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354 (海上画派 陈师曾 1)
陈师曾(1876—1923年),又名衡恪,号朽道人、槐堂,江西义宁(今修水)人。湖南巡抚陈宝箴孙,著名诗人陈三立(陈散原)长子,历史学家陈寅恪之兄。曾留学日本,攻读博物学。归国后从事美术教育工作,1913年到北京,次年任教育部编审,之后历任北京各大学教授,是吴昌硕之后革新文人画的重要代表。在文人画遭到“美术革命”冲击之时,他高度肯定文人画之价值,善诗文、书法,尤长于绘画、篆刻。其山水画在承袭明代沈周、清代石涛技法的基础之上,注重师法造化,从自然景观中汲取创作灵感;写意花鸟画近学吴昌硕,远宗明人徐渭、陈淳等大写意笔法,画风雄厚爽健,富有情趣;人物画以意笔勾描,注重神韵,带有速写和漫画的纪实性;风俗画多描绘底层人物,像收破烂者、吹鼓手、拉骆驼、说书、喇嘛、卖糖葫芦的、磨刀人等等,斑斓多致。著有《中国绘画史》、《中国文人画之研究》、《染苍室印存》等。
1 红 梅
画家以深浅赭墨写梅画石,以浓淡变化的曙红点染梅花,红梅的造型形式感很强,梅枝的穿插布局都经过了仔细地推敲,用笔老辣,笔力苍劲,浓淡相宜。梅花的点染也脱离了自然状态下的梅花,已不是真实地写照,而是对画家心中之梅更超脱、更本质的诠释。
2 鸡菊图 纸本设色
3 晚艳 立轴
4 菊石图 1916年作
一块大石布满了画面绝大部分,钩花点叶,布列有序,黄、红、白三色,各色菊花艳丽芳菲,争妍斗奇,形成一幅缤纷斑斓的立体画卷。陈师曾画菊有时寓有身世之感,如他为贺吴成再婚画的一幅菊花上题菊花诗云:“事往去年花,今年岂无再?从容续坠欢,俯仰发新慨。写此诗赠君,愿与人常在。”画家悼亡两次,结婚三次,对于朋友的再婚,自然会引起自己的感慨。他画菊,有时以草书笔法,一气呵成,可谓千姿百态,巧夺天工,给人美的享受。
5 清供图 绢本立轴
6清供菊 立轴
7 清供图 1918年作
此图画一陶盆,以重墨画石头,旁养盛开的水仙花,盆后有瓶,插有二朵菊花。菊极淡,数叶稍深,疏朗且有清逸之趣。整幅画静谧清雅、高洁。用笔宛转,潇洒流利,笔简而不空,层次有条理,既有成法,又不拘于成法,任意为之,自饶清逸,独有风貌。同时配上他的题画短句:“供养水仙花,开到盈盈欲折。一片岁寒清思,共芳香幽绝。碧天云净雪初消,又见风吹叶,人意钟声俱远,有一轮冰月。”
8 墨荷 立轴
9 荷 花 立轴
10 荷花慈菇图 纸本设色 中央美术学院藏
陈衡恪画蔬果花卉常结合写生,从吴昌硕上追陈淳、徐渭,笔下生辣强劲,有浓厚的金石气。荷花荷叶都仔细地勾了筋脉,用笔凝重,与徐渭、八大和吴昌硕、齐白石的画法都不一样,这或许是他在倭国所受的博物学教育留下的痕迹。
11 荷花翠鸟 立轴 纸本设色
陈师曾是吴昌硕之后革新文人画的重要代表。在文人画遭到“美术革命”冲击之时,他高度肯定文人画之价值,善诗文、书法,尤长于绘画、篆刻。写意花鸟画近学吴昌硕,远宗明人徐渭、陈淳等大写意笔法,画风雄厚爽健,富有情趣。这件《荷花翠鸟》图,以淡墨破浅色,清气可人,味道近于没骨画法,画面上两只翠鸟遥相呼应,姿态生动。荷叶、花朵、花苞、莲蓬高低揖让,简约明快。
12 荷花 立轴
13秋趣图 立轴 1920年作
14秋荷图 纸本设色 1916年作
题识: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怕听江头江水声。
画面构图饱满,莲梗莲叶布局别致,荷叶有的已枯萎,有的正富生命力,莲蓬挺立。用笔秀逸多姿,刚健活泼,矩法森严,精气内涵,毫无剑拔弩张之气。坚实沉著,锋芒尽敛。用墨又能燥湿浓淡,任情挥洒,画面生动自然。画家在诗旁盖有朱文“深知身在情长在”的印章。这颗印章是陈师曾为纪念他的亡妻汪春而作的,章的边款:“师曾悼亡乃有此作,灯前自赏,不禁泫然。”
15 陈师曾国画作品欣赏
16 陈师曾国画作品欣赏
17荣贵图 纸本设色
《荣贵图》是以芙蓉和桂花相结合的谐音。画家用大写意的传统笔法,写出六朵红艳艳芙蓉花。白粉钩瓣,耀眼夺目,并以墨绿的叶片扶衬,下面一枝红桂,浓墨钩茎点叶,枝叶间朱红添苍,红、绿色鲜明不让,显示出荣贵的高雅格调,并傲秋霜。画家以折枝的形式,结构严谨,主要通过活泼多姿的笔墨钩染,花繁野密,富有生意。
18 陈师曾国画作品欣赏
19 泉声咽危石 纸本设色 中国美术馆藏
20 山水 立轴 1922年作
师曾幼承家学, 熟习琴棋书画, 长于大写意,笔力雄健,着色吸取西法兼中国画传统,在水墨画创作上具有独特的意境深蕴和风格。此画出自诗人王维的“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颇能代表陈师曾山水画风。
21 山边一楼 镜片 设色纸本 1922年作
22 诗画册 纸本设色
陈师曾画过许多诗意图。他曾说:“四王派的画遍天下,我们必须别寻门径。别树一帜,方能出人头地。若随波逐流,投世所好,不但不能越过王派中的首领,恐怕也未必能赶上王派中的徒弟。”《诗画册》是画家晚年所画,用笔的大胆泼辣,布局的独出心裁,不落俗套,不蹈前人蹊径,勾石精线,干笔显出很超脱,石块层峦气势浑厚,刚劲,有张力。石块略加敷石色整体中有变化,粗中有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