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365 (海上画派 贺天健 2)
综观贺天健的艺术特色,不妨可概述为两点:
一是长于笔墨,画重思辨。
笔墨语言的个性与所谓画重思辨,可称得上是贺天健较为独特的才情特色所在。
民国中期之后的海上画坛,称得上画学研究家兼画家的,当时有三杰,即黄宾虹、贺天健和郑午昌。这三人都是著论等身,都曾身兼刊物主编、理论作家和画家等多重身份,又精研画史画理,并付诸实践。但细细评来,黄宾虹虽重理论,但他的画理事实上是为他的创作实践服务的,即画为主,论为辅,本着一贯执著的“笔墨”精神,他形成了带较强主观色彩的史论观点和评判标准。真正做到对中国传统山水画史条分缕析、类聚群分而择善从流,同时又将每一时期的画理所得整理归纳、相辅相成地应用于自身绘画进步的,贺天健堪称为最。
二是恢弘高迈的美学境界。
贺天健重视师法造化,但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搜尽奇峰打草稿”,他更看重吴道子“臣无粉本,并记于心”和顾恺之“迁想妙得”这两句名言。他看真山水,便是精深透彻地看,将眼前丘壑并记于心,而不是为画而画的态度,一见东西就画,画完就忘的那种。这种现场默记,而培养胸襟,启发心机,能“迁想”、“移情”于日后创作的功夫,是贺天健自20岁后一直坚持的“课业”。所以,无论是贺天健自行创稿,还是课徒授学,他都是把写生山水、培养胸襟而拨动画机作为实践经验中重要的一环。而在他晚年的创作谈中,曾引用庄子的“用志不纷,乃凝于神”来说明凝神领会造化精神对国画创作更深层的重要性。
在近现代海上画坛,虽然同样取法元四家,贺天健所具备的那种深约宏美、沉郁雄奇的格调,可说与吴湖帆等典型南宗文人画家在气质风格上大相径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