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423 (海上画派 刘海粟 7)
刘海粟(1896年3月16日 --- 1994年8月7日),名:盘,字:季芳,号:海翁。祖籍中国安徽省凤阳,出生于中国江苏省常州市。中国杰出的绘画艺术大师、美术教育家、美术史家、画家,擅长油画和中国画。出版有《刘海粟画集》、《刘海粟油画选集》、《刘海粟国画》、《学画真诠》等。历任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名誉院长、教授,上海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1981年意大利国家艺术学院聘任为院士,并颁赠金质奖章。英国剑桥国际传略中心授予“杰出成就奖”。意大利欧洲学院授予“欧洲棕榈金奖”。美国传略研究所授予“伟大成功大使”称号。美国世界议会颁给金焰奖。1925年8月24日,刘海粟使用裸体模特儿引起争议。1994年8月7日,国画艺术大师刘海粟辞世。
151 天都峰胜景 镜片 纸本 1983年作
152 黄山图 镜心 纸本设色 1983年作
153 黄山云海 镜心 设色纸本 1983年作 (154万元,2007年1月北京中拍国际)
款识:黄山天下甲,一九八三年写,刘海粟年方八十八岁,崇文将军存。藏题:崇文八三年存于故里紫竹院记。
印鉴:刘海粟印(白文)、海粟长寿(朱文)、真手不坏(朱文)、昔日黄山是我师今日我是黄山友(白文)
这幅巨幅《黄山天下奇》表现的主题无外乎黄山峰、黄山云、黄山松,但三者的表现手法迥异。下方黄山云松采用写实手法,以粗细不均的线条勾勒表现黄山云松松针、松枝和松杆的细部,在刘海粟50年代的黄山写生稿里能清晰地见到这样的笔墨,晚年刘海粟沿续了这样的笔墨,于是在这幅黄山作品里看到了完美的黄山云松:丰茂、挺拔、遒劲和婀娜多姿。中上方表现的是黄山云和峰,采用的是泼彩写意,除了层层峰峦中偶尔点缀的云松,看不到线条,而是泼!泼墨泼彩,云掩峰,峰现云,潇洒纵横,浑然天成。刘海粟是油画大师,对色彩的运用可谓得心应手。蓝色、朱红和白色是这幅画的主色调,蔓延整个画面,而其他色彩的糅合、搭配更是丰富细腻到极至,色彩与色彩之间明明暗暗,虚虚实实,营造出黄山奇幻的天姿,如银泻地淋漓尽致的展现出画家心中的激情和对黄山的无限钟爱之情。
154 山水 镜片 纸本 1983年作
155 剑池阁 立轴纸本
156 黄山诗意 立轴 设色纸本
157 黄山 立轴 纸本设色 1983年作
158 黄岳雄姿 立轴 纸本 1983年作
159 深柳读书堂 立轴 纸本 1983年作
款识:间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季雅四兄存,癸亥春月同客京城,刘海粟并题,年方八十八。
刘海粟先生推崇石涛、八大,学习他们“借古开今”的思想,博采众长而又独树一帜,早年临仿古代水墨山水、花卉则属海派写意。他的山水画在上世纪80年代起,又出现了大量使用青绿以及朱砂的重彩写意画。气势恢宏,用色单纯而绚丽,以石青烘染主峰,远山则施以朱赭石,朴而能艳,质而愈厚,为中国画的革新提供了新的方向。他将西方后期印象派表现方式与中国画书写用笔结合得相当完美。运用并置手法将山石的高耸与坚硬,树木郁郁葱葱,刻划淋漓尽致。此幅作品构图雄奇,大开大合,用笔劲健,潇洒纵逸,功力深厚。画面山峰雄奇,笔墨浓淡间,仿佛云雾氤氲笼罩,亦绮亦庄,更添几分豪迈神秘之感,并把西画的光感、透视及色彩诸法糅入画幅之中,笔与腕合,古翥今翔,挥毫端之郁勃,接烟树之渺茫。作品豪放中见精微,为画家成熟作品之一。
160 刘海粟山水人物画欣赏
161 奎文阁 立轴 设色纸本 1988年作
163 奎文阁 立轴 设色纸本 1983年作
款识: 嵯峨俊阁八宫墙,上有云梯百尺长。癸亥九月到达山东济南对於诗礼之乡山东确乎有着一种特殊感情,一九三六年曾登泰山,遇大风雨未上岱顶而今一赏愿宿,饱览齐鲁风光。到鲁二月,足迹几乎遍及山东各地,在济南游大明湖、千佛山、趵突泉,凭吊李清照、辛弃疾;赴长清观灵岩寺宋彩塑,孝堂山汉画像石室,登泰山南天门,画徂徕山云海,玉皇顶写日出,岱庙为汉柏写真;南访曲阜,宿孔府,巡礼孔林孔庙,画奎文阁;东至青岛、烟台、蓬莱、掖县、威海,观大海奇景。所到之处,观光名胜古迹,搜求汉魏碑刻,风尘仆仆,热情洋溢,即使风雨也没有停止过书画,在岱庙、泰山、曲阜、青岛、烟台、蓬莱、掖县,随时书画,泼墨泼彩,莫知其所以始,亦莫得知其所以终也。无论山水、松柏,都似有象却不似之耳,象奎文阁写生具象不能畅酣恣肆,抑情怀,恐在不列等矣!刘海粟信笔记。钤印海粟之印(白)海粟长寿(白)曾经沧海(朱)
163 白龙潭 镜心 设色金笺 1983年作
164 黄海奇景 画心 设色纸本 1983年作
款识:黄海奇景。余眷恋黄山,九度攀登,不知老之将至,登始信峰绝顶,澄怀味像竖划三尺当千仞之高,墨三寸体百里之回,兴之所至,涌成此图。癸亥春,客京华,刘海粟并题,年方八十六。
印鉴:沧海一粟、海翁、清白传家、海粟双喜、九上黄山绝顶人、百丈竿头须进步
这幅是刘海粟九上黄山后的作品,刘的泼彩法,用色厚重浓烈,与张大千“清透”风格的泼彩法比较,他的风格尤显浑厚凝重,具有油画的意味但不失中国画的气派与精神,刘海粟晚年的泼彩画可以说代表了他一生艺术探索的成果,这就是以国学为基,以西画(主要是油画)为媒,以生活为源,以书法为骨,以气韵为主,以精神为本,创造出了具有“大气、逸气”风貌卓异,不同凡响的中国画的时代新作,他也以一代融合派大师的地位名震艺坛,永垂史册。邵大箴先生对此评价:“刘海粟的中国画有三大特点:一是传统的功底深。他对文人画传统有所钻研,有很强的书法入画的能力,能自由地用重墨抒发自己的感情;二是注意写生和观察自然,能够不断从自然中吸取创作的灵感。晚年多次上黄山,每次写新的印象,新的感受,作品不落俗套;三是融合西画表现方法,以适应现代人视觉和心理上的审美需求,适应现代环境的装饰需求。他的作品既有整体的大效果,又有局部和细节的美,经得住远看,也经得起近看,他的画风自成一体,有强烈、鲜明的个性。”刘海粟之所以取得巨大的艺术成就,关键在于永不满足,自强不息的精进精神,其对待艺术的真诚态度,不断超越自我的奋斗精神令人慨然,高山仰止。
165 黄山烟云 镜心 泥金纸本设色 1984年作
166 黄山云海 镜心 纸本 1984年作
167 慈光阁 水墨纸本 1984年作
168 层层丹嶂 立轴 1982年作
169 千崖万壑 立轴 水墨纸本 1985年作
170 看山图 立轴 1985年作
171 可以横抱西海巅 设色纸本 1985年作
172 黄山天都峰 立轴 朵云轩旧藏
173 梅花书屋 纸本设色 1985年作
款识:一千九百八拾五年二月,仁山兄来访,出示老友朱起哉所作梅花草堂图,即兴仿其大略为存念,九十岁静远老人刘海粟并题。印鉴:海粟无恙、金石齐寿
刘海粟画风豪放奇肆,苍莽劲拔,醇厚朴茂,多彩多姿,卓然自成一家。此幅作品中,他将传统的绘画技巧与西洋人物画精髓相融合,写意的将梅花桀然傲雪的风姿表现的超然脱俗,浓重的墨色重重点染,使梅花的骨格峥嵘跃然于纸上,再配以点点艳红,画面顿时生动活化,花间小屋人影隐约若现,更是在傲决中平添几分柔和丽色。
174 黄山云海 镜心 设色纸本 1985年作
175 海天旭日 横幅镜心 1987年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