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润祥鉴赏 >

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504 (海上画派 张大千人物 11)

2016-10-08 11:34:19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张大千(1899~1983年),四川内江人。原名张正权,又名爰,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二十世纪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

 

1 红拂女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1944年创作的《红拂女》是张大千工笔仕女的精绝之作,也是大千稽古敦煌后力图呈现盛唐精丽画风的重要创作。

  该图绘唐代“风尘三侠”之红拂女,作品构图明快而简洁,整个画面只表现红拂之姿,单纯地让美感聚焦在女主角身上。这位主角用双手撑开斗篷,抬起头,上身微倾,膝盖稍稍提起,长裙曳地,优雅大方,毫不忸怩作态。高高束起的红色腰带,蓝、绿、白色相迭的系带。她凤眼圆睁,神色从容自若,含蓄又不退缩,表现出优雅、积极的态度。这是大千刻意为红拂女设计的身段。通过正面出场和左右对称的形式,暗示红拂女爽朗、大器、果断的性格;倾斜的上身和弯曲的长裙连成修长的弧线,冲破了对称构图的呆板,也烘托出女性优美的姿态。大千常自京剧表演中得到启发。所以,红拂女才有类似京剧花旦在舞台上亮相的身段。

  除人物面容、精神、性情以外,大千对服饰的花纹与色彩、画面装潢的形式也都下了很大的工夫。敦煌之行的经验,使他对华美、精致的理解,推进到了唐人的层次。因此,《红拂女》不但有初唐秀骨丰肌、优雅自信的女性形象;红拂身上的服装款式、花纹色彩,也无一处不根据唐代画作。大千应用繁简对比、以暗托亮的手法,达到既复杂又统一、纹样为主题服务的整体效果。

 

2 惊才绝艳 镜心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款识:惊才绝艳。厚臣仁兄法家属作漫设哂正,甲申嘉平月,大千张爰,沙河邨居。钤印:蜀郡张爰、大千居士、张爰字大千书画之印、大风堂

  高古而华丽的语素,是大千从敦煌归来后乐于在画面上展现的母题。画中美人立于芭蕉树下,面相丰盈饱满,鼻脊秀挺,唇若樱桃,两眸似含秋水,若有所思,右手轻挽裙袂,左手徐执拂尘,体态呈S型性向前微倾,似闲庭信步,雍容华贵的装束难以掩抑跃然纸上的才情。这一时期的工笔人物画,是大千融古而自变其格的第一个高峰,其工细程度和作画难度在任何一个阶段都不多见。

 

3 惊才绝艳 立轴 纸本 1945年作

  大千此幅《惊才绝艳》图,传神守真,取势用宏。以论其笔,妙在清劲,线条劲秀绝伦;傅彩富于艳冷,光华灿烂;气韵疏旷中和,崇向壮美;将元魏清癯作风,一扫而空。画中仕女,浓缛新丽,衣带飘举,褶纹裯叠等绘法有浓厚的佛教画风,虽明知是画,但仍然可以使你怦然心动。该图可考究隋唐之衣服制度,以补唐代、五代、史书之阙文。

 

4 张大千人物画欣赏(

5 惊才绝艳 设色纸本 1953年作

  款识:惊才绝艳。此四字红拂足以当之。癸巳秋日,蜀郡张爰。钤印:昵燕楼

  题跋:绝忆当年李药师,侯门投剌擅丰仪,谁知野店晨妆罢,能识虬髯客更奇。能明立龙更谁如,千古峥嵘女丈夫,笑煞豪华杨越国,身犹未死骨先枯。千山廓原说沉雄,爼豆千年祭享真。倘使蛾眉犹未死,忍看率骑渡辽东。渌江江水清见底,渌江儿女柔似水。恨无侠骨有回肠,如此江山愧欲死。二十年前醴陵红拂墓口称四首漫书画上,大千居士。钤印:张爰私印、大千富贵大吉

  张大千的仕女图如其所绘高士图一样,风格清润健雅、明丽秀逸。此卷正是对其仕女图风格的极好诠释。画中描绘人物轮廓与衣纹的细笔线条,线质绵密强韧,极富弹性,虽细却不显单薄。设色同样受到了敦煌壁画的影响,先用淡彩勾勒出衣饰中各种繁复的纹样轮廓,再以厚重的矿物颜料加以统染。赭石、藤黄、花青、石绿,还有大红的有机穿插,吸收了壁画中藻井和佛像背光的色彩构成,把宗教绘画变幻无穷的瑰丽融进优雅的世俗色彩,散发着艳丽而高古的盛唐气息,显示出与赴敦煌前人物画的不同境界。

 

6 红拂图 重彩钩金纸本 1954年作

  款识:红拂图。甲午之秋,大千居士爰,作于昵燕楼。钤印:张爰、大千父、昵燕楼

  《红拂图》是大千1954年56岁时作,是大千盛年作品。大千1950年曾应印度美术会之邀赴印度新德里举办画展,其间到亚坚塔临摹壁画,然发现印度之壁画与敦煌壁画并不同源,故而留居印度临摹壁画年余,吸收印度文化精华。此画设色大红大绿,赋色重彩,又不失雍容古雅,正是吸收印度画精华所得,图中人物有典型的唐女遗韵,兼具印度美人风采,二美形神尽收笔底。

  “昵燕楼”为张大千于阿根廷的居所。1952年8月,张大千一家抵达阿根廷,在离布宜诺斯艾利斯不远的曼多萨租了一处住宅,楼高两层,属花园楼房,花园面积两亩多,取名“昵燕楼”,寓意暂时寄居于此地。

 7 红拂女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8 拈花仕女 镜心 纸本

  款识:此画当非任渭长辈所能梦见,世无赏音,且以予为妄人矣。掷笔三叹。爰记。钤印:张爰私印、千秋愿、昵燕楼

  此幅《拈花仕女》图是张大千先生受敦煌壁画影响的代表性作品。画面中一位挽着发髻,弯眉凤眼,面容富贵,体貌态丰盈的唐装仕女,手持一支盛放的萱花,头部微含,神情内敛,从容自然地凝视着远方。她身着宽袖敞领衫,下着精致淡雅的长裙,似乎正款款地走来却在不经意见被从旁的风景吸引。

 

9 拈花仕女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题识:甲申秋日,蜀郡张爰,青城山中作。题奉文翰仁兄法家正文,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张大千、大千大利、迟秋簃、摩登戒体、大风堂

  此幅仕女画绘于1944年,为张大千从敦煌回来之后居青城山时作。画中仕女的鬓发取法唐代束发样式,先用细笔浓墨写出发丝盘结之态,再用淡墨渲染数次,显出发质柔黑润泽,浓淡有致,又根根着肉的视觉效果,体现了张大千工笔人物的深厚功力。仕女美丽、穿着服饰的奢华,与手拿花的雅逸之间形成和谐的呼应,令画面充满勃勃生机。整个画面的用线、造型以及敷色,已经有别于张大千昔日人物画的纤琐清丽,代之以敦煌的浓艳、丰腴与健硕,强调线条的写实造型能力,深得唐人遗意,极富感染力。此幅仕女画作,造型生动,笔精墨妙,敷色古艳,不仅是张大千敦煌风格的艺术精品,更是研究张大千人物画发展脉络的最佳依据。

 10 仕 女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11 青城崔生妇 设色纸本 1939年作

  题识:玉关金城未是遥,笙箫鸾鹤彻清霄。不知巾子长多少,五色辉光化绛桥。青城崔生旧事,漫写并拈小诗。大千居士张爰。钤印:蜀人张爰、大千、青城客、上清借居

  此画无纪年,画的题材是“青城崔生旧事”,名款下有“青城客”一印,题诗的引首处有“上清借居”一印,得知此画作于青城山上清宫内。根据画风,尤其是书法风格,当在敦煌归来以后所作。大千自1943年12月,尤其在1944年有较多的时日居住山中。大千先生在青城“上清宫”时曾作仕女数幅,刻之于碑石,供人摹拓。其中即有与此画同稿同诗者,至今犹存于“上清宫”内,并有纪年曰:“甲申秋日写于青城”,推断此画作于1944年。该石刻本的背后,刻有小楷书五行半,录自野史中记述崔生旧事一节:“逸史有崔生者,于青城山下洞见金城绛阙,仙翁羽衣霞帔,留生酒食,以女妻之,取青囊药两粒令服之,每朔望乘鹤上朝……生妻掷一领巾,化为五色绛桥,随步随灭,须臾云雾四合,但闻鸾鹤笙歌之声。”故大千题画诗中有:“不知巾子长多少,五色辉光化绛桥”之句。由此可知此画中女子,即上述野史中所云青城山下仙翁之女,崔生之妻。此乃道教的仙女之流,正是大千先生隐居“上清宫”道观中,阅读相关资料而产生的作品。在这一时期,大千还偶然使用颇具道教色彩的名号:“之冕羽士”。

  此画以比较写意的白描浅绛画法,大千在三十年代中期取法明人,尤其喜爱模仿唐寅的逸笔,之后渐多此法。此幅用笔轻灵飘逸,美女身材高窕,眉眼飞动有神采,略施色彩,仅以石青染凤饰,脸不敷粉,但在云发及朱唇的衬托下,已是清秀脱俗,风情万种。较之敦煌前的仕女,此画多了俊爽健康的风采,尤其是眉毛与眼睛的画法与审美观,有了很大的改变。大千早期的仕女画中,仍保留清末民初表现惺忪美之有眼袋的下眼皮,但此一习气,自从大千敦煌归来以后,便被他永远摒弃了。大千论仕女画的容貌:“要娴静娟好,有林下风度,遗世而独立之姿,一涉轻荡,便为下乘。”此画中仕女,举手腮边,双目明澈而若有所思,神情楚楚动人,真有“林下风度”,乃其画论之最佳印证。

12 张大千人物画欣赏

13 金城玉女 1944年作

  题识:玉关金城未是遥,笙歌鸾鹤知彻青霄。不知巾子长多少,五色辉光比绛桥。甲申秋日,青城山中,写似含杰仁兄方家,并题请正。大千张爰。钤印:张爰之印(白)、大千(朱)

  大千先生前期仕女画可以1941年赴敦煌作为一个转折点。此前,主要师法唐寅,所运用的手法,以水墨为主。1941年春至1943年夏,他西涉流沙,临摹了大量敦煌壁画,使他对传统绘画的认识,在历史的方面从明清追溯到了晋唐;在形式上,则从文人卷轴到众工画壁。敦煌艺术对他的滋养,使他跨入更广阔的艺术天地起了重要作用。此件作品为大千先生敦煌归后仕女画之精品。人物开相风姿得唐人法,已与前此受唐寅影响拉开距离,尽现雍容华贵之神态,服饰及设色以刻画取胜,叹为观止。“玉关金城”,是指甘肃兰州西北那一片地区,玉关即玉门关的简称,在河西走廊西部,大漠深处,是边塞。

 14 宋人词意 设色纸本 甲申(1944年)作

15 仕女图 1944年作

 16 薛涛制笺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款识:睡起日高莺啭,画帘低卷,花影重重,醉眼羞抬,绣床近,强来描翠,妆镜掩,不肯自红,锦屏空对花无语,独怨东风。忽忽,庾郎去后,香消玉减,是事疏佣,纵鸶笺封了,何处问鳞鸿,眼中泪万行,难尽眉上恨,一点偏浓,杳无踪,夜来惟有梦相逢。甲申正月,成都借居,大千居士爰。钤印:大千居士、大硕斋、大千父

 

17 仿唐六如仕女图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诗塘:短长阔狭乱堆床,匀染轻捶玉色光,岂是无心勿针线,要将姓字托文房。唐寅。

  款识:六如居士本。略参用莫高窟中晚唐供养人衣饰临之。甲申嘉平,阿爰。钤印:大风堂、大千毫发

  此幅《仿唐六如仕女图》,是大千同时融合职业画家的笔法与文人画风的气韵两种不同表现特色之精作。画首以唐寅的笔法题七言诗一首,书法精到流畅毫无滞碍,其拟仿六如笔意已达此境地;大千已将唐寅胸蕴了然于心,下笔超脱自在而游刃有余。画上题记说明此作画风本源;虽自谓系拟仿唐寅仕女图,但其所到达之境地已力追唐宋高古,又非唐寅之所能及。

  画中美女袅袅行来,神情生动,仪态端庄,在安静娴雅之间而富有动势。眉目开面栩栩如生,先用淡墨钩轮廓五官,再以淡朱砂烘托。眼眶鼻梁用赭石衬出明暗,额鼻下腭则以白粉晕染,古称"三白";点唇用朱砂,再用洋红分开。最难处尤在鬓发,浓墨细笔,以淡松烟墨层层渲染,色泽柔润,清秀自然,直有从肤中长出的真实感。此皆参用唐宋古法,非明清人所能及。衣披裙带花纹更用敦煌唐人法,色泽妍丽,描写精细,笔致清润而不刻板。

 

18 宋人词意 镜心 甲申(1944年)作

  款识:睡起日高莺啭,画帘低卷,花影重重。醉眼羞抬,娇困犹自未惺忪。绣床近、强来描翠,妆镜掩、不肯匀红。锦屏空。对花无语,独怨春风。匆匆庾郎去,香销玉减,是事疏慵。纵蛮笺封了,何处问鳞鸿。眼中泪、万行难尽,眉上恨、一点偏浓。杳无踪。夜来惟有,幽梦相逢。写宋人潘元质《玉蝴蝶》。甲申正月,借居成都青城山中,大千居士张爰。钤印:张爰私印、大千、法匠、游戏神通

 

19 张大千人物画欣赏

20 赏花仙女图 镜心 1944年作

  款识:甲申七月,蜀郡张爰,青城山中作。题奉文翰仁兄法家清正。大千居士张爰。钤印:张爰、张爰、张大千

  《赏花仙女图》创作于1944年7月,系张大千敦煌风格画作中的精品。画中仙女的鬓髮取法唐代束髮样式,先用细笔浓墨写出髮丝盘结之态,再用淡墨渲染数次,显出髮质柔黑润泽,浓淡有致,又根根着肉的视觉效果,体现了张大千工笔人物的深厚功力。两位仙女的美丽、穿着服饰的奢华,与手捧仙葩的雅逸之间形成和谐的呼应,令画面充满勃勃生机。整个画面的用线、造型以及敷色,已经有别於昔日人物画的纤琐清丽,代之以敦煌的浓艳、丰腴与健硕,强调线条的写实造型能力,深得唐人遗意,极富感染力。左边仙女手所捧的仙葩奇花,明显借鉴了敦煌佛教壁画莲瓣精美的造型和流畅的线条,增添了画面的祥瑞气氛。

 

21 冰肌雪肤 立轴 设色纸本

  款识:南国清歌入破时,银灯如水照花枝。雪肤云鬓足参差,翠羽汉宫王母使。玉纤团扇大苏词,误他举举与师师。《浣溪纱》。爰。钤印:张爰、大千居士、春愁怎画

  此幅未署年款,从款书及画风看,当为大千四十多岁的作品。此画以几笔简单的线条画出美人的表情和情绪,呈现出高雅、轻松和沉思之态。斯图具有大千此一阶段仕女画的典型风格:仕女衣纹匀细,笔笔中锋,为铁线描;服装色彩艳丽脱俗,雍荣华贵;仕女面相端庄,设色淡雅;仕女带有典型敦煌壁画唐代人物风格,体态丰满,肩部明显,文而不弱,气质高雅,更具现代女性美。

  张大千曾说:“凡美人者,一等:肥、白、高;二等:麻、妖、骚;三等:泼、辣、刁。”此幅画即属于典型“肥、白、高”仕女的典型。

 

22 唐妆仕女图 镜心 1944年作

  题识:(1)南国清歌入破时,银灯如水照花枝,雪肤云鬓足参差。翠羽汉宫金母使,玉纤团扇大苏词,误他举举与师师。《浣溪纱》。甲申九月,阿爰。(2)惠波仁兄方家正之,大千张爰大风堂下。钤印:张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三千大千

  自敦煌返回後,张大千笔下人物尤其仕女形象画风一变。他得古代壁画线描之空灵明快,赋色之辉煌灿烂,气度之高华超迈,所以笔下人物气息高古,出神入化。开相的曼妙,线条的端穆,赋彩的明丽,构图的变化奇诡,格调的清雅,皆为前人所未能梦见,一洗近世流滑孱弱之习气。此画中美人呈现出高雅、轻松和沉思之态,却以几笔简单的线条画出女人的表情和情绪。

 

23 仕 女 1944年作

24 仕女图 1944年作

 

25 南国丽人图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题识:南国清歌入破时,银灯如水照花枝。雪肤云鬓足参差,翠羽汉宫王母使。玉纤扇,大苏词。误他举举与师师。甲申嘉平月,张大千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摩登戒体

  此幅仕女图为大千四十年代中期所作,这一时期他的仕女画受敦煌壁画的影响逐渐向重彩转型过渡。画中仕女在造型上取盛唐壁画雍容丰腴的特征,设色上受佛教造像及藻井图案的影响,以石青、石绿、朱砂矿物颜料赋色,色调明丽,艳而不俗。在仕女的面部处理上,承袭唐代的三白画法,将额头、鼻子和下巴处留白,并以红润的脸颊陪衬,使得脸孔的轮廓线条分明。大千以浓墨兰叶描绘上眼线,反之以淡墨细笔轻描下眼线,再浓墨勾出瞳仁的轮廓,用淡墨渲染深浅,使画中仕女优雅含蓄之目光跃然纸上。

 

26 仿莫高窟仕女 镜心 甲申(1944年)作

  题识:甲申嘉平,仿漠高窟初唐人衣饰。蜀郡张大千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大千豪发

  《仿莫高窟仕女》作于1944年,时张大千已返回成都,致力于整理敦煌未完成的作品。经过壁画的洗礼,张大千笔下的仕女一改明清以来的纤弱,转变为丰腴健美。此幅仕女手持金莲,头戴凤冠,“遗世而独立”,颇有“林下风度”。衣饰的每个细节都精心勾摹,唐人衣饰之华贵,在大千笔下栩栩如生。

 

27 人物 立轴 1944年作

28 纨扇仕女 镜心 1944年作

 

29 题笺图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题识:长眉曲袖颦蛾碧,桂发容光飘蜀国。翠筵芳酒酡颜朱,滞醉不知将钿合。浣花笺纸桃花色,帘外东风吹象笔。十离诗就泪痕干,早托同心胜绾结。甲申六月,写并倚《玉楼春》,似伯纯仁兄方家正之。大千居士张爰,并命十儿颍补裙花。钤印:张爰私印、三千大千、摩登戒体

  《题笺图》尺幅颇大,在主体人物描划外,尚具足够空间添上背景,故画家补蕉叶、细草、幼竹伴衬,补缀岩石充作座椅。仕女开脸娟秀,细眉弯如新月,双目凝视若含无限幽思,唇点殷红,与髻上头饰之相映照。其容其饰,明艳中流露典雅之风范,端庄中别具妩媚之韵。全画工笔写意相配,颜色鲜艳与雅淡互衬,悦目中又蕴含飘逸之趣,极见大千当时在青城山专志绘事之功力。

 

30 摩登仕女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题识:赵姊廉纤阿环丰,娇躯一样不惊风,李波小妹柔如水,写入屏风愧未工。甲申八月,写此并题赠康年先生正之,大千居士张爰。 钤印:蜀郡张爰章、弘丘隐居

 

31 仕 女 立轴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款识:韶韺夫人清赏。甲申夏日,大千、宛君合写。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一位执扇古装仕女,背过身,但转过头,面对观者。以细而均匀的用笔绘出整个人物的动势,衣纹转折。面部的五官,用笔更为讲究,力求高古之气。服饰大片空白,仅在衣领,手等几个部分,加以平涂的石青表示,装饰感极强。仕女旁边那两棵竹子,以不同墨色写出,前后关系交待极为清楚。此幅画作,竹的高洁,仕女的柔美,不同精神气质的对比,与色墨视觉对比,交相辉映。

 

32 石上閑憩圖 立轴纸本

  款识:青霜仁兄法家正之。蜀郡大千张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题跋:凤髻龙纹照眼明,灵犀无语更传情。三生旧约依稀在,石上何年再证盟。陈方漫题。 钤印:陈方之印

  桐叶秋风金井声,露花含月玉阶清。寸心自逐双题断,欲寄关山无限情。青霜。 钤印:蒋謇长寿、青霜道人

 33 仕 女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34 海棠春睡图 1944年作

  此幅是一個少女剛睡醒時,穿著睡衣的《海棠春睡圖》,作于1944年,這是大千筆下最暴露的一幅美女畫。這是非常寫意、傳神且率性一幅畫,幾筆就把少女剛起床時頭髮蓬鬆、眼神慵懶的表情畫出來,這非常困難,足見大千觀察美女非常細膩,欣賞的範疇也很廣,從美少女到美少婦他都欣賞。

 

35 白描仕女 水墨纸本 1944年作

36 吹箫图 水墨纸本 1944年作

 

37 掩卷幽思图 立轴 水墨绢本 1944年作

  款识:绢己漏矾,不易敷色,信笔为白描,气韵特胜。甲申大蜡灯下并记。大千张爰。钤印:爰居士、色不异空

  大千先生写此,虽云读书,但仕女一手探入怀内,侧首斜望,视线不落图籍,眼角传情,一手触书却心不在焉,暗含荡漾春意,神思远飘矣!他笔下屡作此图,有设色,亦具白描本。本幅写成于较早时期,题曰漏矾,恐落笔敷色产生浓淡不匀效果,遂改成白描。有此随机生变,却无损画中思春少女的幽思神韵,仍是一派撩人遐想之情致。“爰居士”白文印,偶或用于四十年代作品。

 

38 芭蕉仕女 立轴 甲申(1944年)作

  题识:水晶枕石坠鬟松,绿书屏围十二峰。虚费心情向春晚,西围日日落花风。甲申秋日,山居无俚,偶记唐人有锤金法,因试为此。大千居士爰,上清借居。钤印:张大千、蜀客、摩登戒体

  此幅芭蕉仕女作于1944年10月,一位凤冠仕女斜倚石旁,素服静好,幽思遥想,淡妆端颜,浅靥如花。衣饰的刻画极精丽,细致入微。此幅《芭蕉仕女》,无论是发簪上的绿松石坠,还是藏于蕉叶间的石榴裙裾,描摹工谨,敷染醇厚,尽显盛唐遗法。更为特别的是,留白部分,大千都补以金粉,益显富丽堂皇。大千在青海曾向藏族画师学习研磨金粉,并在敦煌临摹过程中研究金粉敷色之法。此幅即为大千“锤金法”尝试之实例。尝见大千作山水亦有留白处锤金之法,与此幅对观,可相互征信矣。

 

39 张大千人物画欣赏

40 白描仕女 镜片 水墨纸本 1944年作

  题识:欢行流水心,妾守幽闺性,蛾眉颦小展,蕉心比侬命。少作子夜歌。甲申秋日,大千居士制,应命比德画花边。

  大千先生的白描画稿,除了未完成的创作,大都属于粉本的性质,作为自己创作的准备,更为门人提供学习的范本。他在《画说》中曾专门强调,中国画的学习要从人物线描的勾勒入手,可见其对此的重视。而这批画稿的线描,衣袍的飘逸健拔,髯须的潇洒精彩,手指的饱满圆润,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端庄杂流丽,刚健寓婀娜。领略大千先生线描的精诣而言,不施丹青的白描画稿之价值,是在他的设色、尤其是重彩画之上的。

 

41 双钩墨竹倩影图 立轴 1944年作

  题识:催腔促拍两眉弯,似笑似颦蹙玉颜,已判此生长是客,新声休唱念家山。甲申夏日,大千张爰。钤印:张爰私印(白)、大千父(朱)

 

42 张大千人物画欣赏

43 仕女 书法对联 水墨纸本 1944年作

  款识:欢如菖蒲花,但开难得见。侬欲化春水,要看郎心变。甲申十一月既望,大千张爰。钤印:张大千长寿大吉又日利、大千、张爰

 

44 仕女 立轴 1944年作

45 仕女 立轴 1945年作

 

46 簪花仕女图 水墨纸本 甲申(1944年)作

  款识:甲申七月,青城山下作,张大千爰。钤印:张爰之印(白)、大千(朱)、却吹长笛过青城(白)、上清借居(朱)

  敦煌归来后,张大千寓居成都青城山,创作了大量的以敦煌壁画为题材的作品,此幅《簪花仕女图》便是其中一幅。此画线条流畅,造型准确,人物生动传神,为张大千人物画精品。

 

47 仕女 水墨纸本 乙酉(1945年)作

  款识:乙酉元月,写与学文贤侄,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此幅白描精品呈现出一个柳叶眉、眯眯眼、樱桃小嘴和瓜子脸的中国古代标准美女;人物的开脸、手势非常优雅,头发画得很细,这就是传统美女的标准画法。张大千将国画中的“墨有五色”发挥得淋漓尽致,他能精准地以控制浓淡色阶和简单的线条表达立体感,上浅下深,感觉也更立体。眼珠反光的地方,他用留白来表现,一般眼珠的留白都是圆形,而大千却不是这样画,留白的形状都不规则,用浓淡色阶呈现出仕女的立体感,显示出大千白描的功力。

  张大千早期画的美人是瓜子脸,后来从敦煌的壁画中,他学习到很多手脚和脸的圆润线条画法,以及人物画的庄严感,这些都是唐代以前佛教画的表现方式。后来大千常常以身边的人为作画的模特儿,例如他的太太、女朋友、学生和朋友的太太,这种方式画出来的感觉比较接近写生,也是他画美女特殊之处。即从细部看,画中人衣服的线条也很流畅,美人的双眼皮是大千少见的眼睛画法,眼白是浅浅的蓝色,眼珠则是一点红、一点白,甚至连眼角有一条泪腺、那种泪汪汪的感觉都画出来了,真的是非常传神。

 

48 蕉荫仕女图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49 蕉荫仕女图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50 仕女图 镜片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款识:欢如芙蓉花,生长湖心里。移湖安侬屋,牵郎伴郎戏。欢行流水心,妾守幽闺性。蛾眉颦不展,蕉心比侬命。少作子夜歌之二,写似幹如仁兄法家正之。乙酉秋日,大千居士张爰,写于迟秋簃。钤印:张爰之印、三千大千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