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465 (海上画派 林风眠 9静物)
2016-06-21 13:43:15
林风眠:(1900-1991),原名林凤鸣,生于广东梅县。自幼喜欢绘画,19岁赴法勤工俭学入法国蒂戎美术校园进修西洋画,后转入巴黎国立高级美术校园进修。为享誉国际的绘画大师,是“中西交融”最早的倡导者和最为首要的代表人,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拓荒者和前驱。
1925年回国后出任北平艺术专科校园校长兼教授。1926年受中华民国大学院院长—蔡元培之邀出任中华民国大学院艺术教育委员会主任,1927年林风眠受蔡元培之邀赴杭州西子湖畔兴办中国第一个艺术高级学府暨中国美术最高学府—国立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任校长,师育艺术群星:李可染、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王朝闻、艾青等闻名艺术家皆出其门。
后来隐居于上海淡泊名利,解放后,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参谋,常务理事。林风眠于70年代久居香港,1979年在巴黎举行自己画展,获得极大成功。著作有《春晴》、《江岸》、《仕女》、《山水》、《静物》等。著有《中国绘画新论》,出书有《林风眠画集》等。
林风眠是享誉国际的艺术大师,他的中西融合作品得到了国际上广泛认可,并在中国美术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如果说张大千是传统派的杰出代表,齐白石是民间派杰出代表,那么,林风眠就是海归派的杰出代表。
林风眠的静物画大多画瓶花、盆花、玻璃器皿、杯盘、水果等。在这一些静物作品中,他探索构图、色彩、线描与色光的结合,东方神韵与西方形式的统一。在形式求索背后,是对美和生命活力的无穷追求。观赏这些静物,犹如面对一处宁静而灿烂的“桃源”,一片充满情和爱的光焰,一个变化着感觉、心境和情绪的内在世界。大师把静物画得如此丰富、精致,如此具有心理性。作品具有很强的表现主义色彩,从中透出特有的一种孤寂、空漠的情调,一种平和而含蓄的美。作品既有较强的色彩感,又显得色调和谐、沉稳。
林风眠凭借物象的载体来抒情他的颜色感受与胸中画意。画面只是描写了一只瓶花,一片蓝色的桌布,两三只柠檬,两只玻璃器皿,简而可简的画面元素,在灰墨平涂的水彩之中,调子很一致,肌理改变无常,色墨的流动感,好像生命的悸动,十分轻盈高雅并且层次稠密。全圆素净贞洁,这些瓶罐杯盏,虽选材创意来自家中什物,但已升华为画家创造假托的意向,画面上稚气朴素,可是一向的剔透空明的气氛与安静的画面令人心凝思释。整个画面构图开阔舒朗,尤其是体现主义的颜色,显示出画家的斗胆探究,勇于开拓的艺术气魄,布景中的中国式的图画,犹如图腾般的激烈,而玻璃器皿的盘和柠檬用厚重的笔触和艳丽的油彩横抹,形成了极富体现力的比照。画面从艳丽而又平平,清新自然,耐人寻味。欣赏这些静物,犹如面临一处安静而绚烂的“桃源”,一片充溢情和爱的光焰,一个改变着感受、心境和心情的内涵国际。大师把静物画得如此丰厚、精美,如此具有心理性。
林风眠学习西画,注重立异,倾向墨彩,他以为中西的交融大概是以宏扬中国民族文化精力为主,艺术的现代性、特性大概和艺术的民族性相联系的。他归纳了中国古代绘画和西方近代绘画的视觉经历,在否定传统文人画的程式和方式的一起,汲取与保存传统文人画重神韵的本性,使中国画的语汇既具民族性又具国际性,创造出赋有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的、高度特性化的抒情画风。
林风眠绘画体现中西文化交融也是最早和最具代表性的。林风眠的静物画含糊了中西文化差异与抵触的边界,为多样化的艺术品拍卖商场带来了新鲜血液,展示了无限的活力。林风眠静物画极为稀疏,更显弥足珍贵。
1925年回国后出任北平艺术专科校园校长兼教授。1926年受中华民国大学院院长—蔡元培之邀出任中华民国大学院艺术教育委员会主任,1927年林风眠受蔡元培之邀赴杭州西子湖畔兴办中国第一个艺术高级学府暨中国美术最高学府—国立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任校长,师育艺术群星:李可染、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王朝闻、艾青等闻名艺术家皆出其门。
后来隐居于上海淡泊名利,解放后,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参谋,常务理事。林风眠于70年代久居香港,1979年在巴黎举行自己画展,获得极大成功。著作有《春晴》、《江岸》、《仕女》、《山水》、《静物》等。著有《中国绘画新论》,出书有《林风眠画集》等。
林风眠是享誉国际的艺术大师,他的中西融合作品得到了国际上广泛认可,并在中国美术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如果说张大千是传统派的杰出代表,齐白石是民间派杰出代表,那么,林风眠就是海归派的杰出代表。
林风眠的静物画大多画瓶花、盆花、玻璃器皿、杯盘、水果等。在这一些静物作品中,他探索构图、色彩、线描与色光的结合,东方神韵与西方形式的统一。在形式求索背后,是对美和生命活力的无穷追求。观赏这些静物,犹如面对一处宁静而灿烂的“桃源”,一片充满情和爱的光焰,一个变化着感觉、心境和情绪的内在世界。大师把静物画得如此丰富、精致,如此具有心理性。作品具有很强的表现主义色彩,从中透出特有的一种孤寂、空漠的情调,一种平和而含蓄的美。作品既有较强的色彩感,又显得色调和谐、沉稳。
林风眠凭借物象的载体来抒情他的颜色感受与胸中画意。画面只是描写了一只瓶花,一片蓝色的桌布,两三只柠檬,两只玻璃器皿,简而可简的画面元素,在灰墨平涂的水彩之中,调子很一致,肌理改变无常,色墨的流动感,好像生命的悸动,十分轻盈高雅并且层次稠密。全圆素净贞洁,这些瓶罐杯盏,虽选材创意来自家中什物,但已升华为画家创造假托的意向,画面上稚气朴素,可是一向的剔透空明的气氛与安静的画面令人心凝思释。整个画面构图开阔舒朗,尤其是体现主义的颜色,显示出画家的斗胆探究,勇于开拓的艺术气魄,布景中的中国式的图画,犹如图腾般的激烈,而玻璃器皿的盘和柠檬用厚重的笔触和艳丽的油彩横抹,形成了极富体现力的比照。画面从艳丽而又平平,清新自然,耐人寻味。欣赏这些静物,犹如面临一处安静而绚烂的“桃源”,一片充溢情和爱的光焰,一个改变着感受、心境和心情的内涵国际。大师把静物画得如此丰厚、精美,如此具有心理性。
林风眠学习西画,注重立异,倾向墨彩,他以为中西的交融大概是以宏扬中国民族文化精力为主,艺术的现代性、特性大概和艺术的民族性相联系的。他归纳了中国古代绘画和西方近代绘画的视觉经历,在否定传统文人画的程式和方式的一起,汲取与保存传统文人画重神韵的本性,使中国画的语汇既具民族性又具国际性,创造出赋有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的、高度特性化的抒情画风。
林风眠绘画体现中西文化交融也是最早和最具代表性的。林风眠的静物画含糊了中西文化差异与抵触的边界,为多样化的艺术品拍卖商场带来了新鲜血液,展示了无限的活力。林风眠静物画极为稀疏,更显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