰窃曲纹,腹饰瓦纹,圈足饰垂鳞纹。
铭文103字,记载周厉王二十七年正月丁亥日,厉王在周康宫穆太室册命贵族伊,命令他管理康宫中王室所有的臣、妾、百工,并赐给他命服、銮旗等物。伊簋已流于国外。
铭文释文为隹(唯)王廿又七年正月既朢丁亥,王才(在)周康宫,旦,王各(格)穆大(太)室,即立(位),□(申)季内右(入佑)伊,立□(中)廷,北乡(向),王乎(呼)命尹?(封)册令(命)伊:□官□(司)康宫王臣妾、百工,易女(锡汝)赤巿(韨)、幽黄(衡)、□(銮)旗,攸(鋚)勒,用事。伊□(拜)手□(稽)首,对昜(扬)天子休,伊用乍□不(作朕丕)显皇且(祖)文考□吊(叔)宝□(□)彝,伊□(其)万年无强(疆),子子孙孙永宝用亯(享)。
18 战国 鱼鼎匕
战国早期《鱼鼎匕》,残长18.87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
铭文“曰:之司?匕,述(墜)王鱼鼎。曰:钦哉,出游水蟲,下民无智(知),参蚩(尤)命,帛(薄)命入羹,忽入忽出,毋处其所。”
传二十年代山西浑源出土,曾为一代名家罗振玉收藏。匕前端圆,柄首残断。通体有错金铭文,正反两面共残存三十六字。
匕为小器,有较长铭文者实为珍贵。此匕字体接近山西侯马所出盟书。此式匕在山西原平塔岗梁等地屡有出土,也可證系晋人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