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515 (海上画派 张大千人物22)
1 高士图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2 高士图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题识:乙亥八月十日,灯下戏涂,章父仁弟属补款为赠,此何足存耶,未免阿好,爰。钤印:张季、大千、大风堂、蜀客、三千大千
3 柳桥二老图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4 观瀑图 设色纸本 1933年作
5 观瀑图 设色纸本
6 子猷爱竹 设色纸本 乙亥(1935年)作
款识:王子猷每到处,辄令种竹云,何可一日无此君。仲渔先生■笑。乙亥十月,大千居士。钤印:张氏大千(白文)、大千父(朱文)
7 子猷爱竹 设色纸本
8 竹趣闲意 设色纸本
9 子猷爱竹图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款识:王子猷每到处,辄令种竹,云:何可一日无此君? 乙亥十月,大千居士。 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王子猷爱竹,史称绝唱。《世说新语》谓:“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其后竹获“此君”之雅号,而寓意君子之高洁不屈情操。张大千写竹,亦深寓此意。不过他写竹与其它人不同的是,他着意突出竹的节支,且竹叶疏落,似暗寓其重节气而疏朗为人的胸臆。
10 高士张雨像 镜心 设色纸本 乙亥(1935年)作
题识:张雨号清虚子,貌清古,寡言笑。常携一瓢,居东峰石洞中。不火食,唯啖松叶及枣栗。与王宏撰。乙亥十月,蜀人张爰。钤印:大千、张爰私印、有心雄泰华
11 嵇康像 立轴 设色纸本
题识: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日寐夜之为人也,岩岩若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大千居士大风堂下作。钤印:张爰印、大千居士
嵇康(223-262),散文文学家和音乐家。他与阮籍同是竹林七贤中之领袖。字叔夜,魏文帝黄初四年生。有奇才,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士木形,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风姿,天质自然。含垢匿瑕,宽简有大量。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
12 沧浪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款识:昔人歌沧浪,其志良有以。今君号沧浪,事亦有所启。纷纷污濯中,洁已将自洗。达官跨高马,所行为众鄙。志士守阖闾,不辱宁肯死。世不分白黑,显视若蜂蚁。。。。。。拟六如居士沧浪图。乙亥春日,蜀人张爰,时客吴中。钤印:张爰私印、蜀客、大风堂、两至黄山绝顶人
13 松下高士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款识:踏遍千万山,两脚犹未茧。青白自分明,保此看山眼。乙亥二月,大千居士爰。钤印:季、大千
14 黄山松下看山图 立轴 乙亥(1935年)作
15 松下高士图 设色纸本 乙亥(1935年)作
款识:乔松磊磊多奇节,冬无霜雪夏无热;根头更有千岁苓,知谁可语长生诀。乙亥十月,华山归来写此。蜀人张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张大千在人物画方面,早年取法明清诸家之笔意,敦煌之行后得唐代高古之遗墨,又参酌传世古人名迹而自出新风。在四十至五十年代的十余年间,张大千画艺多致力于“工”,极进“工笔”之能事。此幅《松下高士图》就是其细笔人物的代表。本作品设色鲜雅,用笔绝精,悉为唐人风韵,人物的姿态与衣着、髯发眉目,纨扇红履及松下的伴童无不描写工致生动,力遵古法,敷然深厚,再现了唐人的绘画精神。画作中的苍松以细笔写出,盘曲斜出,更加突出了高士的文人超逸的气节。整幅作品充满了清逸之气,是张大千融入了文人水墨画风高雅气息的体现。
16 促膝清谭图 立轴
17 促膝清谭图 立轴 1935年作
18 支许王谢促膝清谭图 立轴
题识:米芾亦善写人物,其被服效唐妆。尝写子敬练裙图,又作支许王谢于山水间。见者惊为唐以前物,不知其为元章笔也。此拟支许王谢促膝清谭图。钤印:大千、张爰
此幅《支许王谢促膝清谭图》古意盎然,卷气十足。崖壁高松下,诸多人物促膝而谈,背山临水,布局洒脱,人物错落有致,造型灵动,表情稚拙,山势于粗放中见精致雄伟,气韵清新典雅。款识中“支许”是晋高僧支遁和高士许询的并称。两人皆善谈佛经与玄理。“王谢”为东晋王羲之和谢安。大千以古人为师,从题识中看,他对米芾“善写人物”尤为推崇,米芾常自云:“尝作支许王谢于山水间行,自挂斋室。又以山水古今相师,少有出尘格者,因信笔作之,多烟云掩映,树石不取细,意似便已”。大千作此图以表对这位北宋著名画家的敬意,但是米芾人物画已无存世,大千只是借此名题画而已。具体画法上,明显可见大千师法渊源,其人物从明代张大风,山水学石涛。此作高士用笔自然,寥寥几笔勾勒出高士的飘逸之风,透露出高士的风雅。画家放笔纵横涂抹,笔意奔放,墨韵清润,既富于文人画的游戏三昧,也不失大家气概,确是典型的石涛风格,是不可多得的张大千早期佳作。
19 成道士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款识:成道士,不知何许人,晦名隐迹。唐开元末,中使谒金天庙闻成真人之名,遽候之。有道士弊衣负布囊而来,询其姓名,曰:姓成。延于传舍,问所习,不答。以骑与之至成都,密奏之。明皇异其说,召入馆于蓬莱院。问道术及所修,皆不对。未几乞归山,乃挈布囊去,人皆叹之。而后因彻幕壁上有题曰:蜀路西行,燕师北至。本拟白日升天,且看黑龙饮渭。其字刮洗愈明,上闻之,亦莫知其意。不数月,果狩蜀。乙亥十月,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私印、蜀客
20 东坡观砚 水墨纸本 1935年作
21 成道士 立轴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款识:成道士,不知何许人,晦名隐迹。唐开元末,中使谒金天庙闻成真人之名,遽候之。有道士弊衣负布囊而来,询其姓名,曰:姓成。延于传舍,问所习,不答。以骑与之至成都,密奏之。明皇异其说,召入馆于蓬莱院。问道术及所修,皆不对。未几乞归山,乃挈布囊去,人皆叹之。而后因彻幕壁上有题曰:蜀路西行,燕师北至。本拟白日升天,且看黑龙饮渭。其字刮洗愈明,上闻之,亦莫知其意。不数月,果狩蜀。乙亥十月,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张大千
22 成道士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款识:成道士,不知何许人,晦名隐迹。唐开元末,中使谒金天庙闻成真人之名,遽候之。有道士弊衣负布囊而来,询其姓名,曰:姓成。延于传舍,问所习,不答。以骑与之至成都,密奏之。明皇异其说,召入馆于蓬莱院。问道术及所修,皆不对。未几乞归山,乃挈布囊去,人皆叹之。而后因彻幕壁上有题曰:蜀路西行,燕师北至。本拟白日升天,且看黑龙饮渭。其字刮洗愈明,上闻之,亦莫知其意。不数月,果狩蜀。乙亥重九,小佐太崒峰头明星玉如祠,偶读真仙通鉴写此,蜀人张大千。钤印:爰居士、大千
23 成道士 设色纸本
24 成道士 立轴 丁丑(1937年)作
25 成道士 立轴 设色纸本 1936年作
题识:成道士不知何许人。唐开元末住于金天庙内。明皇诏至都,未几即还,惟留诗四句曰:蜀道西行,燕师北至。本拟白日升天,且看黑龙饮渭。偶读真仙通鉴写此。丙子秋日,张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长寿、大千豪发、长髯张郎三十八、三千大千
26 太白行吟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36年作
款识:自称臣是酒中仙。丙子春日,散辉十三兄属写君家太白行吟。以吾家上元老人笔法图此呈正,弟爰。钤印:张爰、大千、除壹切苦厄
27 自称臣是酒中仙 纸本 1936年作
28 柳塘垂钓图 立轴 设色纸本 丙子(1936年)作
题识:世已无桃源,扁舟欲何往。吾自爱空钓,岂随波下上。丙子,大千居士写。钤印:大风堂、大千大利、张爰
29 松下高士 镜片 设色纸本 1936年作
款识: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好去期麋鹿,渔歌入浦深。仿梅瞿山本。丙子十二月,蜀人张大千。钤印:张爰之印(白)、大千长寿(朱)、张大千(朱)、长发张郎三十八(白)、大千□□(白)
30 赏松图 立轴 设色纸本 丙子(1936年)作
题识:步壑风吹面,看松露滴身。丙子春三月,以大风、大涤两家法写此。蜀人张爰大风堂下。钤印:张大千、张爰、大风堂
31 石梁飞瀑 设色纸本 1936年作
32 观泉图 水墨纸本 丙子(1936年)作
33 高士图 设色纸本 1936年作
34 松阴读易图 镜心
35 桐荫高士 立轴 设色纸本
款识:琴一仁兄法家正之,蜀人张大千。 钤印:张爰之印、大千父
张大千的人物画以工笔居多,早年多取法明清诸家笔意,后落脚于敦煌的供养人物,于其中汲取了六朝和隋唐人物画的创作技法。此图从整体风格来看应该属于张大千全盛面貌的转变期风格。画中人物以淡墨线条浅勾轮廓,运笔注意转折虚实,从而表现出人物和服饰的阴阳凹凸,脸部线条和衣纹褶皱均清晰明显而有律动感。人物面部用淡赭石色烘托,与周围环境气氛统一。近景的树、石、竹工写兼备。树干以两道虚实有别的墨线画出,突出了树的立体感;又以墨线、墨点画树干纹理,寥寥几笔,形神皆现;树叶则用浓淡水墨阔笔写出,层次分明,笔简意全。树下湖石则皴擦写染结合,石形以中锋、侧锋沾淡墨写出,并随笔皴出石头肌理;又以淡赭石色染出石质,布色合理,并与人物相互照应。石后纤竹以篆书笔意写出,虽只有数枝,却也精心细写。纵观全图,其设色鲜雅,用笔绝精,力遵古法,敷然深厚,充满了清逸之气,是张大千画作融入了文人水墨画风而有高雅气息的体现。
36 婴戏图 镜心 设色纸本 1936年作
款识:临宋人苏汉臣榴庭婴戏图大意。丙子九月写于故都桐梓官庐中。大千居士张爰。钤印:张爰、大千大利
榴开百子乐天年婴戏图是张大千的人物画中较常见的题材之一。婴戏图始于北宋画家苏汉臣,在明清两代成为广受民间画家欢迎的吉祥题材。张大千的婴戏图内容常常表现的是嬉戏中的儿童,并画上石榴以示多子多福之意。笔法取法明代画家仇英,有时甚至采用梁楷简笔人物画法。此幅《婴戏图》即以简笔画成,衣褶以浓墨勾写,用笔多方折;人物以淡墨细线勾勒面部,并在额头、鼻骨即下颌处施以白粉,这显然是受到明代画家唐寅“三白法”的影响。作者取百家之所长,融入于自己的风格,令人赏心悦目。
37 榴开百子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36年作
款识:榴开百子之图。丙子十一月作于故都桐梓借居。蜀郡张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长寿、大风堂、长髯张郎三十儿
此幅《榴开百子图》是其1936年所作,属张大千较早的人物画。图写庭中两孩儿攀石抚枝摘取石榴的景象。石榴,一名安石榴,内籽多颗且多汁,味甘清凉。石榴的多籽被赋予“多子”的涵义,由于“百”又含有大或者无穷的意思,旧时百姓祈愿人丁兴旺,常有“百子”题材传于民间。是把祝福、恭贺的良好愿望发挥到了一种极至的表现形式。
张大千早年的人物画描绘的也极尽细腻。图中孩童头饰衣着不苟一丝,姿态各异,用朱砂写孩童之肚兜俏丽可人,用石青染出的纱衣轻质飘渺。尤其孩童神情姿态惟妙惟肖,乌黑明亮异常的童瞳,如视观者。一株石榴树横空斜出,枝头果实摇摇欲坠,大块巨石安置于右下,整体布置的相得益彰。再辅以缤纷落英相杂,一派生意无限,欣欣向荣的情景。
38 榴开百子图 设色纸本 1936年作
39 榴开百子 镜心 设色纸本
款识:榴开百子。仿上元老人笔。蜀中张爰。钤印:张爰(朱)、长髯张郎三十八(白)、三千大千(朱)、三千大千(白)
婴戏图是张大千的人物画中较常见的题材之一。婴戏图始于北宋画家苏汉臣(活动于1101~1125),在明清两代成为广受民间画家欢迎的吉祥题材。张大千的婴戏图内容常常表现的是嬉戏中的儿童,并画上石榴以示多子多福之意。笔法取法明代画家仇英,有时甚至采用梁楷简笔人物画法。此幅《榴开百子》即以简笔画成,衣褶以浓墨勾写,用笔多方折;人物以淡墨细线勾勒面部,并在额头、鼻骨即下颌处施以白粉,这显然是受到明代画家唐寅(1470~1523)“三白法”的影响。
此画无年款,大千自题:“仿上元老人笔。”上元老人,即明代画家张风(约1628~1662)别号。明清人物画家中,张大千对张风与清代画家华嵒(1682~1756)的最为钦佩,并以张风的别号“大风”命名自己书画收藏斋的斋号。张大千在1934年所作的《桐荫高士》的一段题跋提出,三百年来的画坛,人物画的最高成就当数张风和华嵒两家。由此可见张大千对张风的倾幕非同一般。整个三十年代,张大千的许多人物画笔法虽师法唐寅等明清名家,但多题以“仿上元老人笔”,以此表示对张风的敬仰。
40 携琴访师 设色纸本 1936年作
41 石壁题诗 镜框 设色纸本 1936年作
42 高士图 设色绢本 1935年作
43 高士图 设色纸本 1939年作
44 嵇康像 设色纸本 1936年作
款识: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默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丙子二月既望,写于大风堂,蜀人张爰画并题。钤印:大千居士(朱文)
45 黄山松云 立轴 设色纸本
题识:黄山松云。以宋人法写之,茅盾仁兄正之,张大千爰。钤印:大千、张爰私印
在大千笔下,黄山的云海和苍松的生命力似乎更加旺盛。他从不以繁茂的松树去表现黄山,而是灵活运用以小见大,以少见多的绘画手法,将那万棵苍松隐藏在云海之中,让人去用心灵去感受,去心领神会,去耐心品味,给人一种松苍茫和崇高感,画出了黄山的别样骨气和精神。《黄山松云图》,他用娴熟的绘画手法,具体形象地展现黄山松云美景,松有神,云有魂。作品中一高士立于山颠,仰望对面奇松,脚下白云环绕,一派黄山奇景。自题“以宋人法写之”,也彰显出大千学古、化古的高超技法和魄力。
46 松下高士 设色纸本 1936年作
题识∶写黄山自有黄山一种面貌,不必曰仿某家法某派也。丙子二月,大千居士张爰。钤印∶大风堂、张季、大千
47 倚松高士 立轴 设色纸本 1936年作
48 宋人词意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36年作
题识:庭前春迟,汀苹香老,数声佩悄苍玉。年晚江空,天寒日暮,壮怀聊寄幽独。倦游多感,更西北、高楼送目。佳人不见,慷慨悲歌,夕阳乔木。丙子十一月,爰。写宋人词意。钤印:大千大利、张爰
此作写宋末词人王易简《庆宫春》词意,全词为:“庭草春迟,汀苹香老,数声佩悄苍玉。年晚江空,天寒日暮,壮怀聊寄幽独。倦游多感,更西北、高楼送目。佳人不见,慷慨悲歌,夕阳乔木。紫霞洞云深,袅袅余香,凤箫谁续。桃花赋在,竹枝词远,此恨年年相触。翠芳字,谩重省、当时顾曲。因君凝伫,依约吴山,半痕蛾绿。”王易简为宋末进士,国变之后隐居不仕,多写词追溯过去的生活,寄托对故国的愁思。此画颇合乎《庆宫春》的意境,在悠闲的景致中,一位年迈的高士坐在树下,远望深山和飞流的瀑布,虽然只看见高士的侧面,但可感受其孤独的幽思。此作章法疏朗简略,山石树木以干涩的笔法勾勒,并以淡色染之,皴笔不多,唯见山石的轮廓和树木婀娜的姿态,整幅以淡雅的色彩和疏简的笔法表现出一个清幽寂静的山林和一个落寞的士人。
49 醉翁亭记 设色纸本 1936年作
题识:丙子十二月,蜀人张爰画并书于大风堂中。钤印:蜀客、大千、张爰之印、两到黄山绝顶人、大千豪发、大风堂
此幅青绿山水,描绘了安徽淮东地区、滁县琅琊山的怡人风光。四面环山,巍峨叠嶂,诸峰峭拔,古木苍郁,蔚然而深秀。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泠泠悦耳。近窥之,于两峰间雾气氤氲、清泉涌出,湍湍珠玉,晶莹四溅,此乃“酿泉”也。山道逶迤、蜿蜒蛇行,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名“醉翁亭”。画面中,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酿泉为酒,野肴铺席,众宾客谈笑甚欢,随仆更是忙得不亦乐乎,而太守却早已“颓然乎其间”。正如欧阳修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三十年代,张大千痴迷于青绿山水,广学博取、集其大成,从文征明、仇英处汲取养分和灵感。其一生所绘制的“青绿山水”,大多限于三十年代后期至整个四十年代的十余年间,且勾绘有限、作品稀少。
此《醉翁亭记》作于1936年,正值张大千38岁之时。他深刻理解了欧阳修《醉翁亭记》的文采词义,将其华美词藻皆融于笔端,蘸以胸中逸气,于纸面纵横挥洒,意境油然而生:“玉峰凌霄,悬松傍崖,草木华滋,恍若隔尘之仙境”,令观者心旷神怡。此作场景之宏大,气势之雄阔,画面之完整,皆是大千作品中极为少见的。上书《醉翁亭记》全文,蝇头小字,法度森然,用笔沉稳,一气呵成。诗、书、画三绝,各臻其妙。
50 桃园夜宴 镜心 设色纸本 1936年作
款识: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蜀人大千居士张爰,写于大风堂中。钤印:蜀客、张爰私印、张爰之印、西川张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