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润祥鉴赏 >

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496 (海上画派 张大千人物 3)

2016-09-09 11:27:22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四十年代,张大千带领弟子到敦煌石窟,用了两年六个月的时间,精心临摹了大量的壁画,这些临摹作品汲取了六朝至隋唐人物画的艺术精神和创作技法,此时张大千创作的仕女画,风格主要吸收北齐壁画的那种非常挺健的线描;造型上汲取盛唐侍女的雍容华贵,娇媚高傲,健康秀美;设色受佛教造像及藻井图案的影响,并参考了藏传佛教施用矿物质颜料的技艺。整个画风有了非常大的转变,而且逐渐定型,形成自己的风格。这一时期是张大千仕女画创作的黄金时期,对于他最终形成自己工笔重彩的人物画风格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101张大千人物画欣赏

102 缀音衿袖图 立轴 纸本设色 1934年作

  张大千早年作品是指其1941年43岁赴敦煌以前所创作的书画,这一时期大干的人物仕女画多见学习清代画家改琦之画风,所画仕女俊俏柔弱,人物衣纹线条严谨流畅,画风灵秀。这幅张大千的仕女图虽没有他晚年仕女的华丽,但开相、发丝、衣纹线条既简约,亦秀丽,画面协调,已显露出大千的大家风范。张大千的书法在年少时便受到家兄张文修的启蒙,弱冠之年自日本归沪,师从清末民初的著名书家李瑞清和曾农髯二人,潜心学习,为其以后的艺术道路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辛亥革命后,李瑞清改穿道服,以前清遗老自居,寓沪卖字卖画为生,由于他学养丰厚,且特立独行,故其书多有“书卷气”而少“秀媚”之风,多有“金石”味,而少“霸悍”之姿。这幅张大千仕女图的书法部份虽无雄浑宽博之势,但具古朴超逸之气,颇似李瑞清之风,实为难得一见。

 103 缀音衿袖图 立轴 纸本设色 1934年作

  款识:愿在竹而为扇,含凄飙于柔握,悲白露之晨零,终推我而缀音。愿在木而为桐,作膝上之鸣琴,悲乐极而哀来,终推我而缀音(顾襟袖以绵邈)。甲戌秋日,似静亭五兄博笑,大千张爰。钤印:张爰(白文)、大千(朱文)

  此幅《缀音衿袖图》中,描画了两位对首的女子。迎首而立的是位小姐,而背对画图的则是一位双手托琴的侍女,似是闲日下出游之作。这位小姐正值妙龄,乌黑浓密的发髻高高挽起,一手拂袖持托腮状,另一手执团扇,盈盈的看向侍女,似是倾诉,又似是作沉思,亭亭玉立,潇潇而来,引人遐思处,尽在不经意间。大千画美人最传神的部分莫过于其眼神,这也是所有仕女画的精粹之处。但见画中美人面容处,开脸娇俏温婉,媚而不娇,眉梢含春,眼波流转,把秋思之感留于眉宇间。整幅画作以细笔勾描,人物体态娉婷婀娜,衣纹行笔十分的自然流畅,笔调轻快和率略。此图也是大千先生早年时候学习简笔写意画法的尝试之作。

 104 人物 镜心 水墨纸本 1934年作

  款识:甲戌六月,宣南旅窗凉爽异常,与知己二三纵淡为乐。静亭五兄强予背写玉霜小影,予素不工此,无迺唐突西施也耶。大千并记。钤印:三千大千

 105 芭蕉仕女 镜心 设色纸本 1934年作

  题识:欢行流水心,妾守幽兰性。蛾眉颦不展,蕉心比侬命。少作子夜歌一首,写奉涵青老长兄两教,甲戌七月,大千弟爰。钤印:张爰(白文)、大千无恙(白文)

 106 蕉荫仕女 立轴 水墨纸本 1934年作

  款识:枝头风信渐小,看暮鸦飞了。又是黄昏,闭门收返照。江南人去路杳。信未通愁已先到。怕见孤灯,霜寒催睡早。《清商怨》。写宋人词意。甲戌夏七月,张爰。钤印:张爰、张季、大千豪发

 107 仕 女 立轴 水墨纸本 1935年作

  款识:绰约肌肤不受吹,飘香堕玉怕春知。凭谁领取东君意,传语东家十八姨。乙亥三月春日写,弟大千居士爰。钤印:大千居士、张爰私印

  这幅作品创作于张大千精力旺盛的中早期,此时画家的功力、学养已日臻成熟。画面虽然简单,但人物乃至背景的修竹、秀石都刻画得温文尔雅,细致入微。以潇洒劲健的兰叶描与折芦描结合来表现那种衣裙飘逸的风姿,把仕女的娇羞媚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显然当时张大千也受了唐寅较为活泼的兰叶描与折芦描的影响,比之于仇英来说,显得较为奔放,不似仇英的风格那么拘谨。其人物造型也改变了明清以来娟秀小巧,不胜罗绮的表现风格,溶入丰腴典雅的盛唐富贵之气,增强了传统人物画的现代气息。画中的题款书法,虽然此时张大千刚36岁,但大千风貌已经具备。特别北碑的痕迹犹存,功力深厚,颇有绘画意味。

 108 南阳公主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109 班婕妤像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款识:去汉室危,遂度苍旻,岭头双履,遗迹后人。乙亥重九,大千居士爰。钤印:季爰之印、大千、大风堂

  此图绘南阳公主,即汉和帝之女,下嫁给王咸,王咸与王莽同族,汉阳公主忧思汉室,遂修道于华山之上,当王咸追上她时,只剩下一双红鞋。今在华山有纪念汉阳公主之庙。

 110 南阳公主像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题识:(1)去汉室危,遂度苍旻,岭头双履,遗迹后人。大千居士并题。(2)南阳公主,汉元帝女,下嫔王咸,属王莽秉政。主谓咸曰:“国危世乱,但当逻身修道,必可延年。若碌碌随时,恐不免支离之苦。”咸不从,公主遂于华山结庐,精思元道,岁余乘云而去。咸入山追之,漠然无迹。忽于岭上见遗朱履一双,前取之,已化为石。乙亥重九,写于玉女祠中。爰。钤印:张爰印、大千、大风堂

  《南阳公主像》为张大千1935年所作,以汉末南阳公主华山遗双履事为题;其中仕女之画法,正是张氏敦煌之行前的典型做派。

 111 手执芙蓉归去来 1935年作

 112 桐荫仕女 立轴

  款识:百尺梧桐十亩荫,枝枝叶叶有秋心。何年脱骨乘鸾凤,月下飞来听素琴。大千居士,略师新罗。钤印:季爰之印、大千

 113 红梅仕女 立轴 1935年作

114 柳窗仕女 设色纸本 乙亥(1935年)作

  题识:嘱咐花香莫过墙,隔墙人正绣鸳鸯。闻香定要停针线,绣不成双不寄将。乙亥春正月,大千张爰写于网师园。钤印:大千居士、大千所作、两到黄山绝顶人

 115 竹石仕女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题识∶支颐小憩可胜愁,如此春光忍独游。应是贪看红豆树,唤他几度不回头。乙亥春,爰。钤印∶蜀中张爰、大千豪发

  这是张大千早期仕女的典型作品:构图、笔墨、敷色都很简单,是取法华新罗的飘逸写意仕女;背景常见竹石、柳、梅;仕女肩部不明显,身姿细弱,着装素雅,线条柔美而流畅。大千先生特喜背影造形,“要在腰背间著意传他袅娜的意态”。

 116 仕 女 设色纸本 乙亥(1935年)作

  题识:郎如陌上尘,妾似堤边絮。相见两悠杨,踪迹无处寻。酒面扑春风,泪眼零秋雨。过了离别时,还解相思否。乙亥十月,重晖阁试吴天章墨,写宋人姚宽《生查子》。蜀人张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117 罗浮梦影 立轴 1935年作 (338万港币,2010年11月香港佳士得)

  题识:罗浮梦影。仿崔道母笔写于江户。 钤印:大千豪发、大风堂、摩登戒体

  又题:罗浮旧梦最销魂,劫后梅花尚有村。重与麻姑话沧海,一杯春露向谁温。乙亥春日,大千居士爰。钤印:张季、大千

  题跋:缥缈天风下佩环,玉鳞寂寂簇雕栏。云阶月地无穷意,独抱孤芳守岁寒。庚辰(1940年)阳月傅增湘题。钤印:癸卯馆主、书潜词翰

  《罗浮梦影》,大千在日本江户所作,仿崔道母笔法。崔子忠(约1595-1644)原名丹,字道母,号青蚓,明代平度(占籍顺天)人,绘画天赋非凡,最擅仕女,也画神话人物及佛像,与南方的陈洪绶并称为“南陈北崔”,蜚声画坛。明末清初著名文人钱谦益评其画是“慕顾、陆、阎、吴遗迹,关、范以下不复措手”。清初著名书画评论家周亮工赞其“工图绘,为绝技,善貌人,无不克肖”。《罗浮梦影》颇有崔子忠画风中远追唐人意趣,不囿于宋元窠臼的精神。墨色灵秀淡雅,设色清丽,有飘渺空灵之感。

 118 苏小妹观书 立轴 乙亥(1935年)作

  题识:偶忆六如居士有苏小妹观书图,戏拟之。乙亥十月,蜀人张爰。 钤印:蜀中张爰、大千豪发

  张大千笔下人物气息高古,出神入化。开相妙曼,线条端穆,赋彩清丽,构图变化,格调清雅,皆前人所未能梦见,一洗近世流滑孱弱之习气。此幅《苏小妹观书图》为仿明代名家六如居士唐伯虎的作品,作于乙亥即1935年,画中线条空灵明快,美人呈现出高雅、轻松和沉思之态,张大千以几笔简单的线条即表现出才女苏小妹的聪颖与灵秀。

119 虞美人 镜心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题识:冰肌自是生来瘦,那更分飞后。日长帘幕望黄昏,及至黄昏时候、转销魂。君还知道相思苦,怎忍抛奴去?不辞迢递过关山,只恐别郎容易见郎难。东坡居士《虞美人》。乙亥六月二十四日,将有沽上之行,寄此意于豪端云,爰。钤印:大千所作、大千居士

  1941年入敦煌之前,张大千的人物画多以仕女为主,且多有早期海派人物大家如钱吉生、费小楼、任伯年等的影响,人物流于纤弱一脉,细柳扶风、削肩瘦臂,庶几为明清以降传统的审美风格。不一样的是,尽管张大千在这些仕女身上投射了他自己的审美规范,但他同时又将这些表现对象置换为自己生命中遇到的种种女性,如韩国知音池春红等等,而这一实践,至死方休。此幅《虞美人》即此一时期典型风格,其中约略可见其生活中真实女性的面貌。

 120 秋风美人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121 执扇仕女 镜心 1935年作

  作品中仕女长颈,头扎单髻,削肩,着深衣,腰间系深色布帛之带,脚穿小头履,双手置于背后,手持团扇。仕女五官刻画细致入微,额头刘海,头发细线勾出,丝丝可见,着黄色头饰,耳饰与头饰颜色相近。面部呈鹅卵形,微肥,丹凤眼,鼻梁线条柔软,朱唇小口,额头、鼻尖及下巴略施白,温柔可人。仕女裙上绣凤凰乘云,团扇绘折枝花,极为工致。衣饰主要用游丝描,表现服饰绸缎质地,衣纹用细线勾描,增加了衣袋飘逸的感觉,足部红色小头履让人耳目一新。人物身体颀长,主要以线勾勒,略施色彩,形神兼备,塑造出大方体贴的仕女形象。

 122 晓妆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题识:春风楼上柳腰支,初试花前金镂衣,袅袅娉娉不自持,晓妆迟,画得蛾眉胜旧时。放翁《忆王孙》。乙亥春孟,爰写其意。钤印:摩登戒体、张爰、大千大利、大风堂、摩耶室

 123 美人枇杷图 水墨纸本 1935年作

  题识:乙亥午日集网师园,飘斋属写美人枇杷图。大千弟爰。钤印:三千大千、张爰、大千、大风堂

124 枇杷仕女 设色纸本 1934年作

125 仿周文矩笔写绿珠 设色纸本

  款识:飞絮无凭只趁风,落花也逐水沐东。琉璃瓶落珊瑚脆,毁不求全妾命同。仿周文矩笔写绿珠。张爰。钤印:大千、张爰之印

 126 牙板清歌 设色纸本

  款识:檀板红牙旧日多,归来行锦倦清歌;琵琶一奏青衫湿,倘听伊凉更奈何。爰。 钤印:张爰、大千大利、摩登戒体

127 仕女图 1947年作

128 南国佳人 立轴 纸本 1935年作

  款识:乙亥二月,将归吴门,装为益民先生志将离也。大千居士爰。钤印:张大千印(白文)、大千父(朱文)、张爰字大千书画之印(白文)

  题跋:南国佳人拥翠娥,玉与迢遥盼星河。君恩未必皆颜色,俏得秋风六如团。大千此作颇佳书短章。子深。钤印:吴华源印(白文)、子深书画(朱文)

  《南国佳人》是张大千仕女画的佳作。一端庄秀丽的南国佳人擎立于画面之中,面相匀净,眼神温顺而有内涵,头发柔软细腻,发髻规整,青色卷云纹发饰,大方端庄;面如鹅卵,额头饱满,脸颊圆润,媚眼高鼻,嘴唇小巧;衣裳素雅,白衣灰领,衣袖边缘设些许青色,线条清雅秀丽,勾折有力,运笔流畅,将美人步态轻盈,身形窈窕的面貌刻画的精准到位,两手轻抚衣襟,毫无娇柔造作之感。如此素雅清高的美人,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全画以冷色调为主,凸显美人高贵清冷的姿态,只在发饰和腰间配饰涂几抹红色,冷暖搭配,相得益彰,真乃绝妙佳人。

 129 罗浮梦影 设色纸本 1936年作

  款识:罗浮梦影。丙子春日,大千居士写。钤印:大千(白)、大风堂(朱)、大千居士(白)

  《罗浮梦影》图绘溪畔古梅一株,老干如铁,枝柯樛曲,枝头数朵梅花绽放,错落有致;倚梅仕女正捧卷读书。画中仕女古装高髻,须眉疏淡,开相清秀,敷以三白,裙带飘逸,领口、袖口以石青渲染。大千尤其对眼神刻画极为传神,先描出眼眶,再勾瞳仁轮廓,以淡墨渲染,再重勾以浓墨。仕女双手捧卷,而眼神却在书外,眉目传情,神驰心往,正合“罗浮梦影”之题意。

130 罗浮梦影 设色纸本 1937年作

131 仿上元老人笔 设色纸本

132 罗浮梦影 设色纸本 1938年作

 133 仕女图 设色纸本 1936年作

  款识:东篱把酒黄昏,有暗香盈袖。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丙子月,蜀人张爰。钤印:蜀客、张大千、长发张朗三十八

 134 三美图 立轴 1936年作

  题识:停针罢绣襦,闲持贝叶书。丙子重阳,大千居士张爰。钤印:张爰、大千大利、长髯张郎三十八、大千豪发

  《三美图》是大千仕女画中的精品,作于1936年。在早、中年时期,大千主要以临古仿古居多,花费了一生大部的时间和心力,从清朝一直上溯到隋唐,逐一研究他们的作品,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件作品在描绘仕女时使用了“三白法”,其中多处描绘都可以看到明代吴门才子唐寅的影响。仕女的婀娜,樱桃小口,眉毛弯弯的形象,实为变唐寅仕女人物画风之势,妙又过之。

 135 仕女图 设色纸本 1936年作

  款识:丙子年冬,画于颐和园听鹂馆中,张爰。钤印:张爰、大千大利

  题跋:泪湿栏干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此恨平分取,更无言语空相窥。断雨残云无哀绪,寂寞朝朝暮暮。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丙子二月,大千又题。钤印:张爰私印、蜀客、西川张儿

 136 蕉荫仕女 设色纸本

137 蕉荫仕女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138 桐荫仕女 设色纸本

  题识:霜碛烟江过雁程,阑干望断北来心。瑶韍字尽云罗远,金井风微坠叶间。谁按梁州曲,不是当年玉笛声。《抛球乐》。大千居士画并题。钤印:张爰、大千大利

 139 桐荫仕女图 镜片 设色纸本 1936年作

  题识:(1)霜碛烟江过雁程,阑干望断北来心。瑶珰锦字云罗远,金井风微坠叶间。谁按梁州曲,不是当年玉笛声。(2)丙子春日,偶写此幅,并赋《抛球乐》题其上。爰。钤印:阿爰、大千居士、两到黄山绝顶人

  这幅《桐阴仕女图》是张大千早年的作品。画中一个古装仕女,正静静地倚立在一块湖石旁。在她背后,是一棵梧桐树以及数株竹子。张大千以工细而飘逸的线条,勾描出仕女清秀而略带忧郁的面容、袅袅婷婷的身姿;以半工半写的笔意,绘就出苍郁的梧桐以及清幽的竹子。粗细、轻重、浓淡、深浅的笔墨相互对比,相互映衬,形成一种雅致、高逸的“笔情墨趣”,而这种雅致、高逸的“笔情墨趣”,又很好地映衬出人物娴静、优雅的古典气韵,很好地表现出梧桐与竹子环绕的清幽绝尘的古典氛围。

140 桐荫仕女图 设色纸本 1936年作

141 玉堂佳色 设色纸本 1936年作

  款识:柳眼舒黄,麦芽绽绿,平林望去烟如簇,断桥流水一湾湾,依稀看似江南路。啼催归,流莺劝住,分明记得临行嘱,春风风月不归来,窗前寂了辛夷树。旧作踏莎行。丙子新正,大千居士爰。钤印:大千大利、张爰、大风堂

 142 芭蕉仕女 设色纸本 1936年作

  款识:窗前谁种芭蕉树,叶叶心心、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丙子九月,写宋人词意,蜀人张爰。钤印:张爰(朱文)、大千大利(白文)、长发张郎三十八大(白文)

 143 桐荫相待图 立轴 丙子(1936年)作

  题识:秋燕已如客,金风透绮罗。梧桐相待老,谁识别离多。丙子秋九月,坐网师园,偶忆费子笤本,背拟其笔,以示宗仰。蜀人大千张爰。钤印:大千、阿爰、大千无恙

144 桐影沐春 立轴 设色纸本 1937年作

145 芭蕉仕女图 立轴 设色绢本

  款识:拾将桐叶感新秋,倦写相思略写愁。只恐晓风无气力,不能吹到凤皇楼。蜀人张大千。钤印:张爰之印信、大千、大千好梦

  《芭蕉仕女图》,虽未著年,从画风看,应该是早期(三十年代)的一件佳作。此作以明人笔意写仕女,参合唐伯虎、吴小仙两家之法,图中女子面容清秀,丹目樱口,体态轻盈,脸不敷粉,但在云发和朱唇的衬托下,显得清新脱俗,楚楚动人。女子一袭素衣,长裙曳地,腰系花结丝带,水袖飘逸轻盈,手执桐叶,侧身回顾,凝神沉思,眼神中透露出淡淡忧伤。写景则皴法结合,随形而变,坡石、芭蕉用浓淡不同的笔墨写出,阴阳相背,层次分明,树丛新竹,浓墨细笔,颇见功力,使画面平添几分生气,反衬出女子的感伤情怀。全图笔墨精妙,充满抒情意味。画面题诗,诗意隽永,委婉抒情,与画意相谐。在中国绘画史上,作画题诗,由来已久,是一种传统,也是文人作画的一种习惯。右下角钤“大千好梦”一印,大千早期画仕女,每有得意之作,常钤此印。

 146 飞琼女 立轴 设色纸本 1936年作

  题识:飞琼阿姊妹双成,阿母摇窗笑语频。欲向麻姑七陵谷,妆台不共海扬尘。大千居士,灯下顷刻而作。钤印:大风堂、大千大利、长髯张郎三十八

  《飞琼女》是张大千1936年离开苏州去北平前的一个晚上,在姑苏名园网师园,灵感油然而生,灯下顷刻挥毫而作的一幅作品。在图中仅画上一位抱钵仙女,端详的女子颇具风姿,“俏丽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此作品的人物刻划,注重神态,额、鼻、颊显得娴雅清秀,眉眼稍加渲染,唇设朱红。发髻式样和服饰穿着飘逸潇洒,头髻的线条通过几个块组突显其处。

 147 执扇仕女 立轴 水墨纸本 丙子(1936年)作

  题识:客散寻常燕子飞,流萤都上野人衣。轻罗小扇依稀是,银汉星(晨)辰近日非。写似静愚老友两教。丙子四月朔,大千弟张爰。钤印:蜀中张爰、摩登戒体、长鬣张郎三十八、游戏神通

 148 临唐寅执扇仕女 丙子(1936年)作

  款识: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晋昌唐寅。

  题识:丙子十月临于大风堂下,大千居士张爰。钤印:大千大利(白文)、张爰(白文)、大千豪发(白文)、大千长寿(朱文)、长髯张郎三十八(白文)

 149 怀卷仕女 立轴 设色纸本

  款识:微茫月色感秋怀,竹影交横碍堕钗。昨梦欲寻何处地,露凉湿透凤头鞋。大千。 钤印:张季(白)、大千(朱)、张爰印(白)

150 簪花图 水墨纸本 丙子(1936年)作

  题识:(1)寄与目寒吾弟。爰,故都寓斋。(2)是岁丙子,目寒与紫虹结婚于南京。时未知弟媳名氏,先为此画寄之。顷寒弟携来可以居,嘱为补记数语。六十年辛亥(1971年)夏,爰翁。钤印:张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

  此帧为张目寒与朱紫虹结婚时大千寄赠之贺礼,张大千以其艺术创作中的经典画题古代仕女为取材。作品右上的题跋以张大千中年书体写就。左上的题跋则为画家晚年书风,交待了赠画的原委,为此作平添了更多的情感涵义与文化意味。

  张大千的人物画往往是以设色工笔见长,这类作品存世数量也比较多。水墨意笔的人物画,则因偶尔为之反而稀见。此幅《簪花图》纯以水墨为之,当为大千针对受画人刻意地风格选择。其风格渊源虽可追溯到明代吴伟、唐寅诸家,但又不拘泥于对古代某家的亦步亦趋,因此既保持了明代浙派人物画的爽利潇洒的笔意,又有明代吴派人物画造型上的典雅端庄。而纯以水墨并突出线条魅力的画面特点,让人联想到自宋以降的白描画法,也体现了张大千“画人物最重要的是精神。精神是内心的表露。在中国传统人物的画法上,要将感情在脸上含蓄的现出,才令人看了生内心的共鸣”的创作旨趣。图中两位仕女面部表情准确、精细的描绘,身姿情态的各异表达,很好地画出人物瞬间的面部表情与内心活动,这是这件作品的成功之处,也是张大千一生艺术追求的浓缩。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