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501 (海上画派 张大千人物 8)
张大千的画风,在早、中年时期主要以临古仿古居多,花费了一生大部的时间和心力,从清朝一直上溯到隋唐,逐一研究他们的作品,从临摹到仿作,进而到伪作。
张大千的画风,先后曾经数度改变,晚年时历经探索,在57岁时自创泼彩画法,是在继承唐代王洽的泼墨画法的基础上,揉入西欧绘画的色光关系,而发展出来的一种山水画笔墨技法。可贵之处,是技法的变化始终能保持中国画的传统特色,创造出一种半抽象墨彩交辉的意境。
101 采莲图 镜片 设色纸本 1946年作
款识:旭沧道兄教正,丙戌嘉平月,大千弟张爰。 钤印:张爰之印(白文)、大千(朱文)、大风堂(朱文)
这幅作于1946年的《采莲图》描写的是“越女采莲秋水畔”(欧阳修)古代绘画母题,在她们桂花出绽般的容貌背后,又隐藏着内心的忧愁,看到水中如花的倒影,感叹露窗人似花的短暂。传统文人总是喜欢描写女人的失意来表达作者自身的不得志不得意的情感。但在大千笔下,一扫落寞失意的的情绪,船上的佳人婀娜之态,连荷叶无不神采飞扬。似乎扑面而来的是徐徐清风,飘渺的曲声,真是眼耳鼻舌声身意,色声香味触发,一幅画真的可以调动起全身的能量而置身于其中。
102 玉女戏莲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款识:玉女戏莲图。戊子十月,欧湘馆中作此,子剑仁兄法家正之。张大千爰。钤印:大千居士(朱文)、法匠(朱文)、张爰大千父、(白文)、春愁怎画(朱文)
《玉女戏莲图》,尺幅巨大、笔墨精良,构图奇特,是张氏传世精品。以采莲为题材的文学作品,最早出现于唐代诗歌之中,被绘画艺术采用,始于明代而盛于清代,众多的画家对同一题材的创作,风格各异,笔墨多彩,其中明代的仇英、唐伯虎、张灵等的作品尤为着称于世。张大千《玉女戏莲图》在古人创作的基础上,别出心裁构思了富家闺秀嬉戏荷塘、闲逸轻快的生活情景。
《玉女戏莲图》采用平视的观点作莲池一角,池中兀立湖石假山,破出画面,占据了大部分画面。有限的空间里,红荷碧叶,少女小舟,穿梭嬉戏。剔透的湖石山洞画出半个荷叶遮面的少女脸颊,用一只凤眼窥视着自己的同伴,透露出俏皮、天真、聪慧、青春的气息。其下的假山洞中,还可见到小舟的一侧,一双纤纤玉手正在采摘荷叶,其身体的其它部位则全被假山遮掩了,这种时隐时现,“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表现手法,生动活脱地刻画了莲乡少女纯真清脱的个性特点。全图兼工带写,笔法丰富。湖石以写意为之,或干笔皴擦,或以淡墨渲染,更多的则皴以小斧劈,以突出湖石坚硬的质地和阴阳向背的立体形象,人物衣纹工细而不纤弱,流畅而不浮滑,人物面部以淡细线勾勒,胭脂点染,少女鬓发则取唐代束发样式。池中荷花,用没骨法,是清妍秀丽的一路,荷叶有的长枝蔽日,有的短柄临水,着色浑融而摇曳多姿。荷花花头用淡色空勾,莹洁如玉,花瓣尖端更用朱砂点醒,来加强它的精神和气格的清新,自有一种娇媚。明净的湖面,清逸的荷花,秀美淡妆的少女与黝黑深沉的湖石形成了色阶的强烈对比,表现了同一环境下不同物性的不同特质,体现了大千不同常人的天资和他重视写生观察自然,从生活经验中引发作画灵感。
103 倾国倾城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104 倾国倾城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105 孟母移居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款识:孟母移居图。戊子八月岁望,蜀郡张大千爰,青城山中写。钤印:张爰私印、大千、长共天难老
此图以“孟母三迁”的故事入画,是大千常画的历史人物题材。大千之人物画初期以陈老莲,唐寅一路入门,三十岁后上溯宋元远古,直至敦煌面壁归来,画法更臻高度成熟,远溯魏晋,盛唐,五代画风,力追高古,远非明清以降之辈能及。画中构图大胆,三树三人直立画中,两夹叶树取宋人法精钩细染,石青石绿二色左右逢源,异常夺目。一枯木破立其中,出奇掣胜。人物写老妇与孟母私语,当为指点迷津;小孟子天真聪颖,极具好学仪态;孟母爱子心切,望子成龙。大千在图中用其精到的笔法巧妙地表达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别开生面。大千的仕女题材画多汲收唐代张萱,周昉之技法,图中孟母之仪态端庄,眉目开面栩栩如生,以常用的淡墨法钩勒五宫,再用淡朱砂烘染。眼眶则以淡赭衬出明暗,额头,鼻梁,下颚以白粉晕染,古称“三白法”。精彩处尤在鬓发,细笔浓墨丝毛,再以淡松烟墨层层渲染,色泽柔润,清秀若然。衣披裙带花纹用色,直取敦煌唐人古法,脱俗典雅。
106 湘夫人 设色纸本 1949年作
题识:荷盖回翔下九嶷,蕙兰娇服被云衣。椒浆桂酒琼芳榼,窈窕来兮风满旗。己丑之六月,蜀郡张爰。 钤印:张爰印、三千大千
诗塘:暮雨飘兰佩,灵风肃荔裳。心源追李赵,清兴满潇湘。大千此幅源出龙眠鸥波而参以唐五代画法,故娟穆冲逸,绝去尘氛。大千别有九歌图大卷杰作,足以雄视艺林,此仅其鳞爪,已征龙相矣。遐翁叶恭绰识。钤印:叶恭绰
李公麟、赵孟俯,二人皆为人物画历史上的高峰,都是学习古人的高手,无论是气质上,还是技法上都崇尚晋唐,这与张大千的艺术追求是相似的,叶恭绰的评语,并非溢美之词,而是在字里行间道出了张大千的艺术特色。
张大千的人物画的成熟经历了一个过程,早年的细腻娟秀,到敦煌临摹之后的丰腴健硕,浓郁华美,再到晚年的融会贯通,成就了他在人物画上坚实的地位。这幅画是其敦煌归来所绘之杰作,而张大千去敦煌临摹佛教绘画,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叶恭绰的影响,叶恭绰对于在美术史上被称赞颇多的仇英、陈洪绶都有独到的看法,他认为,仇英软媚,陈洪绶诡异,而之后的清代更是无人可提,要达到人物画的最高成就,还是要在晋唐人物画中寻找养分,尤其是它们所传达出来的精神气质,才能重振人物画之颓势。
作品采撷屈原《楚词.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即湘水女神的故事为题材的。图中湘君头部微微侧倾向下,眉目恬淡平和,所持莲花高昂独立,似乎象征着湘君的高洁品格,湘夫人尾随其后,画的略小于前者,可以看出二者身份的差异;技法上,张大千采用游丝描,力求高古,不事提按,无论面部、衣服还是流水,都画的工整严谨,但并不因此丧失掉整体的气脉贯通,显示了张大千在白描上扎实的基本功;人物形态上,画家摒弃了晚晴仕女图中的妇女弱不禁风、略显病态的样貌,而采用气宇高扬的晋唐人物形象,这得益于他赴敦煌的潜心临摹。经过去敦煌的考察临摹,已经建立起了个人的画风,这幅画正是这个时期的力作。
107 张大千人物画欣赏
108 孽海花 绢本设色 1956年作
此画乃大千先生在巴西时,为张心海1956年在美国纽约出版的英译《孽海花》,所精心绘製的封面。由于大千此画纯粹出自于想像,细观画中美女眉眼面容,反倒很像大千夫人徐雯波女士。
画面的美女,面容清瘦憔悴,双眉微蹙,表情惊恐,眼神哀怨,描绘出曾朴原著《孽海花》中的女主角赛金花。她穿著传统斜襟宽袖素色丝质女裳,衣襟及袖口有两道宽窄不一的蓝底花案镶边,乌髮往后梳拢光洁再配饰髮簪,髮型服饰大致具备了时代性。背景是大火焚烧中的宫阙,象徵八国联军的入侵。以浓烟为底,大千用硃砂画出鲜红的火焰,又以泥金勾边,使火光更加雄旺耀动。火焰的图案形式,出自于敦煌金刚身后密佈的焰火,大千活用得更加疏密有致,饶富动感。大千运用象徵手法,将人物置于右下角,只取上半身,与传统人物画颇不相类。美女的明艳色彩,在灰烟的背景之前更为夺目突出,线条稳健优美,勾勒出人物楚楚凄美,是糅合古典与现代美感的极佳范例。
109 荷花屏风美女 1966年作
《荷花屏风美女》是1966年在巴西画的,女主角是大千一个朋友的明星太太,名字叫上官清华。在巴西的时候,大千的作品以泼彩的自动画法居多,这大概是大千最后画的一幅细笔美人图,之后大千几乎没有办法再以这麽细緻的笔法刻画美人。工笔画家在晚年都比较辛苦,因为那时眼睛视力比较不好,手腕灵活度也退化。大千以屏风为背景,就像日本浮世绘的画法;从这幅画可以看出大千晚期的画法比以前更开放、大胆。
110 荷屏仕女 1953年作
111 临唐棣人马图 卷 1923年作
112 临赵孟頫笔意 镜片 设色纸本
款识:大德七年二月十六日自山阴道中写。赵孟頫。
题跋:赵承旨真迹,图卷为先师公所藏,今归大风堂,并临此。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大千
张大千仿古上自魏晋南北朝下至明清,各朝各代无所不能。此幅《临赵孟頫笔意》完整地展示了张大千观古、藏古、临古的习画之路。此“赵承旨真迹图卷为先师公所藏”,先师公即李瑞清,李瑞清出生于官宦收藏世家,长于书画、善诗文、嗜收藏,张大千受其影响开始搜集庋藏历代名迹。最终此《临赵孟頫笔意》原本“归大风堂”所有,大千随即临之。图中一人一马立于山石前,奚官手执缰绳,欲栓马于路边树干,而马执拗不前身体后缩,马蹄企图向后发力。马儿虽未奔跑,骨骼的转折、肌肉的扭曲却彰显出一股强烈的动势。马的轮廓线条纤细流畅,笔笔精气弥漫,无一丝败象,鬃毛飘逸流动,似温润有光。人物神情严肃稳重,衣纹晕染恰到好处。眉目间气度雍容,恍如元人之勇猛,又似唐人之轩昂。落款紧随赵孟頫结体严整之风,笔法圆熟。
113 韩干双骏图 设色纸本 丁卯(1927年)作
款识:韩干双骏图。丁卯春月,大风堂临,蜀郡张爰大千父。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
114 乌骝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30年作
款识:庚午五月,善孖画马,大千居士写景。 钤印:张泽、善孖、张爰印、大千居士、大风堂
诗堂:乌骝图。君福先生法家清赏。大千、善孖画。王福厂题。钤印:王禔、福厂六十後书、糜研斋
115 秋山白马 镜心 张大千 张善孖 1935年作
款识:乙亥冬十月十七日,恭介涵青老长兄■辰。弟张泽、张爰写祝。钤印:大千、泽、曾驾监车过天行
116 放马图 立轴 纸本设色 1935年作
款识:乙亥冬十月既望,拟宋人法马之,蜀人大千居士张爰,大风堂下。钤印:张爰(朱文)
117 人马图 设色纸本 1936年作
118 松溪双骏 设色纸本 1937年作
款识:松雪翁画马,盖师龙眠,邓善之称其为韩干后身,盖尊之至也。半丁先生教正。丁丑夏日,蜀人张大千初学画马并记。钤印:张爰(朱文)、大千大利(白文)
题跋:溪云迷翠色,朝雨浥征尘。双雄会松际,犹忆沙场情。半丁先生教正,丁丑夏月,心畬画景并题。钤印:旧王孙(朱文)、溥儒之印(白文)、心畬书画(朱文)
119 仿陈居中二马图 设色纸本 戊寅(1938年)作
款识:陈居中二马图。董文敏题字,三年前见于粤东,此拟其意。戊寅五月,蜀郡张爰。钤印:张爰字大千书画印、大风堂
《拟陈居中二马图》作于1938年,是大千绘画艺术由早期过渡到中期的代表作之一。图绘骏马两匹,白马昂首,粉马低头,均有缰无鞍,体壮丰满,神态悠然,正如大千在画马时,经常钤盖的印章“重其神骏”。二马足下绿草如茵,生机盎然。如果为该图写赞语,最为合适的还是他在画马时的题跋,曰:“五花凤颈,青澥龙孙。金羁玉勒,雪踏云屯。平原草绿,扫断蹄痕。养之自天,孙阳宁论。神骏始重,道在乾坤”。二马用笔圆润匀称,流畅遒劲,有唐宋遗韵。敷色明快均匀,典雅清致。近景为流水,水草丛生。坡岸枯树,枝干叉枒,用笔有宋人风范。树后数竹,略带石涛笔意。远景渚汀,淡化处理,虚无飘渺,以显空间之大。
张大千在师古时重其意韵,轻其形似。陈居中为南宋著名画家,有关文字记载和传世作品均甚少。张大千早期在画马方面的标准很高,目前只发现临摹过唐代韩干、宋代李公麟、刘永年、陈居中、元代赵孟俯等。可知,元代赵孟俯是下限。张大千在画马方面之所以造诣很深,出手很高,这和他的“眼高”有着直接关系。张大千曾在《跋六马图卷》中写道:“此唐人笔也,敦煌诸壁画可证。世传唐画喧赫者,无如韩干《照夜白》及《双骥图》,一为李后主题,一为道君题,皆不及此卷意之雄且杰。乃清高宗既知千里款印俱伪,而犹以为千里,何耶?”正因为张大千早期画马水平很高,为他中期画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20 人马图 镜片 设色纸本 1938年作
121 饮马图 设色纸本 1938年作
123 仿元人饮马图 立轴 1938年作
题识:三辅录:“安陵郝廉饮马投钱。”谐严会意所云:“郝者喝也,喝其廉也。”戊寅六月,蜀人张爰。钤印:张爰(朱文)、大千大利(白文)、大千父(朱文)
124 饮马图 立轴 纸本 1938年作
题识:三辅录:“安陵郝廉饮马投钱。”谐严会意所云:“郝者喝也,喝其廉也。”戊寅,仿赵承旨笔。蜀人张爰。钤印:张爰私印、蜀客
题跋:投金传饮马,轶事缅前贤,细行犹如此,安能饮盗泉。心畬题。
125 饮马图 立轴 纸本 1950年作
126 胡人献马图 纸本镜框 1938年作
127 献马图 设色纸本 1938年作
128 圉马图 立轴 设色纸本
题识:溪水清涟树老苍,行穿溪树踏春阳。山深树密无人处,只有幽花渡水香。蜀人张爰。钤印:张爰私印、大千居士、大风堂、大千豪发
129 人物马 镜心 设色绢本 1938年作
款识:△溪水清涟树老苍,行穿溪树踏春阳。溪深树密无人处,只有幽花渡水香。戊寅夏年,蜀人张爰。钤印:张爰印(白文)、大千居士(朱文) △丹徒胡若思。钤印:若思(朱文)、胡俨之印(朱文)
130 黑骏图 设色纸本
款识:马头耀旭日,鞭影乱霞彩。天际云锦衣,绚然绝壁挂。银河忽如瓠子决,泻向人间添春热,跳珠委珮未足拟,碾破月轮成琼屑。老夫足迹半天下,北游溟渤西西夏,南北东西无此奇,目悸心惊敢模写。四山雷动蛟龙吼,万里西行一引手,神梦泣海翻澜,十六巨鳌载山走。自瓦寺沟至康定六十余里,行山谷中,溪流湍急,银涛掀腾不数海门潮也。益廷先生法家正之,大千弟张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题跋:益廷先生雅属。卅六年秋,悲鸿。钤印:东海王孙
131 御马图 设色纸本
132 黑骏图 设色纸本 (2070万元,2015年北京九歌春拍)
款识:银河忽如瓠子决,泻向人间添春热,跳珠委珮未足拟,碾破月轮成琼屑。老夫足迹半天下,北游溟渤西西夏,南北东西无此奇,目悸心惊敢模写。四山雷动蛟龙吼,万里西行一引手,神梦泣海翻澜,十六巨鳌载山走。自瓦寺沟至康定六十余里,行山谷中,溪流湍急,银涛掀腾不数海门潮也。之初先生法家正之,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题跋:从古人穷则返本,艰难今日到真源。盘根错节亭亭树,不昧风雷雨露恩。之初先生属题,三十五年初秋,悲鸿。钤印:徐、东海王孙
133 狮子骢 镜心 设色纸本
题识:拟韩干狮子骢于税牛厂。大千张爰。钤印:张爰、大千
狮子骢是一种西域宝马。《朝野佥载》中载:“隋文帝时,大宛献千里马,其鬃曳地,号曰狮子骢。惟郎将裴仁基能驭之,朝发西京,暮至东洛。隋后不知所在。”唐代时,皇帝多喜好良驹,西域岁有献马者,包括狮子骢。韩干是玄宗时期的宫廷画家,当时御厩中饲马四十万头,据《名画记》记载,韩干“悉图其骏,则有玉花骢、照夜白等”,狮子骢应该也在其写生范围之内。韩干画过狮子骢,且为人所临摹,只是真迹可能已不存。
张大千此图为拟仿之作,即以韩干笔意为之。一匹马在草地上正欲渡河,马臀翘起,马首低垂,选择渡河的地方,却踯躅徘徊未能成行。而马的形象,此马如果是厩马,则无马鞍;如果是野马,却状如良马,气度高贵,从容不迫,神态悠闲。可见大千画马不仅得其形,亦得其意,并非简单的临仿。
韩干画马十分重视写生,所画之马线条遒劲,而且极富有弹性,用笔简练,渲染不多,但能突出所画对象的体积感,质感颇强,常喜画肉不画骨,但骨肉均匀,能显风骨。此幅颇得韩干笔意。马的轮廓线以细谨的线条写出,其骨骼肌肉以赭石略加烘染,再以细笔写出五官及鬃尾,结构准确,状貌生动,似乎可以感受到光亮的皮毛,柔软的鬃尾和健壮的肌肉,画家将马之雄壮骠悍的威武英姿表现得淋漓尽致,而马之脊椎呈现的“S”形弯曲,又使其体态增添优美。
环境以大片石绿与少量赭石写成,空间设置有明显的透视效果,色彩对比强烈。尤其是水岸岩石后探出的一丛植物,纯以朱砂写成,颇有风致,似乎吸引了狮子骢的目光。鲜艳、厚重的设色可以看出敦煌壁画的影响。水纹以流畅的长线条为之,行笔十分飘逸,颇具古意。此图虽是唐人格局,但造型、布局、设色方面均有大千自运之处,应为大千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居住在成都西郭税牛庵时的作品,此阶段正是大千临古、创新的高峰期。
134 仿敦煌石室唐人画壁 设色纸本 1941年作
题识:仿敦煌石室唐人画壁。石室供养人像后,多画车马仆御之属,足以见当时风俗。辛巳六月既望,蜀郡张大千爰。 钤印:张爰、大千居士
是幅《仿敦煌石室唐人画壁》作于1941年夏,时张大千刚经安西榆林窟至敦煌不久,但线条的表现已得敦煌壁画之精炼生动,遒劲爽利。画面仿唐代佛像供养人之仆从御马,用极细游丝描,先以淡墨起稿布局,勾勒大致轮廓,再用赭石重新勾摹定位,最后略敷淡彩,复笔处增添量感,线条虽细却不显单薄。人物戴幞头,着圆领窄袖袍衫,腰束衣带,面相丰润,为典型唐人面貌。
135 青骢 立轴 设色绢本 1943年作
款识:青骢连钱,紫丝三华。银蹄龙脊,白踏烟斜。咨嗟款段,安步桑麻。胡不万里,骁腾天涯。癸未上元,漠高山经舍,蜀郡张爰大千笔。
136 马 镜心
137 仿元人画马
138 张大千人物画欣赏
139 番马图 立轴 设色绫本 1943年作
140 番马图 立轴 设色绫本 1943年作
141 番马图 设色纸本 癸未(1943年)作
题识:番马图。癸未春日,蕃人来漠高窟,漫以唐法图之。蜀郡张大千爰。 钤印:张爰私印、大千
诗堂:髯也堂主笔一枝,窥唐能复得新姿。莫高窟里寻常见,胡马空传出月支。别大千居士卅馀年矣,今日观其佳作,恍如西窗剪烛,欣然挥毫时也。把臂何日,临风怅怅。庚申(1980年)之秋,题于京华客寓灯下。盐官徐邦达并识。时年七十。钤印:徐邦达印、李庵
1943年春,大千仍在莫高窟潜心临摹壁画。此幅用唐人笔法写来莫高窟造访的番人,得宋李公麟、元赵孟頫画马之精髓,以墨立骨,工细着色,番人设色浓艳鲜明。“窥唐能复得新姿”,大千已在临摹中将壁画技法融会贯通,自觉地运用在日常的写生中。
142 蕃马图仿唐胡环笔 镜心 纸本设色
题识:蕃马图,仿唐胡环笔。蜀人张爰大千父,作于大风堂下。钤印:张爰之印(白文)、大千居士(朱文)
143 蕃马图仿唐胡环笔
144 人马图 立轴 纸本 1944年作
题识:青骢连钱,紫丝三花。银蹄龙脊,白踏烟斜。咨嗟叹段,安步桑麻。胡不万里,骁腾天涯。甲申上九,蜀郡张大千笔。钤印:张爰私印、大千、是何意态
145 马上封侯 设色绢本
146 仿宋人沈子蕃缫丝 癸巳(1953年)作
147 马上封侯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款识:仿赵文敏画法。伯溪仁兄方家正之,甲申十一月,大千居士张爰。钤印:张爰之印(白文)、大千(朱文)
大千先生天生丹青圣手,观其人、马、猿、山、树、云,无不精妙绝伦,这叫功力。雅俗共赏,富贵天成,自出机杼,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就是张大千。此作原由大千先生好友李秋君收藏,传承有序,为难得精品。
148 三马图 横幅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149 三马图 横幅 设色绢本 1945年作
题识:三马图。擬唐人笔于昭觉寺。乙酉九月,蜀郡张大千爰。 钤印:大千豪发(朱)
150 戏马图 裱片 纸本 1945年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