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487 (海上画派 陆俨少 2)
2016-07-31 10:46:02
陆俨少(1909-1993)原名砥,字宛若。上海市嘉定县人。自幼好画,18岁从师习诗文、书法和绘画。早年师从冯超然。擅山水。吸收历代诸家技法,受黄鹤山樵影响尤深,然学古又不泥古。他画重章法,长于用线勾云划水,常用白云笔勾勒层峦叠嶂,尤用墨块压挤留白为云为水,烟雾起伏画面之上,别具特色。晚年另起炉灶,吸取陈老莲、仇十洲笔意为己用,用于传统笔墨和意蕴。写大山大水于特殊画风之中,开创一派,影响深远。历任全国文联委员,曾任浙江画院院长、教授。
陆俨少于1926年考入无锡美术专科学校,1927年拜冯超然为师,并与吴湖帆相识,在两位先生处,看到不少历代名家真迹。 抗日战争期间,陆俨少先生流寓内地,1946年回归故乡,在此之前,先生的作品大部分师对古代传统的消化和吸收;返乡途径三峡的经历,引发了先生的创新意识,开始将以前局部改造传统转换为有意识地建立个人风格,但在起初的10年中,仍处于探索之中。
1956年,任上海爱画院画师;1961年至1966年,赴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兼职山水画教席;在此期间,先生的个人风格得以发展,最终在晚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陆先生在山水画中独创了两种新技法,一是“留白”,二是“墨块”。所谓“留白”就是以水墨留出白痕,这种白痕在陆先生的作品种多数用来表现云雾,也可以被看成泉水、山径和浪花。留白要以墨色反衬,所以陆先生又创“墨块”法,以浓墨积点成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