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514 (海上画派 张大千人物 21)
晚年时历经探索,在57岁时自创泼墨画法,在继承唐代王洽的泼墨画法基础上,揉入西欧绘画的光色关系,发展出一种山水画笔墨技法,可贵之处,是技法的变化始终能保持中国画的传统特色,创造出一种半抽象墨彩交辉的意境。张大千30岁以前画风可谓“清新俊逸”,50岁近于“瑰丽雄奇”,60岁以后达“苍深渊穆”之境。
1 采菊图 镜心 设色纸本 1932年作
款识:采采东漓间,寒香爱盈把。人与境俱忘,此语语谁者。君翔兄属画。壬申二月,弟爰。钤印:季爰之印、大千
2 双峰秋色 镜心 设色纸本 壬申(1932年)作
款识:遥天空兀耸双峰,云气冲门午不妈。可惜少陵看未得,并刀只解剪吴淞。壬申十月,张爰。钤印:西蜀张爰
3 东坡居士后赤壁游 水墨纸本 1932年作
题识:东坡先生后赤壁游。昔人无写之者,予尝戏作狡猾,以意拟大涤子一幅,颇为侪辈所称。涵础仁兄属画,复以此呈正。壬申二月,大千居士爰。钤印:季爰之印、大千
作品绘东坡居士立于赤壁之上。东坡居士头戴东坡巾,身着长袍,俯首望赤壁之下,人物用白描手法写出,多用长线条,流畅而富有动感。东坡眉宇微皱,眼神怅然有所失,胡须尽写出,神情描绘精到传神。山石用短线勾勒,淡墨渲染之,表现其高险,偶用墨块缀之,山石向背处略施皴法,笔墨恣肆,方圆结合,秀拙相生。作品构图作“半边之景”,布局新奇,无限苍茫有怀古之情怀,体现张氏画面经营能力。此件作品系张氏效仿石涛风格而作,笔墨空灵,有超凡脱俗之意境,风格几能乱真。
4 人物 设色纸本 1932年作
5 山水人物 1932年作
6 竹林七贤 镜心 壬申(1932年)作
7 七贤图 镜心 纸本 1932年作
题识:画史载米芾亦善写人物,尝写王谢人于山泽间。今略师其意,用大风笔意为之。壬申二月,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私印(白文)、大千居士(朱文)
8 晋人高致图 手卷 癸酉(1933年)作
题识:画史载米芾亦善写人物,尝写王谢人于山泽间。挂斋壁,其被服效唐装。予窃疑传说之误,岂有晋人而效唐装者耶?米老当不如此。冠五道兄命写人物矮卷,略师吾家大风笔意为此,虽复草草,亦颇得晋人闲散之致。冠五兄不将以予为夸妄耶。癸酉十月,游罗浮归广州并记,大千弟张爰。钤印:张爰、大千所作、大风堂
此卷为1933年张大千画赠广东收藏家何冠五,绘七、八高士,或行于山径,或卧躺树下,或聚坐江边,有眺望者、回首者、揖手而立者,大千笔下各种姿态的高士,似在卷中相聚,甚是难得。
9 蕉荫高士 设色纸本 1933年作
款识:子猷迳造其下,啸泳徘徊,自是雅人深致。不必七贤六逸,呼朋唤侣,方为此君重也。癸酉七月,大千居士张爰。钤印:张爰之印(白)、大千(朱)
10 张大千人物画欣赏
11 一树梅花一放翁 设色纸本 1933年作 汪吉麟合作
款识:一树梅花一放翁。癸酉九月,写颂蔼士先生大寿。丹阳汪吉麟、内江张爰合作。钤印:蔼士六十后作(朱文)、蜀郡张爰(白文)
汪吉麟(1871-1960),字蔼士,江苏丹阳人。少能诗擅画,乡中称爲奇才,擅山水,尤精梅竹。一生爱梅、植梅、咏梅,画梅千幅。北京荣宝斋,上海朵云轩,南京十竹斋收其作品作爲镇店之宝。
12 秋园清话 立轴 设色纸本 癸酉(1933年)作
题识:岳军老长兄属画,癸酉又五月,大千弟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
边跋:秋园清话。张大千先生早岁为张群所作精妙之品。集老莲、渐江、翟山为诸家法为一体,清隽雅逸,殊不多见。张群,蜀人,字岳军,早年留学日本,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民国历任同济大学校长、上海市长、外交部长等要职。与大千同宗同乡,友谊极深,世有三张之说,另一张乃张学良。岳军年最长,学良最幼,二人皆寿逾百年。甲申之冬,萧平。钤印:萧平
13 松竹高士 设色纸本 1933年作
款识:大涤子有此本,背拟之,愧未似也。癸酉春二月,于瓶山借屋,蜀人张爰。钤印:阿爰(朱文)、大千居士(白文)、大风堂(白文)
张大千的画风,先后曾经数度改变,难能可贵的是技法的变化始终能保持中国画的传统特色。富于书卷气的高士题材在张大千的画作中是一个为他终生不弃的题材,有时他甚至将自己和挚友的肖像引入这一题材之中,这说明作者不单单是喜欢创作这一题材,而是将它作为个人人格理想的一种追求去加以描绘。这张《松溪高士图》(129×32)创作于1933年代,风格也由属“清新俊逸”一路,是张氏早期难得的精品佳构。
14 梅花奇峰图 立轴 1932年作
15 松下悟道 立轴 设色纸本
题识:得意三杯能悟道,酕醄数斗亦通神。先生饮酒犹知误,慎矣高风独醒人。先生欲饮辄醉,是隐于酒,非溺于酒也。欲赴糟邱盍师靖节。大涤子写渊明诗意,王梦楼题句,为吾友唐吉生所藏,后为人篡去,今不知落何人手矣。蜀人张爰。钤印:季、元
题跋: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 钤印:它山之石
16 高士泛舟 镜心 设色纸本 1934年作
题识:意不在鱼,安用纶钩。烟波无际,渺然孤舟。苹花荻风,与之沈浮。共我睡者,其惟白鸥。甲戌(1934年)秋日,大千居士张爰。钤印:张爰、大千所作
17 负薪读书图 镜心 设色纸本
题识:负薪读书图。张大千写于大风堂下。钤印:季爰之印、大千
此幅大千用宋人笔法,人物衣纹勾勒挺健方折,双松盘桓尤为苍浑古穆。
18 松岩观瀑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34年作
款识:叔岩兄同游西山戒坛寺,摩挲卧龙松,相与叹赏不置,写此留念,时甲戌正月下瀚也,大千并记。钤印:大千、张季、两到黄山绝顶人
19 松下高士 立轴 设色纸本 1934年作
款识:甲戌二月,写於吴中网师园,蜀人张爰。钤印:蜀郡张爰(白)、两到黄山绝顶人(朱)、大千豪发(白)、大风堂(朱)
题跋:海风吹雨复吹烟,时有幽香教半天,莫问莲花高几许,残荷落瓣化成船。莲峰观海旧句。大千居士爰。钤印:大千无恙(白)
20 松山高士 设色纸本
21 松下高士 立轴 1934年作
款识:踏遍千万山,两脚犹未茧。青白当分明,保此看山眼。甲戌十一月,昆明湖上作,蜀人张爰。钤印:蜀中张爰、大千豪发、两到黄山绝顶人、大风堂
此画作于1934年,此时属于张大千“师古”时期,他的传统功力极其深厚,艺术趋于成熟,工笔写意,俱臻妙境。1934年8月,张大千寓居北平,住颐和园听鹂馆,馆内有“蝴蝶会”之举,与会者有王梦白、于非厂、何亚农、汤尔和等人。闲时常去城南观音寺清音阁游玩,遇上杨宛君台上演唱京韵大鼓《黛玉葬花》,当时就被杨宛君的“一种纯真清新之美吸引”,此画正是张大千和杨宛君的热恋时期的力作,画中所描绘的居士从容、恬静享受生活的心情和张大千的热恋心情相吻合。
22 柳下高士图 立轴 设色纸本
款识:自来画人物,以减笔而有高逸之致,宋惟梁风子,明惟张大风,清惟新罗山人,其余诸人皆不足论。若吴小仙、张平山直堕恶趣,何与风雅。大千画并记。钤印:大千居士(白)、大风堂(朱)
此幅柳下高士图,描绘的是秋冬时节的场景,柳树叶落枝条分明,一高士小坐于溪边,注视着淙淙流水。此番情景,虽无远山,却让人想起高山流水的境界。柳树后写了两丛疏竹,与倪云林的有几分相似,充满着逸气。画上的题跋,概述了简笔人物画的历史,同时也说明了张大千作人物画的思考与取法。
23 高士赏莲图 立轴
24 渊明爱菊图 立轴 甲戌(1934年)作
题识:采采东篱间,寒香爱盈把。人与境俱忘,此语语谁者。仿吾家上元老人笔。甲戌十月,写于昆明湖上听鹂馆。蜀人张爰。钤印:张大千、蜀客
25 高士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34年作
题识:仿吾家上元老人笔,颇得冷趣。甲戌孟陬下澣,蜀人张大千。钤印:大千、张季爰、两到黄山绝顶人
26 山水人物 对屏 设色纸本 1934年作
题识:(1)高寻白帝问真原。此朝鲜仙华台景也。偶与友人谈及,因写之。大千居士。(2)甲戌秋,登华山,此其蒲团松意。张蝯。蒲团松在东峰顶上,其前并持者,香炉、虎头二峰。其下云海苍茫中,时见有物在昭,至博台在矣。大千又记。钤印:大风堂、张季、阿爰
27 松下高士 立轴 设色纸本 1934年作
款识:甲戌之三月既望,以大风、大涤两家笔法写,似蛰□兄正之,大千居士。钤印:张爰、元
28 梧桐高士 立轴 甲戌(1934年)作
款识:百尺梧桐半亩阴,枝枝叶叶有秋心。即解脱骨乘鸾凤,月下飞来听素琴。甲戌三月,拟大涤子画法,大千居士张爰作于吴门。钤印:大千、大风堂
29 梧桐高士 设色纸本 1934年作
款识:百尺梧桐半亩阴,枝枝叶叶有秋心。何年脱骨乘鸾凤,月下飞来听素琴。甲戌春日,蜀人张爰,网师园作画。钤印:蜀郡张爰(白)、网师园客(朱)
“梧桐高士”、“梧桐仕女”都是张大千熟悉幷且喜欢的题材,绘来得心应手。张大千在网师园所绘作品都署以“网师园作”或者钤“网师园客”印。“网师园客”印出自粪翁邓散木之手,出刀利索,以浙派切刀法刻就,甚得赵之谦神韵。边款云:“大千道兄移寓网师园属治此印,戴颙居吴人共筑室园,有此客苏邻不孤矣。癸酉又五月,弟散木。”“癸酉又五月”即1933年初夏,由此可知,张大千在作品中钤“网师园客”印是起自1933年初夏,而止于他迁出网师园避难四川青城山之际,时间约为1937年前后。张大千在作品中钤印极为讲究,也有规律,之后他再没有住过网师园,也不再钤“网师园客”印。
30 华山云峰图 立轴 1934年作
题识:华山云峰,老子挂犁。松生绝壁上,雄奇天矫。足与黄山迎客松争胜也!甲戌春二月,万寿山之听鹂馆之南窗。蜀人张爰写。钤印:大千所作、大千
31 孙思邈像 立轴 设色纸本 甲戌(1934年)作
款识:馥亭先生雅教。甲戌秋月,大千写孙真人,善子补龙虎。时客万寿山之听鹂馆。钤印:张泽、大风堂善孖印
题识:八侄嘉得于右胫生一小疮,初未注意,数日以来,红肿异常。渐及于膝,寒热大作,顿呈险状。得馥亭先生莅诊,始知为疔毒。散黄针药并下,克日而愈。感激之余,写图以报。大千记。钤印:大千居士
32 思远跨虎 立轴 设色纸本 1934年作
题识:(1)思远跨虎称仙灵,宝香逢牛夜不惊。我亦画虎如牛驯,五岳他年驮向禽。甲戌秋,似孟材仁兄法家两正,虎痴张善子泽。(2)大千居士写仙人郑思远。钤印:张泽、虎痴、张爰私印、蜀客
此图为张大千与张善孖兄弟联袂之作,均以各自所长示人。大千的人物飘逸真率,张善孖的老虎也是生动传神。所画内容典出道教仙人郑思远的故事,《云笈七签》中记载郑思远 “仁及鸟兽”,他居处的山头,有一只母老虎生了两只小老虎,山下的居民设法抓住了母老虎,公老虎逃脱了,剩下两只小老虎没有食物,郑思远不忍心,就把小老虎抱回山舍喂养,公老虎知道了这种情况就来投奔郑思远。后来,郑思远每次下山,就骑着公老虎,两只小老虎则驮药箱和衣物相随。有一次,郑思远骑虎到了永康横江桥,遇上一位老友,即停下来在桥边温酒喝,老虎帮助捡柴。突然那位老相识牙齿疼得厉害,向郑思远求虎须,以便插在牙缝间止痛,郑思远一示意,老虎就乖乖躺下,让郑思远拔胡须,“思远跨虎”遂在民间传为佳话。画中描绘郑思远与公虎在山林间泰然相处的情景,公虎雄强而驯服,思远则神情自若,给观者以人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存的超脱意境。
33 牛背高士 立轴 纸本 1930年作
34 牧归图 立轴 甲戌(1934年)作
35 牧牛读书图 立轴 1933年作
款识:癸酉又五月,蜀人张大千造。 钤印:大千毫发
张大千的画风,先后曾经数度改变,晚年时历经探索,在57岁时自创泼墨画法,在继承唐代王洽的泼墨画法基础上,揉入西欧绘画的光色关系,发展出一种山水画笔墨技法,可贵之处,是技法的变化始终能保持中国画的传统特色,创造出一种半抽象墨彩交辉的意境。张大千30岁以前画风可谓“清新俊逸”,50岁近于“瑰丽雄奇”,60岁以后达“苍深渊穆”之境。此牧牛读书图介于“清新俊逸”与“瑰丽雄奇”之间,是张大千大师法石涛的一张佳作。
36 放牧图 设色纸本
款识:不受田原用,无为宁戚歌,泷头畊已毕,放犊自婆娑。大千居士爰。 钤印:大千居士、阿爰
此幅张大千《放牧图》是一首高格调清晰的田园诗。苏东坡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即画与诗是融合而贯通的,画之最高原则,则为意境,节奏、趣味、及意境中之渊深,浑穆、雅逸,诗之原则即是如此,诗与画相互融合,须有高超之天才,清醒之头脑,灵锐之感觉,精纯之感情,静观之态度,运用其画的美感,来表达诗的意境,是一种极其高尚,极其精深,极其幽静的美。
37 放犊图 设色纸本
38 牧牛童子 设色纸本 1934年作
款识:(1)蜀人张大千。甲戌春日写。(2)不受田单用,毋为宁戚歌。陇头耕已毕,放犊自婆娑。三十年前在故都老友朱德甫斋中所作,顷为蒨英所得,携以见示,为题数语。甲辰(1964)春三月时同住可仑。爰。钤印:大千、季爰之印、大千唯印大年
本幅乃画家1934年春写于北平好友朱德甫(1881-1941)书斋中,取宋人诗句入画,以童子放牧不为世俗琐事营役,闲适悠然自处,所喻者实太平盛世之景象。相同题材及构图日后反复见其笔下,只是早期以直幅为主,牧童执卷,背倚孤树,傍牛席地而坐,笔法较近传统。晚年则多作横幅,舍背景树木,集中描写牧童稚拙之态,以趣味为重,辅以笔墨放纵,更得自然天真之趣。
39 五福图 立轴 设色纸本
题识:四海茫茫宇宙宽,神仙变幻本多端。莫怪王岳归晚游,戏须当写自在观。拟大涤子笔意。蜀人大千张爰。钤印:大千、大千大利、大风堂
此幅《五福图》,系张大千早年的佳作,充分反应了其“清新俊逸”的艺术风格,是回顾这位艺术大师从艺旅途难得之作品。画面上,老枝斜出,桃红数点,五位神志怡然的童子相约春游,悠然自得,尤其是身后的童子,双手平举,仿佛在招呼画外的同伴。如此一来,扩展了观者的想象空间,起到弦外有余音的艺术效果。
40 东坡诗意图 设色纸本
41 张大千人物画欣赏
42 东坡诗意图 设色纸本 1934年作
款识:江边曳杖恍榔瘦,此东坡句也。恍榔二字入诗自东坡始。甲戌春日,偶忆南方草木图此。爰。钤印:蜀郡张爰(白文)、网师园客(朱文)
43 东坡先生像 镜心 水墨纸本 1934年作
题识:东坡先生象。到处聚观香案吏,此邦宜着玉堂仙。甲戌秋,内江张爰写。钤印:大千豪发、大风堂、张爰私印、蜀客
题跋:月明三李白,波影百东坡。应叹龟山蔽,其如望鲁何。丁丑二月春分节后三日,后学溥儒拜题。钤印:二乐轩、省心斋
此《东坡先生像》线条简洁流畅,结构疏密有致,用墨浓淡相宜。画中人物目光前视,若有所思。书法是整幅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张大千早年追随曾熙、李瑞清二师学习时的浓厚金石气息。“东坡先生象”五字,取法《乙瑛》、《曹全》等汉碑,结字平稳,波磔分明。“到处聚观香案吏,此邦宜着玉堂仙”,取法北碑书法,字取横向扁势,向右上倾斜,有轻有重,方角清晰。左下溥心畬题诗,字体取法米元章行书,点划灵动,流畅自然。通观作品,书画相得益彰,满纸充盈着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44 梅下觅句图 立轴 淡设色纸本 1934年作
款识:《疏影横斜》一联,■绝千古,后人可不著一字。予写此老于山隈水涘间,想见花下徘徊,得句长吟时情态也。甲戌孟陬,网师园梅花盛开写此。大千居士。钤印:元、大千
本幅1934年春写于网师园。画中高士靠溪岸,倚石而坐,长吟索句。画家舍惯用的梧桐树下觅句,改对岩隙探首伸出的老梅思索。此“疎影横斜”非月下万玉绽放,清香沁人之幽致。入眼处,老梅如枯爪戟张,枝干秃然,见寡冷荒凉之意。大千布局、笔墨皆取法渐江,方折用笔绘岩层,极得嶙峋崚嶒之状。惟配置高士,以细笔薄染出,于清疏逸意境中,稍添生气,与渐师画境略异。
所钤“元”朱文印、取“元”与“爰”音同,即示其名。此印与另一“季”字白文印,属一对印,偶用于二十年代晚期作品上。今仅钤其一,配“大千”白文印,意义、章法具合。从传世画迹所见,钤此印者极稀,从本幅可推知钤用时间的下限。
45 高士 立轴 1934年作
款识:昔南田、石谷同在唐氏半园,月夜徘徊桐荫,南田辄大呼:好墨叶。遂有桐阴夜话图合作。今予与恭兄亦复为此,偶为遣兴。甲戌夏月书上。张爰。钤印:大风堂(朱)、大千居士(白)
46 白石词意 立轴 设色纸本 1934年作
款识:鬧紅一舸,記年時、常與鴛鴦為侶。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風裳無數。翠葉吹涼,玉容消酒,更灑菰蒲雨。嫣然搖動,冷香飛上詩句。 日暮,青蓋亭亭,情人不見,爭忍淩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風南浦。高柳垂陰,老魚吹浪,留我花間住。田田多少,幾回沙際歸路。甲戌二月,拈白石《念奴嬌》詞寫此,大千居士。鈐印:張爰印、蜀客、大千豪髮、大風堂、大千大利
款识:簟枕邀凉,琴书换日,睡余无力。细洒冰泉,并刀破甘碧。墙头唤酒,谁问讯城南诗客,岑寂。高树晚蝉,说西风消息。虹梁水陌,鱼浪吹香,红衣半狼藉。维舟试望故国,渺天北。可惜渚边沙外,不共美人游历。问甚时同赋,三十六陂秋色,惜红衣。拈石帚词,写于吴中网师园,大千居士。钤印:大千大利
看到这幅画,立刻就令人联想起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画中前景绘两株垂柳,用爽利潇洒的笔触书写出柳树干以及柳枝。常言道:“画树难画柳”。尤其是微风掠过,柳枝随风摆动的姿态非常难以把握。细观张大千在这幅画中的描绘,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池塘中墨荷的处理也是十分精彩和地道的。张大千的用笔好似随意点染,轻松活泼,将荷塘的生趣表现得恰如其分。用墨上,浓淡墨互用,层次丰富不单薄,加之浅绛设色,显得格外雅致动人。此画别具一格,清新自然。类似于惠崇一路婉约雅致,似勾似抹,幽,静,清,凉,深远的美感。
这是两幅姐妹作,画于1934年2月。张大千读了姜夔(白石)的词集《白石道人歌曲》。姜白石是南宋著名的词人、音乐家,一生未仕,以其孤高的性格交游于当时的诗人词客中,卒于杭州。张大千以丹青名世,钦佩姜白石的才华和孤高的性格。
47 竹林高士 设色纸本 1934年作
款识:甲戌夏午,侍仲兄虎痴养病万寿山之听鹂馆。晨夕散步,池上芰荷香满,清风穆如,使人尘念都消,特少此数竿竹,便似江南也。爰。钤印:张爰之印(白文)、大千(朱文)、大风堂(朱文)
48 荷塘读史 立轴 纸本 1935年作
49 赏荷图手卷 水墨纸本 1935年作
款识:乙亥八月朔,写赠章父任弟还沽上,爰。钤印:大风堂(白)、三十六陂秋色(朱)、大千(白)
引首:荷花世界梦俱香。思逸仁兄携示旧作,为题其。张大千爰。 钤印:大千唯印大幸(朱)
《赏荷图》是大千的心情小卷。画心作于1934年,引首1935年所题,是赏家爱美不止,在小卷创作一年后请大千先生写的题。此卷的最美是它的意境。水墨的荷塘里,有人泊舟花叶丛中,于无声处听声音。声音在哪里?声音在将开未开的花蕾里,声音在尚未凋谢的花瓣里,声音在郁勃或者枯萎了的荷叶里。张大千的智慧里情愫甚高,故而所作常常以意境动人,此幅就是一例。
50 子猷爱竹 设色纸本 乙亥(1935年)作
题识∶子猷爱竹。乙亥秋九月,张大千写于故都。 钤印∶张季、大千
此画取自子猷爱竹的故事。子猷,即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三公子王徽之。画面中,徽之白衣素裳,抱膝临流而坐,面露喜色,口唇微张,如有佳句正快然吟出。左右竹影娑婆,红叶几枝,序属深秋。竹子的写法有石涛的萧散,水陂浅草如丝,造景用意,格调在魏晋之间。此大千喜欢的题材,曾创作多件,而此幅尤为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