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润祥鉴赏 >

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355 (海上画派 陈师曾 2)

2016-01-07 10:46:33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陈师曾(1876.3.12—1923.9.17),又名衡恪,号朽道人、槐堂,江西义宁人(今江西省修水县),著名美术家、艺术教育家。

陈师曾出身书生门第,祖父是湖南巡抚陈宝箴,父亲是著名诗人陈三立。1902年东渡日本留学,1909年回国,任江西教育司长。从1911年2月至1913年4月,他受南通张謇之邀,至通州师范学校任教,专授博物课程。1913年又赴长沙第一师范任课,后至北京任编审员之职。先后兼任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美术专门学校教授。1923年9月为奔母丧回南京,不幸染病逝世,终年仅47岁。


23 墙有耳-北京风俗 中国美术馆藏

1913年秋,陈师曾应北平教育部之聘,主管图书编写,他每天上班路上,细心观察北平街头的风俗人情,并于1914年创作了《北京风俗画》册页,共34图。《墙有耳》就是其中之一。民国初的北京,正处在袁世凯的反动统治下,暗探密布,动辄杀人,人民失去言论行动的自由。此图以茶馆为背景,在挂着“雨前”牌子的檐前,站着两个暗探,他们正在偷听喝茶者的谈话。在那时的茶馆里,店主怕招来横祸,故常提醒顾客:“莫谈国事贴红条,信口开河祸易招;仔细须防门外汉,隔墙有耳探根苗。”画家用漫画式的表现手法,揭露了军阀统治的黑暗。反动和虚弱的本质;同时也反映了人民追求民主自由的要求。陈师曾以敏锐的目光,深入的观察,简练的笔调,被漫画家丰子恺称之谓:“是中国漫画的始源”。

 24 说书-北京风俗

25 乞食图 纸本设色

  《北京风俗》图表现的是民国初年北平街头巷尾常见的民俗,画中,大都是一些小人物——普通劳动群众的生活,反映了古老北京的社会风貌,如敲小鼓者,乞食者……《乞食图》为《北京风俗》之一。旧社会上海,苏州河畔桥头,总有一些乞食的老妪、老翁,每当人力车过桥时,他们跟随车后,迈着踉跄的步子,追赶着乘车者讨钱,此种景象,不独上海有之,在《北京风俗》画中也有表现。陈师曾绘一人力车之一角,仅见坐车者的脑袋,一老妇蓬首垢面,破衣破裤,右手执布帚,左手持香炷,逐车乞钱。

26 花卉图 轴 纸本设色

  图中作者自题多处:题菊花,“寒花写尽陶家趣,拉得霜筠伴晚篱。”钤“游戏”白文长方印。题玉兰,“疑有仙心许飞琼,飞出月窟下歙笙。师曾。”钤“师曾豫章陈氏”白文方印。题牡丹,“性灵禅供。”钤“槐堂”白文方印。题萱草,“金英翠带习此忘忧。”钤“泰乡”朱文长方印,“别存古意”白文方印。落款题:“慕奏老史雅属,凭窗写此,不值一笑,槐堂朽者陈衡恪。”钤“朽道人”朱文方印,“陈衡恪”白文方印。图中画杂花数种,参差排列,随意布局,与题画诗句相互穿插,好象将杂画长卷改为纵向构图,别有新意。

  27 绿荫霁色图 立轴

28 陈师曾国画作品欣赏

29 溪山云雨图 轴 纸本墨笔

  陈师曾在其《文人画之价值》一文中,提出“文人画首重精神,不贵形似”,此图即是这一论点的极好体现。构图饱满,景物丰富,布局和笔随意疏放,与传统程式化的“四王”山水截然不同,皴擦点染间不刻意追求章法技巧,浑然天成,但又不失中国画的笔墨功力,正是用笔墨来塑造物象形态,而不是以形态附就笔墨。与单纯为了突出笔墨形式的绘画目的相比,陈师曾这种尊重自然的态度,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这一时期画家创作心态的转变。

30 秋园艳景 立轴

31 花香日暖 立轴 设色纸本

32 枇杷 立轴 设色纸本

33芭蕉山茶图 轴 纸本设色

  画面无作者题识,有姚华题:“谁将败绿障深红,生怕晚来风。画里无妨,雪里丹砂,炼火春融,槐堂事往,朱零墨胜,梦冷诗慵。不得替人怎去,一篇孤负纱笼。《朝中措》题师曾遗墨。甲子百花生日为散释作。莲花庵书姚华茫父。”钤“姚华”白文方印,“感灵伪认受性”白文方印。另有释戡题:“泽民大姐甚喜师曾花卉,旧得此帖,属索师曾补题,卒卒未果。师曾既没,余以属之茫父,茫父谨以为余所藏,因附识以归之,二月晦,释戡。”画面虽然没有陈师曾本人题识,但通过姚华与释戡二人的题记得知,此图为泽民女士收藏的师曾旧作,本来是托释戡请师曾补题,但未想师曾去世仓促,释戡于是请姚华代为补题,而姚华误以为画主就是释戡,所以题为“散释”作。个中经过颇为曲折。

  画中芭蕉,笔墨苍润,笔姿刚健挺拔,甚有气势。

 34墨 梅 立轴

 35 梅 花 镜心 水墨纸本 1918年作

36 梨花图 轴 纸本墨笔

  款识:娇云无力倚墙东,正好低枝可避风。与妆临窗斜对面,一春开落忒关浓。寓斋梨花一株,卓约可爱,对比写照,并系小诗。衡恪。钤印:衡恪之印(白文方印)

  这是陈师曾对景写生的一幅作品,选取梨花一枝,纯用水墨描绘,洁白剔透,出尘脱俗。花朵以纤巧的墨线勾圈,浓淡相间,片片分明,陈师曾的花鸟画多笔姿刚健,而此幅柔媚清秀,颇有华喦的风神,诗句平淡天真,婉约动人,字里行间透露出画家关爱生命的情怀。

37 梅石 立轴

38 富贵天香图 1923年作

39 山 茶 立轴 设色纸本

 40 桃花图 轴 纸本设色 1923年作

  款识:自从一见桃花后,直到□今总不疑。癸亥仲夏,陈衡恪。钤印:陈衡恪印(白文方印)

  题跋:印昆疑是‘于’字,属补阙。姚华。钤印:姚华(朱文方印)

  师曾题此画,误一字,手自挖去,儗装裱填写,急赴金陵,疾作遂不返,此不知何句,挖处或是‘于’字。越一年,予过其家,为记之。甲子九月,周大烈。钤印:周氏大烈(朱文方印)

  图画虬枝枯木,桃花盛开,用笔较干,墨色中多有飞白之处,表现老树粗糙的质感。花朵直接以纯色点染,笔法圆熟老练。

 

 41 与王云合作鹦鹉图 轴 纸本设色 1922年作

  款识:壬戌仲春,梦白王云、师曾陈衡恪合作于李氏双棠馆。钤印:陈师曾(白文方印)

  姚华填词并书:齐天乐。正平艳何曾赋,金笼又翻新谱,博臆刊红,轻襟夺翠,依旧湘帘呼侣。迎人欲语,认特里文茵,曲中金缕,鼓翼风声,南山甚日借毛羽。惊寒夜来应诉,花台闻号凤,今更飞虎,汉骑单衣,唐宫噩梦,问姓疑班似武。狸奴漫妒,羡奇服堪描,拟骚仍许,入穴难同,有终军辨鼠,□猗室于窗,茫父填词。钤印:重光(朱文方印)、姚花私印(白文方印)、茫父(朱文方印)、佳想安善(白文方印)

  全幅设色精雅,明快清丽,鹦鹉画的甚为工致,结构准确,造型优美。

42 斑鸠图 轴 纸本设色 1920年作

  题识:庚申秋九月,陈衡恪记于槐堂。钤印:师曾(朱文方印)

  此画作于庚申秋九月,其中画斑鸠取“鸠”,“九”的谐音。这种以画面景物的谐音配合画名的作法是花鸟画家们非常喜爱的,尤其是一些寓意吉祥的题材。本幅作品用另后飞动的笔法画成花卉,与朴拙憨实的山石形成鲜明的对比。

43 无量寿佛 立轴 纸本 1919年作

 44 无量寿佛 立轴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