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润祥鉴赏 >

润祥鉴赏:中国画派与名家欣赏 573 (海上画派 张大千山水 40)

2017-01-16 12:41:30   
如果手机转码版网页观看效果不好,请点击左上角的“原网页”进入原始网页查看
收藏  分享到:
查看原图
  张大千作画特别讲究用印,对作画用印有着独特的见解。他的印章,包括姓名、字号、吉祥、籍贯、斋堂、画室、屋舍、收藏、合作、干支、闲章等,为数甚多。我国画坛上以明代沈石田和现代齐白石是印章较多的著名画家,而张大千丹青所用印章的印文种类已近200种,有的一种印文印章就有数方,乃至数十方之多。齐白石素有“三百石印富翁”之称,那么张大千可以说是一位“五百石印富翁”了。据说,他有一个习惯,每隔五年就要将所用的印章全部更换,这样做不仅是为了一新耳目,更主要的是防止他人仿制假造,他所用的印章,除了本人所制外,有的是出自陈巨来、方介堪、王雪民等篆刻名家之手。张大千还有一方英文的圆章和一方满文“己亥己已戊寅辛酉”印,在中国画上钤盖英文印章,可算是我国绘画史上空前的了。

  张大千丹青用印有其规律、仕女画多钤“摩登戒体”印;山水画多钤“大千眼底”、“自诩名山足此生”印,凡得意之作多钤“大掌握”印;在青城山上清宫所作的多钤“上清借居”、“青城客”印;钤“八德园”、“五亭湖”印的作品多在巴西所作,钤“环荜庵”印的作品多在美国所作,钤“摩耶精舍”印的作品,是在台湾省台北市双溪摩耶精舍所作。

  张大千作画写生,主张“观察物态,悟彻物之神韵”,从用印中,也可以充分看出他丰富的生活阅历。他登黄山,一去数月不回,篆刻了“三到黄山绝顶人”、“无限离情无穷江山无边山色”、“长共天难老”图章。登峨嵋山作画,则钤“可以横绝峨嵋巅”、“峨嵋雪巫峡云洞庭月”。采风华山,钤“三峰天外宁重游”、“万里写入胸怀间”。游雁荡山,多钤“东西南北之人”、“别时容易”。到敦煌探索壁画艺术,他就钤“老弃敦煌”、“千秋愿”、“直造古人不到处”等印。

  有人说张大千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从其一生所用的印章来看,就他的姓名、字号印中,有“长须张郎三十八”、“大千眼底”、“千千千”;他的吉祥、籍贯印中,有“大千无恙”、“张大千长年大吉又日利”、“四川张八”、“下里巴人”;收藏印中,有“藏之大千”、“不负古人告后人”、“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闲章中,有“乞食人间尚未归”、“自嫌尚有人间意”、“春愁怎画”、“东西南北之人”、“辟浑沌手”、“苦瓜滋味”。其六十岁以后的作品,多钤“一只眼”、“老奴”、“以介眉寿”、“百岁千秋”等。

 

 

 

 

1 张大千山水画欣赏

2 幽谷听泉 设色纸本 1946年作

3 青绿山水 立轴 1947年作

4 黄山剪刀峰 立轴 1942年作

5 峨眉金顶 镜心 设色纸本 丙戌(1946年)作

  题识:峨眉之顶。丙戌十月,得乾隆库纸,以北苑笔法作此幅,蜀人大千张爰。 钤印:张爰、大千居士

6 黄山胜境 1946年作

7 松荫垂钓 设色纸本 1947年作

8 黄山光明顶 设色纸本 1946年作

  题识:旷绝光明顶,天间四望空。谁知孤啸处,身在万山中。呼吸风囗过,巑屼日月通。山根如不接,何必梦崆峒。黄山光明顶。蜀良仁兄法家正之。丙戌春。张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两到黄山绝顶人

9 峨眉三顶 设色纸本 1946年作

  题识:千重雪岭栖鹫,一片云涛护宝航。五岳归来姿坐卧,忽惊神秀在西方。栖下夺灵字。云荪仁兄方家正之,丙戌正月,大千张爰,以元人赵善长笔写峨眉三顶。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10 峨眉万佛顶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11 青城丈人峰 设色纸本 丙戌(1946年)作

  款识:自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为爱丈人山,丹梯近幽意。丈人祠西佳气浓,绿云拟住最高峰。扫除白发黄精在,君看他年冰雪容。丙戌春日,漫写青城丈人峰,并录老杜诗其上,爰。钤印:汉安张爰、三千大千、青城客

  青城山位于四川都江堰市西南,又称“丈人山”,此处四面诸峰环绕,状若城廓,中间山谷、盆地多高大乔木遮蔽,小径穿行于丛林深谷,宫观亭阁亦掩映在浓荫翠盖之中。《青城丈人峰》中所引为杜甫《丈人山》一诗,其中“丹梯近幽意”,以“幽”字为青城山定下基调,故后有“青城天下幽”之誉。而画家在画中所着意营造的,也正是幽静的氛围。画作取竖构图,以表现青城的幽深。画面底部左下角,一片平坦的土坡上,长着两株挺拔参天的杉树,树旁的两位高士,相对晤谈正欢。高士右侧,是上呈平顶的山坡,坡后,则一变而为山头密生树木、直插而下的峰峦。近景之后,耸然直插云霄、呈三叠式布局的高山,缭绕山间连成一片的云雾,则将陡峭的崖壁,衬托得益发峥嵘,同时彰显出青城的飘渺幽深。

  大千此图以堂堂大山矗立画面主体位置,有北宋山水构图之趣,山体以北宗斧劈皴为之;山头树丛、以及近景山林则以这一阶段他最常见的董巨、王蒙笔法画出;数段缭绕山间的云雾打断一贯而下的巨峰构图,为刚健雄浑的北宗风格增添几分婉约明丽;画面设色,树干山石明亮的正面,多敷以赭石,而阴面则施以冷色调花青,呈现生动的光影变化,形成大千独特个人风貌。

 12 松岩论道图 镜片 设色纸本 1946年作

  款识:三作黄山绝顶行,年来烟雾锁晴明,平生几两秋风屐,尘腊苔痕梦里情。丙戌嘉平月,写为丰生仁兄方家法正。大千张爰。钤印:张爰之印(白)、大千居士(朱)

13 万里江河无尽流 镜心 设色纸本 1946年作

  题识:万里江河无尽流,归舟应在海东头。登高以上千峰顶,天际还看云脚浮。丙戌二月,大千居士张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此图作于1946年,与早年山水之风貌,出现了细微变化。画上构图严紧,视野开阔,该幅画作以淡墨勾勒皴擦,复施以赭石,树之表现亦颇具放逸之气,具有张大千早年临摹的踪影。张大千早期山水重在师法石涛、石溪等野逸派风格,惯以水墨浅绛。然而,画面山石用笔于飞动俊逸之中更添浑厚遒健,可以看出敦煌之行的影响,其画风有变,从先前对明清绘画研究追溯到了晋唐,从文人卷轴为主的创作走向了众工画壁。敦煌艺术对他的滋养,使他跨入了一个更广阔的艺术天地,风格更趋于成熟。整体而言,此幅作品为大千早年临摹与抗日战争时期以来绘画经历的融合积淀,既有笔墨之意趣,又有朴拙浑厚之韵致,实为难得之作品。

14 秋江独钓 立轴 设色纸本 1946年作

  题识:林泉洒幽翠,松谷响鸣琴。门外烟波远,平生浩渺心。丙戌十一月,似振华仁兄法正,大千张爰。钤印:张爰、大千

  题跋:眼中一幅吴兴派,湖山清远神所会,画师化鹤不复还,谁得其笔张八先。尹默戏题。钤印:吴兴沈氏

  此作完成于大千48岁时,而论此图的描绘之精、功力之深,恰可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此帧浅绛山水取边角式构图,一座呈倒三角形的险峻山峰临水而立,山峰之皴法粗看有王蒙的繁茂笔意,山体施以淡墨为之的解索皴,山头以渴笔焦墨和湿笔重墨的交替混杂描绘出树木与山石的粗略印象,这种对比和笔墨的使用实乃大千自出机杼。画面左下角为渔樵人家,一棵姿态婀娜的松树横向伸出,一直探到水面上,松针以重墨写之,与山峰形成呼应,其孤独的状态亦与山峰之孤立形成呼应。岸上空空的屋舍,空旷湖面上独自垂钓的渔人,更增加了这种孤寂感和疏离感。整幅笔墨清新雅致,流露出一种高士隐居的悠闲,正合乎题跋的诗境。

 15 独钓待月 设色纸本 1946年作

16 仿石涛山水 立轴 设色纸本 1946年作

  张大千仿古山水画是画坛所共知,所仿的石涛山水更几可以假乱真。这件张大千《仿石涛山水》酷似石涛面目,笔墨技法变化多端,肥、瘦、方、圆、横、斜无所不有,而且配合着远中近处的山石及茅屋和赭色的全面运用,加以设色梅树的点缀,极尽用笔变化之能事,体现出张大千过人的绘画技巧和综合功力。张大千许多仿作备受推崇追捧,因为其艺术价值及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较之古代名家的真迹有过之而无不及。

 

17 仿赵善长青绿山水 立轴 1946年作

18 太乙观泉图 镜心 1946年作

  款识:△丙戌元月,昆明湖上作。蜀郡张爰大千父。△稍爱子云气奇古,近知臣甫语惊人。凭谁说与佳山水,退墨苍茫乱笔真。元人赵善长仿北苑往往似此。爰。钤印:张大千、张爰之印、大千

  此幅青绿山水是仿元人赵元(入明避朱元璋讳改原,字善长)。赵元是董巨一派嫡系,山水得董源衣钵,曾与朱德润、倪瓒等四人合作设计苏州狮子林。张大千自谓“上窥董巨,旁猎倪黄”,其融汇董巨一脉自然得其神髓,而于赵元也颇有会心;其安排、布置、经营等尤见匠心,与同期其它所作比,也亦别有长处。

  画以一株旁逸斜出的老树为桥接,将远景的重山和瀑流与近景的崚嶒巨石与崎岖小道协调起来,使成浑然一幅。老树横斜出于瀑潭上空,别有曲折苍冷之气。中景以一陡峭高台出之,却偏居画面一隅,显是别有深意;台上一士子憔悴独往、孤身临流,颇有寄托。整观全幅,张大千似有以之为孟浩然“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诗做注而发抒己心块垒之意。

这种心意与其题诗也可以互为发明。“稍爱子云气奇古,近知臣甫语惊人。凭谁说与佳山水,退墨苍茫乱笔真。”以下笔有奇气的扬雄、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杜甫自视,张大千平生自负已然可知;而后面又说“元人赵善长仿北苑往往似此”,不仅可见其自负如此,直以得董源衣钵的赵元自居,更可见其于此幅之自许之高。

19 仿赵善长湖上草堂图 水墨纸本 1946年作

  题识:湖上草堂。仿赵善长笔。白尽千山孤月明,萧斋人坐不胜情。援琴自鼓风雷引,四壁如闻瀑水声。丙戌二月,蜀郡张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张大千、寂芳斋、年大年、大风堂

20 严陵濑图 镜片 设色勾金纸本 1946年作

  款识:严陵濑图。山绕长堤水绕沙,竹林深处有人家。十年记得江村路,傍舍疏离无数花。丙子春,张爰。(丙子应为丙戌之误)钤印:张爰之印信、大千居士、大千豪发、大风堂、峨眉雪巫峡云洞庭月

21 黄山九龙潭 立轴 丙戌(1946年)作

  题识:天绅亭望天垂绅,智如亭见智慧水。风卷泉分九叠飞,如龙各自从潭起。黄山九龙潭,以清湘老人法为之。丙戌秋,爰。钤印:张爰、大千居士、两到黄山绝顶人

22 孤峰扰龙松 设色纸本 1946年作

  题识:扰龙松在散花坞一孤峰绝顶上,虬枝蟠曲,夭矫欲飞。石涛上人数数写之,在黄山诸奇松中最擅名者。任沧仁兄法家正之,丙戌五月,大千张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大千好学、大千一名爰季

  扰龙松在黄山散花坞孤峰间,旧志列为九大名松之首。因属松中第一奇观,故前人尊为“帝松”。《徐霞客游记》载:扰龙松“裂石而出,巨稦高不及二尺,而斜拖曲折,蟠翠三丈余。其根穿石上下,几与峰等”。此松立于石上,石高约50丈,松根长约30丈,巨稦仅数尺,破石以孕身,荫可丈余,左校长三、四丈,凌空飞舞,势如苍龙。下垂松枝如龙爪,抹翠数峰,见者骇瞩。石涛当年往来于黄山之间,常画抚龙松。受此影响,张大千作此图以写扰龙松神奇卓异之貌。

23 夏山图 设色纸本 1946年作

24 雪谷奔瀑 淡设色纸本 1946年作

  款识:丙戌嘉平月,写似梓才仁兄法家正之。大千弟张爰,大风堂下。钤印:张爰私印、大千居士、长共天难老

  作品取石涛笔法,构图颇见心思,不兴类同。以虚实相应,奇诡险峻为宗,故三面山岩壁立,全为坚实稳固的块面,中有白练倾注,与回荡山间的岚气相贯,浑然一体,留白效果所营造之虚与三面之实,相辅相成,在结构紧密中自存呼吸畅通的空间。右傍房舍环山而建,貌若庙舍,工程如修设栈道般凿山得地而成,下临深谷,颇具“悬空寺”势态,令画中更生险隘之境。

25 迢迢阁图 镜心 1946年作

  款识:迢迢阁图。湖帆道兄既得老米《多景楼》诗帖,有“迢迢溟海六鳌愁”之句,顷得山谷老人书《李白忆旧游》,复有“迢迢访僊城”语。因以迢迢名其居,嘱为图之。时丙戌十一月,大千弟张爰。钤印:张爰长寿、蜀客

  名震二十世纪中国艺坛的二巨擘,吴湖帆和张大千,不仅画艺精绝,而且慧眼独具,皆以精鉴传世书画名迹而独步一时。此幅《迢迢阁图》为张大千写赠吴湖帆之作,贺其囊收《多景楼》诗帖、《李白忆旧游》诗卷,记载并反映了二人在中国书画鉴定上的造诣和他们之间的友谊。米芾《多景楼》诗帖,现藏上海博物馆,黄庭坚《李白忆旧游》诗卷现存日本某博物馆。

26 松溪泛棹图 手卷 设色纸本 1946年作

  款识:攀萝附葛不到处,有人长啸似登孙。丙戌春月,张爰。钤印:张爰、大千

  林散之题:《太湖东山纪游》七绝二首。

  引首:张大千松溪泛棹图。谢稚柳。 钤印:谢稚柳、丙子八十七

  题跋:故人张大千《松溪放棹图卷》作于丙戌,时大千四十有八岁,此图尚饶有清湘遗韵也。丙子夏初,壮暮翁稚柳观,因题。钤印:谢稚柳、丙子八十七

27 潇湘图 镜片 设色纸本 1946年作

  款识:丙戌六月,拟北苑潇湘图画意写成此幅。应凤怡夫人清赏即正。大千居士张爰。铃印:张爰印、蜀客、青城客

28 山水 手卷 设色纸本 1946年作

29 晚归图 镜心 1978年作

  题识:流水含云密,渔人罢钓归。山中境何似,落叶鸟同飞。此诗石师屡书之,不知是否师自作也,爱其高旷,因亦写之。八十叟爰。钤印:摩耶精舍、大千唯印大年、戊午、己亥己巳戊寅辛酉

  此幅《晚归图》作于1978年,是年台北外郊双溪处的“摩耶精舍”落成。画中近景石岸高低不平,曲梅一株立在岸边,小桥斜出水面,笔墨戛然而止,无际的水域引人想象;中景一长岸曲折伸出,一老翁身披蓑衣头戴斗笠,手里拿着鱼竿,朝远处的农舍走去,正是“流水含云密,渔人罢钓归”;远景数座农舍掩映云雾之间,群山连绵,幽深苍郁。张大千用笔清润雅健,明丽秀逸,一笔一划无不是意在笔先,匠心独运。整幅画面清朗逸致,潇洒工丽,具有一种清澈透明感,充满了生动灵逸的气质。

30 长风万里 立轴 设色纸本 1978年作

  题识:长风万里。六十七年戊午六月十二日,云生贤弟六十生日,无以将意,写此颂之。小兄八十叟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

  此幅《长风万里》图,为祝贺孙云生六十岁生日而作。长松峻岭,片帆点点,气势雄浑壮阔。茂密的松林依山式布局,笔笔写出,敷以浓重的绿色,极蓊郁苍润;山石以赭石皴染,淡绿的山顶与赭色的峭壁,令画面清新而生机无限。远处的帆影,简淡轻快,写出水天一色,增添了画面的空间感。

31 黄鹤山樵淞峰书舍图 立轴 1978年作

32 松风策杖 设色纸本 1977年作

33 策杖访友 镜框 设色纸本 1978年作

  题识:谷深幽径回,路转列峰斜。六十七年戊午二月二日,摩耶精舍写,此意不在元人也。爰。钤印:张爰印信、大千

  戊午1978年,张大千在台北的宅邸摩耶精舍建成峻工,晚年创作的精品皆出于此处。虽是阔别故土地多年,笔底风光却仍是心中念念不忘的故乡青城山。蜀道之云雾缭绕,谷深林茂,幽静闲逸令他魂萦梦绕,化作笔下“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奇崛之景。

  本幅参用巨然、王蒙的笔法,自披麻皴而牛毛皴,中侧锋相结合,兼秃笔混点打苔,其笔墨意韵特多元人山水清润浑厚,而繁密苍茫,不同凡响。故款中有“写此意不在元人”,其胸襟气度已自出机杼,得与董巨分庭抗礼。历尽沧桑世故,一代名流耆宿,欣享桑榆晚景,笔力老而弥坚,画面更显雄健浑厚、得意忘言之机。

34 庐山高 镜心 设色纸本 1978年作

  题识:(1)庐山高。八十叟爰,双溪摩耶精舍。(2)六十七年戊午秋孟,恭介太希吾兄诗雄八十华诞,大千弟张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大千唯印大年、以介眉寿

  中国大陆的名山,多半印有大千的足迹;而大千画名山,则泰半是他曾身临其境的实景。然而此幅画的庐山却是大千从未亲履之地。明代大画家沈周,为其师陈宽祝七十大寿所绘巨幅的《庐山高》,以示景仰与恭贺的双重心意。实际上,沈周也未尝一至匡庐,乃是由历代诗文地志得其大概,写崇高峻伟的名山,象征乃师德高望重的风骨,以示其仰之弥高之忱。大千先生于此套用古人画题,用以贺老友刘太希的八十华诞。

  此画应是大千在摩耶精舍内最早期的作品之一。大千曾临摹过沈周的《庐山高》,然而此幅纯粹出于大千的想象,虽为同名,但其内容则与沈周所画全然无关。唯有在画面左方,同是描写李白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庐山名瀑,是两画的共通点。大千此画的瀑布,由峰顶直下深谷,没入云雾之中,仍有别于沈周强调“直下三千尺”瀑布的高度。大千山石皆以淡墨粗笔皴擦,再以浓墨钩提,笔意苍莽,以八十高龄犹见其活力不减。

35 杜甫诗意图 镜心 纸本 1978年作

  题识:六十七年戊日上元,摩耶精舍涉事,八十叟爰。题笔因经大兄方家教正,大千弟张爰。钤印:张爰、大千居士、张爰印、蜀郡

  此幅《杜甫诗意图》为张大千在搬入“摩耶精舍”当年而作。此幅作品立轴式构图,画面远处山峦蜿蜒,略呈“S”形,山石墨线勾勒而出,淡墨皴染为之。山脚处留白,营造出浩渺的意境。中景处草木葱郁,数间房舍隐于其间,一艘渔船停于门前水面,树木多用晕染,墨色浓淡表现其变化,农舍数笔写出,极富意趣。画面近处山石突兀,松枝双钩添墨,遒劲有力,旁边树木枝干多用横笔写出,极为茂盛。整件作品虚实结合,中景处的留白使画面空间感更强,作品更注重对笔墨的驾驭,线条自然天成,墨色变化丰富,体现出张大千对古人成功地继承和才气。

 36 溪山高逸 镜框 设色纸本 1978年作

37 庐山华山峨嵋黄山山水 四屏 设色纸本 1979年作

  题识:(1)三作黄山绝顶行,年来烟雾暗晴明,平生几两秋风屐,尘蜡苔痕梦里情。六十八年己未秋九月,摩耶精舍写,八十一叟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摩耶精舍 (2)峨眉万仞插高天,五岳无因与并肩。削壁云峦看已遍,奇峰朵朵出青莲。蜀郡张爰。钤印:张爰私印、大千、摩耶精舍 (3)百尺苍龙岭,垂天翼大云。明星怀玉女,大树老将军。此间宜痛哭,何处见尘氛。济胜夸腰脚,猿猱得旧群。六十八年秋,八十一叟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长共天难老 (4)庐山山上水,鄱湖湖上山。相看两不厌,人在一亭间。六十八年秋日,摩耶精舍写,八十一叟爰。钤印:张爰、大千父、大风堂

38 云瀑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79年作

39 松泉图 镜片 设色纸本 1979年作

40 罗浮白鹤观 立轴 纸本 1979年作

  题识:白鹤观前琼燕飞,山民争说鲍姑归。自是仙家爱荆布,近来不着五珠衣。罗浮白鹤观北为大石,有蓝纹,宽二尺许,长数丈,如铺布,呼为鲍姑晒布台,忆写之,恭介立夫先生八十大寿并请禄卿夫人法教。己未七月,大千弟张爰。钤印:张爰之印(白)、大千居士(朱)、以介眉寿(朱)

  大千的山水画后期转向泼彩泼墨,但仍有传统笔墨的画作。《罗浮白鹤观》属于大千学古而通变,摹古而创新的山水画。该画的前景是茂密的松针,主体是巨大的山峰岩石;画中干笔湿墨浑为一体,那萧散而雄浑的皴法,那清澈而浑融的水墨、花青及赭石的晕染,在沉雄中见清幽,在法度中见恣肆,造成了一种特别的笔墨效果,一种磅礴的气势奔突而出。上款“立夫”即陈立夫,禄卿夫人即陈立夫的夫人孙禄卿。此幅《罗浮白鹤观》是张大千先生为陈立夫八十大寿精心而作。

41 万仞峨眉 立轴 设色纸本

  题识:岁看万仭插高天,五岳无因与并肩,峭壁云峦看已遍,奇峰朵朵出青莲,蜀郡张爰。钤印:张爰和印、大千、摩邪精舍

  此幅《万仞峨眉》未落年款,从画风和“摩耶精舍”朱文印断此作品当属大千八十岁以后,定居台湾新住宅名“摩耶精舍”后所作。峨眉山地处四川境内,与同是四川境内的青城山有“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之美名。张大千对家乡的这两座山再熟悉不过了,曾以两山景色为题材画过许多山水。大千在这幅作品中以青色和绿色为基调,于单纯处见纷繁,以粉色作衬托,红色作点缀,细微处见变化,形象明丽,融具象于抽象的意蕴中,以具象为主导,不忘传统,追求现代,既用传统的点线勾勒山、树、房,又用现代开创的“泼彩”描绘山中云雾,古今合璧,相应成辉,堪属晚年精品之力作。

42 华山苍龙岭 立轴 设色纸本 1979年作

  款识:百尺苍龙岭,垂天翼大云。明星怀玉女,大树老将军。此间宜痛哭,何处见尘氛。济胜夸腰脚,猿猱得旧群。六十八年秋,八十叟爰。钤印:张爰之印(白文)、大千居士(朱文)、长共天淮老(白文)

  苍龙岭是西岳华山的著名险道之一。“自古华山一条路”,相传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游华山,鼓足勇气爬上苍龙岭,回头一望,见山路如此险绝,大惊失色,认为难以生还,于是写了遗书投下山涧,放声痛哭,后人遂把此地命名为韩愈投书处,山势之险觉如此。此图布局高远,充实饱满。画中云岩出没,虚实相生,峰峦如怒,一条山路蜿蜒盘旋,如苍龙腾空,惊险万状。

43 松山观瀑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79年作

  题识∶求放心疑骑日月,得闲身已到蓬莱。六十八年七月,摩耶精舍八十一叟爰。钤印∶张爰、大千居士、摩耶精舍、己未

  此图为大千居士八十一岁时所作,前景画乔松盘踞,树杪悬飞瀑两股,蜿蜒跌宕而下,水雾弥漫之间有高士拢袖而立,若听流泉,若吸烟霞;对面则有高山峨峨,以大千晚期惯用的泼墨法泼出大片苍茫浑厚的山体,再以细笔勾勒,用线玲珑婉曲亦不失拔,颇得清湘道人神髓。

44 泥凼风景图 设色纸本 1979年作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幅画是张大千根据何应钦向他所描述的贵州老家兴义县泥凼镇的风景凭想象画成,为贺何应钦将军90大寿。此图近景画林木环掩屋宇,泼墨泼彩,色泽鲜丽,后耸悬崖削壁,以干笔皴擦,笔势雄劲,颇状林壑之美。画中泥凼小镇那参差错落的房舍、崎岖的羊肠小路,令人心驰神往,那高耸的悬崖峭壁,那南方小镇的风土人情,那泥凼石林的绮丽风光,如一幅长卷在眼前飘过。

45 与山河并寿图 立轴 1979年作

  款识:贵州义兴县西南群山,峰峦雄丽有泥荡者,吾友何上将军之故居也是,地北有悬崖峭壁其顶名“观崖”。乡人称之为“点将台”,东望日出。平望野,千里地灵如此兄生人杰,岁在己未春,上将军年跻九十,生平功在国家,当兮人瑞,昔杜少陵有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曲尽其林壑之美,惜广文未为作画,余取少陵诗意写此图,以祝上将军与河山并寿。大千弟张爰,台北外双溪摩耶精舍。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大千八十以后作、摩耶精舍

  此图是大千为国民党元老何应钦90大寿所作。从题识中可知,何应钦故居为贵州省兴义市泥荡镇(现泥凼镇)点将台(现己建成“何应钦故居”),此处乃其父精心挑选的风水宝地,当年其父请风水大师反复踏勘地形位置,走至半山腰时发现此处地面潮湿,便派人挖掘,竞刨出一股清泉。此位置背靠大山前朝桂北丘陵,千山万壑,好像百万雄狮,后面大山犹如统兵大将,此地势被称为“千峰来朝,万山俯首,大将点兵”,故将此泉眼处称为“贴将台”。题跋中所说杜少陵诗意应为《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张大千借用诗中何将军之名,创作此图以祝何上将军与山河并寿,是张大千运用传统技法、精心绘制而成。此图枝杆交错略施红点,信笔随意技法老到;石台之上高士安翔端坐,放眼远眺,似有所悟。画面宁静,色彩丰富,是其晚年的精品之作。

46 溪山萧寺 镜片 纸本 1979年作

  中国画自古以来崇尚清雅飘逸,要使画品超脱,最好不食人间烟火。大千之笔,美在纯凈无瑕;其画品意境之高,堪称独步。这是一帧张大千在摩耶精舍的遣笔之作。摩耶精舍,山环水绕,环境雅致,草木华滋,山川清淑,正是诞生艺术佳品的天然空间。张大千晚年在摩耶精舍的笔墨造诣不断千锤百炼,虽然饱受目疾的困扰,但是他胸中的奇情却是丝毫不受干涉,反而愈加壮观醇美。该画作于1979年,正是伊人笔墨渐造高华之时。此帧《溪山萧寺图》笔墨纯粹娴熟,造境情境高古,山岳遥相呼应,虚实在对应中升华。中景一段,尤为开阔壮美,大量的留白很好的衔接了远景和近景,又将中景的小桥突出出来,笔墨奇幻,美不胜收。惜上款人不欲为人知晓自己的身份,以墨涂之,成为小小瑕疵。

47 秋山图 设色纸本 1979年作

  题识:千山渴雨秋如赭,丛木含风暮色苍。剪取银河天一尺,石溪流绕复清湘。六十八年己未,八十一叟爰。钤印:大千唯印大年、己亥己巳戊寅辛酉

48 富春旧游图

  题识:偶意富春旧游,以子久法写此似。泽民先生法教,大千居士。钤印:张爰(白)、大千(朱)

  此帧《富春旧游图》,是张大千回忆起富春旧游,以黄公望的笔意挥洒而成的。张大千晚年流离于海外,对故国常怀思乡热忱,长忆孤洲二三月,春山偏爱富春多,乃有此笔墨,实为情绪之自然流露。张大千的遣笔用墨出入于古人,名为仿黄公望,实际上添加了自己的理解在里面,正是源于这种俯拾万物的胸怀,才能成为中国近现代绘画史上一座独秀的高峰。大千的一生,是登千山、阅百川的一生,他画得不是书斋山水,而是山水的真实境界。他的足迹遍及南北,凡是古圣先贤游览之山川河岳,无不沿波讨源,饱游饫看。大千对富春江极为推重,富春江流贯浙江省桐庐、富阳两县,号称“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大千笔墨,臻于化境,看大千的山水画,能够领悟到道家思想对他的影响,故他能“直造古人不到处”。观《富春旧游图》,乃大千之桑榆晚笔,渐变所尚,虽衰微目力,心何有不能,毅力恒心之上,非独情迁也。

49 晚山静悠 立轴 设色纸本 1979年作

  题识:木叶含风静,千山尚绿肥。微晖弄晴晚,犹暖旧林扉。六十八年秋,摩耶精舍写并题,八十一叟爰。钤印:张大千、寂苦斋、己亥己巳戊寅辛酉、摩耶精舍

  《晚山静悠图》创作于己未(1979年),时张大千81岁高龄,定居台湾。大千晚年的作品将传统笔法与泼墨泼彩的技法融合在一起。近景的中景的山石有清晰的轮廓线,但山体是通过墨色层层渲染出来的,皴笔不多,仅以色彩的冷暖与墨色的浓淡表现出山石的体积感和质感,冷色调的山林间散布着的红屋顶为画面增添了温馨的氛围。远山在弥漫的雾气中显出不规则的形状,这种效果正是画家在其晚年的泼墨泼彩技法中探索出来的。整幅笔墨潇洒率意,意境宁静清旷。张大千画雄奇多变的山水,既得益于古人滋给养分,还受到了董其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理论的影响。

50 黄山光明顶 镜框 设色纸本 1979年作

  题识:黄山光明顶。六十八年己未八月,摩耶精舍写似,八十一叟张大千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摩耶精舍、大千毫发、己亥己巳戌寅辛酉

  张大千曾于1927年、1931年、1936年三游黄山,并吟诗作赋,尽情讴歌,名川大山中,先生独爱黄山并推为第一,直至晚年侨居海外,依然魂牵梦绕,恋恋不忘黄山美景,黄山之天都峰、始信峰、光明顶、莲花峰等名胜俱入笔下,皆烟云缥缈,变幻万千,大受艺坛人士及观众赞赏。日本画人并推崇张大千为“现代黄山画派始祖”。此幅作品为大千先生晚年佳作,画风已登峰造极,其意象万千的泼墨泼彩被广为推崇,另一类笔简墨淡,惜墨如金之精品闲作渐为人爱。画中大千先生以兼泼墨带写意的手法,描绘云雾缭绕的山林,光明顶上,险峰峻岭,奇石怪松,持杖老翁极目远眺,与天地融合,颇有君临天下之气势。

51 长风万里 镜片 设色纸本 1979年作

  款识:万里之行,从此始矣。六十八年己未闰六月,贤贤世讲负笈美东,写诸葛公语以送其行。八十一叟爰,摩耶精舍。钤印:张爰(白)、大千居士(朱)

  1976年大千78岁时举家移居台北。于台北市外双溪亲自设计、营建摩耶精舍,1978年完工。精舍是一座两层四合院建筑,中有天井,庭院宽广,园林造景艺术气息浓郁,是大千晚年的最后居所。大千晚年创作,限于目力和健康状况,在泼墨、泼彩外,多为写意之作,作品老笔纷披,雄恣豪放,多以气魄取胜。此画是为友人后辈负笈远游送行而作,以阔笔写意为之,绘江天寥廓,孤帆远去,近景石岸,杂树萧疏。题诸葛亮送吴使语“万里之行,从此始矣”,寄托了大千对晚辈的期许、勉励之情。

52 山水 立轴 设色纸本 1979年作

53 秋山萧寺 立轴 设色纸本 1979年作

  题识:平生低首王黄鹤,鬼面牛毛几辈夸。偶为若翁成宅相,未应似舅始家。王叔明有秋山萧寺,为世名迹,庞莱翁虚斋所藏,四十年前尝数数观赏此写其意,未能一一位置。古人云师其心,不师其迹,良以自愧。六十八年己未嘉平月,八十叟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大千豪发、摩耶精舍、己亥己巳戊寅辛酉

  石涛可称张大千艺术上的“楷模”,当他追源溯流而找到石涛技法的渊源王蒙及董源、巨然时,对王蒙的研习便成为他终身不辍的功课。这幅作于张大千八十岁之际的《秋山萧寺图》,即此种研习之精品。由款题可知,张大千曾在本幅画成四十年前,于收藏大家庞元济处,得观王蒙《秋山萧寺图》真迹。初观原作尚不能得其真意,四十年艺途之后,张大千尽得王叔名笔墨技法精髓,遂下笔临摹。又将其自创泼墨泼彩之法融于其间,故而此作堪称张大千化古法为己用的创新之作。全画以淡色浅绛为主,绝少勾勒皴擦。于山石阴阳两面分施淡赭石、淡花青色敷染,以标明山峰的阴阳背向,其色调淡雅,见文人逸致。画作之纸亦精挑细选,其纸质细润,光滑如镜,下笔顺畅不滞,发墨淋漓不黯;既师法前贤,则所呈色泽沉稳内敛,燥猛之气全消,古意渗溢纸上,益收牡丹绿叶之效。画家心思之细巧,于此尽见矣。此作正如题跋中大千自云“古人云师其心,不师其迹”一般,画面结构取王蒙满实繁密而不失空灵的典型构图,又舍其解锁、牛毛等绵密笔法,而以自创的墨彩晕染之法敷染山石质量。作品于黄鹤山樵之法中出入自如,足见张大千晚年笔墨精熟之功。

54 仿郭熙幽谷图 立轴 1980年作

  款识:郭河熙幽谷图(河阳)。此图为安麓邨旧物,清末归西江蔡金台先生。先生与先衡阳曾农髯师为至友,其所收藏往往寄存斋中,三十年前两公俱归道山,此画遂不知落于谁氏矣。予尝为髯橅之,尚能记其大略,摩耶精舍与二三朋好闲话,为拟写之。六十九年岁庚申岁不尽日,八十二叟爰。此原画本为半幅,若能窥全豹,其构景幽邃当不可思胜也。大千再记。 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大千唯印大年

  《幽谷图》为北宋郭熙名作,旧藏宣和内府,康干时为安岐所得,清末时归庐山蔡金台。张大千应是三十年代居沪时通过曾农髯见到此画。当时的大千正在摹古、临古上下功夫,遇名作佳构必临橅之,于此幅郭河阳名作想必得力良多,大千晚年泼彩巨制《幽谷图》其实就是对郭河阳此幅的“现代性翻译”。

  此幅《幽谷图》为大千1980年所作,时大千已返台定居四载,亦已迁入摩耶精舍,安享晚年。而其画风亦由绚烂至平淡,渐趋朴茂厚重。此幅多用干笔写出,布局结构与郭河阳原作相几类似,时隔多年,依然熟稔于胸,大千“背临”的功夫可见一般。整幅苍厚拙重,人画俱老。大千于一侧配以长题叙其原委,益增此幅美术“史”之意义。

55 秋水春云 镜心 设色纸本 1980年作

  题识:秋水春云万里空,酒壶书卷一孤蓬。多情只为闲鸥鹭,留得诗人作钓翁。元人黄庚句,清湘老人尝数数写之,大风堂亦收得三本,境各不同。予亦自抒胸肠间,意为之也。八十二叟爰。钤印:张爰、大千居士、东西南北之人、大千豪发

 56 秋水春云 镜心 设色纸本 1981年作

57 归渔图 镜框 设色纸本 1981年作

  题识:闲钓溪渔渔满串,旋沽邨酒酒盈尊。迎来诗得挂船处,秋水斜阳树一根。辛酉六月二十六日,吾乡吕半隐先生句意,八十三叟爰。钤印:摩耶精舍、辛酉、张爰、大千居士

  张大千的山水画,无论繁密抑或简括,都体现出他深厚的传统功力。本幅山水写吕半隐诗意。山石树木、茅屋汀渚、小草渔夫,依旧是他的传统画法,惟笔墨较前粗简,布局亦较空疏,但唯其简括空疏,益显其化裁之功。此幅《归渔图》,是他晚年变法以后少画的传统山水,从中可以体察张大千对传统绘画的那种心底里的情愫。吕半隐为吕潜号。吕潜,字孔昭、石山,号半隐、耘叟,四川遂宁人,侨居江苏泰州。明崇祯十六年(1643)进士,明亡后不仕,以诗画自遣。

58 峰峻茂林 水墨纸本 1981年作

  题识:此画约畧似方壸。见近代名摄影家制作,乃知我识见之卓绝也。辛酉(1981年)端前月,八十三叟,爰。 钤印:张爰、大千父

  题跋:方字似肖,夕字似月,知予昏眊可掣可慨也,爰。 钤印:大千唯印大年

59 金刚山虎头岩 设色纸本 辛酉(1981年)作

  题识:乍别金刚五十秋,老夫无日不神游。何当结个茅亭子,作画朝朝看虎头。七十年辛酉二月初三日。基洞仁兄明日即返珂里,来别摩耶精舍。因写贵国金刚山虎头岩以赠其行。愧未能传其雄姿猛势,聊以寄意尔。八十三叟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摩耶精舍、己亥己巳戊寅辛酉

  此画描绘的山景是朝鲜胜景金刚山的虎头岩,张大千先生在1927年秋冬之际,随日本古董商江腾陶雄从上海前往平壤,曾游历此一名山。由于大千先生认为“朝鲜金刚山大似我国黄山”,因此在30年左右多见大千画该山景致。

  大千此画以简笔勾出金刚山虎头岩的“雄姿猛势”,岩下的山崖上筑有茅亭一座,正符“何当结个茅亭子”的诗意,当然也是为了要“朝朝看虎头”。现在因为一位韩国友人,触动大千对早年恋情的回忆,历历往事涌上心头,却早已人事全非,在这种不胜唏嘘的情怀下描绘此景,景色如何已成为次要,金刚山虎头岩也只不过是创作的借口,或移情的寄托。

60 忆蜀中山水 镜框 设色纸本 1982年作

  题识:扬雄投阁动微尘,庾信江南白发新。何必文章惊海内,稍怜林壑念闲身。七十一年上元,忆蜀中山水,以一峰道人笔法写此寄意。八十四叟爰,台北外双溪摩耶精舍,海棠盛开。钤印:张爰、大千父、壬戌、己巳己亥戊寅辛酉、摩耶精舍

61 高士观云 镜框 设色纸本 1982年作

  款识:人家在仙掌,云气欲生衣。此右丞逸诗也,数见董思翁写之。予以二石笔法图写拙重逊思翁清矣。七十一年九月,似桂祥仁兄方家教正,八十四叟爰,台北外双溪摩耶精舍。钤印:摩耶精舍、壬戌、张爰私印、大千、大千豪发

  此幅作品是张大千送给罗桂祥的画作,系画家晚年精品力作,山峦上层次丰富的皴染,人物以及画面右下方景物的描写,都折射出作者的才华以及功力,由于晚年的大千目力已大不如前,故此类作品已数少见之作。多年来的积累,以及画家灵活多变的才华,充分体现他的实力、热诚、和经历,是他一生超过六十五年艺术生涯及其丰富游历的见证。

62 秋水野航 镜心 设色纸本 1982年作

  《秋水野行》作于1982年,是张大千去世前一年的浅绛山水。张大千晚年的此类作品,虽然用笔设色不离物象的客观依据,但早已在前期积累的基础上自出机杼,不拘绳法。所作不论大幅还是小品,用笔老辣浑厚,局部如水口坡岸有时亦能刻画细致,设色苍润,风采动人,尤以意境胜。这幅作品描绘的是杜甫七律《与朱山人》的诗意画。江面开阔,月出东山,渔舟横渡,一片诗情画意。画幅中间以大片空白寓意江水,近景草木丰茂,远景以坡岸给予构图呼应。观此图,使人往,思此图,意飞扬,它成功地再现了古诗中描绘的场景。杜甫诗云:“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大千先生书写时将“恰”改为了“才”。

63 天际归舟 镜心 设色纸本 1982年作

  款识:天际识归舟,云中辨烟树。壬戌之秋,八十四叟爰,外双溪摩耶精舍。钤印:西川张爰、金石同寿

  《天际归舟》作于1982年,大千居士八十四岁之时,是其晚期代表精品。张大千的疏朗用笔和倾侧的构图想要表现的是一种气势和张力,此外这和张大千晚年目力衰微但又倾心于绘画有直接关系。《天际归舟》题跋曰:“天际归舟,云中辨烟树”,几缕怀乡之情跃然纸上。《天际归舟》笔墨积微,真思卓然,气韵升华,冷逸绚烂。山林的空蒙之间,恍惚间如雷雨之澄霁,杳渺无穷。色彩冷静的交织,则给人一种华丽矜持的控制力,如梦如幻。从构图上看,取势生动,江平如练,高士远眺,画面意境高古,耐人寻味。画面右侧留白象征开阔的云水;远山略略取石涛法,以虚笔写山之崔嵬,近景高士独立,夭矫的孤松盘旋,曲折的小路游神,寥廓江天之上,画意浮动。中国传统绘画以意境为最,而构造意境最直接的办法则是物象之间位置关系的处理。因此,虚实、掩映、疏密等的优劣就直接关系到意境高低。深得古法的张大千深谙此中机妙的,该画着墨不多,左实右虚,类似于马远、夏圭式的构图,妙在以虚胜实,写出高士内心的孤高冷逸。大千笔墨,臻于化境,看大千的山水画,能够领悟到道家思想对他的影响。

64 峨眉佛光 设色纸本 1982年作 (132万元,2005年11月中国嘉德)

  款识:非云非雾起层空,异彩奇辉自不同。试向石台高处望,人人都在佛光中。峨眉佛光,南海老画师黄君璧同见之,二人影俱摄入光中,今不可复得,重游也写此怅然。八十四叟爰。钤印:张爰、大千父、壬戌、己亥己巳戊寅辛酉、大千豪发、摩耶精舍

  峨眉山给予了张大千极其丰富的创作灵感,在去台和侨居巴西期间,他还创作了多幅以峨眉山为题材的画作。如1953年作《峨眉山水图》赠送波士顿美术博物馆;1955年在日本东京作《峨眉云霭图》;1960年在巴西“八德园”作《峨眉三顶》;1981年在台北“摩耶精舍”作《峨眉奇峰图》,题诗云:“峨眉山仞插高天,五岳无因与并肩。削壁云峦看已遍,奇峰朵朵出青莲。”此幅写于1982年,大千先生垂暮之年,回忆四十年前与黄君璧同游峨眉,此生之余不可能再亲眼得见故乡的壮美山川而怅然唏嘘。

 

 

 

 

 

相关图集