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润祥鉴赏 >

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389 (海上画派 朱屺瞻 6)

2016-02-24 10:59:04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朱屺瞻先生于一八九二年农历五月初二日生于太仓浏河镇,一九九六年四月廿日谢世。整整一个世纪又五年,在这百年风云中,他笔耕画坛八十余个春秋,高风亮节,德为世重,画风开今,墨香四海,瑞彩流辉,丹青不朽。

  七十年代,我叩教屺翁于巨鹿路癖斯居二楼,老人温温淳淳,鹤发童颜,令人犹坐春风。画桌前之窗台蓄累累盆栽,大多是菖蒲,谅必屺老也称画室名为“养菖蒲室”与此有关。“我平生得力于交际之处甚多,交谊最深的应是齐白石”屺老常以崇仰的语气提到齐白石。“画贵独创”齐白石说的,屺老将“画贵独立”誓为座右铭,把与齐白石和黄宾虹的交往,视作亦师亦友。1938年,齐白石画了幅水墨梅花图给屺老,题曰:屺瞻先生既索余画梅花草堂,并题诗句,又索刻石,先后约四十印,今又索画此墨梅小幅,公之嗜痂可谓有癖矣。当此时代,如公之风雅,欲再得未必能有,因序前事,已记知已之恩,神交之善,非为多言也,戊寅春三月齐璜白石居燕京第二十一年矣。到一九四四年,朱屺老欣作“六十白石印轩图卷”,齐白石即以题画跋于上,语云:“人生于世不能立德立功,即雕虫小技亦可为,然欲为则易,工则难,识者尤难也。予刻印六十年,幸浮名扬于世,誉之者故多,未有如朱子屺瞻,既以六十白石印自呼为号,又以六十白石印名其轩,自画其轩为图,良工苦心,竟成长卷,索予题记,欲使白石附此卷而传耶?白石虽天下多知人,何若朱君之厚我也,遂跋数语,甲申秋八十六岁白石尚客京华寄朱君海上”。倾情于纸,明月入怀。白石赠刻“第五知己”印章,款为“先生不出白石知己第五人”十载神交岁月相知。

  屺老曾示我白石老人题詠梅花草堂的诗句,我当时手録下来,是七绝一首:

  白茅盖瓦初飞雪,

  青铁为枝正放葩,

  如此草堂如此福,

  卷帘无事看梅花。

  我们读白石老人的画跋,明显地感到被他尊为[平生第五知己]的屺瞻先生,与他在艺术上的共鸣,结下了友谊,也正因为此,屺瞻老人像齐白石一样,深具孜孜不卷探索艺术的坚韧勇气和生命力,以追求艺术的个性和独特风格。作画数十年的屺老谦虚地对人说:“齐白石教我画须独立,我只是个探索者,画到老,学到老,前有无数的先贤,后有无数的来者,我只是这不尽之流中的一点一滴,乐趣在不断追求,不断前进。”

  屺老晨起通常在画室中创作,房门的背面是他画毕之后该画张挂的地方,此时他坐于画桌之侧椅,缘意接目,审视再三,有时竟拔地而起,收团此画,卷入纸蒌,我们在旁见此情形者,无不扼腕婉惜不已,他连连自言道:“不行,不行,有毛病,再画”。有一次,我将旧藏汪六吉宣纸奉前请屺老试笔墨荷,他允过二星期去索领,届期我登楼叩取,他出示墨荷归我时说:“你之纸我已画毕,自视劣目,已入纸蒌,而此幅已第四度笔墨矣”。我大叫何不前后四件都赠我宝藏?屺老笑答:“偏工易就,尽善难求,学而不笃则不深。”我凝眸对之,能不钦慕大师襟怀虚谷,日进不息,志愿无倦的精神乎。

  朱屺瞻先生本名僧钧,屺瞻是他的号。因七岁生日时,母亲因病辞世,念母情深,从此不再庆祝生辰,遂取《诗经· 魏风》句:“陟彼屺兮,瞻忘母兮?”屺瞻别号当因于此。后1926年朱父辞世,亦取诗经同篇句“陟彼岵兮,瞻望父兮!”如此,“二瞻老民”之别号也由此生矣。

  朱屺老游历名山大川甚多,肇自然之性,兴彩笔毫端,功期造化,将中西画法融合,纸墨不辨古今,日日新又日新,得妙物于神会,立万象于胸怀。他于1977年的《浮想小写》,十二帧画题各分别为“宇宙,理想,开拓,攀登,突破,曲折,斗争,变革,清洗,再生,迈进,出新。”似乎是一生对艺术之寓意和观感,历程和创新的写照。适时趋变,言出为论,可见一斑。

  有一次午后四时,他画毕邀我步行出门,绕东湖路一圈,屺老持杖缓行,至天鹅阁后小坐啖食点心稍许,前后一小时余。此时八十四岁的老人,笑谈蔼然,处平宁静,仁者之祥,一派君子之风,他诲我曰:“画画与其师古人,不若师自然”又说:“落笔不怕邋遢三分,只要笔头新意多,心和气正得精神。”而今缘景会情,味乎此言,不敢丝毫忘也。

  屺老一生致力绘事,注重“气、力、势”和“厚、朴、拙”独见逞臆,异标别徽。以宽堂为号的红学研究家冯其庸书画以文人气息为本,主张拙涩苍古,沉稳劲健,他特别崇拜屺瞻大师,常流露于他的题画句内,如:“借得屺翁椽大笔”“年末学得朱翁法”等,心存敬佩之意,一目了然。

  海粟老人曾语我,一次在画院开会结束,行至大门首,见屺瞻傍立,询之,答曰“老师先走”,待海翁甫出,遂随后行,恭敬礼让如此。

  屺老又多次告我,一起外出合作画图,“谢之光本事最大也最后上场,勿管前者如何挥洒,谢老总有办法妥然收场,比我本事大“。

  屺老除最多用之斋名“梅花草堂”外,文革中由于白石所制印60余钮悉数抄走,改用的画室名如“省斋”“养菖蒲室”“乐天画室”等,另常用闲章语为“晚翠”“门外汉”“不染尘”“气昂藏”“秃笔淋漓”“郁郁葱葱”“学而不厌”“泼翻墨汁”“太倉一粟”“師造化”等等大多都是钱君陶的镌印。

  屺老曾语我:“作画可以野。并不有违自然,但不能狂,狂则做作。”

  我也曾叩长寿之道,屺老说:“手一抓笔画画,烦恼全丢光,画一画,少一少,心宽无烦恼,可以长寿矣。”

  1991年5月4日百岁老人,艺术大师朱屺瞻成为全国年龄最大的新党员。1995年上海“朱屺瞻艺术馆”落成,屺老捐出精品自藏画件100幅。

  中国画坛屺翁是忠于艺术忠于人生的一位罕见的人瑞,更是一位画品人品创新開今的大师,得妙物于神会,立万象于胸怀,运墨五色,天地一气。柯灵先生曾献词于屺翁,可谓风送兰香,笔下春秋:

万汇涵心, 健笔纵横,

鹤寿无垠, 艺高德馨,

三峯鼎峙, 巍峨凌云,

天地悠悠, 松柏欣欣,

猗欢盛哉, 草堂長青。

                                 文章原名  “齐白石第五知已——朱屺瞻”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