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润祥鉴赏 >

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502 (海上画派 张大千 人物9)

2016-09-30 11:30:55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张大千30岁以前的画风可谓“清新俊逸”,50岁进于“瑰丽雄奇”,60岁以后达“苍深渊穆”之境,80岁后气质淳化,笔简墨淡,其独创泼墨山水,奇伟瑰丽,与天地融合。增强了意境的感染力和画幅的整体效果。

张大千的艺术生涯和绘画风格,经历“师古”、“师自然”、“师心”的三阶段:40岁前"以古人为师",40岁至60岁之间以自然为师,60岁后以心为师。早年遍临古代大师名迹,从石涛、八大到徐渭、郭淳以至宋元诸家乃至敦煌壁画。60岁后在传统笔墨基础上,受西方现代绘画抽象表现主义的启发,独创泼彩画法,那种墨彩辉映的效果使他的绘画艺术在深厚的古典艺术底蕴中独具气息。

 151 人马图 镜心

  钤印:大风堂

  题跋:大千早年之作功力颇深,其后所作已不见如此面目,惜哉。丁丑芒种,九二老翁,钱君匋。钤印:午斋

 152 拟唐人笔意 手卷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题识:拟唐人笔于昭觉寺。乙酉九月,蜀郡张大千爰。玉阙金城未是遥,笙歌鸾鹤撤青霄。不知巾子长多少,五色辉光化绛桥。丙戌夏午,沱水邨写似霭邨仁兄方家清赏,大千居士张爰又题。钤印:张爰(白)、大千好梦(朱)、张爰之印信(白)、大千(朱)

153 仿唐人笔 立轴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款识:青骢连钱,紫丝三华。银蹄龙脊,白踏烟斜。咨嗟款段,安步桑麻。胡不万里,骁腾天涯。乙酉嘉平月,仿唐人笔并赞。蜀郡张大千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大风堂、独具只眼

  题跋:平原细草碧于天,龙种鸟雅掏不前,风里长嘶蹄蹴踏,玉门应忆破围年。丙戌春二月,味实仁兄属,溥儒题。钤印:旧王孙、溥儒

 154 仿唐人控马图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這幅《仿唐人控馬圖》,從風格來看,好像唐人壁畫一般,是大千在敦煌面壁鑽研之後,才產生的濃麗與清雅並俱的風格。畫中描寫一片踞高下望的綠色高原上,一位白衣紅領、唐人冠服的控馬師,向後拉控一匹全身烏黑但有白蹄的雄武駿馬。馬身的烏黑,是用一種不發光的檳榔墨多次暈染而成,有一種濃厚的感覺。馬的前蹄騰空,馬尾激烈地搖動著,人與馬的互動姿態相呼應,極為生動傳神。此幅精妙絕倫,堪稱大千畫馬的代表作。大千1960年左右为《画谱》动物一节作插图时,将此马的姿态画入谱中。

 155 仿韩滉牛图 镜框 设色纸本 1946年作

  题识:旭沧道兄生年属牛,爰仿韩晋公笔法写此博笑,即乞教正。丙戌嘉平月,大千弟,张爰。钤印:张爰印、大千

  张大千在敦煌莫高窟的临摹取经之旅,为其画法技艺的完善及色彩的调配使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在此期间临摹的作品色彩绚丽,形式工整,笔法细腻。对比张大千敦煌临摹的第249窟的壁画一牛,这件《仿韩滉牛图》颇受其影响,极为相似。

  张大千致力于摹古,从古人的绘画中没取养分和灵感。从此作的题识中可看出张大千对现岁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唐代画家韩渑所绘《五牛图》之推崇,故笔下之线条平滑流畅,却又不失牛本身的体量感。

 156 勒马图 立轴 1946年作

157 勒马图 立轴 1946年作

  题识:勒马图。丙戌二月,昆明湖上写。张大千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大风堂

 158 驭马图 镜心 1946年作

159 驯马图 立轴 纸本 1945年作

  题识:青骢连钱,紫丝三花。银蹄龙脊,白踏烟斜。咨嗟叹段,安步桑麻。胡不万里,骁腾天涯。丙戌二月,昆明湖上写。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大风堂

 160 柳荫立马图 镜心 纸本 1946年作

  题识:光远六先生年在午。祖元五弟嘱。写此赠之即请法教。丙戌十月,大千张爰。钤印:张爰私印、大千居士、长共而难老

 161 唐马图 设色纸本 1946年作

  题识:红阳飞燕,穆满龙媒。冬隆八辔,日月环回。老安伏枥,壮志蒿莱。君逢乌丝,孙阳俱来。丙戌十一月,拟唐人画马并赞。蜀郡张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老弃敦煌

  《唐马图》作于1946年。画面描绘平远的景色中,一匹黄骠马,悠闲地低着头。作品在构图上,取意淡远,近景左侧两树生于平坡之上,颇显错落有致;稍远一片静静的河水,以留白法出之;继之则是一匹黄骠马,悠然在漠漠的平野;远方是开阔的长河蜿蜒开去,一丛杂树挺立在慢慢消失于远方的荒野中。整幅画面的主色调为冷静的青绿色,只有树稦略施赭石色,而黄骠马则醒目地居于焦点,画面右侧细枝上几点火红的树叶,暗示秋风已起。

  此作画风虽为“拟唐人画马”,但无论气息,还是山水,都融入了五代董巨与宋元风范,浑穆典雅。这年的夏天和秋天,张大千至少两仿宋人刘永年的《乌骝图》,应该是形成这种风格的关键。此幅《唐马图》,继踵前一年的《仿唐人控马图》,画风不仅为明清所无,也是宋元所未见,精力膉漫,堂皇中见素雅,是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后形成艳丽与清雅风格并具的典型风格。

  大千从其兄善孖习画,兼耳濡目染,同样精于画马。大千的画马作品,主要见于其二兄1940年过世之后,且大都集中于四十与五十年代。1954年,张大千曾在一幅《人马图》上题识论画马:“画马当以唐人为最,盖于物理、物情、物态三者有得,是以为妙,宋人惟李伯时一人而已,元明以来,殆无作者,无论有清,赵吴兴名盛一时,观其题语,往往自负,以予鄙见,尚是纸上讨生活耳。”其意在批评元代画坛宗师赵子昂的画马,失之于对真马的体会不足。由于张大千在甘肃、青海等地多有骑马的体会,又研究过中国古代的《相马经》,并对唐宋画马实在地下过苦功,故而对自己的画马满怀自信。

  除《唐马图》、《仿唐人控马图》、《乌骝图》之外,大千唐马风格的名作还有《杨妃上马图》、《东丹王人马图》等,王壮为曾这样苂美张大千的马:“大千于画,十三科无所不能,无所不精,画马不多,亦无不得其神骏,世无抗手。”

 162 张大千人物画欣赏

163 圉人呈马图 设色纸本

  款识:圉人呈马图。红阳飞燕,穆满龙媒。冬隆八辔,日月环回。老安伏枥,志在蒿莱。若逢乌孙,孙阳俱来。大千居士爰。

钤印:大千、张爰之印、大风堂、峨眉雪巫峡云洞庭月

 164 赵沤波相马图 设色纸本 1947年作

  题识:赵沤波相马图。松雪翁写此衣物、服饰皆似晋人,其效顾恺之写王武子观马故实乎。丁亥春,昆明湖上临,爰。钤印:张爰之印信、大千居士

 165 临韩干圉人调马图 镜心 1947年作

  题识:临韩干圉人调马图真本。丁亥二月既望,欧湘馆主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张大千此幅是以唐代杰出画家韩干的《调马图》为原本,融入其自身的艺术语言,使此幅临本超越了普通的临慕而成为一件具有浓厚张氏趣味的《调马图》。张大千之可以被誉为一代绘画大师,由此可是一斑。

166 仿赵文敏试马图 立轴 1947年作

167 仿赵文敏试马图 立轴 1947年作

  题识:仿赵文敏试马图。丁亥嘉平月,张大千爰。钤印:张爰(朱文)、大千大利(白文)

  此幅《仿赵文敏试马图》为张大千临赵孟頫笔意。张大千绘画中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以石涛、石溪、八大、明四家等诸家入手,又上溯唐宋元二李、巨然、米芾、赵孟頫、元四家等历代大家,摄取其中精华,从这幅作品以看出其深厚的传统功力和艺术修养。从构图来看,画中远景、近景的安排又是倪云林典型的两段式构图,同时还借鉴了郭熙之“三远法”,虽然郭熙“三远法”适用于北方山水的雄伟壮观,然张大千在这里却特别强调“平远”、“深远”所达到的空间效果,给人以深远渺茫之感。此图人与景交相辉映,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也正因为大千对敦煌壁画作出长期钻研,才有兼具清雅与致丽的佳作。

 168 春郊试马图 设色纸本

  题识:唐人春郊试马图。松雪翁临本,此又临松雪者。蜀郡张爰大千父。钤印:张爰长寿、张大千长年大吉又日利、昵燕楼

  “春郊试马”为一传统经典题材,不仅用之于绘画,也用之于音乐。此幅《春郊试马图》为张大千临赵孟頫(松雪)本而成,而赵孟頫此本又临自于唐人《春郊试马图》本。作品取意淡远,近处一片静静河水,用留白法画之;继之则是一匹白骠马,悠然在青翠的草地;远方是开阔的长河蜿蜒开去。整幅画面的主色调为冷静的青绿色,而白骠马和高士则醒目的居于焦点。白骠马头小清秀,颈长弯曲,躯干粗实,四肢细长,举步轻快,姿态优美。马上的高士,神态潇洒飘逸,正勒住马的缰绳回首而望,头顶处柳条随风而动,柳叶轻盈柔美,不禁让人想起刘禹锡的“柳条长袖向风挥”。人与景交相辉映,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

 169 驯马图 立轴 纸本 1949年作

170 驯马图 立轴

 171 仿唐人驯马 立轴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题识:黑驹凤颈,青澥龙孙。金羁玉勒,雪踏云屯。平原草绿,扫断蹄痕。养之自天,孙阳宁论。神骏始重,道在乾坤。戊子秋日,仿唐人法写于大风堂下,蜀郡张大千爰。钤印:张爰之印(白文)、大千居士(朱文)

 172 唐人秋猎图 镜心 纸本设色 1948年作

  款识:(1)戊子嘉平月,仿唐人笔。蜀郡张大千爰。钤印:张爰长寿、张大千长年大吉又日利 (2)早秋北国雪初飞,芦荻花残马正肥;丰草欲(迷)麋鹿迹,酸风如箭射弓衣。己丑正月初四日再题,阿爰。欲下夺迷字。钤印:张爰私印、张爰、大千

  这幅仿唐人笔意的《唐人秋猎图》作于1948年底,正是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后形成艳丽与清雅风格并具的典型风格。此图色彩艳丽,笔法精致细腻,精妙绝伦,堪称是大千先生仿古之作中的至精之作。

  画中描绘早秋时节,坡坂之上,两位英俊美少年正骑着骏马,缓步行进在狩猎途中。一人左手挽缰绳,右手握箭侧身回首回视後方;另一位则背弓执箭,目视前方地面,寻找猎物的踪迹。画作二段式构图,近处坡渚,远景浅滩和山峦由中景的一片开阔水域联系起来。疏朗开阔,极具层次感。背景青绿设色的山峦上杂树茂密,山峰敷以蛤粉,以示初雪,与题诗相应,点明此画的季候。

  该作画法上,取法高古。画中人物头戴幞头,着圆领窄袖袍衫,相貌、服饰为典型唐人装束。胯下骏马,马鬃两侧分梳,马尾缚尾成三花缬,亦颇具唐风。人与马、人与人之间神情姿态,相互呼应互动关系,表现得极为生动传神。人、马的造型、画法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五代赵嵒《八达春游》图一脉相承。赵嵒生於唐末,入於後梁,据画史记载其“暇日亦多自仿前贤名迹”,其时代距唐不远,故其所作保留很多唐人遗风。张大千很可能见过《八达春游》图。画中人物所携带的箭壶与国家博物馆藏的唐代《狩猎纹高足银杯》中箭壶已十分相仿。在敦煌壁画中也有很多表现唐人狩猎的场景与图像,可见大千在敦煌壁画中观察之仔细。

  《唐人秋猎图》背景以青绿重色为主调,色彩华丽,冷暖对比强烈,从而衬托出淡彩赋色的人物。山石不事皴擦,而以线条和色彩为主。山石纯以石青、石绿、蛤粉等矿物颜料渲染,富有浓厚的装饰趣味与厚重感,正是继承了南朝张僧繇和唐代杨昇“没骨”山水画法。“没骨山水”相传为南朝张僧繇所创,在《仿张僧繇峒关蒲雪》图款识中张大千就写到:“此吾家僧繇法也,继其轨者唐有杨昇,宋有王希孟,元无传焉。明则董玄宰墨戏之余,时复为之,然非当行,有清三百年遂成绝响。或称新罗能之,实邻自劊,去古弥远。予二十年来心追手写,冀还旧观。斯从而後,直至小生,良用自喜。世之鉴者,毋乃愕然而惊,莞尔而笑耶!己丑闰七月廿五日,张爰。”张大千应该是从存世董其昌的画作与敦煌壁画中领悟到失传多年的魏晋盛唐“没骨”山水画法。

 173 拟唐人秋郊揽辔图 立轴 1950年作

  题识:秋郊揽辔图。拟唐人笔。人马当以曹、韩为师,下及东丹王李赞华、赵王孙沤波。宋人无以善马名者,明、清毋论焉。庚寅四月,客大吉岭,蜀人张大千爰。根泉仁兄方家正之。大千张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张爰长寿、张大千长年大吉又日利

  《拟唐人秋郊揽辔图》,画作中主体人骑即取自元代画家赵孟頫之临本,但大千对背景增添修饰之繁复几如再行创作。本幅写于1950年,即大千客居印度大吉岭之时,乃其传统工笔画风发挥淋漓极致的高峰期。作品虽有本可据,但却早已超脱赵孟頫技法的局限,充份体现了大千对唐人画马的理解并重新演绎,以及经过滤提炼而演化为自我风格的效果。

  张大千画人马图,常谓拟唐人笔。惟唐代画迹传世几稀,多出于后人摹本。即使在人骑处理上基本保持塬貌,细部如鞍缰以至坐毡上的纹饰图案都有改动,益趋精緻,復配合矿物颜料的重彩堆叠勾划,雍容堂皇气派自生,正是大唐风範再现。画中背景地面裂出凹陷的缝隙,透过高低、起伏之势,打破了地貌一望平坦之板滞,层次迭生。

 174 赤鬼神驹图 立轴 设色 1951年作

 175 勒马图 立轴 设色洒金笺 1953年作

  款识:青骢连钱,紫丝三花。银蹄龙脊,白踏烟斜。咨嗟叹段,安步桑麻。胡不万里,骁腾天涯。癸巳夏日,为星午仁兄法家写。张爰题。钤印:张爰之印(白文)、大千(朱文)

  1941-1943年间,张大千考察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佛像。前后共计2年零7个月,他大量临摹十六国、北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各朝的壁画代表作近300幅。大千由此画风大变,后来善用复笔重色,笔力也变得丰厚浓重,可以说在敦煌时期对他人物画风格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之后,张大千的人物画基本就是在对晋唐遗风的追溯中进行创作的,并融合了卷轴画和敦煌壁画的笔墨、设色技巧。1950年,张大千应印度美术会之邀赴新德里举行画展,并留居印度大吉岭年余,其间曾去阿旃陀石窟临摹壁画,以之与敦煌莫高窟壁画作比较研究,在印期间所画的作品多为设色浓复的精细工笔。从画上落款来看,《勒马图》作于1953年夏天,是张大千复笔重彩风格成熟之后的作品。

  《勒马图》图绘的内容,源自唐太宗李世民(599-649)爱马典故。唐太宗所锺爱的骏马共有6匹,分别名为白蹄乌、特勒骠、飒露紫、青骓、什伐赤和拳毛驹。这些骏马陪伴他经过漫长的征程,创建了大唐伟业,立下不朽功勋。其中,白蹄乌是一匹周身黑色、四蹄纯白的骏马,是李世民与盘据在陇西的薛仁杲父子大战浅水源时所骑之马,李世民在追杀敌军时,曾骑着它一昼夜跑了二百多里,最后该马力竭而死。贞观十一年(637)李世民亲作《六马图赞》,赞白蹄乌曰:“倚天长剑,追风骏足。耸辔平陇,回鞍定蜀。”《勒马图》绘白蹄乌蹬蹄欲飞,养马官则竭尽全身之力勒之,仍不能阻拦白蹄乌“倚天长剑,追风骏足”之势。画中的人物风格是唐代的,构图也是参考了唐代人物画一般不画场景的技法。画面设色浓重,却全无脂俗之气。尽管《勒马图》看起来是摹古之作,实际却是张大千本人以古法创新法的具体实践,展现了他对中国艺术传统的个人体悟和古法在他笔下的再生。

 176 张大千人物画欣赏

177 张大千人物画欣赏

 178 跃马金鞍 立轴 设色纸本 1941年作

  题识:胡马大宛名,锋棱骨瘦成。竹披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辛巳六月,仿莫高窟唐人壁画,其红紫嫣然者戈壁中柽柳也。爰。钤印:张爰、大千

  题跋:跃马咸阳意气高,金胺玉勒拂拳毛,骄嘶直过桃花去,片片香风落锦袍。西山逸士溥儒题。钤印:溥儒

  大千来书,言载笔走敦煌,居莫高窟者数月,专以临摹壁画自课,此幅英姿俊气,腾踔纸上,知其泽古深矣。沅叔傅增湘。钤印:增缃、藏园

 179 东丹王人马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63年作

 180 东丹王人马图 设色纸本 立轴 1953年作

  题识:东丹王人马图。顷于故宫博物院得观真迹,风神奕奕,所谓一洗万古凡马空也。癸巳六月,大千张爰。钤印:张爰私印、大千富昌大吉

  高岭梅题签条:东丹王人马图。大千八哥作。岭梅藏。 钤印:高

  东丹王乃五代契丹人耶律培,辽主耶律阿保机之子,获封东丹国王。投后唐,赐李姓,更名赞华,以善绘胡族人马题材闻名,传世作品包括《东丹王出行图》(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及《骑射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等。

  1953年5月,大千先生应邀赴台湾举行画展。其间,往台中雾峰北沟参观“故宫博物院”所藏历代名迹。本幅题曰:倾于故宫博物院观真迹。即指此事。早于一九四九年初,画家笔下已有构图类近之作,题“东丹王李赞华人马图”,本幅或仅启发于故宫所睹而已,并非取自此次赏画目遇者也。大千先生画马,师法高古,不袭近人,自韩干、曹霸,以迄赵孟俯,五代李赞华亦对象之一。图中策骑者非外族胡服装束,开脸已是画家笔下古典士人之典型了。而骏马结实硕壮,通体雪白,扬首迈步,气度高昂,神情动态,自是日驰千里之材。故此本摄唐宋画马之风神,复揉合画家笔下人物之造型面相,实是融汇贯通下再行创作所出。至于描划工致,用色淡雅兼具古意,则是他五十年代初传统笔墨造诣炉火纯青之体现!

 181 柳荫御马图 镜心 设色纸本 1959年作

  题识:剑南仁兄法家正之,己亥三月,张爰。 钤印:张爰、三千大千

  大千画马之法多从古代名家而来,如韩干笔意的《唐明皇照夜白图》,赵孟俯笔意的《春郊试马图》,亦有模仿敦煌石室唐人画壁的画马图。大千曾论画马云:“画马当以唐人为最,盖于物理、物情、物态三者有得,是以为妙,宋人惟李伯时一人而已,元明以来,殆无作者,无论有清,赵吴兴名盛一时,观其题语,往往自负,以予鄙见,尚是纸上讨生活耳。”可见其了解之深刻。

  此幅从人物与马的造型来看,与大千作于1947年和另一幅无年款的《春郊试马图》均十分相似,那两幅的空间营造十分精致,以青绿设色,背景开阔,有草地、河塘、浅渚,本幅仅有垂柳飘拂,但春天的气息亦扑面而来。画中白骠马低头缓行,人物骑在马上,牵着缰绳回望,柳叶随风而动,虽场景简单,却引人遐思。人物与马均以工笔写出,马以极细的游丝描勾出轮廓,再在体躯和马腿处稍以淡墨烘染,表现出立体感,后以细笔画出鬃毛和尾巴,毛发根根细挺,层次丰富,马鞍上的花纹亦刻画极细。人物戴幞头,着圆领窄袖袍衫,腰束衣带,面相丰润,为典型的唐代士人装扮。整幅渲染不多,人物与马皆以线条表现,却造型准确,生动逼真,既呈现出体积感和质感,又神采飞扬,堪称佳作。

 182 人马图 立轴 纸本 辛丑(1961年)作

 183 照夜白图 立轴 1968年作

  题识:唐明皇照夜白图。拟韩干笔写赠。爰翁,戊申七月二十六日,五亭湖上。钤印:张爰私印、大千、八德园、己亥己巳戊寅辛酉、大风堂、是何意态

 184 蒙藏二女图 设色纸本 辛未(1931年)作

185 藏女图 立轴 纸本设色 1935年作

  题识:偶见藏女献舞,姿态婉约,艳而不佻。观漠高窟北魏画人,犹时有示现此相,并漫记藏之名犬不独,图画之可观也。乙亥(1935年)秋八月,大千居士张爰,大风堂下。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

 186 美女驭犬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40年作

  款识:学画宫倩细细长,芙蓉出水鬬新妆。只有一笑能倾国,不信相看有断肠。迢迢云水恨难忘。早知今日长相忆,不及从初莫作双。庚辰秋八月,写于青城山中,大千居士张爰。钤印:张爰、大千、大千豪髪、大风堂

 187 番女醉舞图 镜心 1942年作

  题识:茸茸狸帽遮眉秀,白粉故衫拖窄袖。金尊一滴九回肠,柳眼千迷双中酒。客里看春花影瘦,元夜灯昏风定后。婆娑倦态趁轻尘,罗带红随腰贴逗。木兰花令。壬午元夜,西宁塔儿寺观酥油灯后,复看番女醉舞,写图并赋。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1942年1月底,大千带张心智赴塔尔寺,拜访当地藏族画师,学习加工金粉以及磨制各种矿物颜料的方法。春节前后,蒙藏各族同胞来塔尔寺朝拜,在寺庙周围山坡上搭满帐篷。大千兴致高昂,四处写生,甚至“冒昧”地闯进陌生帐篷去“做客”,与藏民打成一片。此幅《番女醉舞》即为此时所作。所题这首大千自作的木兰花令,写得活泼自然,旖旎多姿。而醉舞的番女,正是这阙木兰花令的最好写照:绒绒的帽沿下,微醺的双眼,下垂的袖管,随体态婆娑而舞。西域女子酒酣醉舞之态,在大千笔下栩栩如生。

 188 番女醉舞 立轴 1942年作

  题识:茸茸狸帽遮眉秀,白粉故衫拖窄袖。金樽一滴几回肠,柳眼半迷双中酒。客里看春花影瘦,元夜灯昏风定后。婆娑倦态趁轻尘,罗带红随腰贴逗。《木兰花令》。壬午上元,鲁沙尔塔见与观酥油灯后,复看番女饮酒唱歌而舞,戏拈小词并写此与力上仁弟,爰。钤印:爰鉨、大千、西旡之人

  《番女醉舞图》,是张大千西康采风归来所作的一件极为重要的作品,也是大千人物画开创新风的具有代表性的杰作。是图造型洗炼生动,概括而富张力,惟写藏女执卮扬臂起舞,不着一笔写背景。其画线条飞舞,以其最擅胜场长的双钩线条钩写人物大形,复以短小松毛的线条皴写人物的皮毛、袖口。各种多变而飞舞的线条交织在一起,彰显了张大千睥睨今古的用笔功力。张大千早岁随兄长赴日本学习染织,精于配色之道,更兼面壁石室数年,已尽得唐人以及藏人宗教画赋染重色之秘,其画重色,往往五彩兼备而无一丝尘俗烟火气。是图写于黄底纸上,以重色朱砂平涂衣袍,复加烘染,再以重石青、石绿涂写衣饰,富丽堂皇,绚丽已极,是难得一见的杰作,大千本人对是图印象亦极深,曾在另一幅少数民族题材的杰作《蒙藏二女图》的裱边上题跋追忆云:予自河西过青海,正月十五塔儿寺观灯节,西藏蒙古之族毕至,月明三五,有女如云,讶其服饰古艳,曾为写《番女醉舞图》。

 189 番女秀姿 镜片 水墨纸本 1942年作

  款识:壬午上元,逸云女士来游塔尔寺,赏玩酥油灯,极叹番女之落落大方,属为写此。张大千爰。钤印:张爰之印(白文)、大千(朱文)

 190 蒙藏二女图 设色纸本 1943年作

191 蒙藏二女图 设色纸本 1941年作

  题识:癸未双星渡河前夕写于金城借居。弘丘子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边跋:辛巳(1941年)之冬,予自河西过青海。正月十五塔儿寺观灯节,西藏、蒙古之族毕至。月明三五,有女如云,讶其服饰古艳,曾为写《番女醉舞图》。此来兰州捡得去年粉本,遂写蒙古、西藏之二女合于一图,尽取所见,无复一笔杂以他装。近世论中国绘事,以为率多抚拟古人,不能特立出新,其实六法所载又未尝不创始于写生,特有娴雅之尚、裁之别耳。然与数十年中国服饰更幻万端,一年、二年之间,变易风追,陈迹电驰,昨日之所美,今日将掩目,好恶异趣,情致爽然,纵有传神写真之能,荡心动魄之笔,将无令西施为无□、凤鸟变鸱枭,习尚所归且不足见容於瞬息,是使虎头、孙□之徒复生,右相吴生之流可作,亦将无所施其毫发。西藏、蒙古习俗稍定,目逆同趣,顾何尝不足以入于图鉴也耶。大千居士题。钤印:爰

  《蒙藏二女图》这幅作品图描绘蒙古族和藏族女子各一,一正面,一背影,紧紧抓住民族特征,在衣饰、装束以及设色上各有区别,这是大千以工笔设色描绘现实人物题材的成功之作。画面裱边有大千长题,记在青海所见有感而作此图。

 192   张大千人物画欣赏

193   张大千人物画欣赏

 194  蕃女黑厖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题识:散牧归来毳帐低,得离念远海头西,一双雾鬓风鬟影,柳毅新来有小姨。甲申夏日,写似方茂仁兄正之。大千弟张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题跋:此张大千妙笔,盖自青海归来後所写,尤得写生情意也。壮暮翁稚柳观题。钤印:壮暮翁、稚柳

  此图作於1944年,此时大千已自敦煌归来,画风为之一变,作品中多有青海风土人情。其中《蕃女黑厖》题材一再创作。画面往往红黑色彩对比强烈。西域女子装束,发肤毛毡,犬猛毛密,都有生动描绘。

 195 美人藏獒 立轴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196 蕃女戏尨图 立轴 甲申(1944年)作

197 藏女与藏獒 立轴 纸本 1945年作

 198 番女掣宠图 镜心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题识:番女掣宠图。采芹仁兄正之。甲申秋日,张大千爰。钤印:张爰私印(白)、大千(朱)、游戏神通(朱)

  《番女掣宠图》体现了张大千从敦煌回来创作工笔人物画的鼎盛时期,所绘颜色皆矿物原色,自制研磨,且不易变色;使笔无痕、用色精彩、艳而不俗、秀逸古雅。番人贵女造型准确生动,轻盈妩媚,形态雍容,握链错落引力,运笔如盘丝曲铁,惜墨如金。爱宠更是回首翘尾,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使得主人与宠主次分明、形神兼备。题款,钤印与画面相呼成辉,更是锦上添花,不愧是画家精力鼎盛的得意之作。

 199 旅獒图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200 旅獒图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