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润祥鉴赏 >

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495 (海上画派 张大千人物 2)

2016-09-02 10:14:42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20 世纪50年代,张大千游历世界,获得巨大的国际声誉,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又被称为“临摹天下名画最多的画家”。他曾与齐白石、徐悲鸿、黄君璧、黄宾虹、溥儒、郎静山等及西班牙抽象派画家毕加索交游切磋。

三十年代以前,张大千仕女画的风格主要是继承了清末任伯年、费丹旭等人物画的传统,人物造型纤柔细弱,形象略带病态的清秀。

  三十年代,张大千开始转而向明代的唐寅、吴伟、张风等人的仕女画作品学习。张大千学习唐伯虎的侍女画主要是吸收唐伯虎的“三白法”。这个时期他的仕女画人物造型温婉娴静,清雅小巧,风格灵秀;衣纹则是以淡墨写意法勾勒,用笔轻快简洁。

  四十年代,张大千带领弟子到敦煌石窟,用了两年六个月的时间,精心临摹了大量的壁画,这些临摹作品汲取了六朝至隋唐人物画的艺术精神和创作技法,此时张大千创作的仕女画,风格主要吸收北齐壁画的那种非常挺健的线描;造型上汲取盛唐侍女的雍容华贵,娇媚高傲,健康秀美;设色受佛教造像及藻井图案的影响,并参考了藏传佛教施用矿物质颜料的技艺。整个画风有了非常大的转变,而且逐渐定型,形成自己的风格。这一时期是张大千仕女画创作的黄金时期,对于他最终形成自己工笔重彩的人物画风格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51 仿六如仕女 设色纸本 1933年作

  款识:六如居士画仕女,纯以晋人楷书法为之,偶尔拟此,终难吻合。癸酉秋色平分之月,蜀人张大千。钤印:大千无恙(白)、大风堂(朱)

 52晓妆图 设色纸本 1933年作

  款识:癸酉春日,大千居士爰。钤印:大千居士、阿爰

  题跋:偷试盘龙旧日妆,舞衫歌扇出空箱。恼人弦索在东墙。春事本(同)云水幻,此情可得地天长。为他一日百思量。大千旧作《浣溪沙》,漫书其上。虎痴张善子书。钤印:张泽、善孖

 53 仕女执梅 立轴 设色纸本

54 持梅少女

  题识:寒天翠袖倚明霞,踏雪行来日又斜。瘦到骨时香到骨,只因薄命是梅花。蜀人张爰。钤印:张季、大千

  《仕女执梅图》未署年款,但从画风及题款来看,当属大千三十年代早期所作。画中女子柳眉细眼,微带笑意,全身披穿红衣,衣衿线条清润柔媚,肩若削成,体态弱不胜衣,双手笼袖,右手执一支雪梅,以状写其冷。整件运笔有转折虚实,以表现阴阳凹凸,而女子眼神尤其顾盼生姿,虽仍是费晓楼、改七芗等一路作风,却在神韵上尤有胜之,足见大千浸淫于先贤之功深。

 55 双仕女图 设色纸本 1934年作

  是图二仕女一正一侧相对而立,姿态优雅,女主人似乎对侍女有所吩咐,又仿佛欲说无语,表情生动自然,设色淡雅。署款:“甲戌之二月十二日吴门网师园坐雨写,大千居士张爰。”甲戌年是1934年,张大千已经成名,且是其十分活跃的阶段,这一时期他留有大量的诗文,画作。

 56 调鹦仕女 设色纸本 1934年作

 57 调鹦图 设色纸本 1934年作

  大千先生此画作于甲戌(1934)二月,自1932年大千与善孖弟兄二人移居苏州网狮园,期间与苏州名流多有聚会雅集,此幅《调鹦图》即当时应友朋之邀于该园而作。

  《调鹦图》以白描手法绘古装仕女两人,一正面左手执扇,当为小姐,一背面双手托琴,为侍女无疑。执扇女子神态幽娴,眉目清秀,小口朱唇,双目低视,眼神落寞,发髻插以精美头饰。左臂执扇抬至胸前,所执纨扇扇骨为细劲竹枝,在扇面上以白粉绘一丛摇曳雪竹。右手拢袖擎于颌下,其状若有所思,腰间丝带飘逸而垂。托琴侍女体态婀娜,发髻如云,丝丝可见编挽之走势,正是大千早期描绘仕女脑后发髻最经典的表现手法,手中之琴裹以彩色琴衣,并绘满细密精美的花纹,绿色丝带幺髻于左端。画幅左侧绘一竹架,青铜香炉置于其上,一缕香烟袅袅升起。画幅上方垂吊上圆下方铁制髻环架,一巨大彩色鹦鹉以嘴衔环,双翅鼓动,斜吊环间,姿态活泼,栩栩如生。通观全画,内容丰富,既有人物的娴静、素雅,又有鹦鹉的灵动、艳丽,既有青铜器的厚重,又有衣饰的飘逸,使画面动静分明,浓淡协调,对比强烈,颇具装饰效果。从画风可见唐寅人物画对早期大千仕女画的明显影响。

 58 红衣仕女 设色纸本 1934年作 (201.6万元,2010年6月北京保利)

  款识:别来春又夏,空闺愁遣难。一丛妃子草,偎着泪痕看。甲戌冬日,大千居士爰。 钤印:张爰印、 大千

  一位古装仕女,双手交叉,托起下巴,倚靠于一块石头之上,若有所思。张大千以传统仕女画的手法,尤其是脸部的表现上,“三白法”染出前额、鼻和下颔,顺着发髻线以细笔处理头发,但不失整体感,以简练的线条勾出眼部的结构,却十分传神。服饰采用固有色平涂。背景事物以淡墨勾出,石头则略微带皴,竹枝梅花虽以写意笔法写出,但比较谨严,与画面整体气氛十分协调。

 59 碧桃仕女 立轴 设色纸本 1934年作

  题识:别来春又夏,空闺愁遣难。一丛妃子竹,偎着泪痕看。写似佩卿吾兄博笑。大千居士爰。钤印:大千大利、张爰、大千豪发

  题跋:相思清玉案,留恨碧桃花。燕燕纷飞处,春风细雨斜。甲戌(1934年)七月上浣,儒。钤印:溥儒之印、玉壶

 60 方千里词意 立轴 设色纸本

  题识:闲愁看工翠,小尽春衫宽了。舞鉴孤鸾,严妆羞独照。王孙音信尚渺。度寒食,禁烟须到。趁赏芳菲,今年春事早。方千里《清商怨》。蜀人张爰。钤印:大风堂、张爰之印、大千

 61 张大千人物画欣赏

62 梅花仕女 设色纸本 1934年作

  题识:不矜梳裹事铅华,一柱天然出天家。爱月偶来林下坐,漫将风度比梅花。甲戌重九后,写于昆明湖上听鹤馆,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私印、三千大千

 63 梅林幽思图 立轴 设色纸本

  题识:不矜梳裹斗铅华,爱好天然出大家。步月偶来林下坐,漫将标格比梅花。写似筠芬女士法正,大千居士张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张大千画中的美人多呈高雅、轻松和沉思之态,这种中国传统美女的气质是西画所无法表现的,张大千却能以几笔简单的线条画出女人的表情和情绪。他笔下的美人有优雅的少妇、绝代风华的明星,也有受了惊吓的贵妃,各种类型、各种情绪美人的风情他都能掌握得入木三分。这件《梅林幽思图》也不例外,是张大千仕女中十分用心而且成功的一件佳作。

  画中仕女仪态丰润,幽然独坐在水流之旁的大石上,目视流水,微含愁容,体段典雅端庄,超脱尘俗。她的身后是一株槎桠的古梅,树枝一高一低,至刺苍穹,气格非同一般。梅梢上尚稀疏地点缀着几朵将残的梅花。人物的线条流畅洒脱,设色极为淡雅,有别于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后偏于艳丽的风格。大石和树木的穿插、皴染同样极具功力,张大千的全能技巧在此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作品左上方,题画七言绝句,诗的意境,着重表现美人高雅堪比梅花的气质,雅丽的冷艳,与画作的风格十分一致。

64 梅花仕女 设色纸本 1934年作

65 赏春图 绢本设色 1933年作

  款识:不同凡卉斗繁华,傲骨天生自一家。莫说娇姿成半面,羞将颜色对群芳。甲戌四月,大千居士写。钤印:张爰私印(白)、大千大利(白)

 66 仕 女 设色纸本 甲戌(1934年)作

  题识:折木攀条乐未休,阿侬生小那知愁,他年嫁得狂夫婿,游戏心情似旧不。甲戌十月,大千居士戏笔。钤印:张爰私印、蜀客、摩登戒体

  张大千认为:“仕女必须脱俗恬淡,有飘飘然之感。”神态美,气质美,微妙的动感美,是他理想中的仕女影像。此幅画中的仕女目光专注,若有所思,从容优雅。用色清淡透亮,仕女头发浓黑,薄染胭脂,一点口红,是全幅引人视线的亮点。淡墨细笔钩描衣纹。仕女头饰凤簪、衣之领、袖、腰带均粉色明丽,姿态优美,气质闲适,别有一番情趣。美人呈现出高雅、轻松和沉思之态,这种中国传统美女的气质是西画所无法表现的。

 67 持梅仕女 立轴 设色纸本

  题识:蛾眉皓齿,秀色可餐。琼骨环姿,清逸无比。如洛浦之神,如浣纱之女,我不知其何似也。殊令人望之低回而不能去。蜀人张大千戏题。钤印:张季、大千、大风堂

  题跋:萧飒虬髯白葛巾,卅年踏遍软红尘。不知江户还槎日,回首樱花几度春。大千居士此帧轻描淡写,超逸高古,而体态轻盈,有类三岛仙姝,非胸有成竹者,曷克臻此。癸酉孟夏,浮丘居士郑岳并记。钤印:曼青

 68 携琴侍女 立轴 设色纸本 1934年作

69 仕女 设色纸本 1934年作

  1934年,张大千与兄张善子到北平小住,期间常去颐和园听鹂馆吟诗作画,与一位名叫李怀玉的年轻貌美姑娘不期而遇。怀玉常到听鹂馆为张大千展纸侍砚,殷勤照顾,张大千则常以怀玉为模特儿,画古装仕女或时装美人,技艺进展神速。本幅作品上钤“摩登戒体”印,出自方介堪刀下,以佛经“摩登迦女”故事作喻,警惕观者赏之勿妄生邪思淫念。

 70 仕女 设色纸本 1934年作

  款识:其苏老兄知予最早,得予画亦最多,独参予写意仕女。新秋晴朗,访予山中,因以唐六如,吴晓仙两家笔法为此,以博赏音一笑。甲戌二月初七日,大千弟张爰。钤印:张爰、大千

  题跋:负手行吟翠袖单,独携团扇怕凭栏。阿侬别有闲情绪,不比当年李易安。庚寅立秋题大千写,奉其苏吾兄教之,伯年。钤印:思若之印、伯年父

 71 仕女 设色纸本 1934年作

72 纨扇仕女 设色纸本 1934年作

 73 纨扇仕女 立轴 设色纸本 1934年作

  款识:顾影复自怜,自怜还顾影。可人期不来,月落秋阶冷。甲戌夏五,避暑万寿山之听鹂馆。晨夕小步池上,芰荷香满,清风穆如,偶作一二幅小品,便觉笔头无一点尘垢气。大千居士爰。钤印:张季、元

 74 芙蓉新妆 立轴 设色纸本

  款识:芙蓉出水本来鲜,自喜新妆爱近前。行近前来无个事,手缠红袖一嫣然。归菊庐下作画,大千散人。钤印:生张八、大千无恙

  张大千最早的仕女画,据他自己所述,学自改琦和顾洛,很快又转向华新罗的飘逸写意仕女,并赢得了“张美人”的称号。

  此作无年款,但从画风与书风判断,应为其三十年代初期作品。张大千一生喜看川剧和京戏,他认为戏里的美人最美,除了古装的服装美之外,戏里人物的眼神、嘴型、指法、举手投足,经过千锤百炼,无一不美,所以他的一些仕女画,面部、举止、身段和手势,都受到传统戏剧的影响,丰姿别具,这幅《芙蓉新妆》,人物顾盼之间,眉目传情,显然具有这些特紉。

 75 仕女 立轴

76 仕 女 立轴

 77 寻春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34年作

  款识:甲戌二月,北游得镜面贡版,漫兴图此,蜀人张爰。钤印:大风堂、蜀客、张大千

  四十年代以前,张大千的仕女画深受明代唐寅、陈洪绶和清代华新罗、费晓楼的影响。此幅正是典型的张大千早期仕女画,仕女采用传统的三白开睑,细目小口,体态娉婷婀娜,楚楚动人。发髻、服饰勾勒渲染细致,颇具质感,衣纹行笔自由流畅,尽得唐寅意笔仕女画的精髓。仕女面貌清新秀丽,弱质芊芊,与从敦煌归来后丰腴饱满,雍容华贵的仕女形象相比,另有一番味道。

 78 南阳公主 镜心 设色纸本 1934年作

  款识:甲戌七月初四日,大千居士爰并题。钤印:张大千、大千居士、大千玺、张爰私印、大风堂

  题跋:夏敬观题。鉴赏印:谢稚柳鉴定印

  历史上有好几位“南阳公主”,最早的是汉元帝之女南阳公主,其后有隋代的“南阳公主”,为隋炀帝的长女,唐代亦有“南阳公主”,在贞观十年,下嫁给突厥可汗阿史那社尔。这三位“南阳公主”都有各自不同的历史境域和不同的作为而彪炳于历史之中。本图所绘为汉代的“南阳公主”,他下嫁给了王咸,正值当时王咸的族人王莽篡夺了汉室,改为“新政”,身处乱世之中,仰慕虚空,崇尚道教,心中仍眷恋汉代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的“文景之治”,痛恨王莽的“新政”。她苦苦劝王咸不要助纣为虐,可王咸不从。据说,南阳公主下定决心到华山结庐修道,等到王咸去追她之际,她已遁然变成了巨石,只剩下朱履一双。

 79 张大千人物画欣赏

80 仙姑步云 立轴 设色纸本 1934年作

  款识:(1)甲戌之三月,拟吾家叔厚笔於吴门网师园,蜀人张爰。钤印:张爰、大千 (2)此十八年前所作,应炉仁兄得之嘱为题记。壬辰(1952)五月,张大千爰。钤印:张爰之印信、大千居士

  此张大千1934年所作,仿元代张渥笔意,张渥字叔厚,以“行云流水描”著称,李公麟後第一人也。此幅线条流畅,全无凝滞,可见大千先生泽古功深耳。

81 仕 女 立轴 1934年作

  题识:卿卿不惜锁窗春,去作长楸走马身,闲倚绣帘吹柳絮,日高深院断无人,甲戌十月十五日灯下,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大千

 82 梅妃嗅香 水墨纸本 1934年作

  款识:梅花香满石榴裙,底用频频艾纳熏。仙馆已于尘世隔,此心犹不负东君。仿六如居士写梅妃。甲戌夏日,张爰。钤印:张爰私印、大千、大千毫发

 83 仿唐寅仕女图 立轴 1936年作

84 仿唐寅仕女 水墨纸本 1940年作

85 仕女 水墨纸本 1938年作

 86 仿唐寅仕女图 立轴 1934年作

  款识:蛰庐老兄知予最早,得予画亦最多,独无予写意仕女。新秋晴朗访予山中,因以唐六如、吴小仙两家笔法为此,以博赏者一笑。甲戌七月初四日,大千弟张爰。 钤印:张爰(白)、大千(朱)、大风堂(朱)

  与敦煌之行后的仕女画不同,张大千三十年代的仕女题材作品,不论是设色、开脸、工写等方面,都有鲜明的特点。此幅半工半写,画一古装少女长身玉立,左手捧心,右手扶襟,发如乌云,眉眼间又似有千愁万绪,颇有袅娜不胜衣之致。全画以水墨写就,空无背景,仕女多任勾勒,略施晕染,而鬓鬟的描画更见唐伯虎逸致。画中仕女与真人一般大小,这在张大千仕女题材一类作品中,似极稀见。题款表明此幅作于当年七月四日,时当中国传统的七夕情人节前夕,可知大千此幅画中人当是有所寄意的。

 87 荷花仕女 绢本 甲戌(1934年)作

88 执扇仕女 立轴 1934年作

89 仕女 立轴 1934年作

 90 柳荫仕女 立轴 设色纸本 1934年

  题识:拟大涤画法。甲戌初夏,蜀人大千张,写于大风堂下。钤印:大千、大千居士、大千大利、大风堂

  在传统仕女画中,晋人得高古超迈,唐人得雍容华贵,宋人得典雅清隽,明清人则大都寒酸小气;至民国以后,狐媚俗气则成为一种通病。而张大千的仕女画一扫萎靡的时弊且别开生面。《柳荫仕女》即是其仕女画的代表作。

  此图描绘春日垂柳轻摇,一女子慵懒斜坐于青石上,小脸侧转,眼神倾注右前方,衬以斑斑柳叶,别有一种醉人的风情。人物面相圆润,体态丰盈,色彩浓丽妍雅,线描严谨。衣纹细劲圆润,多重渲染,并留有水线以加强衣纹的凹凸效果。而衬景中的柳条、浓施石绿,以衬托人物雅洁的衣冠,从而形成古艳精丽的格调。其柳条画法吸收篆书的笔法;柳叶下笔劲利。整体造型饱满,用笔利落,灵秀,画风清新活泼、雅丽爽利,设色明净秀润,神韵俱足,工意兼备。

 91 仕 女 镜心 设色纸本 1934年作

  款识:罗浮旧梦最销魂,劫后梅花尚有村。重与麻姑话沧海,一桮春露向谁温。为玉霜簃主作,甲戌十一月,蜀人张大千。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四十年代以前,张大千的仕女画深受明代唐寅、陈洪绶和清代华新罗、费晓楼的影响。此幅程砚秋上款的《仕女图》正是典型的张大千早期仕女画,仕女采用传统的三白开睑,细目小口,体态娉婷婀娜,楚楚动人。发髻、服饰勾勒渲染细致,颇具质感,衣纹行笔自由流畅,尽得唐寅意笔仕女画的精髓。仕女面貌清新秀丽,弱质芊芊,与从敦煌归来后丰腴饱满,雍容华贵的仕女形象相比,另有一番味道。“玉霜簃主”为四大名旦之一,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程砚秋先生。

 92 梅花仕女 立轴 1934年作

  款识:罗浮旧梦最销魂,劫后梅花尚有村,重与麻姑话沧海,一杯春露向谁温。去年十月与三侄心铭入罗浮,数过梅花村,问麻姑卖酒田不得。漫赋绝句。甲戌七月写于故都。大千居士张爰。钤印:张爰(朱)、张大千(白)、爰居士(朱)

 93 竹园仕女 设色纸本 李秋君、张大千 1934年作

  款识:甲戌七月夏日,大千张爰画仕女,李秋君补景于纲师园中。钤印:张爰(白)、大千(朱)、李氏秋君(朱)

  李秋君是张大千的红颜知己。1948年,李秋君、张大千同届五秩,陈巨来刻治“百岁千秋”印方,集两人之名,供合作书画时盖用,传为艺坛佳话。李秋君出身于浙江镇海小港港口李家,是大家闺秀、名门淑女。李秋君初学工笔山水、古装人物仕女,喜作青绿,又爱摹古。四十岁后,专攻山水,宗法董北苑、董其昌,作青绿,端丽可观。《竹内仕女》由张大千画古装仕女,仿唐人格局,李秋君补竹子,同作于苏州网师园,张善孖的园林中。此画境界高雅出尘,清丽美奂,堪称双绝。

 94 艳秋娇态 设色纸本 1934年作

  款识:欢如菖蒲花,但开不得见。侬欲化春水,要看郎心变。欢如芙蓉花,生长湖心里。移湖安侬屋,牵郎伴侬宿。欢行流水心,妾守幽闺性。蛾眉颦不展,蕉心比侬命。欢如云里鹤,可望不可即。安得作秋燕,西风吹侬去。问谁思不歌,问谁凄不泣。潜潜两行泪,临风湿湘竹。欢如洗红裳,洗红红日浅。侬心如洗素,洗素素不澹。甲戌秋暮,与彭恭父、萧静亭诸公观新艳秋剧归来戏图。大千居士。钤印:三千大千、西川张八、摩登戒体

  大千笔下的美女,既有古代仕女的优雅,又富含时代风采,姿态风韵,个性鲜明。此幅仕女人物画是大千在看完“新艳秋剧”后归来所作。画中仕女容貌端庄,具有传统之美,坐于蕉林一石下,双手伸向背后,撑于所坐之石。以细笔勾描出人物衣褶,复以淡墨染袖口衣领处,人物头结以花青色敷染,淡雅飘逸,画中女子所坐之石以淡墨勾写出大体轮廓,复又以重墨干笔皴出其结构质地,少外露笔触痕迹,以突出山石整体感为要。蕉林以写意之法,笔墨趣味浓重,既有形似,又浸透出文人气息。地面复以淡花青渲染,远处又以水纹勾画交待出流动之溪流。总体而言,画作趋于恬淡雅致,表现大千对古代文人仕女画技法的研究臻于纯熟。

 95 执扇仕女 镜心 水墨纸本 1934年作

  款识:此十八年前所作,季芬仁兄得之,嘱为题记,壬辰(1952)七月张大千。钤印:张爰(白文)、大千(朱文)

  《墨笔执扇仕女图》的下部画一仕女,侧坐于坡石之上,左手下垂,右手执扇。头部亦作侧视状,约为八分画。仕女眉清目秀,面貌姣好。通鼻梁,樱桃口,满头乌丝,后垂发髻。体态端庄,窈窕雅逸。仕女身后为清竹两竿,劲拔清幽。

 96 竹边少女 立轴 纸本设色 1934年作

  款识:孤庐仁兄知予最早,得予画亦最多,独无予写意仕女。新春晴朗,仿予山中,固以六如、小仙两家笔法为此,以博赏音一笑。甲戌七月,大千居士爰。钤印:大千好梦(朱文)、张爰之印信(白文)、大千(朱文)

  一位现代仕女,身穿旗袍,花样年华,双手后压,倚靠于一块石头之上,似陷入若有所思的神态。张大千以传统仕女画的手法,尤其是脸部的表现上,“三白法”染出前额、鼻和下颔,顺着发髻线以细笔处理头发,但不失整体感,以简练的线条勾出眼部的结构,却十分传神。背景事物以淡墨勾出,石头则略微带皴,竹枝虽以写意笔法写出,但比较谨严,与画面整体气氛十分协调。

97 纨扇仕女 设色纸本 1934年作

98 纨扇仕女 水墨纸本 1936年作

  款识:甲戌秋七月既望,大千居士拟六如笔写於万寿山之听鹂馆。留与嘉德二姪女。爰。钤印:张年、大千、大千豪髮、大风堂

  《纨扇仕女》轴属於张大千早期人物画作品,创作於1934年作者36岁时。他的人物画最初从明清名家入手,多作小家碧玉。仕女画最早学自清末画家改琦(1774-1829)、费丹旭和顾洛(1763-1837),明代陈洪绶、唐寅,後很快又转向华新罗的飘逸写意仕女,并赢得了“张美人”的称号。“六如居士”即是明四家之一,人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唐寅唐伯虎。唐寅晚年归心佛教,认为人生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故自号“六如居士”。与唐寅的名作《秋风纨扇图》对照,可以看出《纨扇仕女》与大千另肆幅早期人物画《素兰艳影图》(1925年)与《芭蕉仕女图》(1934年秋)《抱琴仕女图》(1934年7月)《玉缸春酒暖》(1938年)一样,明显受到唐氏风格的影响,创作年代越往后大千在线条的运用和墨色的渲染上较前者更有进步。

  《纨扇仕女》描绘了一位衣带飘飘的纨扇美人。该作品人物造型正确,体态娉婷婀娜,衣纹行笔迅急婉转,兰叶折芦兼而有之,笔致清劲秀逸。仕女绿髻的勾染率意虚和,颇有质感。面相也开始摆脱细目小口的概念化程序,呈现出肖像画的意味。作品笔调轻快,疏放灵秀,清新淡雅,明显取资於唐寅的意笔仕女画法,同时又不无华新罗的笔墨意谬。画中仕女手托香腮,相端庄娴雅,与大千的往日仕女画相比少了点娇弱,多了份雍容。人物衣带,裙摆的用笔极为爽利,是典型的大千用笔特点。张大千就是这样广泛汲取传统的精华,唐寅画风对他的影响,可以说一直持续到三十年代末。

 99 赠吴湖帆仕女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34年作

  款识:顾影复自怜,自怜还顾影。可人期不来,月落秋阶冷。甲戌夏,大千爰。钤印:大千、张爰印

  题跋:心中可似人如玉,几番拨尽相思曲。何意锁眉峰,无言尤态浓。花边魂断处,往事如云雨。纨扇寄晴天,月明谁向圆。《菩萨蛮》。吴湖帆。钤印:倩庵痴语、楼前芳草年年绿

  此图作于1934年夏,画中执扇女子婉约可人,俊秀典雅,颇有江南大家女子之貌。据吴门后裔称,此作很可能是张大千为湖帆先生夫人潘静淑所绘。后潘夫人早逝,湖翁每每打开此卷,思念之情油然而起,遂题其词作《菩萨蛮》于此画之上,以表怀感。

 100 仿唐寅笔意仕女 镜心 设色纸本

  款识:浩公先生方家博笑。大千戏仿明人画法。 钤印:大千大利、蜀郡张爰

  边跋:大千先生青年时期佳作。自题戏仿明人,其风神在海派与唐伯虎之间,面容秀美线描生动,识者珍之。丙戊春萧平题。

  本幅仿明代唐寅笔意仕女图,颇具特色,展现了大千先生早年人物画风貌。大千先生早年师习仕女画,画风仅停留于临摹八大、石涛、新罗山人作品,也受到明代颇具知名度人物四大家:杜堇、周臣、唐寅、仇英等画家的影响。画中女子面态艳丽,比例正确,衣折曼美,风格清丽雅逸,线条轻盈飘逸,设色清淡浅绛,完全承袭了明清画家一路。与敦煌归来所绘仕女画着意于浓艳华丽设色,长润飘逸线条相比,有一种质朴含蓄之美。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