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润祥鉴赏 >

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516 (海上画派 张大千人物 23)

2016-11-02 17:26:26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张大千曾用大量的时间和心血临摹古人名作,也由此迈出了他绘画的第一步。三十九岁前主要仿学石涛等安徽画家;四十岁左右研习董其昌、董源、巨然;五十岁左右喜学王蒙。
三十年代中期,张大千的人物画,由张大风、华新罗,上溯明代吴门画派的唐寅、仇英,同时接触浙派的吴伟、郭诩、杜堇等,从此人物画线条一变而为劲爽有力。张大千喜好以高士为题材进行创作,将高逸之士以概念化的形象置于山水林泉之间,象征士大夫归隐后的生活,同时抒发希冀纵情于物外的情致。大千的高士画,可以看作是他作为一个入世画家,希图超凡遁世的自我映照。

1 松阴高逸 设色纸本 1937年作 

  题识:长松磊磊多奇节,冬无霜雪夏无热。根头更有千岁苓,向谁说与长生诀。丁丑春日,写似仲山先生法家正之,大千张爰。钤印:张爰、三千大千、游艺中原、大风堂

  《松阴高逸》是张大千早期高士人物画的典型。高士伫立画面中央,背手躬身赏松,面貌刻画传神,衣纹以紧劲连绵的圆淳线描法勾勒,笔意高古。松树以浓墨中锋写出,锋颖圆劲秀美,复以赭石皴擦枝干,苍劲挺拔,松针浓密蓊郁。全画用笔秀润,气宇脱俗。从形象、设色、笔法,都有石涛之遗韵。松树四季苍翠,被誉为“百木之长”。《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赋予松柏崇高的人格寓意。张大千画的高士多以松柏相伴,正是他作为一个文人画家高洁志趣的写照。款“仲山先生”为近代画家汪琨,此幅作于1937年,正值汪氏周甲寿辰,张大千绘虬松高士,题诗中有“根头更有千岁苓”句,应为贺寿之赠。

 

2 开岁百吉 立轴 设色纸本 1937年作

  题识:大千写颂蛰庐三兄,丁丑开岁百吉。钤印:大千之印(白文)、张爰(朱文)、两到黄山绝顶人(白文)

  《开岁百吉》作于1937年,是张大千壮年时期少见的牧牛题材作品,是为陈云诰六十大寿贺寿所作。牧童依偎于牛背之上,神态祥和欢乐,整体和谐融洽。并以田园小景作衬托,富有逸趣,意境深远,大气磅礴。

  蛰庐即陈云浩(1877-1965)字紫纶,号蜇庐。直隶易州人。清光绪29年进士,癸卯科翰林,授翰林院编修。宣统3年,任奕劻内阁弼德院参议。1951年受聘于中央文史研究馆,为首任馆员。北京市政协委员。其工书法、文学、史学、诗词等项,尤擅书法。

 3 高士赏瀑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37年作

4 濯足万里流

 5 凉谷坐望 立轴

  题识:一上丹台望,千峰到杖前。云阴封曲径,石壁划流泉。声落空中语,人疑世外仙。浮丘原不远,萝户好同搴。大千居士,写于大风堂中。钤印:大风堂、季爰之印、大千、大千大利

  张大千早年拜师曾熙、李瑞清,因曾喜石涛而李好八大,故早期大千多研究石涛、八大,仿品常常以假乱真。此画即是具有石涛风格的山水作品,画面意境开阔,高士在凉谷坐望之间,一书童携琴款款而至,点景人物富有诗意,作品具有浓郁的文人气息。

 6 三祝图 立轴 设色纸本

  题识:三祝图。柯敬仲朱竹法,大千居士写。钤印:张季、大千

  张大千的《三祝图》,使人联想到古人“华封三祝”的故事。上古贤者唐尧,他在华州巡游,守卫华州封疆的人见了他说:“咦!这不是圣人吗?请让我为您祝福。请求上天让这位圣人长寿。”唐尧却说:“我请求你不要这样说。”“那我请求上天让您富有。”唐尧又道:“请求你不要这样说。”“那我请求上天让您子孙繁多。”唐尧再次谢道:“请你不要这样说。”守卫边疆的人问他:“长寿、富有、子孙繁多,都是人们所希望得到的,您偏偏不希望得到,这是为什么?”唐尧回答:“子孙繁多就会使人增加畏惧,富有就会使人招惹祸事,长寿就会使人蒙受更多的屈辱。这三件事都不是可以用来滋长德行的,因此我拒绝了你的祝福。”当然,这是传说中圣人的答辞,而在民间却把这三种祝愿,当成最美好的颂词,善颂善祷,称之为“华封三祝”。

  《三祝图》也是这个意思,三竿朱竹,即含“三祝”。郑板桥有题画诗:“写来三祝乃三竹,画出华封是两峰”。大千亦是同感而发。柯敬仲即柯九思,号丹丘生,别署五云阁吏。浙江台州人。元代的画家、文物鉴赏家。博学能文,善写墨竹,师法文湖州、苏东坡,尤以画朱竹出名。大千以枯笔写竹竿,朱砂画竹叶,用笔爽利,有清风摇曳之感。根部青绿染石,朱碧相间,气韵古厚。竹下盘坐一老者,神态潇洒;一童子持扇相向,若有问答,仿佛捕捉到了古圣贤唐尧虚怀若谷、淡定无为的神韵,堪称妙作。

 7 子猷赏竹 立轴 1937年作

8 竹林高士图 立轴 1937年作

9 子猷看竹图 立轴 1937年作

 10 竹荫策杖 立轴纸本

  款识:有清一代写人物,当以大风、新罗两家为致佳。若瘿瓢子、闵正斋无乃坠入魔道。大千居士。钤印:张爰、大千

  张大千喜好以高士为题材进行创作,将高逸之士以概念化的形象置于山水林泉之间,象征士大夫归隐后的生活,同时抒发希冀纵情于物外的情致。大千的高士画,可以看作是他作为一个入世画家,希图超凡遁世的自我映照。本幅《竹荫策杖》为先生典型人物画风格,人物以工细笔法写之,而衬景中的修竹则以写意手法概括,以衬托人物的简洁飘逸,从而形成古朴端庄的格调。而修竹所表示的中国传统君子的内涵,更与高士这一意象组成一个丰满完备的意象系统。这一意象组合,其实成为张大千高士题材的固定图式,只是幅中高士的姿势与所倚的物事略有变化而已。

 11 高士图 镜心 纸本 丁丑(1937年)作

  题识:顾长京画世已无传。吴道玄,闫立本间有刻石尚可想象。典型李龙眠、赵沤波、张叔厚、唐子畏、仇实甫、张大风、华秋岳皆一家骨肉,面目虽异神理自同。故画人物当从此入,不得强分派别也。丁丑夏日,蜀人张爰。香坡先生精鉴不以予为狂论否。大千居士爰。钤印:张大千、蜀客、张爰、三千大千、大风堂

 12 出则为孔明 设色纸本 丁丑(1937年)作

  题识:出则为孔明。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得先帝以驱驰。復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丁丑正月,大千居士爰。钤印:大千私印、张爰之印、张爰、大千大利、大千豪发

 13 把酒当天问明月 设色纸本 丁丑(1937年)作

  题识:把酒当天问明月,古到如今几圆缺。照见九州岛多少人,人间多少离和合。吴门唐寅。

  款识:此六如先生自写一段魇块而自浇之,正不必规规于太白也。先生豪情逸气,何遽减太白哉?然太白虽颠沛夜郎,几御魑魅,而当时犹得历玉堂、排金门,见知人主,品题宫嫔,跆籍禁韨。先生则第以放斥,终老吴趋,困穷不给,闲写青山以乞食,抑可悲也已!披对此图,潇洒淋漓之致,尚勃勃从酒铛迸溢。不恨我不见六如,恨六如不与太白同时耳。丁丑春日临,于昆明湖上,蜀人张爰并记。钤印:大风堂、张爰、大千大利

  边跋:余昔年曾见沈乙陁所藏《待隐园图卷》,意境超妙,上窥宋元,罗雪堂推为海内唐画第一,世无钵议。后游吴门,与顾西津论及此卷,乃知即其所补作,以雪堂之精鉴而失之西津,信夫乎真赏之难也。今大千此帧气格苍秀,神采逼真,吾恐传之后世,即有如雪堂其人者,正难于评定矣。沅叔傅增湘。钤印:傅增湘、沅叔七十后作 (傅增湘)

  当天明月独倾杯,此乐生平第几回。冰雪襟怀湖海气,一时齐赴笔端来。六如高碟冠时流,豪迈真堪太白俦。夜半松风吹鹤梦,飘然身共列仙游。大千此画得高逸之致,为题句于上。甲申春日,七十七叟俞陛云。钤印:俞陛云印、戊戌探花 (俞陛云)

  举杯邀明月,把酒问青天,妙句应有妙笔传。六如墨妙超世俗,法乳渊源属大千。六如之画穷愈工,大千之画老愈妍。莫谓今人不古若,神妙直到秋毫颠。书画题辞称三绝,才人之笔非偶然。我对此画有至愿,愿天不醉,愿月常圆,更愿唉手倒挽天河水,净洗甲兵不用,乐尧年。甲申三月,文斌。钤印:臣名文斌、戊戌翰林 (文斌)

  百痱凄凉夜梦阑,画中幽思逼人寒。举杯望见唐时月,莫作残山了水看。余未识大千,惟闻其画名满海内外。甲申二月,余在伤悼病困中,获见此幅,因想见大千之为人,且如见六如与太白,不徒服其画品之高而已也,爰系以诗。七八叟张兰思南陔。钤印:张氏双南、乙未翰林 (张兰思)

  金阊才子神仙客,倜傥风流争动色。挥毫腕底无马远,举酒尊前招太白。谪仙去后近千年,蜀中名手见张颠。吴门曾赁皋桥庑,阳羡难求负郭田。兴来自写青山卖,六如重来惊灵怪。不须更访桃花陁,笔下河山穷两戒。甲申春二月,见大千临唐解元画因题,新亭野史贵阳邢端。钤印:邢端长寿、甲辰翰林 (邢端)

  太白《把酒问月》诗,起句“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一问之”;东坡作《水调歌头》,亦用“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句。以东坡之天怀高旷,与太白抗,自不以脱化其语为嫌也。此图取象于问月诗,而题句中圆缺离合,又明用东坡词语意者,六如居士作此图时,乃融合前人之理想,以寄癠一己之情感,固未定图中持?之人为谁某,大千临摹之余,加以题识,谓不必规规于太白,是诚然已,顾又以六如与太白比论,独悲六如之困水,是岂未知自古负后世之名者,固无系乎当世遭际之穷通乎。爰抒所见,以质后之揽斯图者。甲申春三月,杭县七十四叟吴雷川题记。钤印:杭县吴雷川原名震春、清光绪戊戌科翰林 (吴雷川)

  三十年代中期,张大千的人物画,由张大风、华新罗,上溯明代吴门画派的唐寅、仇英,同时接触浙派的吴伟、郭诩、杜堇等,从此人物画线条一变而为劲爽有力。《把酒当天问明月》作于1937年春,正属其画风变革的关键时期。唐寅画风取法南宋李唐、刘松年等刚猛一路,融合元人的韵给,将苍劲和秀雅的风格相结合,北格南韵。

  大千所临唐寅此画,绘一高士,斜倚坡石,于虬松奇石之下,举杯属月。此画右上方有大千临仿唐寅书迹,形神兼具,足见其模仿能力之高超。这张外貌精工的师古人物画,其实蕴含强烈的比兴之意,是大千早年人物画的代表作。大千临唐寅,取其构图设色,却将人物换成最富自己特色的造型,将己意融入其中,成就一幅足以令人玩味的文人画作。

 

14 桐荫读书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37年作

  款识∶百尺梧桐半亩阴,枝枝叶叶有秋心。何年脱骨乘鸾凤,月下飞来听素琴。丁丑六月二十四日,昆明湖上作,张大千。钤印∶蜀客、张大千、三千大千

 15 子猷爱竹图 设色纸本 1937年作

16 长松高士图 镜心 设色纸本 1937年作

17 松下高士 立轴 1937年作

 

18 松下雅集 立轴 1937年作

  题识:(1)仿松雪斋用笔作此。蜀人张爰大千父。(2)顾恺之画不可得见,阎立本、吴道元间有墨迹、石刻流传人间。宋有龙眠,元有松雪,明有十洲、六如,清有大风新罗,面目虽异,神理自同一家眷属,不得强分派别也。君璧老长兄重入故都旅邸论画,写此呈政。丁丑四月,大千弟爰。钤印:大千居士、张大千、张爰之印、迟秋簃

  本幅作于1937年,是年大千与谢稚柳、黄君壁等友人同游雁荡,又重入故都旅邸论画,此作是大千人物画心得向黄君璧“呈政”,从中颇见大千早期摹古之典型风尚。此作与作于四十年代的《换鹅图》、《临赵孟俯秋林载酒图》、《停琴听阮图》等均以赵孟俯笔法写之,是赵孟俯所传承的南宋院体画的风格。与敦煌之行后的作品相比,此图少了一些精丽的装饰性风格,而更多地去表现士气和营造一种古雅的格调。在用笔方面,山石枝干、松针夹叶、流泉波纹,都非常细秀劲挺。松树下的高士,脸相、姿势各不相同,一位抄手站立,另三位坐在草坪上,均呈沉思之状。整幅笔墨工细精谨,色彩明净华美,呈现出一种平静疏朗的氛围。

 

19 人 物 设色纸本

20 柳荫高士 设色纸本 1937年作

 

21 松下高士 1937年作

22 中郎授女图

23 松风高仕 设色纸本

 

24 松凉夏健人 设色纸本 戊寅(1938年)作

  题识:松凉夏健人。戊寅冬日,写于青城山中。张爰。钤印:张爰、张大千

  大千的高士图,最常见踽踽独行或单一伫立的高士,有少数不作配景者,有配以简单的山水树木者,这些树木的选取,都有丰富的人文及诗文境界作为依据。此幅图中苍劲古松横亘画面,笔致细腻,设色典雅,高士树下独坐,手持蒲扇,悠哉盯适,暑气全消。此幅创作年代应为两人同游青城山之后。大千以此画赠予黄君璧,显见必为其得心之作,以此与艺林知交相切磋。

 

25 老松高仕 设色纸本 1938年作

  题识:老松磊磊多奇节,冬无霜雪夏无热。根头更有千岁苓,向谁说与长生诀。戊寅二月,写寄云江大哥同门。大千弟,故都之双竹庵。钤印:张爰私印、蜀客

 

26 高仕垂钓 镜框 设色纸本 1938年作

  题识:壧滩子陵先生垂钓处。戊寅(1938年)四月,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私印、有此山川、蜀客

27 松下读书 设色纸本 1938年作

28 元人诗意图 立轴 水墨纸本 1938年作

  题识:老松磊磊多奇节,冬无霜雪夏无热。根头更有千岁苓,向谁说与长生诀。戊寅七月,写元人句于海上。蜀郡张大千。钤印:有此山水、蜀中张爰、大千豪发、大风堂

 

29 松壑观泉图 立轴 水墨纸本 1938年作

  款识:戊寅冬日,试大风堂自制麻纸,研吴天章墨,写此寄君墨道长兄博教。大千青城山中。钤印:张爰、张大千

  张大千作画对材料十分讲究,他经常四处寻求古代的纸绢和墨,得之珍爱有加,以其作画则往往投入最大的精力。此外,他还自制画纸,更显其迥异独行的性格。此画作于1938年,作品具有张大千早期山水画的特点,淡墨轻擦,多用侧锋扫出山石的层派,再以淡墨清染,整幅画面清逸幽远。大千居士此种技法源于新安诸家,尤其是渐江之笔法。

 

30 松下观瀑图 镜心 设色纸本 1938年作

  款识:戊寅冬月,试大风堂自制麻纸写此,大千居士张爰。钤印:张之印(白文)、阿爰(朱文)、大千居士(白文)

  张大千三十九岁前主要仿学石涛等安徽画家;四十岁左右研习董其昌、董源、巨然;五十岁左右喜学王蒙。此图作于40时,即1938年。以渐江笔意,笔墨清丽。“自制麻纸写”,细看一丝丝纤维显露纸上,其潇爽可见一斑。

 

31 观松图 立轴 设色纸本 戊寅(1938年)作

  题识:极尽松石奇,点海真尤绝,闻有轩农人,至今恋崖穴。戊寅秋日,蕴璞仁兄法家正之。大千张爰。钤印:张大千、蜀客

 

32 苦存头陀七十二岁造像 立轴 戊寅(1938年)作

  款识:(1)苦存头陀七十二岁造像。蜀郡后学张爰拜写。(2)戊寅五月,大千为苦存头陀造像,图成嘱门人晏生济原补虬松一株。昔人目嵇叔夜肃肃如松下风,高士徐引微,此者谁与并之。大千张爰。钤印:张爰、大千居士、张爰之印、大风堂

 

33 抚琴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39年作

34 高士抚琴图 设色纸本 1936年作

35 高士抚琴图 立轴 设色纸本

  边跋:斯图作高士抚琴,背景补以峭壁虬松,滚滚波涛,其境令人襟怀一畅,又似闻悠悠琴韵,伴着隐隐风声与涛声,人物须緑描划极为工致,工致中又含着超逸和风流,这是非张大千不能的。图虽无款、印,而画中笔墨处处皆标示着大千的符号。这是大千四十年代的精彩之作,右下角钤有李氏秋君印,秋君乃大千红颜知己也。丙戌秋,萧平观识。钤印:萧平审定(朱)

 

36 天风海水 立轴 设色纸本

  款识:仿云溪翁笔。写于袖海堂中。蜀郡张爰大千父。钤印:张爰(朱文)、张大千(白文)

  此幅无年款,从绘画风格上看应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期的作品。这个阶段大千的山水仍旧以仿古为主,尤其致力于宋元山水,如钱选、赵孟俯、王蒙,此作便是仿“云溪翁”钱选的笔法。

  钱选的山水画以青绿设色为主,其近师南宋赵伯驹,远溯展子虔、李昭道,追求晋唐作风,在元初画坛独树一帜。画面上一棵青松从岩石上探出,一高士在青松下弹琴,奔腾的水流和高士安静的神态形成对比,仿佛已达到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衣饰以精细的游丝描绘出,线条细致生动。人物头部较大,不符合身体比例,但其面部特征更接近于晋唐人物画。松枝与浪花则致力于追究精致的外部形态,具有装饰性。整体运笔有生拙之趣,设色明快而不失艳丽,布局张弛得度,疏密有致,可谓既得钱选笔意,又自成面貌。

 

37 洗桐图 水墨纸本 1938年作

  题识:戊寅十一月朔八日,将还青城山中,君璧社师来贲园送予行。晨光曦微,尚未起床。谷声大兄因出纸索君璧师挥洒,以为笑乐。盥潄既毕,砚有馀渖,遂就案图此,师以为略得大风胎息,属题记留之。乃识数语,即乞教正。弟爰。钤印:张爰、三千大千

 

38 桐荫读书图 设色纸本

  款识∶百尺梧桐半亩阴,枝枝叶叶有秋心。何年脱骨乘鸾凤,月下飞来听素琴。大千居士大风堂下作。钤印∶张爰、大千大利

 39 桐荫读书图 镜心 戊寅(1938年)作

40 松下鸣琴 立轴 设色纸本 1938年作

  款识:蟠空作风雨,发地鸣鼓吹。日晴四无人,声在高林际。伊忧儿女语,蹇浅市井议。我欲抱七弦,写此以卒岁。戊寅六月,写山谷老人句于欧湘馆中,大千张爰。钤印:张爰私印(白文)、蜀客(朱文)、大风堂(朱文)、摩耶室(朱文)

  大千早年所绘山水画中也多高士,但人物相比画幅来讲,所占比例较小;此图中高士在形式上有了较大的突破。与早期的高士题材作品相比,大千此时精炼技法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风格也由“清新俊逸”向“苍深渊穆”转变,虽然画面呈现的是笔简墨淡,但增强了艺术的感染力和画作的整体效果。此幅《松下鸣琴图》,作于1938年,作品设色清雅,用笔绝精,悉为唐人风韵,人物的姿态与衣着、髯发眉目,松下的伴童无不描写工致生动,力遵古法,敷然深厚,再现了唐人的绘画精神。画作中的苍松以细笔写出,盘曲斜出,更加突出了高士的文人超逸的气节。整幅作品充满了清逸之气,是张大千融入了文人画风高雅气息的体现。

 

41 苏长公行吟图 设色纸本 1938年作

42 苏长公行吟图 设色纸本 1938年作

  款识:苏长公行吟图。戊寅六月,仿盛子昭笔于欧湘馆中,张爰。钤印:张大千(白)、大千(朱)

  题跋:建初贤弟从游十余年,每以不得藏兄画为憾。乙酉夏孟,同游沱江还成都,曝书画于昭觉寺,检此贻之。大千居士张爰。钤印:张爰之印信(白)、大千居士(朱)、张大千长年大吉又日利(白)、可以横绝峨嵋颠(朱)、大千豪发(白)

  张大千在三十年代致力于对元人山水的临仿,此为其山水发展的一大转机,显示其已超越明清而上,而大量的涉猎古代名迹,再加上他对真实景色的体悟观照,也使他的山水渐入佳境,此作即显示了大千这一时期的山水面貌。

  此幅《苏长公行吟图》作于抗战时期,大千从北京逃往上海,住在红颜知己李秋君家,但是战争并没有剥夺他绘画中的宁静,画面上苏东坡在寒林烟树中踯躅独行,昂首凝视之姿似乎是突然领悟佳句,笔墨秀劲清雅,既有苏学士的诗意,亦有盛懋笔意。

 

43 东坡行吟图 设色纸本 1938年作 (540.5万元,2011年6月匡时)

  题识:(1)到处聚观香岸吏,此邦宜著玉堂仙。戊寅五月,张爰。(2)振声仁兄方家出予旧作坡翁像,嘱为题识,遂为点枯枝数茎,博笑。癸卯(1963年)三月,张爰。钤印:大千、张季

  张大千曾用大量的时间和心血临摹古人名作,也由此迈出了他绘画的第一步。三十九岁前主要仿学石涛等安徽画家;四十岁左右研习董其昌、董源、巨然;五十岁左右喜学王蒙。此画作于其四十岁时,即1938年,此时属于张大千“师古”时期。大量的临摹古人,使他的传统功力极其深厚,艺术趋于成熟,工笔写意,俱臻妙境。张大千以此题材描绘过多幅画作,此幅《东坡行吟图》过程颇为有趣,根据题跋,适时张大千于友人家,主人拿出他画的苏东坡旧作,为博一笑,张大千“遂为点枯枝数茎”。画面上苏东坡在寒林烟树中踯躅独行,昂首凝视之姿似乎是突然领悟佳句,笔墨秀劲清雅,充满苏学士的诗意和一片宁静。画中描绘树木和人物的笔法依稀可以看出张大千对宋元绘画的临摹,此画为其早期高士画之佳构。

 

44 松下问道 立轴 1938年作

45 松下问道 设色绢本

  题识:(1)炼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事,云在青天水在缾。子昂为中庭老书。赵承旨《松下问道图》,从吴中友人假临之,存之箧中,越岁复见承旨诗帖子,因并抚画上。大千居士并注。(2)一年来悒郁湖上,间或作画,无可当意者,此帧小有是处,寄上秋君大家哂正。爰,客瓮山昆明湖,时戊寅五月朔一日也。钤印:张爰、蜀客、张爰、大千大利、人间乞食、西蜀张爰字大千书画印

  题识中称此画临自赵孟俯《松下问道图》,据学者傅申研究,此图实源自南宋画家马远的伯父马公显《药山李翱问答图》,马氏原作现藏日本京都南禅寺。两画构图如出一辙,只是马公显一作纯然是南宋院体风格,用笔出之以尖峭劲利,张大千的线条则明显要婉转圆润许多,受元代以来文人画气质影响,张大千所临为赵孟俯临摹马公显的再传之本,而画中题识摹自他本赵子昂诗帖子,包括子昂的款署,纵笔如行云流水,形神并似,得其书体神髓,是张大千仿前人书法中较为鲜见的例子。

  大千早年的山水原从南宗入手,偶尔也仿学北宗的画法。马氏的原画本属北宗,但经赵孟俯和大千的两度诠释后,已经被柔化许多。不过,仍然与大千仿石涛、石溪等人风格绝不相类,显示他此一时期开始迈向宋元画的领域。

 

46 人物 册页(六开) 1938年作

 

47 人 物 四屏 设色纸本 1938年作

  (1)款识:戊寅十二月,大千居士张爰。钤印:大千居士、张爰私印 (2)款识:戊寅十二月,蜀郡张大千爰写于故都。钤印:大千、张爰、张大千长寿大吉又日利 (3)款识:戊寅十二月,作曹将军粉本,大千张爰。钤印:大千、张爰私印 (4)款识:戊寅十二月,后学张大千爰,青城山中。钤印:大千、张大千长寿大吉又日利

 

48 婴戏图 立轴 设色纸本 戊寅(1938年)作

  题识∶婴戏图。戊寅五月,张爰。钤印∶张爰、大千大利、有心雄泰华、三千大千

  题跋∶天趣盎然,栩栩欲活,览之使人生欢喜心。沅叔题。 钤印∶傅增湘印

 

49 戏曲人物 立轴 设色纸本 1938年作

  款识:开口跳,跑龙套,我虽不歌知其要,绕梁一声四座惊,叫天复生天可叫,山前山后俱找到,余音不绝伤复笑。并世与君谁抗手,彦衡已死叔岩老,写图赠君君绝倒,三千大千几人称内教。戊寅十一月九日,灯下戏博半楼道兄一笑,大千爰。钤印:迟秋簃、张爰私印、大千居士

  除了专擅书画,自成一家,大千亦热爱传统戏曲,一生与众多名伶要角均时相过从、关系匪浅。画中除用硬挺线条,复又以如刷墨色疾笔描绘人物,除成功营造出造型之立体感外,更展现出画家深刻的观察能力。值得一提的是,此作上钤有“迟秋簃”一印,为少数大千自得之作方见,益显此件珍贵。

 

50 桐荫清趣图 设色纸本

  题识:桐阴清趣图。曾见大痴老人有此画法,偶拟之,未识能得其神否。大千张爰。钤印:张爰印、大千、大千居士

  此幅《桐荫清趣图》画作中,描绘一高士端坐于山间,画中一松一石,联合松下的高士,是张大千惯用之题材,张大千一生中非常眷顾这一题材,不同时期,其表现这类题材的方式都有不同。此幅画中,高士开脸清秀,眉宇间见隐逸神情;衣纹线条流畅,用笔爽利,设色素雅,与画面气氛、意境契合。人物线条无拘无束,收放自如,呈现出一种不拘一格的描绘方式。远处的山峦忽隐忽现,云雾缭绕,而近处之树墨色酣畅,实为张大千高士题材之佳作。

 

相关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