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润祥鉴赏 >

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406 (海上画派 吴湖帆 5)

2016-03-22 10:09:49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吴湖帆,名倩,本名万,号倩庵、东庄,别署丑翼燕。斋名梅景书屋。生于1894年卒于1968年。清代著名书画家吴大之孙。他家世居吴中(今江苏苏州),其宅为明代金俊明“春草闲房”旧址。自幼受家庭薰陶,拜陆廉夫学画,赴上海后办书画事务所、正社书画会。39年设梅景书屋招生授徒。他生于甲午年,便和梅兰芳、周信芳、范烟桥、汪亚尘等二十人,结为“甲午同庚会”。在花甲60寿辰时,设宴“万寿山”,饮“千岁酒”,制纪念章,章有图文“千里马”,午年属马,极具巧思。后以军阀混战,避乱迁沪,卖画为生。

  解放后,1964年,我国试放第一颗原子弹,他看了几次记录片,又看到彩色照片,就用平时点染烟蟑妙笔,绘成《原子弹放射图》,在画展上展出,解放军参观时,在意见簿上提出要求:“请把这幅画制版,印为宣传品,以供群众购赏”。影响之大,可想而知。新中国成立,备受礼遇。其代表作有《峒关蒲雪图》、《庐山小景》、《写米芾诗意》、《芙蓉映初日》等。不幸是在文革年代蒙受不白之冤,含恨而死,卒年75岁。

 

65 松云瀑布 立轴 1929年作

66 仿倪迂山水·庭榭图篆书联 镜心 纸本 1929年作

 67 梅花道人烟江叠嶂图 立轴 己巳(1929年)作

68 墨井道人南岳松云图 己巳(1929年)作

 69 乔岳松风 立轴 己巳(1929年)作

  题识:乔岳松风。仿墨井道人笔,己巳四月为伯熊先生六十寿,丑簃吴湖帆。钤印:吴湖帆、最好是千点云峰半篙澄绿

  是幅《乔岳松风》作高山虬松,取长寿之涵义,祝贺伯熊先生周甲寿辰。画幅视界高远,松居、近水、远山,层叠延深,章法谨严。远山主峰高远深秀,云雾缥缈,山寺隐现一角。中景则江岸嶙石,坚硬有致,岸渚草木,濛濛葱葱。近岸处松木竞发,屋舍俨然。笔墨苍润深秀之中有一种清闲超旷的境界,令人悠然有远离尘嚣、凌虚御空之思。

  吴湖帆画艺早年从四王吴恽入手,出入文征明、董其昌,以干湿互用、黑白时比见长。此幅仿吴历笔墨,重现其在山石受光面亦用枯笔皴擦、水墨渍染的“阳面皴”法,以增强山石的质感和立体感,显示吴湖帆超迈的仿古功底,当时他虽迁居沪上,但画风仍以临古为主,其早年画迹传世较少,《乔岳松风》堪称为这一时期的大幅山水力作。

 70 月波楼图卷 手卷 1929年作

71 山 水 四屏 庚午(1930年)作

 72 快雪时晴 庚午(1930年)作

  款识:快雪时晴。锦绣云山觅隐居,阳春一曲又何如。闲来偶展张侯帖,戏写杨家没骨图。庚午十一月望,大雪奔飞粤夜,朝晖映色,真寒窗快景。适一贯轩属画雪图,为仿杨升没骨法,吴湖帆并题。钤印:吴湖帆、梅景书屋

  《快雪时晴》是1930年(庚午)湖帆先生三十七岁所绘,仿唐代画家杨昇之作。杨昇画山水,传张僧繇没骨法,纯用颜色,不施水墨,有《雪霁图》等传世。湖帆先生此图即取意于杨氏雪霁图意,纯用没骨法,写山峦积雪,层林披素,旭日初升,大有“红妆素裹”之美。其法高古,虽绮丽明快而无丝毫俗态,足见先生传统功底之厚。

 73 溪山深秀 水墨纸本 庚午(1930年)作

74 临吴墨井峰峦雨意图 立轴 1930年作

 75 仿龚半千夏岭横云图 立轴 庚午(1930年)作

  题识:仿龚半千夏岭横云图,志清先生雅正,庚午(1930年)冬月吴湖帆。钤印:吴湖帆、算如此溪山甚时重至

  此图为吴湖帆先生三十七岁作品,题称仿龚半千夏岭横云图,乃取半千墨法,即半千山水画中的反复皴擦,浑厚苍润的一路。线条阔绰而凝重,画山石以这种线条勾括大体,再分具体结构,然后用墨,一遍又一遍的皴擦,渲染。用墨润而不湿,达到一种老,鲜,秀,润。龚贤用的是层层积染法,笔与笔之间留出空隙,积染时,增加其厚度,华滋感,使之浓郁苍秀。半千画不用湿墨皴擦,最后却用淡湿墨渲染,尝曰:“皴法先干后湿,故外润而内有骨,若先湿后干,则死墨矣。”更取半千树法,画树干很少用皴擦或完全不皴擦,更不渲染,仅以湿笔中锋直勾,往往一片浓黑的树叶中突出几株白色的树干,或在一片浓黑的树叶中包围白色的树干。如果是枯枝无叶,又处于烟霭或空白中的树干,则又已直线皴填,再加渲染,显得充实而有分量。近水云石,浑厚苍润如霭雾蒸于楮面,而章法自有规范,半千外更得意于董香光者。波纹如谷,苔草生烟,笔墨幻化不可方物。全画的黑白对比也十分别致,正可谓:“无黑无以显其白,非白无以判其黑。”这样形成对比,和谐而鲜明,石头鲜润而有透明感。

 76 仿倪吴山水 立轴 庚午(1930年)作

77 郭和阳山水 立轴 庚午(1930年)作

  世传大痴、山樵合作,未闻云林、仲圭有合意处。盖云林淡,仲圭雄浑,难于融会。余以倪吴二家法作此。庚午六月吴湖帆。此十七年前返里消夏时作,丙戌秋九月获见于友人处。为惠元先生补题。倩庵又识。钤印:吴万、吴湖帆

 78 归帆图 立轴 设色纸本 庚午(1930年)作

 79 仿王东庄秋山萧寺图 庚午(1930年)作

80 雨村烟树 立轴 设色纸本

 81 王东庄仿房山夜山图 庚午(1930年)作

  款识:王东庄仿房山夜山图。庚午六月,穉莲先生雅正,吴湖帆。印鉴:吴湖帆、最好是千点云峰半篙澄绿

  这幅作品创作于1930年,属于画家早期的创作。是年吴湖帆39岁,这年一月,吴湖帆与郑孝胥、狄平子、杨杏佛、王一亭、冯君木、徐志摩、李毅士、况又韩、管一得等共同发起的观海艺社于上海成立。该社以研究国画、西画、书法、篆刻、诗文、词章为宗旨。这幅作品便是在这一年其创作的“仿古”之作。虽为“仿”,但画家并无机械的临摹照搬,而是注重师承渊源,融会贯通。在图中,近景是挺拔的长松首先映入观者眼帘,随着视点的抬升,可见山间小屋,茂密树丛,飘渺云海和远处群峰,整体秀逸明洁。近处的丛草和远处的丛树浓墨凝重与淡岚轻烟形成对比,烟浮远岫跃然纸上。画家兼容宋元及清初“四王”画风,在摹古的基础上变通求新,并形成自己滋润、明洁画风。

 82 王晋卿江天帆影图 立轴 庚午(1930年)作

83 层岩积翠 1930年作(105.28万元,2010年西泠秋拍)

 84 松阴萧寺图 立轴 水墨纸本 1930年作

  款识:近得侯夷门仿王叔明松阴萧寺图。秃颖残煤,虚和雄润,仍不离大痴法门,盖侯氏得力于大痴功深耳。彦若二兄雅正。庚午八月,吴湖帆。钤印:丑簃长年

 85 拟恽南田山水 手卷 水墨纸本 庚午(1930年)作

  题识:近见毕竹痴所藏南田粉本卷,笔致苍劲,非平日纤丽一种,定为南田翁晚年作。余曾假摹一通,兹拟其半,即奉赵楼先生雅赏。庚午九秋,于梅影书屋雨窗制。吴湖帆。

  钟鸣鼎食出身的吴湖帆,审美上追求萧散闲适与堂皇平正。吴氏重视传统,他的收藏、研究、创作在其艺术生涯中始终相互穿插,临仿古人笔意的作品在一生中占相当比例,此幅山水即是拟清代收藏家毕泷所藏恽寿平画作,题识中对恽画流传、风格分期都有自己的判断,通过此作可对吴氏的收藏、创作融为一体有更直观的感受。

 86山水 手卷 纸本 辛未(1931年)作

 87 秋山行旅图 水墨纸本

88 王湘碧溪山深秀图 立轴 1931年作

 89 江南春 立轴 1931年作

 90 层岩飞瀑 立轴 辛未(1931年)作

91 高崖浅瀑图 镜片

 92 文衡山落木寒泉图 立轴 1931年作

93 文衡山落木寒泉图 水墨纸本 1931年作

94 深山古寺 水墨纸本 1931年作

95 松壑奔泉 立轴 1931年作

  题识:松壑奔泉。赵松雪平远宗荆关,层峦宗郭熙,此用郭氏法写之,其境大似武后题名石淙处,未知可与松雪有合否?扶霄先生雅正,辛未三月,吴湖帆。印鉴:吴迈、丑簃。

  此幅青绿山水作于吴湖帆38岁时,是其早年山水画中的佳作。吴湖帆的山水初从““四王”入手、继而对吴、恽、董其昌、沈周等下过一番功夫。他30岁时为避战乱后离开苏州至上海,观赏到许多宋元名作,深受董源,巨然、郭熙等大家影响,骨法用笔均渐趋凝重,形成其缜丽丰腴、清隽明润的独特风格。本幅《松壑奔泉》是以郭熙法为之,布局仿荆关,笔意追慕赵孟俯,意境则取之于“石淙会饮”的典故。虽则为仿,却也综合了宋元两代南北宗画家画法的精髓。

  画面取“S”形构图,将近景、中景、远景分别以60度角折出,使画面形成若干个三角形,犄角在右的三角形有近处坡渚,右侧竖直山石与中景山体连接成的直线,犄角在左的三角形有太湖石与松树连接成的直线,中景山体与远景山体,既有封闭、又有开放的三角形,在稳定中形成动势,于不安定中复归平静,颇有现代构成的意味。画风则从起初的秀润转而以骨力见胜,他挥毫时先用一枝大笔洒水纸上,稍干之后再用普通笔蘸着淡墨,略加渲染,浓淡干湿相得益彰,设色亦是无所不用其极,深具烟云飘渺、泉石洗荡之致,整幅呈现出秀丽华美、清隽雅逸的格调,是为画家在青绿山水的语言探索及转化期的佳作。左上侧题跋笔致虬劲,融米南宫与赵佶“瘦金体”与一炉的书体自成一格,与画面整体格调相宜。

  本幅中的奇石、幽涧、险峰、深潭颇具奇思创意,当为画家在临摹古人、壮游山川之后将传统与造化结合起来的心中之景,题跋中提到的“石淙”在嵩山东南部的玉女台下,此处怪石凌空,面面灵瘦,深潭澄碧,溪水环流,古时又称“水营山阵”、“水中胜景”,人们在重阳节时常至此聚饮,女皇武则天就曾多次到石淙游乐。画面奇峰满壑,山空水深,上仰苍穹,下临深渊,颇有“石淙”的景致之幽,近处一株红叶树,半山数间茅屋,又以为数不多的暖色将画面的孤绝奇险转换成诗意和温暖。

 

96 葑溪草堂 手卷 设色纸本 1931年作

  画心:葑溪草堂图。偶师倪、董笔法,辛未秋,吴湖帆。钤印:吴万、吴湖帆

  葑溪为苏州葑门外的一条水道,明韩雍(1422-1478)曾在此处筑葑溪草堂,流传有“十里葑溪路,垂杨罨画桥。草堂名自古,茭土产犹饶。”的诗句,唐寅、刘珏等多人曾作《葑溪草堂图》,入清后,王翚等人亦曾追摹唐寅画风,以此为题作画。吴湖帆作此图卷,也许正为承继吴门这一文化传统,风格的确也是吴门一路典型的温润典雅。卷中葑溪蜿流静谧,夹岸数十里,草堂在翠岸之上,人在屋中临窗对溪清读,气静神怡。

 97 灵岩积翠 立轴 壬申(1932年)作

98 巨然夏木垂阴图 设色纸本 壬申(1932年)作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