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307 (海上画派 吴观岱 5)
清同治元年(1862),吴观岱生于无锡。少时家境清贫,父亲将吴观岱送至酱园店当学徒。喜爱丹青的吴观岱,就把做学徒赚来的辛苦钱全部用来购买绘画用的笔、墨、纸和颜料。就这样,他白天学徒,晚上扑在灯光下潜心临画,常常到深夜。好景不长,一天,老板因急事半夜外出,意外看到吴观岱房内还亮着灯,推门一看,他正聚精会神临摹一幅古代仕女像,禁不住怒火冲天,对他严加训斥。自幼性格倔强的吴观岱,受不了老板对他的凌辱谩骂,第二天清早,就卷铺盖回家了。
父亲一怒之下,把吴观岱赶出了家门。在他走投无路之时,一位好心的顾先生收留了他。顾先生出身书香门第,用孟母教子的故事说给吴观岱听,希望他不要辜负父亲的一片好意,还是回酱园店当学徒。但此时的吴观岱吃了秤砣铁了心,执意不肯回去,只因他要画画。顾先生看他如此倔强,就给他几张国画让他临摹。吴观岱见状,马上动笔,不多会儿,几张国画被临摹得惟妙惟肖,完全可以以假乱真。顾先生惊叹不已,赞吴观岱为天才,随即与他父亲联系,让其送吴观岱去学画。可无论顾先生怎样说,吴观岱的父亲始终不同意。于是,顾先生又找到了吴观岱的叔叔,这位叔叔通情达理,在其调解和资助下,吴观岱被送到“潘昼堂”,跟名师潘锦学画。
潘锦工诗善书,山水、人物均合古法,花卉亦有韵致。名师出高徒,吴观岱得到潘锦的真传后,时常到藏家处和画店观摩佳作,回家即追忆仿作,画艺突飞猛进。当时,无锡人家凡有丧事,奠堂里都要挂一张死者遗像,以前照片还是稀有物,往往都是请画师为死者画像。一时间,吴观岱成了无锡有名的画像高手。一次,无锡一家钱庄开业,钱庄的蔡经理别出心裁,要他绘一幅大型人物画,挂在店堂里。吴观岱精心准备,一挥而就,把人物画得栩栩如生。钱庄开业那天,里面人挤人,不少人居然都是为了看吴观岱的画而来。人群中,有位比吴观岱小6岁的名士廉泉,虽都是无锡人,但二人从未见过面。此次在钱庄的偶然相遇,却改变了吴观岱此后的人生。
廉泉精诗文、善书法,人称无锡才子。他在杭州南湖有寓所,在北京也有官宅。即便如此,廉泉始终心念故乡,常回无锡探亲。这次,正逢廉泉从杭州回无锡探亲,刚到无锡,他就听到不少人在议论钱庄里出自吴观岱之手的画作。对书画倍感兴趣的廉泉即刻赶到钱庄一探究竟。与吴观岱一遇后,廉泉随即邀请他到家里作客。交谈中,廉泉得知吴观岱从一个贫穷少年,经过顽强的刻苦自学,达到了如今的高超画艺,实在不易。于是,廉泉提出带吴观岱去北京发展,所有开支全由廉泉支付。此时的吴观岱已到中年,拥有一个美满家庭的他,听了对方一席话,仍旧动了进京之心。为了攀登艺术高峰,吴观岱决定暂离小家,跟随廉泉来到北京,住在廉泉家中。
廉泉家收藏的明清画作极为丰富,很多作品吴观岱都是第一次见到。欣喜若狂之余,吴观岱开始如饥如渴地日夜临摹。廉泉看到他如此勤奋,深受感动,便把几幅不轻易示人的历代名画,全部拿来供他学习。从此,吴观岱的画艺又上了一个台阶。吴观岱作画,往往要静思多时才落笔,所以画的质量很高。因生活上不能自立,一切都要靠廉泉资助,因此,画艺渐长之时,吴观岱也生出了不少烦恼。廉泉知情后,立即举荐他进入清宫如意馆当供奉。吴观岱在馆中任职期间,临摹了大量历代名人手迹和清代帝、后画像,画功日渐深厚。后来,他又为光绪皇帝绘制课本故事,名声越来越大。
中国画,大凡指山水、人物、花鸟三大画类。能精通其一便不容易,三类皆精者时所罕有。翻阅无锡画史,只有吴观岱达到了画艺上的全能。国学大师钱基博曾说:“吾邑近来言画者,首推观老,次亦称汀鹭,观老以苍秀胜,汀鹭以浑脱胜,一穷人巧,一尽天趣。”廉泉则言:“汀鹭山水与观老齐名。”。
廉泉因不满清廷统治,辞官南归,在上海集股创办了我国第一家出版机构——“文明书局。”吴观岱知恩报恩,为感谢廉泉提携,立即赶到上海担任书局的美术编辑,书局出版的中小学课本上的插图,大都出自他的笔下。
北伐胜利后,一场大火把文明书局化为灰烬。无奈,吴观岱只得回到故乡无锡。此时,吴观岱的名声早已在外,求画拜师者纷至沓来,但他惜墨如金,不肯轻易下笔,得其画者,视为珍宝。而要求拜他为师者,他来者不拒,其入室弟子有诸健秋、秦古柳、杨令茀、唐湘泠、徐穆如等。
值得一提的是,吴观岱培养的两位女弟子皆成画材,一位是杨令茀,师从吴观岱的时候只有八岁,经过吴观岱的指导,她的画艺及诗文,越加绚丽璀璨。齐白石称杨令茀的画,格调高雅、神韵独秉,夸她“无锡小妹才气高”。在近代画坛上,能和齐白石一起办画展的,唯有杨令茀。后来,杨令茀成为我国著名的旅美画家。吴观岱还有一位女弟子名叫唐湘泠,师从吴观岱后,成为上海滩著名的女画家及“民国时期的海上大闺秀”之一。以至唐湘泠在书画落款时,都用“梁溪湘泠”以感激恩师吴观岱。吴观岱的这些入室弟子,皆以画名重当时,而且是同门绘画成功之典型,故称“吴观岱画派”。
1929年吴观岱逝世,终年6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